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后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

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598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药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8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3014篇;相关期刊207种,包括国际眼科纵览、临床眼科杂志、实用防盲技术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中西医结合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第十二届中医眼科学术年会暨山东省第十七次眼科学学术会议、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2008年学术年会等;后发性白内障的相关文献由1259位作者贡献,包括黄秀榕、刘平、祁明信等。

后发性白内障—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8 占比:4.18%

会议论文>

论文:5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13014 占比:95.78%

总计:13587篇

后发性白内障—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赵璐琦
    • 摘要: 目的:对比用不同Nd:YAG激光疗法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9例/组)。为对照组患者在散瞳后进行Nd:YAG激光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不散瞳直接进行Nd:YAG激光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眼的视力、眼压、激光治疗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前,两组患者患眼的视力、眼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观察组患者患眼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患眼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激光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不散瞳直接进行Nd:YAG激光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其患眼的视力,降低其患眼的眼压,且安全性较高。
    • 谢雪; 梁娇娇; 严宏
    • 摘要: 白内障手术是目前根治白内障的唯一方法,后发性白内障(PCO)仍是白内障术后常见的长期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患者术后视力及视觉质量再次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增加治疗成本。临床上对于PCO分级的评价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手术时机的选择多基于主观经验,尚无客观定量的评价方法。PCO的客观定量分析及其与视觉质量的关系对NdYAG激光治疗时机的选择与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就PCO图像采集方法、PCO分级、主观和客观定量分析、与视觉质量的关系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手术时机选择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 郑宇星; 杨筱曦; 易果果; 吴淑端; 冯志贞; 夏朝霞
    • 摘要: 目的探讨沉默人类同源配对盒基因6(Pax6)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作用。方法将SRA01/04人LECs分为小干扰RNA-Pax6(siRNA-Pax6)组和siRNA阴性对照(siRNA-NC)组,siRNA-Pax6组细胞转染siRNA-Pax6,siRNA-NC组细胞转染无序siRNA。转染后24、48、72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转染后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和不同细胞周期细胞比例;转染后24 h,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转染后48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Pax6、α-晶状体蛋白A(CRYAA)、α-晶状体蛋白B(CRYAB)、转录因子Sox2及EMT相关分子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ax6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2个组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存活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4.776,P<0.05;F_(时间)=13.535,P<0.05),其中转染后48 h和72 h,siRNA-Pax6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低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iRNA-NC组比较,siRNA-Pax6组G_(0)/G_(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971、-5.063,均P<0.05)。siRNA-Pax6组细胞迁移率为(19.73±6.07)%,低于siRNA-NC组的(70.56±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45,P<0.05)。siRNA-Pax6组细胞中Sox2和α-SMA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siRNA-NC组,E-cadherin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254、-5.294、6.062,均P<0.01)。siRNA-Pax6组细胞中CRYAA和CRYAB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21、8.270,均P<0.01)。siRNA-Pax6组细胞中Pax6 mRNA相对表达量为0.27±0.01,低于siRNA-NC组的1.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56,P<0.001);siRNA-Pax6组细胞中Pax6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24±0.05,低于siRNA-NC组的1.14±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8,P<0.001)。结论沉默Pax6可抑制人LECs的增生及EMT过程,维持人LECs内正常晶状体蛋白的表达。
    • 李媛
    • 摘要: 诊室里,赵大爷焦虑地诉说:“我刚做完手术时眼睛看得很清楚,但是不知怎么回事,这才1年多,看东西又变得越来越不清楚了,是不是手术没做好?”医生仔细检查后,告诉赵大爷:这是因为手术保留的晶状体后囊袋发生了混浊,医学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简称后发障),一种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赵大爷的眼底没有发现其他病变,只要门诊做个简单的激光小手术就可以了,效果很好。
    • 胡亚茹; 谢尚论; 王剑锋
    • 摘要: 后发性白内障又称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残留部分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发生增殖,并逐渐向后囊膜迁移,由上皮表型转化为间充质表型(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同时产生大量的胶原和纤连蛋白等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最终导致后囊膜混浊和纤维化。PCO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细胞因子的调节有关,其中研究最广泛的参与诱导PCO的细胞因子是TGF-β。本文就这些细胞因子及其参与的信号调控通路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防治PCO提供新型分子生物学研究靶点,探寻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展望更广阔的研究前景。
    • 李艳平
    • 摘要: 目的探讨钇铝石榴石晶体(Nd: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ication,PCO)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淄博康明爱尔眼科医院收治的80例(80眼)后发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Nd:YAG激光治疗,在完成治疗后分析其治疗效果,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改善情况、眼压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同时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0例(80眼)患者经Nd:YAG激光治疗后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治疗前后患者眼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治疗后患者视力情况均有所改善,治疗后视力≥1.0者显著增多,视力为0.4~0.9及≤0.3者均显著减少,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共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结论Nd:YAG激光在后发性白内障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视力水平有积极帮助,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上进行应用。
    • 景瑞花; 王韵卿; 乔鑫利; 薛菲; 马波
    • 摘要: 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生长因子(G-CSF)近年来被证明在后发性白内障(PCO)晶状体后囊膜组织中表达。本研究旨在探讨G-CSF是否在PCO中发挥作用。方法采用浓度梯度重组G-CSF蛋白处理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B3),筛选有效、合适的作用浓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G-CSF处理HLEC-B3细胞后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上皮间质转分化(EMT)标志基因的作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G-CSF处理对HLEC-B3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结果80μg/L G-CSF可以促进HLEC-B3细胞增殖。G-CSF处理HLEC-B3细胞48 h后EMT和ECM合成标志基因的表达随时间明显上调。G-CSF处理HLEC-B3细胞48 h可以明显促进其侵袭,同样,G-CSF也可以明显诱导细胞迁移。结论G-CSF可以促进HLEC-B3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和ECM合成,可能参与了PCO的发生,抑制G-CSF表达可能是控制PCO的新策略。
    • 许文皓; 林淑华; 贾寓洁; 赵健; 贾法力; 曹婉莹; 姜丽兰; 李英俊
    • 摘要: 后发性白内障(PCO)是白内障手术后遗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产生不透明的瘢痕组织,是白内障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白内障术后遗留的LECs产生的大量纤维粘连蛋白(FN)与多种细胞表面受体、基质成分和生长因子结合,调节细胞行为。本文旨在回顾有关PCO以纤维粘连蛋白为靶点治疗的文献,并为PCO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将近年来纤维粘连蛋白在PCO中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 曹启津; 朱思强; 韩宏杰; 谢晋
    • 摘要: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手术在治疗老年后发性白内障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后发性白内障患者72例(72眼),采用ND:YAG激光后囊切开术。观察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有无眼底黄斑病变对视力恢复的影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治疗后的视力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视力恢复到1.0以上的有66.67%,0.4~0.9的有33.3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中38例存在眼底黄斑病变,与无眼底病变患者相比,视力改善程度更低(P<0.0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眼压升高有5例(6.94%),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人工晶体损伤有6例(8.33%),为人工晶体后表面点状凹痕,对视力无影响。结论 对老年人群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进行ND:YAG激光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但眼底视网膜病变会影响视力恢复,在临床中须告知患者。另外,术者应提高手术技巧,仔细操作,尽量避免因手术操作损伤引起的并发症。
    • 郑雪慧; 纪业江; 马水群
    •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讨钇铝石榴石(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肇庆市广宁县中医院后发性白内障患者80例(100只眼)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YAG激光治疗,对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治疗后,患眼视力≥1.0的患者占比高于治疗前(P<0.05);患眼视力恢复到0.4~0.9的患者占比和患眼视力≤0.3的患者占比均低于治疗前(P<0.05);80例(100只眼)患者当中,1例出现前葡萄膜炎,2例出现短暂性眼压升高,3例出现人工晶状体轻微小凹痕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00%。结论YAG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在临床实施和开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