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古气候变化

古气候变化

古气候变化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18篇,主要集中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古生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6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25796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沉积学报、沉积与特提斯地质、地质学报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2010天灾预测总结学术研讨会议、2009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等;古气候变化的相关文献由382位作者贡献,包括鹿化煜、刘嘉麒、刘泽纯等。

古气候变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6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25796 占比:99.54%

总计:25914篇

古气候变化—发文趋势图

古气候变化

-研究学者

  • 鹿化煜
  • 刘嘉麒
  • 刘泽纯
  • 张西营
  • 林玉石
  • 王文远
  • 刘东生
  • 刘再华
  • 吕厚远
  • 吴能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杜佳昊; 吕镔
    • 摘要: 选择了关注较少,第四纪红土分布最西界——四川成都平原中的一个第四纪红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环境磁学分析,结合色度和常量地球化学元素指标,探讨磁学参数的环境指示意义,探寻适用的气候代用指标.结果表明:(1)成都地区第四纪红土剖面经历了细粒亚铁磁性矿物转化分解、剖面整体呈低磁性、磁性矿物主要为反铁磁性矿物、磁性颗粒以假单畴(PSD)和多畴(MD)的粗颗粒为主.(2)剖面弱网纹层成土强度较弱、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磁性较强、磁性矿物粒径较细;典型网纹层成土强度较高、磁性较弱、磁性颗粒较粗.(3)剖面土壤发育序列的CIA、磁学特征的变化指示了当地气候趋于冷干,且不及同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暖湿.(4)反映剖面反铁磁性矿物的赤铁矿、针铁矿信息的色度参数与CIA对应良好,可以作为南方地区古气候变化研究的代用指标.
    • 薛红盼; 曾方明
    • 摘要: 青海湖地区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其古气候演化一直为学者们所关注.由于各类环境替代指标的多解性,以往研究中对青海湖地区末次冰消期以来特别是早全新世的气候特征存在不一致的认识.对青海湖东岸种羊场风成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进行分析,结合磁化率、粒度和色度指标重建了过去约11 ka青海湖地区古气候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化学蚀变指数(CIA)值和Al2O3-(CaO*+Na2O)-K2O(A-CN-K)三元图指示种羊场风成沉积经历了弱风化、中等程度的风化强度.CIA值的波动变化反映青海湖地区全新世期间经历了较大的干湿变化.2)亮度(L*)与总有机碳(TOC)含量呈高度负相关(R2=0.71,P<0.01),可以间接地反映研究区古气候演变过程.3)种羊场(ZYC)剖面的多指标分析结果和剖面地层特征揭示青海湖地区在11.0~6.5 ka B.P.时期,风化作用较弱,气候可能相对温暖干旱;6.5~1.1 ka B.P.时期风化作用可能较强,为暖湿期,与古湖岸堤记录的湖面变化较为一致;1.1 ka B.P.至今,气候变得干旱.4)亚洲季风和太阳辐射的强弱变化可能造成有效湿度的高低变化,从而导致青海湖地区全新世气候干湿交替变化.
    • 一枝; 陈云(绘图); 葛乃江(制图)
    • 摘要: 看过上一篇,或许你会觉得,先秦时期好几干年都比现在暖和。其实,从冰川期结束到秦始皇一统中原,中华大地经历了多次气候剧变,既有漫长的大暖期,也有过极度严寒、大涝大旱。每次气候剧变,往往会给生态环境、动植物分布和王朝兴衰,带来深远影响。
    • 王香莲; 黄庭; 肖河; 吴代赦; 张小龙; 程胜高; 毛绪美
    • 摘要: 东北哈尼泥炭沼泽位于长白山西麓和龙岗山脉中段,沉积连续,受人为干扰较小,记录了东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古环境演变信息.本研究采用AMS 14C测年技术建立了哈尼泥炭剖面年代学框架,并对泥炭柱心磁化率进行测定,分析其古气候意义,结合相关气候代用指标,重建了东北地区14 ka B.P.以来的古气候与环境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哈尼泥炭磁化率总体偏低,说明在全新世的大部分时间内哈尼泥炭中的磁性矿物颗粒富集程度较低.哈尼泥炭磁化率记录了区域环境温度和湿度变化信息,较高的磁化率表明气候温暖湿润,较低的磁化率表明气候干燥寒冷.磁化率参数变化响应了全新世多次气候干冷事件,如0.4~0.6 ka B.P.(小冰期)、2.8 ka B.P.、4.3 ka B.P.和8.2 ka B.P.等气候突变事件.哈尼泥炭磁化率不仅反映了东北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而且呼应了全新世的多起气候突变事件.
    • 李文慧; 胡春生; 田景梅; 曹乐
    • 摘要: 安徽宣城向阳剖面是我国南方第四纪红土标准剖面,蕴含着丰富的古环境与古气候信息,对其进行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气候的研究,对深刻理解该区红土风化成壤强度与古气候演化、充实中国南方第四纪红土的高分辨率研究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基于野外地质地貌、岩性调查与加密采样,运用ZSX PrimusⅣ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对该剖面进行常量元素测定,并采用地球化学风化参数指标CIA与BA、元素迁移率等分析方法,结合前人的年代数据,探讨了该剖面红土风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研究表明:(1)向阳剖面常量元素以Fe2O3、Al2O3、SiO2为主,具有显著的富硅铝铁化特征,约916 ka以来红土堆积处于相对暖湿的古气候背景下,但是气候总体有向干凉方向变化的趋势;(2)约916 ka以来研究区古气候大致存在7次相对暖湿与相对干凉期的旋回变化;其中,阶段Ⅰ至阶段Ⅱ暖湿程度与风化强度较大,气候向暖湿方向发展,阶段Ⅲ暖湿程度与风化强度均有所降低,阶段Ⅳ暖湿程度与风化强度达到最大,是最稳定的时期,阶段Ⅴ至阶段Ⅶ气候一直向干凉方向变化;(3)在6.2m(约534 ka前)以下部分,红土成土沉积动力强度较大,干湿变化比较强烈,沉积环境不稳定,而此后红土成土沉积动力减弱,沉积环境相对稳定.
    • 凯瑟琳•科涅; 赵欢(翻译)
    • 摘要: 在西班牙北部的毕尔巴鄂有着著名的彩色建筑,在距离这里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绚丽多彩的地下世界。它就是戈科特克溶洞(Goikoetxe Cave),洞里的石笋、钟乳石不只是常见的白色,还有很多不同的色泽,从蜂蜜色到深红色变换不一。
    • 许兰芳; 管红香; 孙治雷; 王利波; 茅晟懿; 刘丽华; 吴能友
    • 摘要: 冲绳海槽的高沉积速率使其成为研究全新世以来受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的天然实验室.通过研究C14柱状沉积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分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特征,探讨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的有机物质来源,并定量估算C14柱状沉积物中陆源与海源有机物的相对贡献,从而建立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对距今8.2 ka以来冲绳海槽中部古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THC(C27+C29+C31)、MHC(C16+C18+C20)、TOL(C26+C28+C30)和MOL(C14+C16+C18)的含量分布范围分别为0.28~1.69μg/g、0.28~2.22μg/g、0.24~3.21μg/g和1.93~9.18μg/g,且饱和烃的陆源、海源优势正构烷烃含量比值(RTA,HC)为0.51~1.18,大部分小于1,醇类的陆源、海源优势正构烷烃含量比值(RTA,OL)在0.04~0.74之间波动,反映了冲绳海槽中部大部分沉积物中来自海源的有机质对总有机质输入的贡献比陆源来源的有机质大;距今8.2 ka以来,在1.2~1.6 ka BP、2.3~2.8 ka BP、4.1~4.6 ka BP、6.2~6.7 ka BP和7.5~8.2 ka BP时期,代表海洋来源的有机质输入量的生物标志物指标(MOL和甲藻甾醇含量)明显升高,表明初级生产力有所提高.代表陆源有机质输入量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THC和TOL)在垂直剖面上也表现为升高趋势,说明当时陆源有机质输入增加.反映陆源与海源输入相对贡献量的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RTA,HC大部分也是突增趋势,而RTA,OL则由于海源输入量增加的倍数远远大于陆源输入增加的量而呈下降趋势.在海源有机质和陆源有机质输入量都同时增加的时期,短链饱和烃类和醇类的单体碳同位素表现出降低的趋势,说明这些时期处于表层水变冷时期;将有机质输入指标与前人研究的东海海水表面温度进行对比后发现,冲绳海槽中部沉积物中陆源与海源有机质的相对含量随冲绳海槽古气候的冷暖交替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在气候快速变冷时期,东亚冬季风盛行,黑潮减弱,陆源有机质输入以中国大陆东部河流输入及风尘输入为主;而在东亚冬季风减弱时期,黑潮增强,带来的主要是台湾东部河流的陆源有机质输入.这些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及其碳同位素特征记录了多次冷暖交替事件,共存在5次冷事件,其中4次与北大西洋冰筏漂流事件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 曹乐; 胡春生; 李文慧; 刘邵晨
    • 摘要: 宣城向阳红土剖面是中国南方第四纪红土的典型剖面,通过对该剖面进行色度指标(L?、a?、b?)的测量,并基于已发表的年代数据,尝试讨论并揭示该剖面所蕴含的古气候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宣城地区水热条件基本经历了先变好、后变差的总体变化趋势,其中约916~693ka B.P.间降水总体呈增多趋势、约693~308ka B.P.间降水较充沛、约308ka B.P.以后降水不稳定、100ka B.P.以后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2)宣城地区在约693~308ka B.P.间气候相对暖湿,约308ka B.P.以后气候向干冷转变,约117ka B.P.以后气候也有向干冷变化的趋势.(3)916ka B.P.以来,宣城地区气候至少发生了8次明显的暖湿—干冷的旋回,气候波动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