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轻量组合套装式女子拳击护胸

轻量组合套装式女子拳击护胸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量组合套装式女子拳击护胸,在护胸主体的胸碗夹层内套装刚性支撑体,刚性支撑体是多组弹性组件首尾对接的组合体,每个弹性组件包括中拱组合体和两个边拱组合体,各拱组合体包括呈拱形的拱丝一和拱丝二,且拱丝一和拱丝二呈V型首尾分别连接为一体,拱丝一和拱丝二顶部中心与顶拱丝通过焊接形成三丝一体结构,多组弹性组件组合时,所有各边拱组合体的边外拱丝依次首尾连接为环形底环。本发明刚性支撑部件主要依靠各拱形部件自身形变消能和缓冲传递冲击力,相当大的一部分冲击力被传递至底环后以前后左右各径向相互抵消的方式分解,从而该刚性支撑部件的弹性形变量不会太大,却具有足够大的消能能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648636B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征途体育产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929111.0

  • 发明设计人 周细生;

    申请日2021-08-13

  • 分类号A63B71/12(2006.01);A41C3/00(2006.01);F16F1/373(2006.01);

  • 代理机构南昌青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3;

  • 代理人刘爱芳

  • 地址 335200 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县工业园区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0:41:1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9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女子拳击运动护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量组合套装式女子拳击护胸。

背景技术

女子拳击运动中关于护具方面的要求,国际业余拳击运动管理实体业余拳击协会(AIBA)女子比赛规则第四条规定,女选手必须佩戴合适且不影响比赛能力的护胸(乳房保护罩)。虽然国际拳协规定女选手要佩戴护胸,但日前还没有对正式护胸的形状、材料规格做出界定。目前缺乏有关女子拳击比赛和拳击运动的能有效应用的护具。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所谓护胸产品,类似于马甲一样通过在皮质或帆布内套装垫层,提高抗打击能力和保护胸腹部,整体穿戴于胸前。这些护胸产品,穿戴时仅有型号和颜色差别,男女通用都可以穿戴,应用于平时训练和陪练使用比较合适,但处于正规比赛环境,无法再穿戴该类护胸产品。正规比赛时,目前女拳击手普遍穿着普通胸罩类服饰,并没有护胸功能,容易造成薄弱部位受重击而伤损,甚至落下残疾或后遗症。

女子拳击护具的设计要本着既不能影响女选手的技术发挥,又要能体现女子拳击运动员的特色,为了有效地保护女子拳击运动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女运动员的生理特征和拳击运动项目的特点,研制出女子拳击护具迫在眉睫。公开号为CN 201767058U的一种体育训练、教学和锻炼辅助器材。它由外罩和硬塑内衬垫、肩带、背带构成,外罩分为左右罩碗,左右罩碗相连接,每个罩碗由外层和内夹层构成,在罩碗的外侧边沿部分设有开口,内夹层里设有硬塑内衬垫,硬塑内衬垫通过罩碗的外侧边沿部分开口置入内夹层,硬塑内衬垫是在硬塑体外包裹海绵体制成。该技术方案利用硬塑体来承受外来冲击力,硬塑体会直接将冲击力传递至人体,虽然能够对胸部有所保护,但消能作用极为有限,该方案主要依靠海绵体实现缓冲功能,缓冲作用较差。

另外一些关于护胸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其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相应受力部件必须粗厚大,笨重的护胸增加拳击手的负重,降低其赛场灵活程度。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缺乏有关女子拳击比赛和拳击运动的能有效应用的护具问题,以及部分有关护胸的技术方案存在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相应受力部件必须粗厚大,笨重的护胸增加拳击手的负重,降低其赛场灵活程度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轻量组合套装式女子拳击护胸,使拳击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一种轻量组合套装式女子拳击护胸,包括护胸主体,在胸碗内设置夹层,夹层内套装刚性支撑体,该刚性支撑体是至少包括两组弹性组件首尾对接的组合体,每个弹性组件包括中拱组合体和对称于中拱组合体两侧的两个边拱组合体,中拱组合体包括呈拱形的中拱丝一和中拱丝二,且中拱丝一和中拱丝二呈V型首尾分别焊接为一体或一体折弯成型,中拱丝一和中拱丝二顶部中心与顶拱丝通过焊接或通过扣件扣接形成三丝一体结构,各边拱组合体包括呈拱形的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且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呈V型首尾分别焊接为一体或一体成型,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顶部中心与顶拱丝通过焊接或扣接形成三丝一体结构,两个边拱组合体的边内拱丝分别与中拱组合体的中拱丝一和中拱丝二的拱形中部凸点位置相互支撑对接在一起,该对接为焊接或者通过扣件扣接,多组弹性组件组合时,所有各边拱组合体的边外拱丝依次首尾焊接或套接或扣接为一体组成环形底环,或者为一根弯曲为环形的单丝作为底环。

各组弹性组件的顶拱丝分别交汇于顶部中心位置,在该交汇处通过焊接或通过扣件扣接固定在一起。

中拱组合体和边拱组合体的各顶拱丝通过焊接或通过扣件扣接固定在一起,或者为一根拱形单丝。

所述的扣件为马鞍状扣件,其一侧与上层顶拱丝扣接,另一侧与下层顶拱丝扣接;或者所述的扣接是在上层顶拱丝的下方设置卡槽,又在下层顶拱丝的上方设置卡槽,上下卡槽交错且匹配卡固在一起。

构成中拱组合体的中拱丝一和中拱丝二是通过一根刚性丝或刚性条板,将其弯曲为环形且首尾焊接在一起后,再分别沿横向和纵向折弯为类似于马鞍状结构。

所有各弹性组件的边外拱丝末端依次设置插头和插管,各弹性组件被压迫弯曲后,将对应位置的边外拱丝末端插头与插管依次套装在一起。

由多段外拱丝首尾依次对接固定组成组合式底环,且在各插头与插管之间设置横向穿孔并安装有穿销对其固定。

在胸碗内的刚性支撑体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套装有柔性垫层。

部分或全部拱丝的凹弧内侧,还固定有加强辅丝。

构成刚性支撑体的部分拱丝中部,或拱丝与拱丝之间衔接点处设置有弹性部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女子拳击护胸通过在护胸主体前侧两个胸碗内侧增设相应的刚性支撑部件,是符合女子拳击运动特点的护具,刚性支撑部件主要依靠各拱形部件自身形变消能和缓冲传递冲击力,相当大的一部分冲击力被传递至底环后以前后左右各径向相互抵消的方式分解,从而该刚性支撑部件的弹性形变量不会太大,却具有足够大的消能能力。该护具能够使女拳击运动员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竞技水平,有效地保护女选手的身心健康,更好地推进女子拳击运动的蓬勃、健康发展,具有深远而又重要的意义。

本发明中的刚性支撑体是由多根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拱形钢丝或钢条依次焊接而成,单独的中拱丝都分别为拱形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两个中拱丝与组成V型组合体后又在V型结构之间具有弹性形变能力,中顶拱丝本身为拱形,也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多重形变相互叠加,V型结构的张弛收缩时,底部受中拱丝的V型部位弹性支撑,顶部受中顶拱丝的弹性支撑,使得上部和下部都分别提供弹性支撑作用的方式,其弹性支撑性远高于仅从一侧提供弹性支撑的结构形式。

本发明中构成刚性支撑部件的各个边拱组合体的边内拱丝分别与中拱组合体的中拱丝和中拱丝的中部支撑对接。中拱支撑体会受到直接由外向内的冲击力必然发生变形,各个边拱组合体能够分别支撑对应位置的中拱丝和中拱丝,用以分散冲击力度。中拱组合体与其两侧的边拱组合体的组合类似于弹簧支撑结构,两侧边拱组合体还能够将过大冲击力度分解给外拱丝和外拱丝,而弹性组件的外拱丝组成整体圆环结构的底环,从而底环有效承受且分解来自于多个边拱组合体的传递而来的冲击力,作用于底环上的来自于四周(上下左右)各向冲击力,一部分是沿底环的径向被相互抵消。通过将各向弹性组件的中顶拱丝衔接在一起能够均匀地承受来自于外界冲击力,使冲击力被分解为横向的左右方向和纵向的前后方向,并最终使大部分冲击力传递至底环作为径向相斥的压力被底环分解吸收。

本发明的一种护胸是通过增设的加强辅丝,能够显著提高中拱丝抗弯曲性能,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对中拱丝的材料参数要求,尤其是能够进一步降低其直径或厚度使刚性支撑体变得更加轻便。

本发明的另一种护胸是将一体式的底环设计为具有弹性形变功能的底环。来自于各向弹性组件的中顶拱丝能够均匀地承受来自于外界冲击力,冲击力被分解为横向的左右方向和纵向的前后方向,并最终使大部分冲击力传递至底环作为径向相斥的压力,随着底环向四周膨胀变大,分别克服各弹性部件做功,使得冲击力的大部分最终被底环分解吸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护胸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刚性支撑体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图5是图3的侧视图。

图6是刚性支撑体中中拱丝组合体的各侧面示意图。

图7是刚性支撑体分解展开示意图。

图8是组装式纵向弹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组装式横向弹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底座的立体结构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图12是多组件的刚性支撑体结构分解图。

图13是含有加强辅丝的拱丝组合体示意图。

图14是另一种加强辅丝的拱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弹性环丝底座式刚性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各点受力分析图。

图中标号:护胸主体1,胸碗2,刚性支撑体3,底环4,纵向弹性组件5,横向弹性组件6,底座7,卡环8,让位槽口9,环弹片10,中拱丝一51,中拱丝二52,边外拱丝一53,边内拱丝一54,边外拱丝二55,边内拱丝二56,纵顶拱丝57,活动卡扣58,焊点59,加强辅丝一511,加强辅丝二512,弹性体5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该女子拳击护胸是在护胸主体1前侧两个胸碗2内侧增设相应的刚性支撑部件,具体地,在胸碗2内设置夹层,夹层内套装刚性支撑体3,该刚性支撑体3可以被直接缝制于胸碗夹层内,也可以在胸碗夹层的一侧设置开口并设置拉链或扣或绳将开口封锁,此种情况下便于取出内置的刚性支撑体3,从而利于该护胸的清洗和对刚性支撑体3养护。为提高舒适度或者以塑形为目的在胸碗内的刚性支撑体3的外侧和内侧分别套装有柔性垫层,垫层也能够对刚性支撑体进行定位和约束。

一种结构形式的刚性支撑体3是完全一体式焊接的拱形隆起部件。如图3-图5所示,该刚性支撑体3是由多根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拱形钢丝或钢条依次焊接而成。

为便于理解图中刚性支撑体3的结构形式,将其分解成两组分别沿纵向和横向的弹性组件进行说明。通过图4结合图7可以看出,刚性支撑体3是由两组弹性组件的组合体,即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每个弹性组件包括中拱组合体和对称的两个边拱组合体,以纵向弹性组件为例(横向弹性组件与横向弹性组件结构形式相同,但方向垂直),如图6所示(a),中拱组合体包括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且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呈V型首尾分别焊接为一体或一体折弯成型,也可以通过一根刚性丝或板条,将其弯曲为环形且首尾焊接在一起后,分别沿横向和纵向折弯如图6(b)所示的马鞍状结构形式。图中还可以看出,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顶部中心与中顶拱丝57通过焊接形成三丝一体结构。从而,该三丝一体结构具有了多重抵抗外力的弹性形变功能,(1)单独的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都分别为拱形,具有弹性形变能力;(2)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与组成V型组合体,在V型结构之间具有弹性形变能力;(3)中顶拱丝58本身为拱形,也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多重形变相互叠加,V型结构的张弛收缩时,其底部受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的V型部位弹性支撑,其顶部受中顶拱丝57的弹性支撑,从中拱组合体的上部和下部都分别提供弹性支撑作用的方式,其弹性支撑性远高于仅从一侧提供弹性支撑的结构形式(仅底部提供弹性支撑的现有技术类似于杠杆的支点,弹性仅位于支点附近,远端冲击力作用于支点附近的力度被放大,从而无法降低材料直径且容易被破坏)。

类似于中拱组合体,各边拱组合体包括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且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呈V型首尾分别焊接为一体或一体成型,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顶部中心与顶拱丝通过焊接或扣接形成三丝一体结构。如图3和图4中,一侧的边拱组合体包括边外拱丝一53和边内拱丝一54,且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呈V型首尾分别焊接为一体或一体成型,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顶部中心与中顶拱丝57通过焊接或扣接形成三丝一体结构。另一侧的边拱组合体包括边外拱丝二55和边内拱丝二56,且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呈V型首尾分别焊接为一体或一体成型,边外拱丝和边内拱丝顶部中心与中顶拱丝57通过焊接或扣接形成三丝一体结构。各边拱组合体的结构形式如图所述中拱组合体,不详述,但两个边拱组合体也具有上述上述(1)-(3)所述的弹性形变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从图4可以看出,两个边拱组合体的边内拱丝分别与中拱组合体的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的中部支撑对接,如焊点I和焊点J。通常,中拱支撑体会受到直接由外向内的冲击力,必然发生变形,这种变形表现为使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的V型部位向外张开,以及中顶拱丝57的弯曲程度变小。两个边拱组合体能够分别通过I点和J点支撑对应位置的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用以分散冲击力度。从而两个边拱组合体表现为向内压缩,即外拱丝一53和边内拱丝一54的V型部位向内压缩,外拱丝二55和边内拱丝二56的V型部位向内压缩,位于两个边拱组合体上侧的中顶拱丝57拱段的弯曲程度变大。可以看出,仅从纵向组件5的受力角度来看,除了中拱组合体和边拱组合体的上述(1)-(3)弹性形变能够分解冲击力度外,中拱组合体与其两侧的边拱组合体的组合类似于弹簧支撑结构,两侧边拱组合体还能够将过大冲击力度分解给外拱丝一53和外拱丝二55。而纵向弹性组件5的外拱丝一53和外拱丝二55与横向弹性组件6的各外拱丝组成整体圆环结构的底环4,且底环4为一体成型的环形结构,图中点C、D、E、F分别为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的衔接点,从而底环4有效承受且分解来自于多个边拱组合体的传递而来的冲击力。作用于底环4上的来自于四周(上下左右)各向冲击力,一部分是沿底环4的径向被相互抵消,如图中CD弧段(外拱丝一53)、EF弧段(外拱丝二55)、CE弧段和DF弧段,分别承受一部分径向向外的压力,各向压力方向分别相反,通过底环4相互抵消(底环4为弹性环,因受冲击力角度不同会适度变形)。由此可见,当该护胸受到来自于外接由外向内的冲击力时,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本身的多个拱组合体以形变形式消除和缓冲大部分冲击力,又通过底环4分解掉来自各径向的力度,剩余较少冲击力通过底环传递给人体,基于此,还可以在底环4上安装底座,用以增加与人体接触面积而减少局部压强。

由于本实施例仅采用了如上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所以,将两组弹性组件组合中,所有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周边的四个边拱组合体的边外拱丝依次首尾焊接或连接或一体成型(单丝环形),组成环形底环4。同时,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之间的顶部也具有衔接关系,两弹性组件的中顶拱丝57分别交汇于顶部中心位置,在该交回处通过焊接或通过扣件扣接固定在一起。图3中58为活动卡扣结构,这类扣件如马鞍状扣件(其一侧与上层顶拱丝扣接,另一侧与下层顶拱丝扣接)或者为卡槽结构,例如图3中在上层顶拱丝的下方设置卡槽,又在下层顶拱丝的上方设置卡槽,上下卡槽交错且匹配卡固在一起。通过将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的中顶拱丝57衔接在一起,能够均匀地承受来自于外界冲击力,从而使冲击力被分解为横向的左右方向和纵向的前后方向,并最终使大部分冲击力传递至底环4作为径向相斥的压力被底环4分解吸收。

实施例2:在实施例1基础上,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各边外拱丝末端依次设置插头和插管,各弹性组件被弯曲后使对应位置的边外拱丝末端插头与插管依次套装在一起,并通过横穿销固定防止脱落。从而,构成底环4的环为组合环,即由多段外拱丝首尾依次对接固定组成。

实施例3:在实施例2基础上,由多段外拱丝首尾依次对接的组合式底环4,被约束套装于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底座内。从图10和图11可以看出,该底座7为圆环型或椭圆环形或者异形环形,包括环形平面和环形立面,两者之间通过加强筋增强,环形平面能够增大与人体接触面积,以降低局部压强。环形立面上设置有环形卡槽,用于装配组合后的底环4,环形卡槽8的内侧壁上部设置有让位槽口9,以适配于相应拱丝。可见,虽然底环4为组合结构,但由于被约束于底座的环形卡槽8内,不会分解。当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的中顶拱丝57衔接在一起,被套固于环形卡槽8内的组合底环4能够均匀地承受来自于外界冲击力,从而使冲击力被分解为横向的左右方向和纵向的前后方向,并最终使大部分冲击力传递至环形卡槽8内作为径向相斥的压力被环形卡槽8分解吸收。

实施例4:在实施例1基础上,如图8和图9所示,两个独立部件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的各杆件彼此焊接固定在一起,其结构形式如实施例1不详述。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之间存在装配关系,如图7所示,将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组装和分解的过程,可以看出,分解后两组件的结构形式近似,仅在纵向长度和横向长度上略有差别,使组合后近似于椭圆形状。组合状态下,位于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底部的对接处,即各边外拱丝末端对接处,即可以采用如实施例2所述的直接固定形式,也可以采用如实施例3所述的通过底座套固的结构形式。组合状态下,位于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顶部的两根呈十字交汇的中顶拱丝57,直接顶压在一起,或者通过相应的扣件衔接在一起。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将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独立分解后,能够根据相应型号随意搭配组装为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刚性支撑体3,以及便于用户自行拆装。拆除状态下,能够释放各拱丝部件的弹性,以利于使用时组装状态下的弹性强度如初。

实施例5:在实施例4基础上,可以由更多数量的弹性组件,不仅限于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三个弹性组件如图12所示,可以看出,将三个如纵向弹性组件5或横向弹性组件6 的相应不仅依次弯曲对接,能组合形成整体为环形的刚性支撑体3。三个弹性组件底部的对接处,即各边外拱丝末端对接处,可以采用如实施例2所述的直接固定形式,也可以采用如实施例3所述的通过底座套固的结构形式。组合状态下,位于三个弹性组件顶部的三根中顶拱丝57依次顶压在一起,或者通过相应的扣件衔接在一起。

实施例6:在以上各实施例基础上,进一步在部分或全部尤其是在中顶拱丝57的凹弧内侧,还固定有加强辅丝。如图13中分别在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的凹弧内侧分别固定有加强辅丝一511和加强辅丝二512。显然,通过增设的加强辅丝一511和加强辅丝二512,能够显著提高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抗弯曲性能,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对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的材料参数要求,尤其是能够进一步降低其直径或厚度使刚性支撑体3变得更加轻便。

实施例7:在实施例6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使加强辅丝一511和加强辅丝二512中部增设弹性体521。图14可以看出一种弹性体521的形式是将加强辅丝一511和加强辅丝二512中部设置为波浪弯曲形状,从而使得加强辅丝一511和加强辅丝二512具有弹性形变功能。相对于实施例6中利用加强辅丝一511和加强辅丝二512来提高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的强度,本实施了主要目的是利用加强辅丝一511和加强辅丝二512来提高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的弹性系数。以及通过加强辅丝一511和加强辅丝二512的张缩运动进行做功,以消除冲击能量。

实施例8:在实施例1基础上,将一体式的底环4设计为具有弹性形变功能的底环。如图15所示,具体是将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的衔接点处通过弹性部件连接,例如通过将底环4的局部设计为波浪式弹性结构。图中可以看出,纵向弹性组件5的各边外拱丝末端为C1、D1、E1、F1,横向弹性组件6的各边外拱丝末端为C2、D2、E2、F2。分别在C1-C2、D1-D2、E1-E2、F1-F2之间增设弹性部件10。从而,底环4具有沿径向扩展的弹力。

本实施例不需要设置独立的底座,波浪式弹性部件10具有一定宽度,能够充当底座功能。并不限于如图中所示的四个弹性部件10,也可以在各边外拱丝中部设置若干个弹性部件10。

以图15的该结构形式可以看出,通过将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的中顶拱丝57能够均匀地承受来自于外界冲击力,冲击力被分解为横向的左右方向和纵向的前后方向,并最终使大部分冲击力传递至底环4作为径向相斥的压力,作用于底环4上的来自于四周各向冲击力,一部分是沿底环4的径向被相互抵消,如图中C1D1弧段、E1F1弧段、C2E2弧段和D2F2弧段,分别承受一部分径向向外的压力,各向压力方向分别相反,通过对底环4上多个弹性部件10做功实现消能(附图16中F1方向为相互抵消做功的力)。由此可见,当该护胸受到来自于外接由外向内的冲击力时,纵向弹性组件5和横向弹性组件6本身的多个拱组合体以形变形式消除和缓冲大部分冲击力,随着底环4向四周膨胀变大,分别克服各弹性部件10做功,使得冲击力的大部分最终被底环4分解吸收,剩余较少冲击能通过底环传递给人体。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不排除将各弹性组件的中拱组合体及边拱组合体的公共连接点位置设置相互套装对接结构,以形成由多个拱形组合单体通过对接的组合刚性支撑体,例如通过插头和插管的插装结构,插装后弯曲形成拱形,多个公共连接点分别采用这种插接结构后,使得因拱度弹性作用而相互约束,组装后不会脱离,但在受到由外向内的冲击力时,各衔接套装节点能够具有支撑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插装关系的稳定性。该组合刚性支撑体还可以装配含环槽的底座,由于各拱形组合单体的型号可以多种,从而根据需求组合的样式更加丰富多样。如上述实施例以及组合结构,在将刚性支撑体的底环套装于底座的环槽时,组合式底环不仅可以首位依次对接,也可以有部分重叠,也可以在底座上设置独立分离的多个弧形槽,各拱形组合体的独立底环分别套装于对应的底座弧形槽内。以及,通过在底座上设置多个与上述结构位置对应的插孔,将各拱形丝依次插接与底座上的对应插孔内,最终形成如上述各实施例所展示的组合刚性支撑体,组合的刚性支撑体被胸碗约束不会脱离,受到外力冲击后各拱丝因弹性形变而消能,以及将冲击力分散至各插孔内。例如,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中拱丝一51和中拱丝二52顶部中心与顶拱丝通过焊接或通过扣件扣接形成三丝一体结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