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及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

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及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及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控制模块及一对导热油换热器;一对导热油换热器分别设置在结晶床的出口风管及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一对导热油换热器分别通过阀门连接于导热油系统;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一对导热油换热器的进、出油温度及结晶床的出风温度、干燥塔的进风温度;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监测模块及阀门,并根据监测模块的监测数据控制阀门的开度。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动控制预结晶送风温度和干燥塔温度,合理利用能源,保证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稳定运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67830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鼎丰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160788.2

  • 发明设计人 曹春安;菅光振;镇垒;聂松林;

    申请日2022-01-20

  • 分类号B29B13/06(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高爽

  • 地址 251500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花园大街8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2:4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6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及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聚酯切片通常指聚合生产得到的聚酯原料一般加工成约4*5*2毫米左右的片状颗粒,用途现包括纤维,各类容器、包装材料、薄膜、胶片、工程塑料等领域。聚酯生产的工艺路线有直接酯化法(PTA法)和酯交换法 (DMT法)。聚酷纤维的生产工艺中,需要对聚酷切片进行结晶干燥处理,目前,非织造布生产线,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工艺中,普遍采用的是电加热,在实际运行中,电加热运行费用较高,温度控制波动较大。

因此期待研发一种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及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能够自动控制结晶送风温度和干燥塔温度,合理利用能源,完成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及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实现自动控制预结晶送风温度和干燥塔温度,合理利用能源,保证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稳定运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控制模块及一对导热油换热器;

所述一对导热油换热器分别设置在结晶床的出口风管及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所述一对导热油换热器分别通过阀门连接于导热油系统;

所述监测模块用于监测所述一对导热油换热器的进、出油温度及所述结晶床的出风温度、所述干燥塔的进风温度;

所述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所述监测模块及所述阀门,并根据所述监测模块的监测数据控制所述阀门的开度。

可选地,所述阀门为电动调节阀。

可选地,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一进油温度传感器、第一出油温度传感器及结晶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进油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位于所述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所述导热油换热器的进油管线上,所述第一出油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位于所述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所述导热油换热器的出油管线上,所述结晶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结晶床的出风口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监测模块包括第二进油温度传感器、第二出油温度传感器及干燥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二进油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位于所述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所述导热油换热器的进油管线上,所述第二出油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位于所述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所述导热油换热器的出油管线上,所述干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干燥塔的进风口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包括:结晶床、干燥塔及上述的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

所述结晶床的出料口连接于所述干燥塔的进料口;

所述结晶床的出口风管连接于结晶风机的进风口,所述结晶床的进口风管连接于所述结晶风机的出风口;

所述干燥塔的进口风管通过分子筛连接于气源,所述干燥塔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结晶床。

可选地,所述干燥塔的进料口位于所述干燥塔的顶端,所述干燥塔的出料口位于所述干燥塔的底端,所述干燥塔的进口风管连通于所述干燥塔的底端,所述干燥塔的出风口位于所述干燥塔的顶端。

可选地,所述分子筛为两个,一用一备。

可选地,所述结晶床中的结晶温度为160°~180°,所述干燥塔中的干燥温度为160°~180°。

可选地,所述结晶床的进料口连接于湿料仓,所述干燥塔的出料口连接于挤压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监测模块监测到结晶床的出风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增大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与导热油系统之间的阀门的开度,提高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流量,提高结晶床的出风温度;当监测模块监测到结晶床的出风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减小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与导热油系统之间的阀门的开度,降低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流量,降低结晶床的出风温度;当监测模块监测到干燥塔的进风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增大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与导热油系统之间的阀门的开度,提高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流量,提高干燥塔的进风温度;当监测模块监测到干燥塔的进风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减小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与导热油系统之间的阀门的开度,降低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流量,降低干燥塔的进风温度;本方案在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中,利用循环导热油代替电加热,通过控制模块的自动调节,达到合理利用能源、自动化控制及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结晶床;2、干燥塔;3、结晶风机;4、分子筛;5、第一导热油换热器;6、第一阀门;7、第一进油温度传感器;8、第一出油温度传感器; 9、结晶温度传感器;10、第二导热油换热器;11、第二阀门;12、第二进油温度传感器;13、第二出油温度传感器;14、干燥温度传感器;15、导热油供热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包括:监测模块、控制模块及一对导热油换热器;

一对导热油换热器分别设置在结晶床的出口风管及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一对导热油换热器分别通过阀门连接于导热油系统;

监测模块用于监测一对导热油换热器的进、出油温度及结晶床的出风温度、干燥塔的进风温度;

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监测模块及阀门,并根据监测模块的监测数据控制阀门的开度。

具体地,使用本方案的加热系统时,当监测模块监测到结晶床的出风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增大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与导热油系统之间的阀门的开度,提高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流量,提高结晶床的出风温度;当监测模块监测到结晶床的出风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减小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与导热油系统之间的阀门的开度,降低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流量,降低结晶床的出风温度;

当监测模块监测到干燥塔的进风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增大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与导热油系统之间的阀门的开度,提高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流量,提高干燥塔的进风温度;当监测模块监测到干燥塔的进风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减小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与导热油系统之间的阀门的开度,降低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中的导热油流量,降低干燥塔的进风温度;

本方案在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中,利用循环导热油代替电加热,通过控制模块的自动调节,达到合理利用能源、自动化控制及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作为可选方案,阀门为电动调节阀。

作为可选方案,第一监测模块包括第一进油温度传感器、第一出油温度传感器及结晶温度传感器;

第一进油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的进油管线上,第一出油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的出油管线上,结晶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结晶床的出风口上。

具体地,还包括多个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位于结晶床的出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的进油压力、出油压力及结晶床的进风压力。

作为可选方案,第二监测模块包括第二进油温度传感器、第二出油温度传感器及干燥温度传感器;

第二进油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的进油管线上,第二出油温度传感器设置于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的出油管线上,干燥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干燥塔的进风口上。

具体地,还包括多个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位于干燥塔的进口风管上的导热油换热器的进油压力、出油压力及干燥塔的进风压力。

作为可选方案,控制模块包括PLC控制器。

具体地,通过PLC读取现场温度和压力数据,利用PLC控制程序,进行PID计算,自动控制结晶送风温度和干燥塔温度,合理利用能源,完成自动化控制和安全稳定运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包括:结晶床、干燥塔及上述的用于聚酯切片结晶干燥加热系统;

结晶床的出料口连接于干燥塔的进料口;

结晶床的出口风管连接于结晶风机的进风口,结晶床的进口风管连接于结晶风机的出风口;

干燥塔的进口风管通过分子筛连接于气源,干燥塔的出风口连通于结晶床。

具体地,气源经分子筛过滤干燥后经一个导热油换热器加热后,由干燥塔的底部进入干燥塔中,并向上流动进入结晶床;结晶风机将结晶床中的气体抽出后,再使气体通过另一个导热油换热器的加热后重新注入结晶床中,使系统中的温度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本方案的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能够利用循环导热油代替电加热,通过控制模块的自动调节,达到合理利用能源、自动化控制及安全稳定运行的目的。

作为可选方案,干燥塔的进料口位于干燥塔的顶端,干燥塔的出料口位于干燥塔的底端,干燥塔的进口风管连通于干燥塔的底端,干燥塔的出风口位于干燥塔的顶端。

具体地,干燥塔中的物料流动方向与进风方向相反,能够提高干燥的效果。

作为可选方案,分子筛为两个,一用一备。

具体地,分子筛用于过滤掉气源中的水分,保持进入干燥塔中的气体干燥程度。

作为可选方案,结晶床中的结晶温度为160°~180°,干燥塔中的干燥温度为160°~180°。

具体地,具体温度需要根据聚酯切片的质量及颗粒大小决定。

作为可选方案,结晶床的进料口连接于湿料仓,干燥塔的出料口连接于挤压机。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聚酯切片结晶干燥系统的示意性结构图。

如图1所示,

结晶床1的进料口连接湿料仓,结晶床1的出料口连接于干燥塔2的进料口,干燥塔2的出料口连接挤压机;结晶床1的进口风管连接于结晶风机3的出风口,结晶床1的出口风管连接于结晶风机3的进风口,干燥塔2的进口风管通过分子筛4连接于气源,干燥塔2的出风口连通于结晶床1;其中,干燥塔2的进料口位于干燥塔2的顶端,干燥塔2的出料口位于干燥塔2的底端,干燥塔2的进口风管连通于干燥塔2的底端,干燥塔2 的出风口位于干燥塔2的顶端。

第一导热油换热器5设置在结晶床1的出口风管上且连接于导热油供热系统15,第一阀门6和第一进油温度传感器7设置于第一导热油换热器 5的进油管线上,第一出油温度传感器8设置于第一导热油换热器5的出油管线上,结晶温度传感器9设置于结晶床1的出风口上。

第二导热油换热器10设置在干燥塔2的进口风管上且连接于导热油供热系统15,第二阀门11和第二进油温度传感器12设置于第二导热油换热器10的进油管线上,第二出油温度传感器13设置于第二导热油换热器10 的出油管线上,干燥温度传感器14设置于干燥塔2的进风口上。

控制模块包括PLC控制器分别连接于第一阀门6、第一进油温度传感器7、第一出油温度传感器8、结晶温度传感器9、第二阀门11、第二进油温度传感器12、第二出油温度传感器13及干燥温度传感器14。

PLC控制器利用PLC控制程序,进行PID计算,根据第一进油温度传感器7、第一出油温度传感器8、结晶温度传感器9的监测数据调节第一阀门6的开度以控制结晶温度,根据第二进油温度传感器12、第二出油温度传感器13及干燥温度传感器14的监测数据调节第二阀门11的开度以控制干燥度。

具体地,当结晶床1的出风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增大第一阀门6的开度,提高第一导热油换热器5中的导热油流量,提高结晶床1的出风温度;当结晶床1的出风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减小第一阀门6 的开度,降低第一导热油换热器5中的导热油流量,降低结晶床1的出风温度;

当干燥塔2的进风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增大第二阀门11的开度,提高第二导热油换热器10中的导热油流量,提高干燥塔2的进风温度;当干燥塔2的进风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控制模块减小第二阀门11的开度,降低第二导热油换热器10中的导热油流量,降低干燥塔2的进风温度。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