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

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

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针对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由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与肺部状况不一,导致不便于根据需求对训练的强度进行调节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外壳、气囊与呼气管,所述气囊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底部内壁,所述呼气管固定连接在气囊的左侧,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板,且推板的底部与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推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推动弹簧,所述推动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板,通过控制板与定位机构的配合,实现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对训练的强度进行调节,方便不同的患者使用的效果,且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方便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939064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12-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221761905.7

  • 发明设计人 朱竹君;

    申请日2022-07-08

  • 分类号A63B23/18(2006.01);

  • 代理机构山东诺诚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9;

  • 代理人陕静

  • 地址 213200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金坛大道500号

  • 入库时间 2022-12-29 17:41: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肺功能出现问题只有通过呼吸来进行调理,康复科的患者在对肺部进行康复训练时,通常需要使用肺功能康复器来对肺部进行锻炼。

但是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肺功能出现问题只有通过呼吸来进行调理,康复科的患者在对肺部进行康复训练时,通常需要使用肺功能康复器来对肺部进行锻炼,因此还存在由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与肺部状况不一,导致不便于根据需求对训练的强度进行调节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由于肺功能出现问题只有通过呼吸来进行调理,康复科的患者在对肺部进行康复训练时,通常需要使用肺功能康复器来对肺部进行锻炼,因此还存在由于患者的实际情况与肺部状况不一,导致不便于根据需求对训练的强度进行调节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包括外壳、气囊与呼气管,所述气囊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底部内壁,所述呼气管固定连接在气囊的左侧,且呼气管的左侧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板,且推板的底部与气囊的顶部固定连接,推板的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推动弹簧,且推动弹簧的数量为两个,所述推动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限制板,且限制板的左右两侧均延伸至外壳的外部,限制板的底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控制箱,且控制箱的数量为两个,控制箱为对称设置,限制板为中空结构,控制箱的内壁设有定位机构,外壳的内壁对称设有多个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两个控制板、两个带动板、两个齿条、两个齿轮、两个推杆、两个升降板、两个控制杆与两个定位块,所述控制板对称滑动连接在限制板的内壁,两个带动板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控制板相互靠近的一侧,所述齿条固定连接在带动板的底部,所述齿轮对称转动连在就控制箱的内壁,且齿轮与齿条相啮合,所述推杆转动连接在齿轮的前侧,所述升降板对称滑动连接在控制箱的内壁,且升降板的前侧与推杆的后侧转动连接,所述控制杆转动连接在升降板的底部,所述定位块对称滑动连接在控制箱的内壁,且定位块与定位孔相适配,定位块的顶部与控制杆的底部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通过定位机构,方便带动定位块移动,便于固定限制板。

优选的,所述限制板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限制柱,且限制柱的数量为两个,所述限制柱贯穿带动板。

进一步的,通过限制柱,方便对带动板进行限制,使得带动板横向稳定移动。

优选的,所述限制板的内壁对称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缩弹簧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带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利用压缩弹簧的弹力,方便推动带动板与控制板复位。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蓄力弹簧,所述定位块的右侧与蓄力弹簧的左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通过蓄力弹簧的弹力,方便推动定位块移动与定位孔卡合。

优选的,所述控制箱的内壁开设有限制槽,所述升降板的右侧与升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通过限制槽与升降板的配合,便于对升降板进行限制,使得升降板稳定垂直移动。

有益效果:通过按动控制板推动带动板,使得齿条移动并带动齿轮与推杆旋转,通过推杆推动升降板移动,此时升降板推动控制杆使得定位块移动与定位孔脱离接触,限制板失去限制便可推动限制板,使得推动弹簧带动推板下移对气囊进一步压缩,方便对气囊进行限制,增大气囊膨胀的阻力,从而实现调节康复器的训练强度的效果;

通过控制板与定位机构的配合,实现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对训练的强度进行调节,方便不同的患者使用的效果,且操作简单使用便捷,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的三维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的主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的附图2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的齿轮与齿条的三维图。

图中:1、外壳;2、气囊;3、呼气管;4、推板;5、推动弹簧;6、限制板;7、控制板;8、控制箱;9、压缩弹簧;10、限制柱;11、齿条;12、齿轮;13、推杆;14、升降板;15、控制杆;16、蓄力弹簧;17、定位块;18、定位孔;19、带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康复科临床肺功能康复器,包括外壳1、气囊2与呼气管3,气囊2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1的底部内壁,呼气管3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气囊2的左侧,且呼气管3的左侧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外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推板4,且推板4的底部与气囊2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推板4的顶部对称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推动弹簧5,且推动弹簧5的数量为两个,推动弹簧5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限制板6,且限制板6的左右两侧均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利用推动弹簧5的弹力,方便推动推板4对气囊2进行限制,限制板6的底部对称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控制箱8,且控制箱8的数量为两个,控制箱8为对称设置,限制板6为中空结构,控制箱8的内壁设有定位机构,外壳1的内壁对称设有多个定位孔18;

定位机构包括两个控制板7、两个带动板19、两个齿条11、两个齿轮12、两个推杆13、两个升降板14、两个控制杆15与两个定位块17,控制板7对称滑动连接在限制板6的内壁,两个带动板19分别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两个控制板7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控制板7移动,方便推动带动板19移动,齿条1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带动板19的底部,齿轮12对称转动连在就控制箱8的内壁,且齿轮12与齿条11相啮合,推杆1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齿轮12的前侧,通过带动板19移动,起到了方便带动齿条11移动,使得齿轮12旋转的作用,升降板14对称滑动连接在控制箱8的内壁,且升降板14的前侧与推杆13的后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通过齿轮12旋转,起到了方便推动推杆13使得升降板14移动的作用,控制杆1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升降板14的底部,定位块17对称滑动连接在控制箱8的内壁,且定位块17与定位孔18相适配,定位块17的顶部与控制杆15的底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通过升降板14移动并推动控制杆15,起到了方便带动定位块17移动的作用,通过定位机构,方便带动定位块17移动,便于固定限制板6;

限制板6的内壁对称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限制柱10,且限制柱10的数量为两个,限制柱10贯穿带动板19,通过限制柱10,方便对带动板19进行限制,使得带动板19横向稳定移动,限制板6的内壁对称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9,且压缩弹簧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压缩弹簧9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带动板19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利用压缩弹簧9的弹力,方便推动带动板19与控制板7复位,控制箱8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有蓄力弹簧16,定位块17的右侧与蓄力弹簧16的左侧通过焊接固定连接,通过蓄力弹簧16的弹力,方便推动定位块17移动与定位孔18卡合,控制箱8的内壁开设有限制槽,升降板14的右侧与升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通过限制槽与升降板14的配合,便于对升降板14进行限制,使得升降板14稳定垂直移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齿条11与齿轮12可以替换为传动带与转轮,通过传动带移动带动转轮旋转使得齿轮12旋转更加便捷,但是传动带的稳定性不佳且容易磨损,所以本文使用齿条11与齿轮12。

本实用新型中,在实际使用时,患者通过呼气管3向气囊2内吹气,通过气囊2受到气体膨胀推动推板4,利用推动弹簧5的弹力推动气囊2压缩,对患者的肺功能进行锻炼,便于患者康复,通过按动控制板7,此时控制板7滑动至限制板6的内部,通过控制板7推动带动板19,使得压缩弹簧9受到推力压缩蓄力,同时带动板19带动齿条11移动,通过齿条11带动相啮合的齿轮12旋转,齿轮12旋转的同时带动推杆13旋转并移动,使得推杆13推动升降板14移动,此时升降板14推动控制杆15,通过控制杆15推动定位块17,使得定位块17与定位孔18脱离接触,同时蓄力弹簧16受到定位块17的推力压缩蓄力,此时限制板6失去限制,通过向下推动限制板6,使得推动弹簧5带动推板4下移对气囊2进一步压缩,方便对气囊2进行限制,增大气囊2膨胀的阻力,从而实现调节康复器的训练强度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