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首节钢柱校正的辅助工具

一种用于首节钢柱校正的辅助工具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首节钢柱校正的辅助工具,所述辅助工具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位于所述竖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千斤顶接触部和钢柱接触部,所述千斤顶接触部的长度大于所述钢柱接触部的长度,靠近所述钢柱接触部所在侧的所述竖直部的下方还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前后贯穿所述竖直部;本辅助工具易于制作和使用,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而且能够循环利用,成本较低;对工程质量、校正安全和工期等均有利,前期不需要加工大量码板,节约了材料,后期不需要切除码板、不需重新打磨刷漆,加快了首节钢柱校正速度、提高了矫正效率,达到了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217106229U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20200177.6

  • 申请日2022-01-25

  • 分类号E04G21/18(2006.01);E02D27/42(2006.01);E04C3/32(2006.01);E04B1/62(2006.01);

  • 代理机构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胡涂

  •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56号新时代商务中心东裙楼2楼

  • 入库时间 2022-09-06 01:22:0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02

    授权

    实用新型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钢柱校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首节钢柱校正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经历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的创建和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至2000年的探索期、2000年至今的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装配式建筑较传统的住房建造技术的生产效率低、施工速度慢、建设周期长、材料消耗多且工人劳动强度大等不足,具有以下优越特点:①设计多样化,可以根据住房要求进行设计;②功能现代化,可以采用多种节能环保等创新材料;③制造工厂化,可以使得建筑构配件同一工厂化生产,一气呵成;④施工装配化,可以大大减少劳动力,减少材料浪费;⑤时间最优化,使施工周期明显加快。

钢结构PS构件在装配式建筑中被广泛应用,为了满足建筑结构稳定性,一般钢柱均采用带底板柱脚与地脚锚栓连接节点形式,先将地脚锚栓在独立承台浇筑前测量定位,再将带底板钢结构PS构件运输至现场用吊车安装在相应地脚锚栓位置,校正后使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进行柱底自密实灌浆以保证结构的安全稳定性。一般钢柱重量在10t~60t范围,一般柱(底板)厚度为20mm~40mm范围内,有特殊需求(如高铁站、地铁等)的柱(底板)可达到60mm~80mm。传统校正方法需要在钢柱柱脚四周400mm处焊接码板(如说明书附图5所示的传统7字码),待使用千斤顶对称校正后,再将四周码板切除,然后打磨码板焊接位置,有防腐要求的还需涂装油漆。这种焊接校正码板的方法需要焊接、切除、打磨、刷漆工作。钢柱校正码板的焊接、切除区域将两次甚至多次受热,将会对钢材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切除后切口不平整需要重新打磨刷漆,还是会影响外观质量,并且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成本。切割后的码板很难重复使用,造成大量浪费,不仅影响校正速度,降低施工效率,还增加了成本,造成资源浪费。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可以重复利用的方便校正的工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首节钢柱校正的辅助工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首节钢柱校正的辅助工具,所述辅助工具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水平部位于所述竖直部的两侧分别设有千斤顶接触部和钢柱接触部,所述千斤顶接触部的长度大于所述钢柱接触部的长度,靠近所述钢柱接触部所在侧的所述竖直部的下方还设有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前后贯穿所述竖直部。

本辅助工具易于制作和使用,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而且能够循环利用,成本较低;对工程质量、校正安全和工期等均有利,前期不需要加工大量码板,节约了材料,后期不需要切除码板、不需重新打磨刷漆,加快了首节钢柱校正速度、提高了矫正效率,达到了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接触部的底面用于抵接千斤顶,所述钢柱接触部的端面用于抵接钢柱的外周面,所述插接口卡合并抵接在钢柱的底板外边缘。

具体的,本首节钢柱校正的辅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所述辅助工具的插接口与钢柱底板通过“咬合”连接,所述钢柱接触部的端面与钢柱翼缘顶紧,为保证钢柱在校正时不产生顶斜或产生过大位移,在钢柱对称两侧同时设置所述辅助工具,两边同时调整千斤顶可微调标高,一侧紧一侧松可调节水平位移。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接触部的长度为所述钢柱接触部的长度的3~4倍,所述插接口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竖直部的横向长度的1/3。

通过这种尺寸的比例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辅助工具的各个工作面均能够起到作用,协同完成矫正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工具的总体高度为300~400mm,其中所述竖直部的高度在200~300mm;所述水平部的总长度在250~350mm,所述竖直部的横向长度为100~150mm,所述水平部和所述竖直部的厚度基本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口的深度为50~100,所述插接口距离所述竖直部的底面30~50mm。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接触部的长度为120~150mm,所述钢柱接触部的长度为30~50mm。

进一步的,所述钢柱接触部的端面和所述千斤顶接触部的底面分别设有防滑纹路或者耐磨涂层。

所述防滑纹路的设置能够增强表面摩擦力,避免钢板与钢柱之间打滑,提升抵接或者咬合能力;所述耐磨涂层的设置能够提高表面强度,在长期重复的使用过程中,磨损较少,不影响后期循环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接触部的底面尺寸大于水平部的本体尺寸,并在底面设置有浅槽。这样的设置有利于与千斤顶的顶杆端部抵接,接触面增大有利于受力均衡,浅槽也具有一定的卡合限位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口内还设有调整垫片,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工具为一体式的钢结构件,或者为厚度相同的钢板焊接而成的焊接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所述辅助工具利用加工PS钢构件的钢板原材料就能够加工而成,制作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实际操作性强;

2、本辅助工具的使用既可以保证对工程质量、拼装安全,也可以提高钢柱校正速度,有利于缩短工期,对框架结构首节钢柱的施工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3、本辅助工具能够循环利用,且前期不需要大量加工,节约了材料,后期不需要切除码板、不需重新打磨刷漆,从而达到了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首节钢柱校正的辅助工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工具应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工具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辅助工具的又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传统7字码用于矫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平部;101、千斤顶接触部;102、钢柱接触部;2、竖直部;3、插接口;4、钢柱;5、钢柱底板;6、千斤顶;7、防滑纹路;8、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首节钢柱校正的辅助工具,所述辅助工具具有相互垂直设置的水平部1和竖直部2,所述水平部1位于所述竖直部2的两侧分别设有千斤顶接触部101和钢柱接触部102,所述千斤顶接触部101的长度大于所述钢柱接触部102的长度,靠近所述钢柱接触部102所在侧的所述竖直部2的下方还设有插接口3,所述插接口3前后贯穿所述竖直部2。

本辅助工具易于制作和使用,操作方便,实用性较强,而且能够循环利用,成本较低;对工程质量、校正安全和工期等均有利,前期不需要加工大量码板,节约了材料,后期不需要切除码板、不需重新打磨刷漆,加快了首节钢柱校正速度、提高了矫正效率,达到了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接触部101的底面用于抵接千斤顶6,所述钢柱接触部102的端面用于抵接钢柱4的外周面,所述插接口3卡合并抵接在钢柱底板5的外边缘。

以某工程中劲型框架结构为例说明,该框架结构的钢柱板厚20~80m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段,分段钢柱重量20~40吨,设计钢柱共813根,首节钢柱全部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辅助工具进行校正,加快校正速度,提高效率,完成钢柱校正。

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将所述辅助工具的插接口3与钢柱底板5通过“咬合”连接,所述钢柱接触部102的端面与钢柱4翼缘顶紧,为保证钢柱4在校正时不产生顶斜或产生过大位移,在钢柱4对称两侧同时设置所述辅助工具,两边同时调整千斤顶6可微调标高,一侧紧一侧松可调节水平位移。这种调节方式不需要焊接固定本辅助工具,校正完成后易于完整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接触部101的长度为所述钢柱接触部102的长度的3~4倍,所述插接口3的深度不小于所述竖直部2的横向长度的1/3。

通过这种尺寸的比例的设置,能够保证所述辅助工具的各个工作面均能够起到作用,协同完成矫正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工具的总体高度为300~400mm,其中所述竖直部2的高度在200~300mm;所述水平部1的总长度在250~350mm,所述竖直部2的横向长度(图1中左右之间的长度)为100~150mm,所述水平部1和所述竖直部2的厚度基本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口3的深度为50~100,所述插接口3距离所述竖直部2的底面30~50mm。

进一步的,所述千斤顶接触部101的长度为120~150mm,所述钢柱接触部102的长度为30~50mm。

所述辅助工具利用加工PS钢构件的剩余钢板原材料就可以加工而成,通过切割和焊接的方式加工即可,制作方法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对上述辅助工具的接触面进一步改进。

如图3所示,所述钢柱接触部102的端面和所述千斤顶接触部101的底面分别设有防滑纹路7或者耐磨涂层。

所述防滑纹路7的设置能够增强表面摩擦力,避免钢板与钢柱之间打滑,提升抵接或者咬合能力;所述耐磨涂层的设置能够提高表面强度,在长期重复的使用过程中,磨损较少,不影响后期循环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上述辅助工具的千斤顶接触部进一步改进。

如图4所示,所述千斤顶接触部101的底面尺寸大于水平部1的本体尺寸,并在底面设置有浅槽8。也就是说所述千斤顶接触部101的厚度比本体的厚度大一点,这部分可以是变截面尺寸的设置,也可以是在底面两侧焊接一截钢板,以增加底部的面积。

这样的设置有利于与千斤顶6的顶杆端部与其抵接,接触面增大有利于受力均衡,浅槽也具有一定的卡合限位作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