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青龙虾养殖废水抽至废水池,进入沉淀池处理,过滤;(2)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消毒池,启动所述消毒池内的次氯酸钠发生器;(3)经消毒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挥发池,启动所述挥发池内的增氧机;再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过滤;(4)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池,接种硝化细菌至所述生化池内;(5)生化处理后的废水再进入养殖池,接种缢江蓠和马尾藻至所述养殖池内。采用本发明方法,杀灭废水中病菌以及病原体,充分分解废水中氨氮等,通过缢江蓠和马尾藻改善水质,有效减少或避免出现黑腮病、弧菌病、白斑综合征等病害,有效实现青龙虾养殖水循环利用,有助于提高青龙虾收获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9564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627212.7

  • 发明设计人 陈献策;吴清河;林亚乙;

    申请日2022-06-06

  • 分类号C02F9/14(2006.01);A01K63/04(2006.01);A01G33/00(2006.01);C02F101/16(2006.01);C02F101/20(2006.01);C02F101/30(2006.01);C02F103/20(2006.01);

  • 代理机构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文小花

  • 地址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新大洲大道312号海口力合农贸市场后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33: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2F 9/14 专利申请号:2022106272127 申请日:2022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青龙虾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对青龙虾需求日益增加,青龙虾养殖日趋规模化。青龙虾规模化养殖容易造成了养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甚至导致周边水生态环境的恶化。青龙虾规模养殖场水循环利用对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改善水生态环境均具有重要作用。但青龙虾养殖场水循环面临改善水质问题,水质问题引发青龙虾病害,包括黑腮病、弧菌病、白斑综合征等。因此有效处理青龙虾养殖废水,改善水质,预防病害发生,方能有效实现循环水的目的。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有效处理青龙虾养殖废水,改善水质,预防青龙虾病害发生,有效实现循环水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青龙虾养殖废水抽至废水池,进入沉淀池处理,过滤,去除物理残渣;

(2)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消毒池,启动所述消毒池内的次氯酸钠发生器,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菌以及病原体;

(3)经消毒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挥发池,启动所述挥发池内的增氧机,挥发去除消毒过程产生气体等;再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过滤,剥离废水中部分有机物;

(4)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池,接种硝化细菌至所述生化池内,分解废水中氨氮等有机物;

(5)生化处理后的废水再进入青龙虾养殖池,接种缢江蓠(Gracilariasalicornia)和马尾藻(Scagassum)至所述养殖池内,分解养殖过程新产生的氨氮等有机物,并吸附水中重金属。

进一步的处理方案是,所述养殖池内先接种马尾藻,3-4天后再接种缢江蓠,所述缢江蓠和马尾藻的初始接种质量比例为1:0.8-1.2,并控制缢江蓠和马尾藻在所述养殖池的覆盖面积为40-50%,更好发挥缢江蓠和马尾藻的协作效果利于水质改善,而且利于青龙虾生长,同时避免过量产生不良的影响。

进一步的处理方案是,所述生化池投入粒级为2-4mm的蛭石,蛭石密度为80-90kg/m

进一步的处理方案是,所述硝化细菌的加入量为废水质量的0.2-0.3%。

进一步的处理方案是,废水在沉淀池内的沉淀时间为10-12h。

进一步的处理方案是,废水在消毒池内的消毒时间为6-8h。

进一步的处理方案是,废水在生化池停留时间为18-24h。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发明方法处理青龙虾养殖废水,去除废水中物理残渣,杀灭废水中病菌以及病原体,充分分解废水中氨氮等有机物,并在养殖池中通过缢江蓠和马尾藻改善水质,能够有效减少或避免青龙虾出现黑腮病、弧菌病、白斑综合征等病害,有效实现青龙虾养殖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及有助改善水生态环境,而且有助于提高青龙虾收获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

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青龙虾养殖废水抽至废水池,进入沉淀池处理12h,过滤;

(2)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内设有次氯酸钠发生器,启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6h;

(3)经消毒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挥发池,所述挥发池内设有增氧机,启动增氧机进行挥发处理;再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过滤;

(4)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内接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加入量约为废水质量的0.2%,在生化池内停留24h,处理后得到养殖水;

(5)步骤(4)处理后的养殖水进入青龙虾养殖池,养殖池内先接种马尾藻,3天后再接种缢江蓠,其中缢江蓠和马尾藻的初始接种质量比例为1:1,并控制缢江蓠和马尾藻在养殖池的覆盖面积为40-50%。

实施例2

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青龙虾养殖废水抽至废水池,进入沉淀池处理10h,过滤;

(2)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内设有次氯酸钠发生器,启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8h;

(3)经消毒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挥发池,所述挥发池内设有增氧机,启动增氧机进行挥发处理;再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过滤;

(4)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内接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加入量约为废水质量的0.3%,废水在生化池内停留18h,处理后得到养殖水;

(5)步骤(4)处理后的养殖水进入养殖池,养殖池内先接种马尾藻,4天后再接种缢江蓠,其中缢江蓠和马尾藻的初始接种质量比例为1:1,并控制缢江蓠和马尾藻在养殖池的覆盖面积为40-50%。

实施例3

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青龙虾养殖废水抽至废水池,进入沉淀池处理12h,过滤;

(2)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内设有次氯酸钠发生器,启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6h;

(3)经消毒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挥发池,所述挥发池内设有增氧机,启动增氧机进行挥发处理;再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过滤;

(4)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投入粒级为2-4mm的蛭石,蛭石密度为80-90kg/m

(5)步骤(4)处理后的养殖水进入青龙虾养殖池,养殖池内先接种马尾藻,3天后再接种缢江蓠,其中缢江蓠和马尾藻的初始接种质量比例为1:1,并控制缢江蓠和马尾藻在养殖池的覆盖面积为40-50%。

试验例

1.试验方法:

2021年3月,按照实施例1-3处理后方法试验,分别为试验组1-3,试验养殖池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每组青龙虾养殖池面积为100m

对照组:将海水经过滤、消毒后,抽至青龙虾养殖池,青龙虾养殖池面积为100m

2试验结果:试验组1-3均未见白斑综合征、弧菌病病害出现,试验组3未见黑腮病出现。结果见表1.

表1青龙虾病害发病率

对比例1

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青龙虾养殖废水抽至废水池,进入沉淀池处理12h,过滤;

(2)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内设有次氯酸钠发生器,启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6h;

(3)经消毒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挥发池,所述挥发池内设有增氧机,启动增氧机进行挥发处理;再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过滤;

(4)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内接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加入量约为废水质量的0.2%,在生化池内停留24h,处理后得到养殖水;

(5)步骤(4)处理后的养殖水进入青龙虾养殖池,养殖池内接种马尾藻,控制马尾藻在养殖池的覆盖面积为40-50%。青龙虾养殖池面积为100m

对比例2

一种青龙虾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青龙虾养殖废水抽至废水池,进入沉淀池处理12h,过滤;

(2)过滤后的废水再进入消毒池,所述消毒池内设有次氯酸钠发生器,启动次氯酸钠发生器消毒6h;

(3)经消毒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挥发池,所述挥发池内设有增氧机,启动增氧机进行挥发处理;再经过蛋白分离器处理,过滤;

(4)步骤(3)处理后的废水进入生化池,生化池内接种硝化细菌,硝化细菌的加入量约为废水质量的0.2%,在生化池内停留24h,处理后得到养殖水;

(5)步骤(4)处理后的养殖水进入青龙虾养殖池,养殖池内接种缢江蓠,控制缢江蓠在养殖池的覆盖面积为40-50%。青龙虾养殖池面积为100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