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叠盘暗室技术的工厂化育秧系统

一种基于叠盘暗室技术的工厂化育秧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叠盘暗室技术的工厂化育秧系统,链式传动箱一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同步电机,两个环形输送带相对的一端均等距焊接有若干个固定插入柱,伺服电机输出轴套接卡接有支撑承重板,支撑承重板顶端两侧对称嵌入安装有限制电磁铁,两个限制电磁铁顶端连接有育苗盘,育苗盘一端两侧对称卡接有红外感应开关,联动移动架一端安装有反馈板,由同步电机、链式传动箱、环形输送带带动育苗盘移动旋转,由伺服电机带动育苗盘进行缓速反向转动,使得在循环时可以避免因育苗盘倾覆导致种子掉落的情况出现,通过对育苗盘持续循环变动位置,避免因位置固定导致多个育苗盘内的种子发芽差距较大的情况出现。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03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 2022-08-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31/02 专利申请号:2022106276058 申请日:202206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22-08-05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暗室育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叠盘暗室技术的工厂化育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也逐渐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科学化,特别是在水稻的种植中,室内育苗育秧技术越来越成熟,水稻是属稻谷类作物,一年生禾本,秆直立,高0.5-1.5米,随品种而异,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严,现在在中水稻进行机插时一般会利用暗室多水稻进行发芽育苗。

但是目前在暗室发芽育苗时,一般育苗盘的放置位置较为固定,导致了不同位置的种子在发芽时所处的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同批种子发芽参差不齐,使得在后续移栽至大棚中时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从而影响育苗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叠盘暗室技术的工厂化育秧系统,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目前在暗室发芽育苗时,一般育苗盘的放置位置较为固定,导致了不同位置的种子在发芽时所处的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同批种子发芽参差不齐,使得在后续移栽至大棚中时生长速度差异较大,从而影响育苗的效果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叠盘暗室技术的工厂化育秧系统,包括供电模块、循环模块、翻料模块、控温模块、控湿模块、后台接收模块和后台控制模块;

所述后台控制模块分别与供电模块、循环模块、翻料模块、控温模块、控湿模块和后台接收模块相连接;

所述供电模块分别与循环模块、翻料模块、控温模块、控湿模块和后台接收模块相连接;

所述循环模块包括承重固定块、链式传动箱、同步电机、环形输送带、育苗盘、伺服电机;

所述翻料模块包括联动电滑轨、联动滑动板和开槽分流块;

所述控温模块包括循环风扇、冷凝管、冷凝盒、电磁加热板和加速风扇;

所述控湿模块包括增压泵、抽水固定管、排水管架和雾化喷头。

优选的,所述承重固定块顶端对称嵌入安装有电动滑轨,所述电动滑轨顶端一侧对应承重固定块位置处通过滑轨座卡接连接有闭合保温盖,所述电动滑轨顶端另一侧对应承重固定块位置处通过滑轨座卡接连接有密封保温盖,所述承重固定块、闭合保温盖和密封保温盖一端均嵌入安装有温湿度检测器,所述承重固定块一侧安装有循环育秧组件,所述循环育秧组件包括插入斜槽、联动移动架、链式传动箱、同步电机、环形输送带、固定插入柱、卡接联动块、伺服电机、支撑承重板、限制电磁铁、育苗盘、红外感应开关、反馈板、插入卡接条、限位插入槽、插入弹簧、限位插入架、联动电滑轨、联动滑动板、开槽分流块、联动吸附块、固定电磁铁、推动旋转架和接触开关;

所述育苗盘底端的插入卡接条嵌入到卡接联动块侧端,由插入弹簧带动限位插入架沿限位插入槽对插入卡接条和卡接联动块卡接连接,由限制电磁铁对育苗盘进行吸附固定;

所述同步电机带动链式传动箱对环形输送带进行传动,由环形输送带带动固定插入柱和卡接联动块移动旋转,从而带动育苗盘移动旋转,由伺服电机带动支撑承重板和限制电磁铁沿环形输送带旋转的反方向带动育苗盘进行缓速转动;

所述联动电滑轨带动联动滑动板沿育苗盘来回移动,由固定电磁铁对联动吸附块吸附固定。

优选的,所述承重固定块顶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插入斜槽,多个所述插入斜槽内侧卡接放置有联动移动架,所述联动移动架内侧两端均卡接连接有链式传动箱,所述链式传动箱一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同步电机,所述链式传动箱输出轴对应联动移动架位置处套接卡接连接有环形输送带,两个所述环形输送带相对的一端均等距焊接有若干个固定插入柱,所述固定插入柱侧端靠近环形输送带位置处套接转动连接有卡接联动块,位于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插入柱一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输出轴套接卡接有支撑承重板,所述支撑承重板顶端两侧对称嵌入安装有限制电磁铁,两个所述限制电磁铁顶端对应卡接联动块位置处吸附连接有育苗盘,所述育苗盘一端两侧对称卡接有红外感应开关,所述联动移动架一端两侧靠近红外感应开关位置处卡接安装有反馈板;

所述育苗盘底端两侧对称焊接有插入卡接条,所述插入卡接条和卡接联动块一端均开设有限位插入槽,位于所述卡接联动块位置处的限位插入槽内侧一端等距焊接有插入弹簧,多个所述插入弹簧一端对应限位插入槽位置处焊接有限位插入架;

所述育苗盘顶端两侧对称卡接有联动电滑轨,两个所述联动电滑轨之间通过滑轨座连接有联动滑动板,所述联动滑动板底端等距贯穿转动连接有开槽分流块,所述开槽分流块顶端对应联动滑动板顶端位置处焊接有联动吸附块,所述联动滑动板顶端对应联动吸附块底端位置处等距嵌入卡接有若干个固定电磁铁,所述育苗盘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推动旋转架,所述推动旋转架一端均卡接连接有接触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循环育种组件,由同步电机、链式传动箱、环形输送带带动育苗盘移动旋转,由伺服电机带动育苗盘进行缓速反向转动,使得在循环时可以避免因育苗盘倾覆导致种子掉落的情况出现,通过对育苗盘持续循环变动位置,避免因位置固定导致多个育苗盘内的种子发芽差距较大的情况出现,由联动电滑轨带动联动滑动板和开槽分流块对种子进行翻动,通过推动旋转架和接触开关控制固定电磁铁和联动吸附块,使得在来回翻动时可以快速的改变其翻动的位置,保证了多个位置的种子均可以得到有效的翻动,避免中部和底端的种子因发芽散热不足导致温度过高死亡的情况出现,并且通过将多个育苗盘叠加于一个育苗架上,实现叠盘育苗。

2、设置有循环冷凝组件,通过循环风扇、排气斗、直流循环管、电磁加热板和加速风扇对空气进行加热循环流动,使得暗室内的温度可以快速的达到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通过排气斗与阻挡凝结板相互配合,使得初步冷凝的冷凝水不会直接回流滴落到育苗盒内侧,避免冷凝水回流导致部分种子处潮湿过度的情况出现,通过冷凝盒与冷凝减速板相互配合,延长了气体流动的距离,从而有效的降低热空气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影响种子发芽,同时通过持续的循环可以均衡暗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单一位置处的温度和湿度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保证了发芽的环境。

3、设置有限制加湿组件,由增压泵、抽水固定管、排水管架和雾化喷头对育苗盘内的种子进行供水加湿,保证了种子发芽时所需的湿度,通过下压弹簧带动浮力板和下压接触柱与延时开关接触,从而控制电磁限制阀和加水管对内部加水,使得在种子发芽过程中可以快速的控制回收存储箱内的水储量,避免出现供水中断导致加湿不足的情况,由漂浮块带动联动固定绳和限流滑动块滑动,使得在水回流时可以避免水位过高导致回流水逆流回暗室的情况出现,从而保证了回收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通过循环育秧组件和循环冷凝组件相互配合,使得在育苗前期可以快速提高暗室的温度,在中后期可以快速的温度暗室的温度,保证了种子发芽的温度,通过循环育秧组件和限制加湿组件相互配合,使得在发芽全程可以有效的控制湿度,并且通过育苗盘循环,使得每个育苗盘湿度接近,保证了种子发芽的湿度,通过循环冷凝组件和限制加湿组件相互配合,使得在控温时可以有效的加湿,避免因蒸发导致湿度降低,同时可以对冷凝水进行回收利用,减少了资源的浪费,通过多个组件相互配合,保证了种子发芽的速度和同步性,避免种子发芽产生较大差异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循环育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反馈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育苗盘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循环冷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冷凝减速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限制加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限流滑动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承重固定块;2、电动滑轨;3、闭合保温盖;4、密封保温盖;5、温湿度检测器;

6、循环育秧组件;601、插入斜槽;602、联动移动架;603、链式传动箱;604、同步电机;605、环形输送带;606、固定插入柱;607、卡接联动块;608、伺服电机;609、支撑承重板;610、限制电磁铁;611、育苗盘;612、红外感应开关;613、反馈板;614、插入卡接条;615、限位插入槽;616、插入弹簧;617、限位插入架;618、联动电滑轨;619、联动滑动板;620、开槽分流块;621、联动吸附块;622、固定电磁铁;623、推动旋转架;624、接触开关;

7、循环冷凝组件;701、循环风扇;702、排气斗;703、阻挡凝结板;704、集中处理管;705、冷凝管;706、冷凝盒;707、冷凝减速板;708、回流循环管;709、限位止流板;710、集中收集管;711、回流收集管;712、直流循环管;713、加热回流槽;714、电磁加热板;715、加速风扇;716、进气泵;717、分筛固定盒;718、分离网盒;719、电磁控制阀;

8、限制加湿组件;801、增压泵;802、抽水固定管;803、排水管架;804、雾化喷头;805、回收存储箱;806、下压弹簧;807、浮力板;808、导向滑动杆;809、下压接触柱;810、延时开关;811、限高管;812、限流滑动块;813、复位弹簧;814、联动固定绳;815、漂浮块;816、导向固定架;817、电磁限制阀;818、加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叠盘暗室技术的工厂化育秧系统,包括供电模块、循环模块、翻料模块、控温模块、控湿模块、后台接收模块和后台控制模块;

后台控制模块分别与供电模块、循环模块、翻料模块、控温模块、控湿模块和后台接收模块相连接;

供电模块分别与循环模块、翻料模块、控温模块、控湿模块和后台接收模块相连接;

循环模块包括承重固定块1、链式传动箱603、同步电机604、环形输送带605、育苗盘611、伺服电机608;

翻料模块包括联动电滑轨618、联动滑动板619和开槽分流块620;

控温模块包括循环风扇701、冷凝管705、冷凝盒706、电磁加热板714和加速风扇715;

控湿模块包括增压泵801、抽水固定管802、排水管架803和雾化喷头804。

承重固定块1顶端对称嵌入安装有电动滑轨2,电动滑轨2顶端一侧对应承重固定块1位置处通过滑轨座卡接连接有闭合保温盖3,电动滑轨2顶端另一侧对应承重固定块1位置处通过滑轨座卡接连接有密封保温盖4,承重固定块1、闭合保温盖3和密封保温盖4一端均嵌入安装有温湿度检测器5,承重固定块1一侧安装有循环育秧组件6,循环育秧组件6包括插入斜槽601、联动移动架602、链式传动箱603、同步电机604、环形输送带605、固定插入柱606、卡接联动块607、伺服电机608、支撑承重板609、限制电磁铁610、育苗盘611、红外感应开关612、反馈板613、插入卡接条614、限位插入槽615、插入弹簧616、限位插入架617、联动电滑轨618、联动滑动板619、开槽分流块620、联动吸附块621、固定电磁铁622、推动旋转架623和接触开关624;

育苗盘611底端的插入卡接条614嵌入到卡接联动块607侧端,由插入弹簧616带动限位插入架617沿限位插入槽615对插入卡接条614和卡接联动块607卡接连接,由限制电磁铁610对育苗盘611进行吸附固定;

同步电机604带动链式传动箱603对环形输送带605进行传动,由环形输送带605带动固定插入柱606和卡接联动块607移动旋转,从而带动育苗盘611移动旋转,由伺服电机608带动支撑承重板609和限制电磁铁610沿环形输送带605旋转的反方向带动育苗盘611进行缓速转动;

联动电滑轨618带动联动滑动板619沿育苗盘611来回移动,由固定电磁铁622对联动吸附块621吸附固定。

承重固定块1顶端等距开设有若干个插入斜槽601,多个插入斜槽601内侧卡接放置有联动移动架602,联动移动架602内侧两端均卡接连接有链式传动箱603,链式传动箱603一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同步电机604,同步电机604输出轴与链式传动箱603输出轴卡接连接,使得在需要对环形输送带605进行联动传动时可以保证传动的稳定性和同步性,链式传动箱603输出轴对应联动移动架602位置处套接卡接连接有环形输送带605,两个环形输送带605相对的一端均等距焊接有若干个固定插入柱606,固定插入柱606侧端靠近环形输送带605位置处套接转动连接有卡接联动块607,位于其中一个固定插入柱606一端通过电机座安装有伺服电机608,伺服电机608输出轴套接卡接有支撑承重板609,支撑承重板609一端与固定插入柱606一端转动连接,使得在对育苗盘611进行位置角度纠正时可以同步有效的承重,避免出现单一位置偏移脱离的情况,支撑承重板609顶端两侧对称嵌入安装有限制电磁铁610,两个限制电磁铁610顶端对应卡接联动块607位置处吸附连接有育苗盘611,育苗盘611转动滑动安装于联动移动架602内侧,使得在循环联动过程中可以对育苗盘611的位置进行卡接限制,避免其在持续的转动过程中因承载位置偏移导致倾覆的情况出现,育苗盘611一端两侧对称卡接有红外感应开关612,联动移动架602一端两侧靠近红外感应开关612位置处卡接安装有反馈板613;

育苗盘611底端两侧对称焊接有插入卡接条614,插入卡接条614和卡接联动块607一端均开设有限位插入槽615,位于卡接联动块607位置处的限位插入槽615内侧一端等距焊接有插入弹簧616,多个插入弹簧616一端对应限位插入槽615位置处焊接有限位插入架617,限位插入架617滑动安装于限位插入槽615内侧,插入卡接条614嵌入安装与卡接联动块607顶端,使得在将育苗盘611固定到卡接联动块607侧端时可以快速的连接卡接,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快速的更换育苗盘611;

育苗盘611顶端两侧对称卡接有联动电滑轨618,两个联动电滑轨618之间通过滑轨座连接有联动滑动板619,联动滑动板619纵截面为匚型,使得在对种子进行分离翻动时可以避免直接与种子接触,导致将种子从育苗盘611推出的情况出现,联动滑动板619底端等距贯穿转动连接有开槽分流块620,开槽分流块620顶端对应联动滑动板619顶端位置处焊接有联动吸附块621,联动滑动板619顶端对应联动吸附块621底端位置处等距嵌入卡接有若干个固定电磁铁622,开槽分流块620的横截面为平行四边形,固定电磁铁622顶端与联动吸附块621底端转动贴合,使得在需要翻动种子和调节翻动位置时可以快速的进行联动固定,育苗盘611顶端两侧对称焊接有推动旋转架623,推动旋转架623的纵截面为L型,使得在需要改变开槽分流块620位置时可以快速的进行操作,推动旋转架623一端均卡接连接有接触开关624;

电动滑轨2、温湿度检测器5、同步电机604、伺服电机608、限制电磁铁610、红外感应开关612、联动电滑轨618、固定电磁铁622输入端均与外部控制器输出端电性连接,外部控制器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连接,温湿度检测器5和红外感应开关612信号输出端均与外部控制器信号输入端电性连接,红外感应开关612与伺服电机608串联,接触开关624与固定电磁铁622串联。

闭合保温盖3一侧安装有循环冷凝组件7,循环冷凝组件7包括循环风扇701、排气斗702、阻挡凝结板703、集中处理管704、冷凝管705、冷凝盒706、冷凝减速板707、回流循环管708、限位止流板709、集中收集管710、回流收集管711、直流循环管712、加热回流槽713、电磁加热板714、加速风扇715、进气泵716、分筛固定盒717、分离网盒718和电磁控制阀719;

闭合保温盖3顶端等距嵌入安装有若干个循环风扇701,闭合保温盖3顶端对应循环风扇701位置处焊接连接有排气斗702,排气斗702内侧焊接有阻挡凝结板703,阻挡凝结板703的纵截面为L型,阻挡凝结板703的横截面为圆形,从而对冷凝水进行阻挡回收,避免其在排气斗702位置处冷凝后直接排入到育苗盘611位置处,多个排气斗702顶端贯穿连接有集中处理管704,集中处理管704出气端通过转接头连接有冷凝管705,冷凝管705出气端底部位于闭合保温盖3一端位置处贯穿连接有冷凝盒706,冷凝盒706内侧等距焊接有若干个冷凝减速板707,冷凝盒706底端贯穿连接有回流循环管708,冷凝盒706内侧底端靠近回流循环管708位置处焊接有限位止流板709,多个排气斗702侧端底部贯穿连接有集中收集管710,冷凝盒706一端底部贯穿连接有回流收集管711,集中收集管710和回流收集管711通过转动头相互卡接连接,使得在需要回流排水时可以快速的进行集中回收;

集中处理管704出气端通过转接头对称连接有直流循环管712,直流循环管712出气端通过转接头与回流循环管708进气端卡接连接,承重固定块1顶端中部开设有加热回流槽713,回流循环管708出气端贯穿安装于加热回流槽713一端,使得在气体回流时可以再次通过加热位置进行加热,保证了内部温度的上升和恒定,加热回流槽713内侧顶端嵌入安装有电磁加热板714,加热回流槽713内侧中部等距嵌入安装有若干个加速风扇715,闭合保温盖3一端对应回流循环管708位置处通过电机座安装有进气泵716,进气泵716出气端通过转接头与回流循环管708进气端卡接连接,使得在需要供氧进气时可以快速的进行操作,进气泵716进气端卡接连接有分筛固定盒717,分筛固定盒717焊接安装于闭合保温盖3一端,保证了分筛固定盒717在使用的过程中的固定,分筛固定盒717内侧嵌入卡接有分离网盒718,冷凝管705和直流循环管712一端均嵌入安装有电磁控制阀719,循环风扇701、电磁加热板714、加速风扇715、进气泵716和电磁控制阀719输入端均与外部控制器输出端电性连接。

密封保温盖4一侧安装有限制加湿组件8,限制加湿组件8包括增压泵801、抽水固定管802、排水管架803、雾化喷头804、回收存储箱805、下压弹簧806、浮力板807、导向滑动杆808、下压接触柱809、延时开关810、限高管811、限流滑动块812、复位弹簧813、联动固定绳814、漂浮块815、导向固定架816、电磁限制阀817和加水管818;

密封保温盖4一端顶部通过电机座安装有增压泵801,增压泵801进水端通过转接头连接有抽水固定管802,增压泵801出水端通过转接头连接有排水管架803,排水管架803底端对应育苗盘611位置处等距套接卡接有若干个雾化喷头804,抽水固定管802进水端贯穿安装有回收存储箱805内侧,回收存储箱805顶端贯穿连接有加水管818,回收存储箱805内侧靠近加水管818位置处等距焊接有若干个下压弹簧806,多个下压弹簧806顶端焊接有浮力板807,浮力板807顶端一侧焊接有导向滑动杆808,浮力板807底端焊接有下压接触柱809,回收存储箱805内侧底端对应下压接触柱809位置处卡接有延时开关810,加水管818一端嵌入安装有电磁限制阀817;

回收存储箱805一端贯穿连接有限高管811,限高管811内侧滑动连接有限流滑动块812,限流滑动块812的纵截面为梯形,使得在需要排水时限流滑动块812可以无需全部排出限高管811,进一步保证了限位的效果,避免出现限流滑动块812脱离的情况,限流滑动块812一端焊接有复位弹簧813,限流滑动块812一端粘接有联动固定绳814,联动固定绳814一端粘接有漂浮块815,回收存储箱805内侧对应复位弹簧813和漂浮块815位置处焊接有导向固定架816,复位弹簧813一端焊接安装于导向固定架816一端,联动固定绳814贯穿安装于导向固定架816一端,使得在限流和复位时可以有效的导向固定,增压泵801、延时开关810和电磁限制阀817输入端均与外部控制器输出端电性连接,电磁限制阀817与延时开关810串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需要育苗时,工作人员拉动限位插入架617,同时插入弹簧616形变,将育苗盘611底端的插入卡接条614嵌入到卡接联动块607侧端,松开限位插入架617,由插入弹簧616带动限位插入架617沿限位插入槽615对插入卡接条614和卡接联动块607卡接连接,同时启动限制电磁铁610,由限制电磁铁610对育苗盘611进行吸附固定,使其卡接固定到卡接联动块607侧端,使得在需要安装更换育苗盘611时可以快速的进行操作,加快了安装的效率,将经过药水浸泡清洗后的种子放置到育苗盘611内侧,由电动滑轨2带动闭合保温盖3和密封保温盖4移动打开,通过液压叉车将联动移动架602抬起并最终放置到承重固定块1顶端的插入斜槽601内侧,在放置完成后,再通过电动滑轨2带动闭合保温盖3和密封保温盖4复位,通过承重固定块1、闭合保温盖3和密封保温盖4相互配合,从而形成一个不透光的暗室;

放置完成后,由同步电机604带动链式传动箱603对环形输送带605进行传动,由环形输送带605带动固定插入柱606和卡接联动块607移动旋转,从而带动育苗盘611移动旋转,在育苗盘611移动过程中,由红外感应开关612发出红外激光,红外激光与反馈板613接触后反馈传导红外感应开关612,在育苗盘611旋转过程中,红外感应开关612无法接收到来自反馈板613的反馈,此时红外感应开关612启动伺服电机608,由伺服电机608带动支撑承重板609和限制电磁铁610沿环形输送带605旋转的反方向带动育苗盘611进行缓速转动,使得在育苗盘611顶端持续朝上,避免出现倾覆导致种子掉落,通过对多个育苗盘611的位置进行持续循环变动,使得在育苗过程中可以均衡各个育苗盘611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育苗盘611始终处于同一位置导致多个育苗盘611之间的温度和湿度受高度影响而不同,从而避免因位置不同导致多个育苗盘611内的种子发芽差距较大的情况出现;

在种子发芽的过程中,由联动电滑轨618带动联动滑动板619沿育苗盘611来回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由固定电磁铁622对联动吸附块621吸附固定,通过开槽分流块620将种子推动翻动,在联动吸附块621移动到与推动旋转架623接触位置处,联动吸附块621与接触开关624接触,关闭固定电磁铁622,同时通过推动旋转架623推动联动吸附块621沿联动滑动板619旋转,从而同步带动开槽分流块620旋转,改变开槽分流块620的位置,在由联动电滑轨618带动联动滑动板619移动离开推动旋转架623,松开接触开关624,从而再次启动固定电磁铁622,由固定电磁铁622对联动吸附块621固定吸附,使得在翻动种子时可以快速的改变位置,保证了多个位置的种子均可以得到有效的翻动,避免中部和底端的种子因发芽散热不足导致温度过高死亡的情况出现;

通过温湿度检测器5对暗室内的多个位置进行持续监测,由循环风扇701抽取暗室内的空气,空气通过循环风扇701位置处进入到排气斗702内侧,在种子刚进入到暗室内时,关闭冷凝管705位置处的电磁控制阀719,内部空气通过直流循环管712进入到回流循环管708内侧,并通过回流循环管708进入到加热回流槽713内侧,再通过电磁加热板714和加速风扇715将空气加热并输送到暗室内,从而快速的提高暗室的温度,使得暗室内的温度可以快速的达到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

在内部温度达到所需温度,并因为种子发芽温度持续上升时,关闭直流循环管712位置处的电磁控制阀719,热空气通过排气斗702进入到集中处理管704位置处,在进入到排气斗702位置处时,热空气会进行初步冷凝,冷凝后的水顺着排气斗702内壁流动到阻挡凝结板703位置处,并最终流入到集中收集管710内侧,从而避免冷凝水直接回流导致部分种子处潮湿过度的情况出现,热空气通过集中处理管704和冷凝管705进入到冷凝盒706内侧,在冷凝盒706内,热空气直接冲击到冷凝减速板707表面,通过多段冷凝减速板707对空气减速冷凝,从而快速的降低空气的温度,同时冷凝产生的冷凝水顺着冷凝减速板707流动到回流收集管711内侧,从而快速的对热空气进行冷却,并最终顺着直流循环管712循环流入到暗室内,使得暗室内的空气可以自我循环,避免外部空气和外部杂质流入到暗室内对暗室中的种子发芽产生影响,同时可以均衡暗室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单一位置处的温度和湿度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情况,从而保证了种子发芽的环境;

由进气泵716在分筛固定盒717和分离网盒718的限制筛选作用下将外部空气通过回流循环管708输入到暗室内,从而快速的对暗室进行供氧,使得在种子发芽过程中可以保证了其对氧气的需求,避免因供氧不足导致种子无法发芽的情况出现;

由增压泵801通过抽水固定管802抽取回收存储箱805的水,水通过抽水固定管802进入到排水管架803位置处,并最终通过雾化喷头804喷出,从而对育苗盘611内的种子进行供水加湿,使得湿度可以快速的达到所需的湿度,在抽水时,由下压弹簧806带动浮力板807在导向滑动杆808的限位作用下下压,从而带动下压接触柱809下压,在水面下压到最低水位线时,下压接触柱809与延时开关810接触,通过延时开关810启动电磁限制阀817,从而通过加水管818输入水,从而快速的对回收存储箱805内加水,避免在种子发芽过程中出现供水中断导致加湿不足的情况出现,并且通过延时关闭,可以控制加水的量避免出现过量的情况;

由集中收集管710和回流收集管711将冷凝水输入到回收存储箱805内侧,在水位上升时,漂浮块815同步上升,由漂浮块815带动联动固定绳814沿导向固定架816拉动限流滑动块812沿限高管811滑动,同时复位弹簧813形变,在水位到达最高水位线时,限流滑动块812部分从限高管811内滑出,从而打开限高管811,水顺着限高管811排出,使得在水回流时可以避免水位过高导致回流水堆积逆流回暗室的情况出现,并且在内部存水时可以对内部进行防护,避免外部杂菌进入到回收存储箱805内。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