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

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

摘要

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包含有用于放置在野外作业点周边的页片(1)、设置在页片(1)之间并且用于对页片(1)进行支撑的立柱组,通过立柱组,实现了对页片(1)进行支撑固定,通过页片(1),实现了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保证了页片(1)的安装稳定性能,因此提高了防风阵地装置的安全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80981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泰开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210378732.9

  • 申请日2022-04-12

  • 分类号E04H17/16(2006.01);E04H17/20(2006.01);E04H17/22(2006.01);E04H17/00(2006.01);E04B1/92(2006.01);

  • 代理机构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崔建章

  • 地址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高开路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6:12: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8-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H17/16 专利申请号:2022103787329 申请日:202204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野外作业时,例如对靶场进行设备维修时,为了防止风流堆野外作业产生影响,需要安装防风阵地,实现对野外作业点进行环绕包围,因此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是一种重要的作业工具,在现有的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中,还使用一般的板材,通过把板材安装在野外作业点的周边,由于板材受到迎风面的作用,从而影响了板材的安装稳定性能,也影响了防风阵地装置的安全性能,

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3月6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

本发明的客体是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使用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因此提高了防风阵地装置的安全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用于放置在野外作业点周边的页片、设置在页片之间并且用于对页片进行支撑的立柱组。

由于设计了页片和立柱组,通过立柱组,实现了对页片进行支撑固定,通过页片,实现了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保证了页片的安装稳定性能,因此提高了防风阵地装置的安全性能。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的方式把页片和立柱组相互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按照通过不同位置孔体设置实现对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的方式把页片与立柱组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立柱组设置为包含有侧立柱和角立柱。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迎风面进行阻挡,减小了迎风流堆页片产生的作用力。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立柱组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地钉和拉绳。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页片和立柱组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储存架和压梁。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页片和立柱组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底架、行走轮、第一牵引臂、第二牵引臂、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和夹持架。

本发明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页片上,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盘筒、风斗、制动螺杆、挂板、反风板、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行走绞龙和拖动板。

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发明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在侧立柱和角立柱上分别设置有页片,在侧立柱和地钉之间设置有拉绳。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页片、侧立柱、角立柱、地钉和拉绳,组成了本发明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发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设计了,页片设置为包含有片部、框部、第一钩部、第二钩部、第三钩部和第四钩部并且框部的内壁设置为与片部的外侧面部联接,框部的其中一个侧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钩部联接并且框部的其中一个侧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钩部联接,框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三钩部联接并且框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下部设置为与第四钩部联接,第一钩部、第二钩部、第三钩部和第四钩部分别设置为与侧立柱和角立柱联接并且片部设置为具有透漏孔体的板状体,框部设置为框架状体并且第一钩部、第二钩部、第三钩部和第四钩部分别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

本发明设计了,在片部上分别设置有弧形体和平直体并且在弧形体上设置有第一透漏孔体,在平直体上设置有第二透漏孔体并且弧形体设置为C字形曲面体,平直体设置为平面体并且弧形体和平直体设置为呈间隔交错排列分布,第一透漏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二透漏孔体设置为长条孔状体。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弧形体和第一透漏孔体、平直体和第二透漏孔体对迎风面的处理,使得通过第一透漏孔体和第二透漏孔体的风流进行交叉,形成散射的风流,提高了防风阵地效果。

本发明设计了,侧立柱和角立柱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柱部、上挂板部、上顶紧螺杆、下挂板部、下顶紧螺杆、挂环部、底板部和插板部并且柱部侧面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挂环部联接,柱部侧面的上部设置为与上挂板部联接并且上顶紧螺杆设置为与上挂板部螺纹式联接,柱部侧面的上部设置为与上挂板部联接并且上顶紧螺杆设置为与上挂板部螺纹式联接,柱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法兰盘和连接螺栓螺母与底板部联接并且底板部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插板部联接,上挂板部和下挂板部分别设置为与页片容纳式联接并且上顶紧螺杆的内端头和下顶紧螺杆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页片接触式式联接,挂环部设置为与拉绳联接,一个上挂板部、一个上顶紧螺杆、一个下挂板部和一个下顶紧螺杆设置为组成一组侧固定部件并且两组侧固定部件设置在柱部上,位于侧立柱的两组侧固定部件设置为呈180°分布并且位于角立柱的两组侧固定部件设置为呈90°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柱部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上挂板部、下挂板部和挂环部分别设置为U字形架状体,上挂板部的内端头、下挂板部的内端头和挂环部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柱部联接并且上顶紧螺杆和下顶紧螺杆分别设置为T字形螺栓,底板部设置为法兰盘状体并且底板部与柱部设置为呈偏心状态分布,插板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棒部和第四板部并且第四板部的其中一个侧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板部的内侧面部和第三板部的内侧面部联接,第四板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中间部设置为通过棒部与第一板部的内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一板部的上端端面部、第二板部的上端端面部、第三板部的上端端面部、棒部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四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联接,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和第四板部分别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三角形片状体并且第二板部和第三板部设置为呈八字形分布,棒部设置为圆形杆状体。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页片进行插装连接,实现了对页片进行柱支撑,由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棒部和第四板部形成的分爪,实现了对柱部进行钉入支撑。

本发明设计了,地钉设置为包含有第五板部、绕线筒部和加强板部并且第五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和加强板部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绕线筒部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加强板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第五板部的其中一个侧面上部联接并且绕线筒部设置为与拉绳容纳式联接,第五板部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Ⅴ字形片状体,加强板部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三角形片状体并且绕线筒部设置为工字形盘状体,绕线筒部设置为与第五板部和加强板部呈倾斜状态分布。

本发明设计了,拉绳设置为钢丝绳并且拉绳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地钉联接,拉绳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侧立柱和角立柱挂接式联接并且拉绳设置为与地钉缠绕式联接。

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柱部进行拉紧固定设置。

本发明设计了,页片与侧立柱和角立柱设置为按照环绕间隔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页片、侧立柱和角立柱与地钉和拉绳设置为按照对拉进行固定的方式分布,第一钩部和第三钩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挂板部和上顶紧螺杆联接,第二钩部和第四钩部分别设置为与下挂板部和下顶紧螺杆联接。

本发明设计了,在底板部上设置有安装孔体并且底板部的安装孔体设置为与第五板部和加强板部联接,底板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绕线筒部的下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柱部进行再钉入固定设置。

本发明设计了,储存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耳座部、第二耳座部和架部,架部的敞口部其中一侧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耳座部联接并且架部的敞口部其中另一侧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二耳座部联接,架部设置为与页片、侧立柱、角立柱、地钉和拉绳容纳式联接并且压梁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耳座部联接,压梁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二耳座部联接并且第一耳座部和第二耳座部分别设置为具有螺纹孔体的Z字形板状体,架部设置为矩形立体框状体并且压梁设置为端头具有通孔体的筒状体。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页片、侧立柱、角立柱、地钉和拉绳进行架容纳储存放置。

本发明设计了,底架的下端端面角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行走轮转动式联接,底架的前端端面其中一侧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牵引臂的内端头联接并且底架的前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牵引臂的内端头联接,底架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架联接并且底架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架联接,夹持架的其中一个竖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架的外侧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夹持架的其中另一个竖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架的外侧面部接触式联接,夹持架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底架的上端端面边缘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底架、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和夹持架分别设置为与页片、侧立柱、角立柱、地钉和拉绳容纳式联接,第一牵引臂的外端头和第二牵引臂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牵引车联接并且底架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凹槽体的矩形座状体,底架的凹槽体设置为与页片联接并且行走轮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第一牵引臂和第二牵引臂分别设置为矩形杆状体,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设置为三角形架状体并且夹持架设置为U字形杆状体,四个行走轮设置在底架上并且夹持架设置为沿底架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页片、侧立柱、角立柱、地钉和拉绳进行车架容纳储存放置。

本发明设计了,盘筒设置为包含有筒部、盒部、第三耳座部和第四耳座部,在筒部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上排风孔体并且在筒部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侧排风孔体和螺纹孔体,筒部的下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盒部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联接并且盒部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三耳座部和第四耳座部联接,反风板设置为包含有曲板部、第一止推板部和第二止推板部并且曲板部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止推板部联接,曲板部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止推板部联接,行走绞龙设置为包含有转动轴部和螺旋叶片部并且转动轴部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螺旋叶片部联接,筒部的上端端口部设置为与风斗容纳式联接并且制动螺杆设置为与盘筒螺纹式联接,制动螺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风斗接触式联接并且筒部的内侧面上部设置为与挂板联接,盒部设置为与反风板容纳式联接并且位于盒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上的螺纹孔体与第一调节螺杆联接,第一调节螺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止推板部接触式联接并且位于盒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上的螺纹孔体与第二调节螺杆联接,第二调节螺杆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止推板部接触式联接并且转动轴部端头设置为与第三耳座部转动式联接,第四耳座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拖动板联接并且挂板设置为与页片挂接式联接并且盒部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页片接触式联接,筒部设置为下端头具有锥形部的矩形管状体并且盒部设置为矩形箱状体,第三耳座部和第四耳座部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侧排风孔体、螺纹孔体和上排风孔体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上排风孔体的中心线与筒部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38-72°,侧排风孔体设置为沿筒部的侧面部间隔排列分布并且上排风孔体设置为沿筒部的上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曲板部设置为C字形片状体并且曲板部设置为与上排风孔体相对应分布,第一止推板部和第二止推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转动轴部设置为圆形棒状体,风斗设置为具有聚风仓和输风管的集成体并且风斗的输风管设置为与盘筒插接式联接,制动螺杆、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挂板设置为F字形座状体,拖动板设置为竖部下端头具有锯齿牙的L字形片状体并且拖动板横部内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四耳座部联接。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页片上形成风墙,实现对正向吹来的风流进行抵消处理,实现了对页片进行爬行随动支撑,防止页片发生倾斜现象发生。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使用方法,其步骤是:由立柱组实现了对页片进行支撑固定,由页片实现了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保证了页片的安装稳定性能。

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对迎风面进行分风量和分方向透漏通过设置,形成了内置防风阵地设置。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在对野外作业点进行安装防风阵地装置时,在安装作业的拐角部,对位于角立柱的底板部进行捶打,把位于角立柱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棒部和第四板部植入到地基中,按照页片的长度尺寸,在角立柱的侧面,对位于侧立柱的底板部进行捶打,把位于侧立柱的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棒部和第四板部植入到地基中,在其中一个侧立柱安装在角立柱的侧面上,把其中第一个页片放到角立柱和侧立柱之间,把第一钩部安装在位于角立柱的上挂板部上,使上顶紧螺杆在上挂板部中转动,对第一钩部进行压紧,把第二钩部安装在位于角立柱的下挂板部上,使下顶紧螺杆在下挂板部中转动,对第二钩部进行压紧,把第三钩部安装在位于侧立柱的上挂板部上,使上顶紧螺杆在上挂板部中转动,对第三钩部进行压紧,把第四钩部安装在位于侧立柱的下挂板部上,使下顶紧螺杆在下挂板部中转动,对第四钩部进行压紧,把第一个页片安装在角立柱和侧立柱之间,在其中一个侧立柱的侧面,再把其中另一个侧立柱进行安装,把其中第二个页片放到两个侧立柱之间,把第一钩部安装在位于其中一个侧立柱的上挂板部上,使上顶紧螺杆在上挂板部中转动,对第一钩部进行压紧,把第二钩部安装在位于其中一个侧立柱的下挂板部上,使下顶紧螺杆在下挂板部中转动,对第二钩部进行压紧,把第三钩部安装在位于另一个侧立柱的上挂板部上,使上顶紧螺杆在上挂板部中转动,对第三钩部进行压紧,把第四钩部安装在位于另一个侧立柱的下挂板部上,使下顶紧螺杆在下挂板部中转动,对第四钩部进行压紧,把第二个页片安装在两个侧立柱之间,但把页片在侧立柱和角立柱之间安装完毕后,把拉绳的外端头分别与挂环部连接,把拉绳在绕线筒部上释放,对绕线筒部进行捶打,把第五板部和加强板部植入到地基中,使拉绳处于绷紧状态,由拉绳对柱部进行拉紧固定,

当需要对防风阵地装置进行拆卸时,通过绕线筒部,把第五板部和加强板部从地基中拔出,把拉绳的外端头与挂环部分开,把拉绳缠绕到绕线筒部上,使上顶紧螺杆在上挂板部中反方向转动,使下顶紧螺杆在下挂板部中反方向转动,把第一钩部和第三钩部从上挂板部中取出,把第二钩部和第四钩部从下挂板部中取出,把页片从侧立柱和角立柱之间取出,通过底板部,把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棒部和第四板部从地基中拔出。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把页片、侧立柱、角立柱、地钉和拉绳放到架部中,把压梁放到第一耳座部和第二耳座部上,把六角螺栓放到压梁的通孔体中,使六角螺栓分别旋入到第一耳座部的螺纹孔体和第二耳座部的螺纹孔体中,在对野外作业点进行安装防风阵地装置时,使六角螺栓从第一耳座部的螺纹孔体和第二耳座部的螺纹孔体中旋出,把把压梁从第一耳座部和第二耳座部上取出。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把页片、侧立柱、角立柱、地钉和拉绳分别放到底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组成的区间中,把框部放到底架的凹槽体中,把夹持架插在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上,使第一牵引臂和第二牵引臂在底架上进行摆动,把第一牵引臂的外端头和第二牵引臂的外端头通过销轴与牵引车连接,由牵引车带动行走轮进行转动,在对野外作业点进行安装防风阵地装置时,把夹持架从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上取出。

本发明设计了,其步骤是:在对野外作业点进行安装防风阵地装置时,把挂板的凹槽安装在片部上,把盒部的内侧面部靠在片部上,对拖动板的横部进行敲打,拖动板在第四耳座部上转动,把拖动板的锯齿牙打入到地基中,使风斗的聚风仓正对风流方向,使制动螺杆在筒部上进行转动,把制动螺杆的内端头作用在风斗的输风管上,把风斗安装在筒部上,风流通过风斗和筒部注入到盒部中,在盒部中通过曲板部的作用,使风流通过上排风孔体和侧排风孔体吹出,在片部的侧面形成侧向风流,对吹向片部的风流进行抵消,通过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在螺纹孔体中的转动,对第一止推板部和第二止推板部产生作用力,实现对曲板部的弯曲度进行调节,从而对上排风孔体和侧排风孔体吹出气流的方向进行调节,当片部出现倾斜时,螺旋叶片部在地基上进行转动,转动轴部在第三耳座部中转动,拖动板的锯齿牙在地基上移动,对片部产生拉动作用力,当需要对防风阵地装置进行拆卸时,撬动拖动板,使拖动板在第四耳座部上反方向转动,把拖动板的锯齿牙从地基中拔出,把挂板的凹槽与片部分开。

在本技术方案中,页片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发明的必要技术特征,侧立柱、角立柱、地钉、拉绳、储存架、压梁、底架、行走轮、第一牵引臂、第二牵引臂、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夹持架、盘筒、风斗、制动螺杆、挂板、反风板、第一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行走绞龙和拖动板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片部、框部、第一钩部、第二钩部、第三钩部、第四钩部、弧形体、第一透漏孔体、平直体、第二透漏孔体、柱部、上挂板部、上顶紧螺杆、下挂板部、下顶紧螺杆、挂环部、底板部、插板部、第一板部、第二板部、第三板部、棒部、第四板部、第五板部、绕线筒部、加强板部、第一耳座部、第二耳座部、架部、筒部、盒部、第三耳座部、第四耳座部、侧排风孔体、螺纹孔体、上排风孔体、曲板部、第一止推板部、第二止推板部、转动轴部和螺旋叶片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的页片和立柱组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页片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片部1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图6为侧立柱2和角立柱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右视图,

图8为柱部21、上挂板部22、上顶紧螺杆23和挂环部26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9为底板部27和插板部28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为地钉4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右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五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右视图,

图16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安装效果示意图,

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拉绳-5、储存架-6、压梁-7、底架-8、行走轮-9、第一牵引臂-91、第二牵引臂-92、第一侧架-93、第二侧架-94、夹持架-95、盘筒-81、风斗-82、制动螺杆-83、挂板-84、反风板-85、第一调节螺杆-86、第二调节螺杆-87、行走绞龙-88、拖动板-89、片部-11、框部-12、第一钩部-13、第二钩部-14、第三钩部-15、第四钩部-16、弧形体-111、第一透漏孔体-112、平直体-113、第二透漏孔体-114、柱部-21、上挂板部-22、上顶紧螺杆-23、下挂板部-24、下顶紧螺杆-25、挂环部-26、底板部-27、插板部-28、第一板部-281、第二板部-282、第三板部-283、棒部-284、第四板部-285、第五板部-41、绕线筒部-42、加强板部-43、第一耳座部-61、第二耳座部-62、架部-63、筒部-811、盒部-812、第三耳座部-816、第四耳座部-817、侧排风孔体-814、螺纹孔体-815、上排风孔体-813、曲板部-851、第一止推板部-852、第二止推板部-853、转动轴部-881、螺旋叶片部-882。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发明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并且在侧立柱2和角立柱3上分别设置有页片1,在侧立柱2和地钉4之间设置有拉绳5。

在本实施例中,页片1设置为包含有片部11、框部12、第一钩部13、第二钩部14、第三钩部15和第四钩部16并且框部12的内壁设置为与片部11的外侧面部联接,框部12的其中一个侧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一钩部13联接并且框部12的其中一个侧面下部设置为与第二钩部14联接,框部12的其中另一个侧面上部设置为与第三钩部15联接并且框部12的其中另一个侧面下部设置为与第四钩部16联接,第一钩部13、第二钩部14、第三钩部15和第四钩部16分别设置为与侧立柱2和角立柱3联接并且片部11设置为具有透漏孔体的板状体,框部12设置为框架状体并且第一钩部13、第二钩部14、第三钩部15和第四钩部16分别设置为L字形杆状体。

通过页片1,形成了对侧立柱2和角立柱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钩部13、第二钩部14、第三钩部15和第四钩部16,实现了与侧立柱2的连接,实现了与角立柱3的连接,由框部12,实现了对片部11进行内部支撑处理,由片部11,实现了对风流进行改变方向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风流进行降速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在片部11上分别设置有弧形体111和平直体113并且在弧形体111上设置有第一透漏孔体112,在平直体113上设置有第二透漏孔体114并且弧形体111设置为C字形曲面体,平直体113设置为平面体并且弧形体111和平直体113设置为呈间隔交错排列分布,第一透漏孔体112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第二透漏孔体114设置为长条孔状体。

其技术目的在于:实现了对风流进行阻挡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侧立柱2和角立柱3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柱部21、上挂板部22、上顶紧螺杆23、下挂板部24、下顶紧螺杆25、挂环部26、底板部27和插板部28并且柱部21侧面的中间部设置为与挂环部26联接,柱部21侧面的上部设置为与上挂板部22联接并且上顶紧螺杆23设置为与上挂板部22螺纹式联接,柱部21侧面的上部设置为与上挂板部22联接并且上顶紧螺杆23设置为与上挂板部22螺纹式联接,柱部21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通过法兰盘和连接螺栓螺母与底板部27联接并且底板部27的下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插板部28联接,上挂板部22和下挂板部24分别设置为与页片1容纳式联接并且上顶紧螺杆23的内端头和下顶紧螺杆25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页片1接触式式联接,挂环部26设置为与拉绳5联接,一个上挂板部22、一个上顶紧螺杆23、一个下挂板部24和一个下顶紧螺杆25设置为组成一组侧固定部件并且两组侧固定部件设置在柱部21上,位于侧立柱2的两组侧固定部件设置为呈180°分布并且位于角立柱3的两组侧固定部件设置为呈90°分布。

通过侧立柱2和角立柱3,形成了对页片1和拉绳5的支撑连接点,由上挂板部22、上顶紧螺杆23、下挂板部24和下顶紧螺杆25、,实现了与页片1的连接,由挂环部26,实现了与拉绳5的连接,由柱部21,实现了对上挂板部22、上顶紧螺杆23、下挂板部24、下顶紧螺杆25和挂环部26进行支撑处理,由底板部27和插板部28,实现了对地基中进行植入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页片1和拉绳5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柱部21设置为矩形管状体并且上挂板部22、下挂板部24和挂环部26分别设置为U字形架状体,上挂板部22的内端头、下挂板部24的内端头和挂环部26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柱部21联接并且上顶紧螺杆23和下顶紧螺杆25分别设置为T字形螺栓,底板部27设置为法兰盘状体并且底板部27与柱部21设置为呈偏心状态分布,插板部28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板部281、第二板部282、第三板部283、棒部284和第四板部285并且第四板部285的其中一个侧面中间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板部282的内侧面部和第三板部283的内侧面部联接,第四板部285的其中另一个侧面中间部设置为通过棒部284与第一板部281的内侧面部联接并且第一板部281的上端端面部、第二板部282的上端端面部、第三板部283的上端端面部、棒部284的上端端面部和第四板部285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底板部27联接,第一板部281、第二板部282、第三板部283和第四板部285分别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三角形片状体并且第二板部282和第三板部283设置为呈八字形分布,棒部284设置为圆形杆状体。

其技术目的在于:实现了在地基中进行插入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地钉4设置为包含有第五板部41、绕线筒部42和加强板部43并且第五板部41的上端端面部和加强板部43的上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绕线筒部42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加强板部43的内侧面部设置为第五板部41的其中一个侧面上部联接并且绕线筒部42设置为与拉绳5容纳式联接,第五板部41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Ⅴ字形片状体,加强板部43设置为具有通孔体的三角形片状体并且绕线筒部42设置为工字形盘状体,绕线筒部42设置为与第五板部41和加强板部43呈倾斜状态分布。

通过地钉4,形成了对拉绳5的支撑连接点,由绕线筒部42,实现了与拉绳5的连接,由第五板部41和加强板部43,实现了对地基中进行植入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拉绳5的支撑载体。

在本实施例中,拉绳5设置为钢丝绳并且拉绳5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地钉4联接,拉绳5的其中另一个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侧立柱2和角立柱3挂接式联接并且拉绳5设置为与地钉4缠绕式联接。

通过拉绳5,形成了对侧立柱2、角立柱3和地钉4的支撑连接点,由拉绳5,实现了与侧立柱2的连接,实现了与角立柱3的连接,实现了与地钉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侧立柱2、角立柱3进行固定处理的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页片1与侧立柱2和角立柱3设置为按照环绕间隔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页片1、侧立柱2和角立柱3与地钉4和拉绳5设置为按照对拉进行固定的方式分布,第一钩部13和第三钩部15分别设置为与上挂板部22和上顶紧螺杆23联接,第二钩部14和第四钩部16分别设置为与下挂板部24和下顶紧螺杆25联接。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其步骤是:在对野外作业点进行安装防风阵地装置时,在安装作业的拐角部,对位于角立柱3的底板部27进行捶打,把位于角立柱3的第一板部281、第二板部282、第三板部283、棒部284和第四板部285植入到地基中,按照页片1的长度尺寸,在角立柱3的侧面,对位于侧立柱2的底板部27进行捶打,把位于侧立柱2的第一板部281、第二板部282、第三板部283、棒部284和第四板部285植入到地基中,在其中一个侧立柱2安装在角立柱3的侧面上,把其中第一个页片1放到角立柱3和侧立柱2之间,把第一钩部13安装在位于角立柱3的上挂板部22上,使上顶紧螺杆23在上挂板部22中转动,对第一钩部13进行压紧,把第二钩部14安装在位于角立柱3的下挂板部24上,使下顶紧螺杆25在下挂板部24中转动,对第二钩部14进行压紧,把第三钩部15安装在位于侧立柱2的上挂板部22上,使上顶紧螺杆23在上挂板部22中转动,对第三钩部15进行压紧,把第四钩部16安装在位于侧立柱2的下挂板部24上,使下顶紧螺杆25在下挂板部24中转动,对第四钩部16进行压紧,把第一个页片1安装在角立柱3和侧立柱2之间,在其中一个侧立柱2的侧面,再把其中另一个侧立柱2进行安装,把其中第二个页片1放到两个侧立柱2之间,把第一钩部13安装在位于其中一个侧立柱2的上挂板部22上,使上顶紧螺杆23在上挂板部22中转动,对第一钩部13进行压紧,把第二钩部14安装在位于其中一个侧立柱2的下挂板部24上,使下顶紧螺杆25在下挂板部24中转动,对第二钩部14进行压紧,把第三钩部15安装在位于另一个侧立柱2的上挂板部22上,使上顶紧螺杆23在上挂板部22中转动,对第三钩部15进行压紧,把第四钩部16安装在位于另一个侧立柱2的下挂板部24上,使下顶紧螺杆25在下挂板部24中转动,对第四钩部16进行压紧,把第二个页片1安装在两个侧立柱2之间,但把页片1在侧立柱2和角立柱3之间安装完毕后,把拉绳5的外端头分别与挂环部26连接,把拉绳5在绕线筒部42上释放,对绕线筒部42进行捶打,把第五板部41和加强板部43植入到地基中,使拉绳5处于绷紧状态,由拉绳5对柱部21进行拉紧固定,

当需要对防风阵地装置进行拆卸时,通过绕线筒部42,把第五板部41和加强板部43从地基中拔出,把拉绳5的外端头与挂环部26分开,把拉绳5缠绕到绕线筒部42上,使上顶紧螺杆23在上挂板部22中反方向转动,使下顶紧螺杆25在下挂板部24中反方向转动,把第一钩部13和第三钩部15从上挂板部22中取出,把第二钩部14和第四钩部16从下挂板部24中取出,把页片1从侧立柱2和角立柱3之间取出,通过底板部27,把第一板部281、第二板部282、第三板部283、棒部284和第四板部285从地基中拔出。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底板部27上设置有安装孔体并且底板部27的安装孔体设置为与第五板部41和加强板部43联接,底板部27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绕线筒部42的下端端面部接触式联接。

其技术目的在于:通过地钉4实现对侧立柱2和角立柱3进行固定连接处理。

图12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储存架6和压梁7并且储存架6设置为包含有第一耳座部61、第二耳座部62和架部63,架部63的敞口部其中一侧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一耳座部61联接并且架部63的敞口部其中另一侧中间部设置为与第二耳座部62联接,架部63设置为与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容纳式联接并且压梁7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一耳座部61联接,压梁7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通过六角螺栓与第二耳座部62联接并且第一耳座部61和第二耳座部62分别设置为具有螺纹孔体的Z字形板状体,架部63设置为矩形立体框状体并且压梁7设置为端头具有通孔体的筒状体。

通过储存架6和压梁7,形成了对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的支撑连接点,由架部63,实现了与页片1的连接,实现了与侧立柱2的连接,实现了与角立柱3的连接,实现了与地钉4的连接,实现了与拉绳5的连接,由第一耳座部61、第二耳座部62和压梁7,实现了对架部63进行封口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进行储存的部件。

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其步骤是:把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放到架部63中,把压梁7放到第一耳座部61和第二耳座部62上,把六角螺栓放到压梁7的通孔体中,使六角螺栓分别旋入到第一耳座部61的螺纹孔体和第二耳座部6的螺纹孔体中,在对野外作业点进行安装防风阵地装置时,使六角螺栓从第一耳座部61的螺纹孔体和第二耳座部6的螺纹孔体中旋出,把把压梁7从第一耳座部61和第二耳座部62上取出。

图13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底架8、行走轮9、第一牵引臂91、第二牵引臂92、第一侧架93、第二侧架94和夹持架95并且底架8的下端端面角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行走轮9转动式联接,底架8的前端端面其中一侧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一牵引臂91的内端头联接并且底架8的前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面部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二牵引臂92的内端头联接,底架8的上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架93联接并且底架8的上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架94联接,夹持架95的其中一个竖部设置为与第一侧架93的外侧面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夹持架95的其中另一个竖部设置为与第二侧架94的外侧面部接触式联接,夹持架95的下端头设置为与底架8的上端端面边缘部接触式联接并且底架8、第一侧架93、第二侧架94和夹持架95分别设置为与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容纳式联接,第一牵引臂91的外端头和第二牵引臂92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牵引车联接并且底架8设置为上端端面部具有凹槽体的矩形座状体,底架8的凹槽体设置为与页片1联接并且行走轮9设置为圆形盘状体并且第一牵引臂91和第二牵引臂92分别设置为矩形杆状体,第一侧架93和第二侧架94设置为三角形架状体并且夹持架95设置为U字形杆状体,四个行走轮9设置在底架8上并且夹持架95设置为沿底架8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通过底架8、行走轮9、第一牵引臂91、第二牵引臂92、第一侧架93、第二侧架94和夹持架95,形成了对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的支撑连接点,由底架8、第一侧架93、第二侧架94和夹持架95,实现了与页片1的连接,实现了与侧立柱2的连接,实现了与角立柱3的连接,实现了与地钉4的连接,实现了与拉绳5的连接,由行走轮9、第一牵引臂91和第二牵引臂92,实现了对底架8进行运输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进行储存运输的部件。

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其步骤是:把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分别放到底架8、第一侧架93和第二侧架94组成的区间中,把框部12放到底架8的凹槽体中,把夹持架95插在第一侧架93和第二侧架94上,使第一牵引臂91和第二牵引臂92在底架8上进行摆动,把第一牵引臂91的外端头和第二牵引臂92的外端头通过销轴与牵引车连接,由牵引车带动行走轮9进行转动,在对野外作业点进行安装防风阵地装置时,把夹持架95从第一侧架93和第二侧架94上取出。

图14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五,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盘筒81、风斗82、制动螺杆83、挂板84、反风板85、第一调节螺杆86、第二调节螺杆87、行走绞龙88和拖动板89并且盘筒81设置为包含有筒部811、盒部812、第三耳座部816和第四耳座部817,在筒部811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上排风孔体813并且在筒部81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有侧排风孔体814和螺纹孔体815,筒部811的下端端口部设置为与盒部812的上端端面中间部联接并且盒部812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三耳座部816和第四耳座部817联接,反风板85设置为包含有曲板部851、第一止推板部852和第二止推板部853并且曲板部851的其中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止推板部852联接,曲板部85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止推板部853联接,行走绞龙88设置为包含有转动轴部881和螺旋叶片部882并且转动轴部881的侧面部设置为与螺旋叶片部882联接,筒部811的上端端口部设置为与风斗82容纳式联接并且制动螺杆83设置为与盘筒81螺纹式联接,制动螺杆83的内端头设置为与风斗82接触式联接并且筒部811的内侧面上部设置为与挂板84联接,盒部812设置为与反风板85容纳式联接并且位于盒部812的其中一个侧面部上的螺纹孔体815与第一调节螺杆86联接,第一调节螺杆86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一止推板部852接触式联接并且位于盒部812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上的螺纹孔体815与第二调节螺杆87联接,第二调节螺杆87的内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止推板部853接触式联接并且转动轴部881端头设置为与第三耳座部816转动式联接,第四耳座部817设置为通过销轴与拖动板89联接并且挂板84设置为与页片1挂接式联接并且盒部812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页片1接触式联接,筒部811设置为下端头具有锥形部的矩形管状体并且盒部812设置为矩形箱状体,第三耳座部816和第四耳座部817分别设置为双板座状体,侧排风孔体814、螺纹孔体815和上排风孔体813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上排风孔体813的中心线与筒部811的横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设置为38-72°,侧排风孔体814设置为沿筒部811的侧面部间隔排列分布并且上排风孔体813设置为沿筒部811的上端端面部间隔排列分布,曲板部851设置为C字形片状体并且曲板部851设置为与上排风孔体813相对应分布,第一止推板部852和第二止推板部853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转动轴部881设置为圆形棒状体,风斗82设置为具有聚风仓和输风管的集成体并且风斗82的输风管设置为与盘筒81插接式联接,制动螺杆83、第一调节螺杆86和第二调节螺杆87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挂板84设置为F字形座状体,拖动板89设置为竖部下端头具有锯齿牙的L字形片状体并且拖动板89横部内端头设置为通过销轴与第四耳座部817联接。

通过有盘筒81、风斗82、制动螺杆83、挂板84、反风板85、第一调节螺杆86、第二调节螺杆87、行走绞龙88和拖动板89,形成了对页片1的支撑连接点,由盘筒81和挂板84,实现了与页片1的连接,由风斗82、制动螺杆83、反风板85、第一调节螺杆86和第二调节螺杆87,实现了在页片1外侧形成反吹风流处理,由行走绞龙88和拖动板89,实现了对运动状态的页片1进行支撑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页片1进行稳定竖立的部件。

一种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五,其步骤是:在对野外作业点进行安装防风阵地装置时,把挂板84的凹槽安装在片部11上,把盒部812的内侧面部靠在片部11上,对拖动板89的横部进行敲打,拖动板89在第四耳座部817上转动,把拖动板89的锯齿牙打入到地基中,使风斗82的聚风仓正对风流方向,使制动螺杆83在筒部811上进行转动,把制动螺杆83的内端头作用在风斗82的输风管上,把风斗82安装在筒部811上,风流通过风斗82和筒部811注入到盒部812中,在盒部812中通过曲板部851的作用,使风流通过上排风孔体813和侧排风孔体814吹出,在片部11的侧面形成侧向风流,对吹向片部11的风流进行抵消,通过第一调节螺杆86和第二调节螺杆87在螺纹孔体815中的转动,对第一止推板部852和第二止推板部853产生作用力,实现对曲板部851的弯曲度进行调节,从而对上排风孔体813和侧排风孔体814吹出气流的方向进行调节,当片部11出现倾斜时,螺旋叶片部882在地基上进行转动,转动轴部881在第三耳座部816中转动,拖动板89的锯齿牙在地基上移动,对片部11产生拉动作用力,当需要对防风阵地装置进行拆卸时,撬动拖动板89,使拖动板89在第四耳座部817上反方向转动,把拖动板89的锯齿牙从地基中拔出,把挂板84的凹槽与片部11分开。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的方式把页片1和立柱组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通过不同位置孔体设置实现对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的方式把页片1与立柱组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组设置为包含有侧立柱2和角立柱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立柱组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地钉4和拉绳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页片1和立柱组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储存架6和压梁7。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页片1和立柱组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底架8、行走轮9、第一牵引臂91、第二牵引臂92、第一侧架93、第二侧架94和夹持架95。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其步骤是:由立柱组实现了对页片1进行支撑固定,由页片1实现了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保证了页片1的安装稳定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发明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页片1和立柱组,通过立柱组,实现了对页片1进行支撑固定,通过页片1,实现了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保证了页片1的安装稳定性能,因此提高了防风阵地装置的安全性能。

2、由于设计了侧立柱2和角立柱3,实现了对页片1进行环绕方式支撑设置,保证了防风阵地处于圈状。

3、由于设计了地钉4和拉绳5,实现了对侧立柱2、角立柱3进行拉紧固定设置。

4、由于设计了储存架6和压梁7,实现了对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进行储存架放置。

5、由于设计了底架8、行走轮9、第一牵引臂91、第二牵引臂92、第一侧架93、第二侧架94和夹持架95,实现了对页片1、侧立柱2、角立柱3、地钉4和拉绳5进行车载架放置。

6、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7、由于设计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发明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对迎风面进行风向和风流速进行处理的页片1和立柱组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用于野外作业的防风阵地装置和使用方法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用于放置在野外作业点周边的页片1、设置在页片1之间并且用于对页片1进行支撑的立柱组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