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及环境调查领域,具体公开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方法,包括根据对应的土地用地类型,将待研究区进行划分;建立模型,对各土地用地类型内的各村界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并相加,得到各土地用地类型所对应的综合价值;根据综合价值及对应的就近原则,利用自然断点法将综合价值划分为5级,将价值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两级划为核心保护类,价值最低的划为生态修复类,中间两级划分为生态协同类;根据三大类区域的相关生态环境信息,进行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区域的识别,得到核心保护、生态修复和生态协同重点区域;对各重点区域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功能进行识别,制定各自的生态保护方案。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7-22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修复及环境调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在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对生态系统的修复,但是在对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的过程中,不可能所有地方所对应的修复方案都相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复,而在这过程中区域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的识别尤为重要,该重点区域的识别所体现的是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差异,是区域用地开发指引和生态空间管控的重要依据。

现有的在对生态重点区域进行识别时,通常都是识别研究大尺度的生态带或者区域群上,没有对小尺度社区或者村界进行研究,同时没有很好的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重点区域的识别相结合,通常都是对生态问题的叠加,最后得到的结果也就更加的不科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方法,能够充分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识别进行衔接,使得对应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的识别更加的科学。

本发明提供的基础方案: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对应的研究区之后,根据该待研究区所对应的现有土地资料,依据该研究区的现有的村界,根据对应的土地用地类型,将对应的待研究区进行划分;所述现有土地资料包括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S2、建立模型,以村界为单元,对各土地用地类型内的各村界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生态价值评估值和经济价值评估值,将生态价值评估值和经济价值评估值相加,得到各土地用地类型所对应的综合价值;

S3、根据对应的综合价值,以及对应的就近原则,利用自然断点法将对应的综合价值划分为5级,将价值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两级划为核心保护类,价值最低的划为生态修复类,中间两级划分为生态协同类;

S4、根据三大类对应区域的相关生态环境信息,对上述三个类别进行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区域的识别,分别得到对应的核心保护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生态协同重点区域;

S5、对各重点区域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功能进行识别,之后制定各自的生态保护方案。

本发明的原理及优点在于:首先是确定待研究区,然后收集对应的现有土地资料,其中就包括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然后以现有的村界为单位,根据对应的土地用地类型,将待研究区进行划分;之后通过对各个土地用地类型内的各村界进行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评估,就可以得到各个土地用地类型所对应的综合价值,再根据对应的综合价值来进行分级,这样每一类的土地用地类型所对应的村界都能够进行综合的评价,使得得到的结果更加的全面和科学,之后对这些综合价值按照自然断点法进行分级,得到核心保护类、生态修复类和生态协同类,这样就可以依次对各类进行生态环境验证的区域进行识别,得到各类中对应的重点区域,这样可以对各自的重点区域进行科学的处理,更加的准确和科学。

本申请中首先通过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进行评估,通过两个标准的设置,使得对应的综合评估的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识别与对应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衔接,这样最后识别出来的生态修复重点区域更加的科学和准确。

同时在对综合价值的类别进行划分和识别时,不仅考虑到考虑对应的综合价值本身,同时也是遵循对应的就近原则的,这样可以使得对应的综合价值的类别的划分更加的集中,不会导致同一类别的区域出现分散,这样会大大增加对应的保护所需要的成本,同时就近原则也能使得之后的重点区域的识别更加的方便和快速。

同时在进行价值评估时是以村界为单位的,这样对应的评估尺度会更小一些,对应的额准确的会更高,同时也更加的全面。

进一步,所述生态价值包括气候调节(含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所述经济价值包括食物生产、原材料供应。

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涉及到的类型越多最后得到的评估结果也会更加的精准和科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最后的准确度。

进一步的,所述S4包括:

S41、获取三大类对应区域的相关生态环境信息;

S42、根据需要判断的类别,匹配出该类别对应的相关生态环境信息,对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区域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重点区域,所述重点区域包括核心保护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生态协同重点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S42还包括根据实际区域修复需求和重点治理要素,将对应的各重点区域进行再分类。

通过再分类的形式可以使得对应的重点区域落实到对应的村界上,这样对应的重点区域的识别会更加的准确。

进一步,所述S5包括:

对不同类型的重点区域所对应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功能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生态信息;

根据对应的生态信息,确定对应的保护的主攻方向,并进行相对应的生态保护方案的制定。

通过生态保护方案的制定可以更好的更加科学的同时也更加精准的对各区域进行治理和保护。

进一步,所述土地用地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

通过土地用地类型的多样划分,可以更加直观的对应各土地用地类型所对应的各价值进行查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一中万盛经开区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价所对应的分布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一中万盛经开区进行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的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对应的研究区之后,根据该待研究区所对应的现有土地资料,依据该研究区的现有的村界,根据对应的土地用地类型,将对应的待研究区进行划分;所述现有土地资料包括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土地用地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和其他。

S2、建立模型,以村界为单元,对各土地用地类型内的各村界的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进行评估,得到对应的生态价值评估值和经济价值评估值,将生态价值评估值和经济价值评估值相加,得到各土地用地类型所对应的综合价值。在本实施例中,生态价值包括气候调节(含气体调节)、水源涵养、土壤形成与保护、废物处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经济价值包括食物生产、原材料供应。

S3、根据对应的综合价值,以及对应的就近原则,利用自然断点法将对应的综合价值划分为5级,将价值排在第一和第二的两级划为核心保护类,价值最低的划为生态修复类,中间两级划分为生态协同类。在本实施例中一万盛经开区为例,对万盛经开区中的各村界进行系统服务综合价值的评估,得到如图2所示,得到对应的万盛经开区生态系统服务系统综合价值分布图,在这个过程中是将对应的综合价值分为了5级,对应的不同颜色。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在进行综合价值划分时,对应的核心保护类的区域内部有一个村界对应的是生态协同类,那么在进行划分时,会将该村界的类别划分为核心保护类。

S4、根据三大类对应区域的相关生态环境信息,对上述三个类别进行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区域的识别,分别得到对应的核心保护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生态协同重点区域。

所述S4包括:

S41、获取三大类对应区域的相关生态环境信息;

S42、根据需要判断的类别,匹配出该类别对应的相关生态环境信息,对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的区域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重点区域,所述重点区域包括核心保护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和生态协同重点区域。根据实际区域修复需求和重点治理要素,将对应的各重点区域进行再分类。

在本实施例中,对万盛经开区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得到的五个等级,然后将其划分为对应的类型,然后对核心保护类的区域进行核心保护重点区域的识别,对生态修复类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重点保护区域的识别,以及对生态协同类的区域进行生态修复重点保护区域的识别,得到如图3所示的万盛经开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识别分别图。在本实施例中,其中核心保护重点区域包括北门村、南门村、百花村、菜园村以及白龙湖村;生态修复重点区域包括温塘村、麒麟村、建设村、营寨村、民权村、王家坝村、石桥村、南桐村、万东镇万盛区城区、榜上村;生态协同重点区域包括坪坝村、兴隆村、凉风村和田坝村。同时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农业发展重点区域,包括星河村、马头桥村和新木村,通过农业发展重点区域的识别也能更好的建设农业的发展。

S5、对各重点区域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功能进行识别,之后制定各自的生态保护方案。

所述S5包括:

对不同类型的重点区域所对应的生态问题和生态功能进行识别,得到对应的生态信息;

根据对应的生态信息,确定对应的保护的主攻方向,并进行相对应的生态保护方案的制定。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重点区域的主攻方向分别为,核心保护重点区域,该区生态功能价值较高且依托良好的山水生态保护屏障,成为保护生态资源的核心地带。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及保育自然生态为首要目标,统筹考虑生态资源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有序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生态搬迁、山地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与数量,优化森林林分结构;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保护生物踏脚石。

生态协同重点区域,该区域生态资源一般,生态问题突出,以辅助修复为主,开展生态修复,同时,营造高品质绿色公共开敞空间,增强人类生活空间的自然特性,加强城区绿色公共生态空间的连接度和城市内外绿地的同时贯通,形成完整的绿色生态空间。

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该区域是建设用地的集中分布区域,生态资源缺乏,以打造城市弹性空间为主。结合城市道路、山体、水系、湿地、林地建设绿化隔离带、绿道、绿廊等,建设城市组团隔离带,优化山水格局;建设城市防护绿带,发挥生态廊道过渡、隔离和连通功能。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