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

一种用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大宗商品市场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交易双方登录平台,平台发生交易支付页面生成订单信息,风控模块对交易双方计算历史风险评分并判定当次交易风险等级;步骤S2,中控模块监控各交易过程生成监测数据并根据所述生成的监测数据计算单次交易后的实际评分;步骤S3,所述中控模块设置预设交易周期并计算该交易周期内的平均交易风险评分以确定是否调节当次交易的风险评级。本发明通过所述中控模块设置相应的参数对各交易过程进行监管,实现了风险等级评估的综合性和时效性和商品质量以及库存时长的实时监管,避免了有效库存的浪费,提高了风险控制的准确性和及时有效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45809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210225135.2

  • 发明设计人 郭珅;

    申请日2022-03-09

  • 分类号G06Q10/06;G06Q40/04;

  • 代理机构北京精金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姜艳华

  • 地址 350001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33号武夷中心13C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5:32: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06-03

    公开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宗商品市场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交易来说,由于订单交易金额大,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履约风险高。如果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交易相关方的市场生存能力。

目前,大宗商品电商交易处于快速发展期,交易单数越来越多,单笔交易金额也越来越大,单笔交易金额从几万到几百万甚至上亿元不等,如果交易中未能做好风险控制,一旦出风险会对交易方及电商平台造成巨大风险。所以在实际的大宗商品交易中不管是电商平台还是交易参与方对风险控制都极为重视。交易过程中对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风险控制主要牵涉到以下几大方面:第一,定价风险控制,根据交易价格买方要控制交易价格的波动,防止价格突然上涨造成的卖方违约及多支付大批额外的采购货款;对于卖方也要防止价格下跌时的滞销风险和货款损失风险。第二,存货控制,对于大宗商品库存,在价格波动时如果当前库存商品价格下跌,接近采购成本价和持有成本价之和时,需要考虑对存货进行处理。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12348301A公开了一种大宗商品电商平台风控方法和系统。由此可见,所述大宗商品电商平台风控方法和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交易指数数据库,实时获取大宗商品的行情指数;步骤二,当合同订立时,获取当前大宗商品订单信息和当前大宗商品库存信息,并设定订单保证金;步骤三,进行测算质押率;步骤四,根据质押率设定订单保证金的警戒线、当前大宗商品库存的警戒线和当前大宗商品订单的平仓线,并进行处理。该方法存在无法根据商户的实际情况对平台中交易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根据商户的实际情况对平台中交易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商户和用户登录大宗商品采销平台,大宗商品采销平台发生交易支付页面生成订单信息,中控模块根据商户的平均单次交易评分、资金变动量、交易数量、以及平均商品品质计算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以判定当次交易风险等级;步骤S2,当所述商户和所述用户完成交易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商户的平均单次交易评分、该次交易中商品的合格率、该次交易中商品出库前的储存时长以及该次交易中商品预设运输时长与实际运输时长的差值△T计算该次交易的实际评分;步骤S3,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所述步骤S2中单次交易的实际评分的计算时,中控模块根据所述步骤S1中判定的该次交易的风险等级将该次交易的实际评分修正值对应值;步骤S4,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经过预设周期时,中控模块依次针对各商户在该预设周期内的平均交易评分并根据平均交易评分判定是否重新调节对应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在商户与用户进行交易前计算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S并根据S判定是否对该交易的实际评分Q进行修正,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风险评分S1、第二预设风险评分S2、第三预设风险评分S3、第一预设监控标准调节系数α1、第二预设监控标准调节系数α2和第三预设监控标准调节系数α3,其中,S1<S2<S3,α1<1<α2<α3,

若S≤S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次交易的风险评级为四级,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3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

若S1<S≤S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次交易的风险评级为三级,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2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

若S2<S≤S3,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次交易的风险评级为二级,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不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

若S>S3,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次交易的风险评级为一级,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1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

若在预设周期内不存在商户的交易记录,则直接将该次交易的风险判定为四级并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3调节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

当所述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i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时,设定i=1,2,3,调节后的交易评分记为Q’,设定Q’=Q×αi。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使用下式计算所述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S:

S=R×(k×M/N+e×C)

其中,R为该商户在当前风险评级周期内的的平均单次交易评分,设定0<R≤1,M为该商户在当前风险评级周期内的资金变动量,N为该商户在当前风险评级周期内的交易数量,k为资金变动率因子,C为该商户在当前风险评级周期内的平均商品品质,e为商品质量因子。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计算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在单次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时,中控模块计算该次交易中商品预设运输时长与实际运输时长的差值△T,设定△T=T0-T,

若△T>0,所述中控模块使用下式计算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单次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Q=p×R×(B+g/t)/△T;

若△T<0,所述中控模块使用下式计算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单次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Q=p×R×(B+g/t)/(-△T);

若△T=0,所述中控模块使用下式计算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单次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Q=p×R×(B+g/t);

其中,B为该次交易中商品的合格率,t为该次交易中商品出库前的储存时长,p为运输时长差值因子,g为商品种类因子;

若该交易中的商品为金属或矿物,所述中控模块设定g=t;若该交易中的商品为农作物,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商品种类查询商品的平均腐败速度V并根据V判定是否对g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当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的交易完成且该交易中的商品为农作物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商品种类查询商品的平均腐败速度V并根据V判定是否对g进行调节;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腐败速度V1、第二预设腐败速度V2、第一预设商品种类因子调节系数β1和第二预设商品种类因子调节系数β2,其中,V1<V2,β2<β1<1,

若V≤V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腐败速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g进行调节;

若V1<V≤V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腐败速度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β1调节商品种类因子;

若V>V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腐败速度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β2调节商品种类因子;

当所述中控模块将使用βj调节商品种类因子时,设定j=1,2,调节后的商品种类因子记为g’,设定g’=g×βj。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经过预设周期时,中控模块依次针对各商户在该预设周期内的平均交易评分Qa并根据Qa判定是否重新调节对应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S,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平均实际评分Q1、第二预设平均实际评分Q2、第一预设历史评级调节系数h1、第二预设历史评级调节系数h2,其中,0<Q1<Q2,1<h1<h2,

若Qa≤Q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笔交易平均实际交易风险评分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h2对该商户的历史风险等级进行调整;

若Q1<Qa≤Q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笔交易平均实际交易风险评分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h2对该商户的历史风险等级进行调整;

若Qa>Q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笔交易平均实际交易风险评分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风险等级进行调整;

当所述中控模块使用hk对该商户的历史风险等级进行调整时,设定k=1,2,调整后的商户的历史风险评级记为S’,设定S’=S×hk。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计算当次交易中商品的合格率B,当所述中控模块检测所述商户在该次交易中中的商品的合格率B时,中控模块根据商品的质量选取对应的检测方式以检测该商品的合格率,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质量M1、第二预设质量M2、第一预设单份抽样质量占比调节系数q1、第二预设单份抽样质量占比调节系数q2和预设单份抽样质量Ma,其中,M1<M2,1<h1<h2;

若M≤M1,所述中控模块抽取预设份数的商品以抽样检查商品的合格率B并将单份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a;

若M1<M≤M2,所述中控模块抽取预设份数的商品以抽样检查商品的合格率B并将单份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a×h1;

若M>M2,所述中控模块抽取预设份数的商品以抽样检查商品的合格率B并将单份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a×h2。

进一步地,当所述中控模块抽取预设份数的商品以抽样检查商品的合格率B并将单份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a’时,中控模块根据Ma’判定是否调节抽样的份数,所述中控模块设有预设抽样数量G0、预设临界单份抽样质量Mmax、第一预设单份抽样质量差值△Ma1、第二预设单份抽样质量差值△Ma2,第一预设抽样数量调节系数r1和第二预设抽样数量调节系数r2,其中,0<△Ma1<△Ma2,1<r1<r2,

若Ma’>Mmax,中控模块将各份抽样的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max并根据Ma与Mmax的差值△Ma将G0调节至对应值,设定△Ma=Ma-Mmax,

若△Ma≤△Ma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份抽样质量差值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抽样的数量进行调节;

若△Ma1<△Ma≤△Ma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份抽样质量差值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r1抽样的数量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数量记为G,设定G=G0×r1;

若△Ma>△Ma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份抽样质量差值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r2对抽样的数量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数量为记为G,设定G=G0×r2;

若Ma≤Mmax,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份抽样质量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抽样的数量进行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中控模块设有预设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t0、第一预设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差值△t1、第一预设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差值△t2、第一预设风险调节系数d1、第二预设风险调节系数d2、0<△t1<△t2,1<d1<d2,中控模块根据实际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差值判定该商品是否需要及时处理和调节相应的风险评分,调节后的风险评分记为S”,设定S”=S×d i,

若t≤t0,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风险评分进行调节;

若t>t0,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计算t与t0之间的差值△t并根据△t判定是否将该次交易的风险评分调节至对应值;

若△t≤△t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该次交易的风险评分进行调节;

若△t1<△t≤△t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对该次交易的风险评分进行调节并将调节后的风险评分记为S”,设定S”=S×d1;

若△t>△t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对该次交易的风险评分进行调节并将调节后的风险评分记为S”,设定S”=S×d2。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S1中,交易双方登录大宗商品采销平台时,所述中控模块需要对交易双方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认证完成后,中控模块根据身份验证的结果判定交易双方的身份风险等级,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平台注册时长U1、第二预设平台注册时长U2、中控模块根据交易双方的平台注册时长判定是否需要调整风险等级,U1<U2,

若U≤0,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平台注册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控制登陆者立即注册账号并将风险等级调整为四级;

若0<U≤U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平台注册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控制登陆者立即注册账号并将风险等级调整为三级;

若U1<U≤U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平台注册时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控制登陆者立即注册账号并将风险等级调整为二级;

若U>U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平台注册时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控制登陆者立即注册账号并将风险等级调整为一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设置检测商户历史风险评分、记录单笔交易的实际评分以及周期性根据平均实际得分调节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三个过程,能够有效的在交易前及交易过程中对商户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和控制,增加了交易双方的交易安全性,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风险评分和与预设监控标准调节系数,可以判定该笔交易的风险等级并对评级标准进行相应的调节,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历史风险评分计算公式和相关计算参数,对历史风险评分实现了快速计算和判定,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单次交易后的实际评分公式和相关计算参数,可以计算得到单次交易的实际风险评分,实现了不同商品种类的风险评估,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腐败速度和商品种类因子调节系数,所述中控模块判定是否对商品种类因子进行调节,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周期、预设平均实际评分和预设历史评级调节系数,所述中控模块对风险评级进行相应的调节,增加了风险评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商品质量和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当次交易中商品的合格率进行测定,可以初步对风险进行评估,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抽样数量、预设临界单份抽样质量、预设单份抽样质量差值,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单份抽样质量差值对抽样的数量进行调节,实现了抽样过程的智能控制,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预设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差值、预设风险调节系数,对出货时长实现了精准控制以及风险评分的实时调整,避免了商品的积压和库存过多的风险,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置预设平台注册时长,对身份验证实现了精准的把控,将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实现了针对交易全流程的风险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所述方法针对交易风险的控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的流程图,本发明所述用于大宗商品采销平台的风险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商户和用户登录大宗商品采销平台,大宗商品采销平台发生交易支付页面生成订单信息,中控模块根据商户的平均单次交易评分、资金变动量、交易数量、以及平均商品品质计算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以判定当次交易风险等级;

步骤S2,当所述商户和所述用户完成交易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商户的平均单次交易评分、该次交易中商品的合格率、该次交易中商品出库前的储存时长以及该次交易中商品预设运输时长与实际运输时长的差值△T计算该次交易的实际评分;

步骤S3,当所述中控模块完成对所述步骤S2中单次交易的实际评分的计算时,中控模块根据所述步骤S1中判定的该次交易的风险等级将该次交易的实际评分修正值对应值;

步骤S4,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经过预设周期时,中控模块依次针对各商户在该预设周期内的平均交易评分并根据平均交易评分判定是否重新调节对应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当所述中控模块在商户与用户进行交易前计算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S并根据S判定是否对该交易的实际评分Q进行修正,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风险评分S1、第二预设风险评分S2、第三预设风险评分S3、第一预设监控标准调节系数α1、第二预设监控标准调节系数α2和第三预设监控标准调节系数α3,其中,S1<S2<S3,α1<1<α2<α3,

若S≤S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次交易的风险评级为四级,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3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

若S1<S≤S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次交易的风险评级为三级,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2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

若S2<S≤S3,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次交易的风险评级为二级,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不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

若S>S3,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次交易的风险评级为一级,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1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

若在预设周期内不存在商户的交易记录,则直接将该次交易的风险判定为四级并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3调节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

当所述中控模块在该次交易完成时使用αi调节交易后的实际评分Q时,设定i=1,2,3,调节后的交易评分记为Q’,设定Q’=Q×αi。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中控模块使用下式计算所述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S:

S=R×(k×M/N+e×C)

其中,R为该商户在当前风险评级周期内的的平均单次交易评分,设定0<R≤1,M为该商户在当前风险评级周期内的资金变动量,N为该商户在当前风险评级周期内的交易数量,k为资金变动率因子,C为该商户在当前风险评级周期内的平均商品品质,e为商品质量因子。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当所述中控模块计算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在单次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时,中控模块计算该次交易中商品预设运输时长与实际运输时长的差值△T,设定△T=T0-T,

若△T>0,所述中控模块使用下式计算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单次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Q=p×R×(B+g/t)/△T;

若△T<0,所述中控模块使用下式计算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单次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Q=p×R×(B+g/t)/(-△T);

若△T=0,所述中控模块使用下式计算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单次交易后的交易评分Q:Q=p×R×(B+g/t);

其中,B为该次交易中商品的合格率,t为该次交易中商品出库前的储存时长,p为运输时长差值因子,g为商品种类因子;

若该交易中的商品为金属或矿物,所述中控模块设定g=t;若该交易中的商品为农作物,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商品种类查询商品的平均腐败速度V并根据V判定是否对g进行调节。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当所述商户与所述用户的交易完成且该交易中的商品为农作物时,所述中控模块根据商品种类查询商品的平均腐败速度V并根据V判定是否对g进行调节;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腐败速度V1、第二预设腐败速度V2、第一预设商品种类因子调节系数β1和第二预设商品种类因子调节系数β2,其中,V1<V2,β2<β1<1,

若V≤V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腐败速度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g进行调节;

若V1<V≤V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腐败速度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β1调节商品种类因子;

若V>V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腐败速度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β2调节商品种类因子;

当所述中控模块将使用βj调节商品种类因子时,设定j=1,2,调节后的商品种类因子记为g’,设定g’=g×βj。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当所述中控模块判定经过预设周期时,中控模块依次针对各商户在该预设周期内的平均交易评分Qa并根据Qa判定是否重新调节对应商户的历史风险评分S,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平均实际评分Q1、第二预设平均实际评分Q2、第一预设历史评级调节系数h1、第二预设历史评级调节系数h2,其中,0<Q1<Q2,1<h1<h2,

若Qa≤Q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笔交易平均实际交易风险评分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h2对该商户的历史风险等级进行调整;

若Q1<Qa≤Q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笔交易平均实际交易风险评分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h2对该商户的历史风险等级进行调整;

若Qa>Q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笔交易平均实际交易风险评分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风险等级进行调整;

当所述中控模块使用hk对该商户的历史风险等级进行调整时,设定k=1,2,调整后的商户的历史风险评级记为S’,设定S’=S×hk。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中控模块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计算当次交易中商品的合格率B,当所述中控模块检测所述商户在该次交易中中的商品的合格率B时,中控模块根据商品的质量选取对应的检测方式以检测该商品的合格率,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质量M1、第二预设质量M2、第一预设单份抽样质量占比调节系数q1、第二预设单份抽样质量占比调节系数q2和预设单份抽样质量Ma,其中,M1<M2,1<h1<h2;

若M≤M1,所述中控模块抽取预设份数的商品以抽样检查商品的合格率B并将单份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a;

若M1<M≤M2,所述中控模块抽取预设份数的商品以抽样检查商品的合格率B并将单份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a×h1;

若M>M2,所述中控模块抽取预设份数的商品以抽样检查商品的合格率B并将单份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a×h2。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当所述中控模块抽取预设份数的商品以抽样检查商品的合格率B并将单份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a’时,中控模块根据Ma’判定是否调节抽样的份数,所述中控模块设有预设抽样数量G0、预设临界单份抽样质量Mmax、第一预设单份抽样质量差值△Ma1、第二预设单份抽样质量差值△Ma2,第一预设抽样数量调节系数r1和第二预设抽样数量调节系数r2,其中,0<△Ma1<△Ma2,1<r1<r2,

若Ma’>Mmax,中控模块将各份抽样的商品的质量设置为Mmax并根据Ma与Mmax的差值△Ma将G0调节至对应值,设定△Ma=Ma-Mmax,

若△Ma≤△Ma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份抽样质量差值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抽样的数量进行调节;

若△Ma1<△Ma≤△Ma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份抽样质量差值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r1抽样的数量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数量记为G,设定G=G0×r1;

若△Ma>△Ma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份抽样质量差值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使用r2对抽样的数量进行调节,调节后的数量为记为G,设定G=G0×r2;

若Ma≤Mmax,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单份抽样质量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抽样的数量进行调节。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所述中控模块设有预设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t0、第一预设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差值△t1、第一预设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差值△t2、第一预设风险调节系数d1、第二预设风险调节系数d2、0<△t1<△t2,1<d1<d2,中控模块根据实际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差值判定该商品是否需要及时处理和调节相应的风险评分,调节后的风险评分记为S”,设定S”=S×d i,

若t≤t0,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风险评分进行调节;

若t>t0,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计算t与t0之间的差值△t并根据△t判定是否将该次交易的风险评分调节至对应值;

若△t≤△t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不对该次交易的风险评分进行调节;

若△t1<△t≤△t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对该次交易的风险评分进行调节并将调节后的风险评分记为S”,设定S”=S×d1;

若△t>△t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该商品未出货前存储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对该次交易的风险评分进行调节并将调节后的风险评分记为S”,设定S”=S×d2。

请继续参阅图1所示,在所述步骤S1中,交易双方登录大宗商品采销平台时,所述中控模块需要对交易双方进行身份验证,在身份认证完成后,中控模块根据身份验证的结果判定交易双方的身份风险等级,所述中控模块设有第一预设平台注册时长U1、第二预设平台注册时长U2、中控模块根据交易双方的平台注册时长判定是否需要调整风险等级,U1<U2,

若U≤0,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平台注册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控制登陆者立即注册账号并将风险等级调整为四级;

若0<U≤U1,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平台注册时长不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控制登陆者立即注册账号并将风险等级调整为三级;

若U1<U≤U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平台注册时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控制登陆者立即注册账号并将风险等级调整为二级;

若U>U2,所述中控模块判定平台注册时长符合预设标准,中控模块控制登陆者立即注册账号并将风险等级调整为一级。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做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