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老茶树更新换冠提质增产的栽培方法

一种老茶树更新换冠提质增产的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老茶树更新换冠提质增产的栽培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1)冬季在茶树双边侧先垂直后斜开取培肥槽,粗老大根全部平整斩断,形成新根培养区;(2)在培肥槽侧面表土用低浓度的生根粉、奈乙酸钠、高锰酸钾混合稀释药剂淋喷一次,适宜程度以侧表面土壤湿润为准,不滴落水;(3)回填掺合腐熟发酵后的羊粪和无机磷钾混合的肥土,高原来土面3‑5cm,淋足水分;(4)第二年春季,将茶树台刈及基部拨土露根,以刺激根茎潜伏芽抽发新枝;(5)新芽成苗后,分三个阶段时间修剪:第一阶段是主枝挑剪,第二阶段是整体平剪;第二阶段是弧形定型修剪。本发明加快老茶树更新换冠时间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提升改善茶叶品质,经该栽培方法实施,茶树2‑3年形成丰产,保障茶树鲜叶的优质、高产要求。该方法是一套栽培集成技术,环环紧扣,简单、经济、实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265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全州县忠健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53962.7

  • 申请日2021-09-29

  • 分类号A01G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24 北京卓岚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尹玲

  • 地址 5415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白宝乡农业技术推广站门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51:0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树或茶园生产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老茶树更新换冠栽提质增产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茶叶的祖国,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2017年,全国茶叶总产量260.90万T,茶园总面积逾305.87万hm

茶园一般有经济价值的时间是40-60年,而实际中茶园生产时间还远没有达到这个年限就出现茶树严重衰老,造成茶叶品质、产量下降,新种茶树周期长,投入大,一般要5-6年才进入丰产期。2019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将每年5月21日确定为“国际茶日”,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茶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茶产业作为我国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一大基础产业,产量提高、品质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强,茶树或茶园栽培管理技术的改进迫在眉睫,特别是老茶树或老茶园如何提高产量和品质提升在栽培种植领域中面临着一个技术难题。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旨在增加对该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该被视为承认后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老茶树更新换冠提质增产的栽培方法,旨在得到一种能推广使用、效果稳定的老茶树更新换冠提质增产的栽培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老茶树更新换冠提质增产的栽培方法,包含以下操作步骤:

(1)冬季在茶树双边侧先垂直后斜开取培肥槽,粗老大根全部平整斩断,形成新根培养区;

(2)在以步骤(1)中所述的培肥槽,在培肥槽侧面表土用低浓度的生根粉、奈乙酸钠、高锰酸钾三种混合稀释药剂淋喷一次,适宜程度以土壤湿润为准;不滴落水;

(3)在以步骤(1)中所述的形成新根培养区内,回填掺合腐熟发酵后的羊粪和无机磷钾混合的肥土,高原来土面3-5cm,淋足水分。

(4)第二年春季,将茶树台刈和拨土露根,以刺激根茎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方法为离根基部适当高度全部短截,截口光滑并成斜面;拨土露根方法为以茶树主茎为中心,拨除基部根茎上覆盖的泥土,经光合作用,促发潜伏芽。

(5)在以步骤(4)中所述的台刈和拨土露根,根茎潜伏芽抽发新枝,新芽成苗后,进行三个阶段时间的修剪,修剪顺序为第一阶段是主枝挑剪,第二阶段是整体平剪,第三阶段是半弧形定型修剪。主枝挑剪方法为逐株主枝短截,留外侧腋芽,剪口平滑,剪枝顶桩留1cm内,保留茶树苗高度为15-20cm;整体平剪方法为茶树苗整体留高30-35cm,以上部分用篱剪或电剪全部剪除,粗壮主枝低于整体水平3-5cm;半弧形定型修剪方法为保持株高55-60cm,中高外低,扩展蓬面。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的冬季在茶树双边侧先垂直后斜开取培肥槽,培肥槽分次进行挖掘,工程顺序:距离茶树10-15cm,以茶树基部土面垂直深度 30-40cm,再外斜取土,角度小于20℃,深度50-60cm。

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的低浓度生根粉液600-800倍;所述的低浓度奈乙酸钠液800-1000倍;所述的低浓度高锰酸钾液1000-1500倍。

优选的,步骤(3)中所述的肥土比为腐熟羊粪:磷钾肥:土=2-2.4:0.1-0.2:7.9-7.4,其中磷钾比为1:1,同时可参对人体有益的硒、铁微量元素1-2kg。

优选的,步骤(4)中所述的茶树台刈和拨土露根,以刺激根茎潜伏芽抽发新枝;台刈茶树高度5-7cm,切口斜面少于15℃;拨土露根2-4条,根部裸露长度3-6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加快老茶树更新换冠时间效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及提升改善茶叶品质,茶树2-3年形成丰产,保障茶鲜叶的优质、高产要求;

(2)本发明方法简单、经济、实用,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对茶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操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培肥槽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设备以及肥料、药剂等除非特殊说明,其余皆为市面销售所得。

实施例1

一种老茶树更新换冠提质增产的栽培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冬季11月份,在两行茶树中间,距离茶树主茎10cm,挖垂直深度 40cm,再外斜角度小于20℃,深度100cm的培肥槽,宽度依据两行茶树间距确定,单行茶树,宽为50cm,长度由茶树种植长度确定。

(2)在以步骤(1)中所述的培肥槽,在培肥槽侧面表土用低浓度的10%生根粉液600倍、0.1%奈乙酸钠液1000倍、20%高锰酸钾液1000倍,三种药剂混合液现配现用,淋喷一次,淋喷程度以土壤湿润为准。

(3)在以步骤(1)中所述的形成新根培养区内,用腐熟发酵羊粪200kg、 44%磷酸二铵5kg,50%硫酸钾5kg,土790kg,外加国光壮多微量元素肥1kg充分搅拌均匀回填,回填土高原来土面3cm,淋足水分。

(4)第二年春季,将茶树台刈和拨土露根,以刺激根茎潜伏芽抽发新枝。

(5)在以步骤(4)中所述的台刈和拨土露根,以刺激根茎潜伏芽抽发新枝。新芽成苗后,分三个阶段时间修剪:第一阶段是主枝挑剪,第二阶段是整体平剪;第二阶段是弧形定型修剪。在一阶段主枝挑剪期,株高15cm时,人工挑选主枝剪顶,留外侧腋芽,剪口平滑,便于伤口愈合,剪枝顶桩在1cm内,促嫩稍加速木质化;在二阶段整体平剪期,留株高30cm,以采代剪,促分蘖发新枝;在三阶段半弧形定型修剪期,以采代剪,压高促矮,保持株高55-60cm,中高外侧低,扩展蓬面宽度,休采期,整体轻剪留高度55cm。

实施例2

一种老茶树更新换冠提质增产的栽培方法,操作步骤如下:

(1)冬季12月份,在两行茶树中间,距离茶树主茎12cm,挖垂直深度 30cm,再外斜角度小于20℃,深度80cm的培肥槽,宽度依据两行茶树间距确定,单行茶树,宽为40cm,长度由茶树种植长度确定。

(2)在以步骤(1)中所述的培肥槽,在培肥槽表面用低浓度的10%生根粉液800倍、0.1%奈乙酸钠液600倍、20%高锰酸钾液1500倍,三种药剂混合液现配现用,淋喷一次,淋喷程度以土壤湿润为准;

(3)在以步骤(1)中所述的形成新根培养区内,用腐熟发酵羊粪240.00kg、 44%磷酸二铵5.00kg,50%硫酸钾5.00kg,土750.00kg,外加国光壮多微量元素肥2.00kg充分搅拌均匀回填,回填土高原来土面5cm,淋足水分。

(4)第二年春季,将茶树台刈和拨土露根,以刺激根茎潜伏芽抽发新枝。

(5)在以步骤(4)中所述的台刈和拨土露根,以刺激根茎潜伏芽抽发新枝。新芽成苗后,分三个阶段时间修剪:第一阶段是主枝挑剪,第二阶段是整体平剪;第二阶段是弧形定型修剪。在一阶段主枝挑剪期,株高20cm时,人工挑选主枝剪顶,留外侧腋芽,剪口平滑,便于伤口愈合,剪枝顶桩在1cm内,促嫩稍加速木质化;在二阶段整体平剪期,当株高40cm时,用手动或电动篱剪修剪,促分蘖发新,期间,修剪3-4次,枝保持高度35cm;在三阶段半弧形定型修剪期,压高促矮,促分蘖发新,中高外侧低,扩展蓬面宽度,期内多次修剪,整体留高度55cm。

前述对本发明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发明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发明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