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脑卒中早期康复装置

一种脑卒中早期康复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脑卒中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脑卒中早期康复装置,包括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头枕,所述第二床板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护栏,所述床板组件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第四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床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升降组件和固定柱的下表面设置有同一组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个顶点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座。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升降组件,从而达到稳定康复运动的效果的目的,且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和支撑座,从而达到节省康复医师体力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274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医药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29130.1

  • 申请日2021-09-26

  • 分类号A61G13/08(20060101);A61G13/06(20060101);A61G13/10(20060101);A61H1/02(20060101);

  • 代理机构61223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卢会刚

  • 地址 418000 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锦溪南路49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51:0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脑卒中早期康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脑卒中早期康复装置。

背景技术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病情平稳48小时以后就可以进行早期的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患者肢体的改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越早期进行康复治疗,患者遗留的偏瘫,机体功能状态可能就越轻。

早期康复包括被动性的肢体的按摩和活动,还有预防双下肢的静脉血栓形成等物理运动或者是运动疗法,现有的康复设备较为简单,无法很稳定的进行康复运动,不便于病人进行康复,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脑卒中早期康复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卒中早期康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康复设备较为简单,无法很稳定的进行康复运动,不便于病人进行康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脑卒中早期康复装置,包括床板组件,所述床板组件包括第一床板、第二床板、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所述第一床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头枕,所述第二床板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护栏,所述第一床板、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的外表面均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绑带,所述床板组件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第四床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床板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升降组件和固定柱的下表面设置有同一组底座,所述底座的下表面四个顶点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座。

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床板组件,从而达到承载患者的目的,通过设置头枕,从而达到使患者平躺舒适的目的,通过设置护栏,从而达到保护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生滑落意外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绑带,从而达到固定患者的目的,通过设置连接组件,从而达到连接床板运动的目的,通过设置升降组件,从而达到对患者放置在第四床板的脚部进行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柱,从而达到支撑第二床板的目的,通过设置底座,从而达到连接支撑固定柱、升降组件和支撑座的目的,通过设置万向轮,从而达到方便该装置移动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床板的侧表面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转动安装有主动轮,所述第二床板的内部转动插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被动轮,且被动轮与主动轮转动配合,所述第一床板固定套设在旋转轴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第一电机,从而达到启动该组件的目的,通过设置主动轮,从而达到第一电机驱动力输出的目的,通过设置旋转轴,从而达到连接第一床板和第二床板的目的,通过设置被动轮,从而达到配合主动轮驱动旋转轴旋转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第三床板和第四床板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两组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同一组连接板。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固定块,从而达到连接连接板的目的,通过设置连接板,从而达到滑动连接两个相邻的床板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上表面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部插设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齿轮,所述螺旋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壳,所述固定壳的内部插设有限位轴,所述限位轴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限位轴的另一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二电机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轮,所述固定壳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且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与第四床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固定座,从而达到收纳、释放、支撑螺旋杆的目的,通过设置螺旋杆,从而达到支撑且升降该组件的目的,通过设置齿轮,从而达到配合控制轮旋转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壳,从而达到固定限位轴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电机,从而达到驱动该装置的目的,通过设置控制轮,从而达到输出第二电机的动力旋转齿轮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从而达到固定限位轴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从而达到连接升降组件和第四组件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上端转动安装有支撑壳,所述支撑壳的两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支撑壳的内部位于两组所述滑动槽之间开设有卡槽,两组所述滑动槽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同一组延伸件,所述延伸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所述延伸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圆块,所述固定圆块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件,所述延伸件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导件,且导件与控制件活动配合,所述导件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卡件,且卡件与卡槽结构配合。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支撑壳,从而达到固定滑动槽的目的,通过设置滑动槽,从而达到限制延伸件移动方向的目的,通过设置卡槽,从而达到固定延伸出的延伸件的目的,通过设置延伸件,从而达到支撑第一床板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圆块,从而达到固定控制件的目的,通过设置控制件,从而达到控制导件旋转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块,从而达到固定导件的目的,通过设置导件,从而达到控制卡件的目的,通过设置卡件,从而达到限制延伸件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连接块,从而达到连接第一床板和延伸件的目的。

优选的,另一组固定块固定安装在第二床板的侧表面远离第一电机的位置,且固定块与连接板结构配合。

进一步的,通过在第二床板和第三床板侧表面设置固定块和连接板,从而达到第二床板连接固定第三床板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分体床板和升降组件,启动升降组件内的第二电机,旋转限位轴带动控制轮,进而驱动固定壳内的齿轮旋转,螺旋杆随之旋转,在固定座内部螺旋升降,进而带动整个组件升降,连接在第一限位块上表面的第一连接块推动第四床板进行升降,第四床板的升降带动连接第三床板随之移动,进而带动固定在第三床板上的腿和固定在第四床板上的脚稳定的匀速活动,从而达到保证康复运动的效果,从而达到稳定康复运动的效果的目的。

2、通过设置连接组件和支撑座,启动第一电机,旋转主动轮,驱动被动轮配合旋转,进而转动旋转轴,固定在旋转轴外表面的第一床板随之旋转,第一床板的运动,带动固定在第一床板下表面的第二连接块,进而拉动延伸件在支撑壳内部沿滑动槽滑动,固定在延伸件外表面的固定圆块内控制件控制导件旋转,导件沿第二限位块旋转,进而使得导件端部的卡件在卡槽内移动固定,通过延伸件在支撑壳内部的滑动固定,使得第一床板有了支撑力,从而通过第一床板的旋转带动患者仰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床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图2内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图2内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升降组件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支撑装置的结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床板组件;101、第一床板;102、第二床板;103、第三床板;104、第四床板;2、头枕;3、护栏;4、固定绑带;5、连接组件;501、第一电机;502、主动轮;503、旋转轴;504、被动轮;505、固定块;506、连接板;6、升降组件;601、固定座;602、螺旋杆;603、齿轮;604、固定壳;605、限位轴;606、第二电机;607、控制轮;608、第一限位块;609、第一连接块;7、固定柱;8、支撑座;801、支撑壳;802、滑动槽;803、卡槽;804、延伸件;805、固定圆块;806、控制件;807、第二限位块;808、导件;809、卡件;810、第二连接块;9、底座;10、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考图1-6所示的一种脑卒中早期康复装置,包括床板组件1,床板组件1包括第一床板101、第二床板102、第三床板103和第四床板104,第一床板101的上表面设置有头枕2,第二床板102的两侧对称固定安装有护栏3,第一床板101、第二床板102和第三床板103的外表面均对称固定安装有固定绑带4,床板组件1的外表面对称设置有连接组件5,第四床板104的下表面设置有升降组件6,第二床板102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柱7,升降组件6和固定柱7的下表面设置有同一组底座9,底座9的下表面四个顶点处均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0,底座9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座8。

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床板组件1,从而达到承载患者的目的,通过设置头枕2,从而达到使患者平躺舒适的目的,通过设置护栏3,从而达到保护患者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发生滑落意外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绑带4,从而达到固定患者的目的,通过设置连接组件5,从而达到连接床板运动的目的,通过设置升降组件6,从而达到对患者放置在第四床板104的脚部进行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柱7,从而达到支撑第二床板102的目的,通过设置底座9,从而达到连接支撑固定柱7、升降组件6和支撑座8的目的,通过设置万向轮10,从而达到方便该装置移动的目的。

实施例二

结合图1、图2和图3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连接组件5包括固定安装在第二床板102的侧表面的第一电机501,第一电机501的输出端转动安装有主动轮502,第二床板102的内部转动插设有旋转轴503,旋转轴503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被动轮504,且被动轮504与主动轮502转动配合,第一床板101固定套设在旋转轴503的外表面。

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第一电机501,从而达到启动该组件的目的,通过设置主动轮502,从而达到第一电机501驱动力输出的目的,通过设置旋转轴503,从而达到连接第一床板101和第二床板102的目的,通过设置被动轮504,从而达到配合主动轮502驱动旋转轴503旋转的目的。

实施例三

结合图1、图2和图4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第三床板103和第四床板10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块505,两组固定块505的外表面滑动套设有同一组连接板506。

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固定块505,从而达到连接连接板506的目的,通过设置连接板506,从而达到滑动连接两个相邻的床板的目的。

实施例四

结合图1、图2和图5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升降组件6包括固定安装在底座9上表面的固定座601,固定座601的内部插设有螺旋杆602,螺旋杆602的端部固定安装有齿轮603,螺旋杆602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壳604,固定壳604的内部插设有限位轴605,限位轴605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606,限位轴605的另一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块608,第二电机606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轮607,固定壳604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609,且第一连接块609的上表面与第四床板104固定连接。

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固定座601,从而达到收纳、释放、支撑螺旋杆602的目的,通过设置螺旋杆602,从而达到支撑且升降该组件的目的,通过设置齿轮603,从而达到配合控制轮607旋转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壳604,从而达到固定限位轴605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电机606,从而达到驱动该装置的目的,通过设置控制轮607,从而达到输出第二电机606的动力旋转齿轮603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限位块608,从而达到固定限位轴605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609,从而达到连接升降组件6和第四组件104的目的。

实施例五

结合图1、图2和图6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支撑座8的上端转动安装有支撑壳801,支撑壳801的两内壁均开设有滑动槽802,支撑壳801的内部位于两组滑动槽802之间开设有卡槽803,两组滑动槽802的内部滑动安装有同一组延伸件804,延伸件804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810,延伸件80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圆块805,固定圆块805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控制件806,延伸件80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块807,第二限位块807的外表面转动安装有导件808,且导件808与控制件806活动配合,导件808的端部固定安装有卡件809,且卡件809与卡槽803结构配合。

基于以上结构,通过设置支撑壳801,从而达到固定滑动槽802的目的,通过设置滑动槽802,从而达到限制延伸件804移动方向的目的,通过设置卡槽803,从而达到固定延伸出的延伸件804的目的,通过设置延伸件804,从而达到支撑第一床板101的目的,通过设置固定圆块805,从而达到固定控制件806的目的,通过设置控制件806,从而达到控制导件808旋转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限位块807,从而达到固定导件808的目的,通过设置导件808,从而达到控制卡件809的目的,通过设置卡件809,从而达到限制延伸件804移动的目的,通过设置第二连接块810,从而达到连接第一床板101和延伸件804的目的。

实施例六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1、3,另一组固定块505固定安装在第二床板102的侧表面远离第一电机501的位置,且固定块505与连接板506结构配合。

基于以上结构,通过在第二床板102和第三床板103侧表面设置固定块505和连接板506,从而达到第二床板102连接固定第三床板103的目的。

本发明工作原理:当患者需要进行康复治疗时,首先平躺着在床板组件1的上表面,头靠头枕2,再通过固定绑带4将患者固定,配合护栏3辅助保护,防止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晃动发生意外伤害,当开始腿部康复训练时,启动升降组件6内的第二电机606,旋转限位轴605带动控制轮607,进而驱动固定壳604内的齿轮603旋转,螺旋杆602随之旋转,在固定座601内部螺旋升降,进而带动整个组件升降,连接在第一限位块608上表面的第一连接块609推动第四床板104进行升降,第四床板104的升降带动连接第三床板103随之移动,固定在第四床板104侧表面的固定块505在连接板506内部滑动,因第三床板103和第二床板102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第四床板104与第三床板103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所以,第三床板103靠第四床板104和第二床板102连接固定,患者在康复运动时,整体重心主要在第二床板102,第二床板102的下表面固定有固定柱7作为支撑,第三床板103绑定的位置为腿部,脚部放置在第四床板104,第四床板104的升降带动第三床板103的运动,从而对患者进行腿部的康复运动,患者长期保持同一种姿势会造成肌肉萎缩,所以为了避免腹部肌肉的萎缩,可以通过第一床板101的旋转带动患者仰卧,通过设置连接组件5和支撑座8,启动第一电机501,旋转主动轮502,驱动被动轮504配合旋转,进而转动旋转轴503,固定在旋转轴503外表面的第一床板101随之旋转,第一床板101的运动,带动固定在第一床板101下表面的第二连接块810,进而拉动延伸件804在支撑壳801内部沿滑动槽802滑动,固定在延伸件804外表面的固定圆块805内控制件806控制导件808旋转,导件808沿第二限位块807旋转,进而使得导件808端部的卡件809在卡槽803内移动固定,通过延伸件804在支撑壳801内部的滑动固定,从而使得第一床板101有了支撑力,可以支撑起患者的上半身,底座9的下表面固定安装有万向轮10,便于该装置移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