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

一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包括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壳,所述驱动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活动通过转轮活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部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部套接有调节组件,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外部连接有驱动支撑组件,所述驱动支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壳体的外壁连接有控制器。本发明能够实现对主轴的转向控制,且能够有效的避免转动方向的突然反转导致患者手臂的损伤,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使患者的手臂呈现不同的角度进行辅助训练,提高手臂的训练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279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彭国防;

    申请/专利号CN202111217154.2

  • 发明设计人 彭国防;

    申请日2021-10-19

  • 分类号A63B23/12(20060101);A63B22/06(20060101);

  • 代理机构44842 广东奥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何国涛

  • 地址 276000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陵园东街1号10号楼4单元1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51: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13

    授权

    发明专利权授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康复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臂丛神经主要支配上肢和肩背、胸部的感觉和运动,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的一种类型,主要表现为上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其主要是由工伤、交通事故,或产伤等原因引起的,受伤后患者上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遗留终生残疾,进行上肢锻炼,促进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然而现有的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通常采用脚踏车的结构实现手臂的转动训练,该结构在进行手臂的转动训练时,能够实现其正转和反转的训练使用,但在进行转动训练转动的同时,因患者臂丛神经的受损,在进行训练的同时会因手臂的脱力,导致正转时突然出现反转,进而导致手臂的二次损伤,影响手臂的康复治疗效果,现有该装置在进行训练的同时无法实现反转制动,进而使得患者在进行手臂的转动训练时,容易出现手臂的二次反转损伤,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脚踏式康复训练装置在进行康复训练时无法实现反转制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包括:

转动组件,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驱动壳,所述驱动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壁活动通过转轮活动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的外部连接有转动把手,所述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部套接有调节组件,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外部连接有驱动支撑组件,所述驱动支撑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壳体的外壁连接有控制器;

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下方设置有限位组件和第二齿轮。

优选的,所述底座设置有两组,所述底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脚,且支撑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垫,所述底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壳。

优选的,所述驱动支撑组件包括防护壳,所述防护壳设置在底座的外部,所述防护壳的外部设置有马达,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连接有皮带轮传动机构,所述皮带轮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部啮合连接有螺母副,所述螺母副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一支撑腿的外部连接有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呈空心结构,所述丝杠贯穿至防护壳的内部,所述丝杠共设置有两个,所述丝杠的外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支撑腿,所述第二支撑腿固定连接在防护壳的外部,所述第二支撑腿与第一支撑腿呈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腿上开设有四组定位孔,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框架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转动盘设置有两个,且转动盘的侧壁呈U形结构,所述转动盘的侧壁连接有转轮,所述转动盘通过转轮与壳体呈转动连接,所述转动盘的外壁开设有两个螺纹孔。

优选的,所述转动把手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连接在转动盘的外部,所述固定杆的外部套接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外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外部连接有松紧带,所述固定杆与握把通过轴承呈转动连接,所述握把的外壁设置有防护垫。

优选的,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轴外部设置有支撑套,且支撑套通过支撑板连接在壳体的内壁,所述转动轴的外部设置有导向限位条,且转动轴与套筒呈滑动连接,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设置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呈U形结构卡接在限位轮的外部,所述套筒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轮。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中心设置有活动轴,且活动轴两端通过支撑板连接在壳体的内壁,所述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矩形滑槽,所述套筒的外部两端皆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大于限位轮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的外部连接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部设置有棘轮,所述棘轮的外部设置有棘齿。

优选的,所述棘轮的外部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内部通过活动轴连接有棘齿,所述棘齿通过扭簧与棘轮连接,所述棘轮与棘齿皆设置有两组,所述连接轴的中心通过轴承与第三齿轮呈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齿轮的内壁两端设置有限位卡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对主轴的转动放线进行控制调节,通过不同位置的齿轮的相互啮合自锁,能够实现对主轴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进而能够有效的实现单独正转、单独翻转和正反转工作,从而使得装置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能够根据使用患者的手臂恢复程度和承受程度等实现对主轴的转动方向控制,进而能够使装置根据患者的不同训练程度实现对主轴的转向控制,且能够有效的避免转动方向的突然反转导致患者手臂的损伤,提高装置使用的安全性。

2、该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通过支撑架和松紧带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患者手臂的辅助固定,从而避免患者在进行手臂转动悬链时因脱力出现滑落,从而实现对手臂的防护,同时通过支撑杆的支撑角度调节,能够实现对装置的训练角度进行调节,进而能够实现患者进行手臂水平转动、竖直转动和倾斜转动进行训练,从而能够使患者的手臂呈现不同的角度进行辅助训练,提高手臂的训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驱动支撑组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转动把手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转动组件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腿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转动盘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调节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调节组件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限位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驱动支撑组件;21、防护壳;22、马达;23、皮带轮传动机构;24、丝杠;25、螺母副;26、第一支撑腿;27、第二支撑腿;28、支撑杆;3、转动组件;31、驱动壳;311、壳体;312、转动盘;313、转轮;32、转动把手;321、固定杆;322、握把;323、支撑架;324、松紧带;33、转动轴;34、调节组件;341、旋转气缸;342、调节杆;343、活动槽;344、套筒;345、第一齿轮;346、第二齿轮;347、限位轮;35、限位组件;351、第三齿轮;352、棘轮;353、棘齿;354、连接轴;4、控制器;5、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一种臂丛神经损伤康复治疗装置,包括:

转动组件3,转动组件3包括驱动壳31,驱动壳31包括壳体311,壳体311的外壁活动通过转轮313活动连接有转动盘312,转动盘312的外部连接有转动把手32,壳体311之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3,转动轴33的外部套接有调节组件34,壳体31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框架5,框架5的外部连接有驱动支撑组件2,驱动支撑组件2的一端设置有底座1,壳体311的外壁连接有控制器4;

调节组件34,调节组件34设置在壳体311的内部,调节组件34包括旋转气缸341,旋转气缸341的输出端连接有调节杆342,调节杆342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槽343,活动槽343的另一端连接有套筒344,套筒34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45,第一齿轮345的下方设置有限位组件35和第二齿轮346,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套筒344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实现第一齿轮345啮合位置进行调节,实现第一齿轮345正反转的控制,通过旋转气缸341的驱动实现对调节杆342的转动,进而带动活动槽343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限位轮347的拨动,进而实现对套筒344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一侧第一齿轮345与第二齿轮346的啮合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齿轮345的反转调节,此时只能够实现转动轴33的反转,当另一侧调节至与第三齿轮351啮合时,实现第一齿轮345的正转调节,此时只能够实现转动轴33的正转。

进一步的,底座1设置有两组,底座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脚,且支撑脚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橡胶垫,实现减震作用,降低噪音的产生,底座1的外部固定连接有防护壳21。

进一步的,驱动支撑组件2包括防护壳21,防护壳21设置在底座1的外部,防护壳21的外部设置有马达22,马达22的输出端连接有皮带轮传动机构23,皮带轮传动机构23的另一端连接有丝杠24,丝杠24的外部啮合连接有螺母副25,螺母副25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腿26,第一支撑腿26的外部设置有第二支撑腿27,第一支撑腿26的外部连接有支撑杆28,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转动组件3的高度调节,以及转动组件3的支撑角度调节,通过马达22的启动能够带动皮带轮传动机构23进行转动,进一步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23的转动带动丝杠24进行转动,进一步通丝杠24的转动实现螺母副25的高度调节,进而能够实现第一支撑腿26的高度调节,从而能够实现对上方转动组件3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支撑杆28与框架5之间支撑角度的调节,实现对转动组件3的角度调节。

进一步的,防护壳21的内部呈空心结构,丝杠24贯穿至防护壳21的内部,丝杠24共设置有两个,丝杠24的外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二支撑腿27,第二支撑腿27固定连接在防护壳21的外部,第二支撑腿27与第一支撑腿26呈滑动连接,第一支撑腿26上开设有四组定位孔,通过支撑杆28与定位安装位置的调节,能够实现对转动组件3的支撑调节,支撑杆28的两端通过螺栓进行拆装处理,支撑杆28的另一端连接在框架5的外部。

进一步的,转动盘312设置有两个,且转动盘312的侧壁呈U形结构,转动盘312的侧壁连接有转轮313,转动盘312通过转轮313与壳体311呈转动连接,转动盘312的外壁开设有两个螺纹孔,用于固定杆321的安装,从而能够使两端的固定杆321呈同水平安装或交错安装,用于双手臂的不同转动训练。

进一步的,转动把手32包括固定杆321,固定杆321连接在转动盘312的外部,固定杆321的外部套接有握把322,握把322的外部连接有支撑架323,支撑架323的外部连接有松紧带324,固定杆321与握把322通过轴承呈转动连接,握把322的外壁设置有防护垫,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患者的手臂进行固定,避免在训练时出现滑落,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旋转气缸341的输出轴外部设置有支撑套,且支撑套通过支撑板连接在壳体311的内壁,转动轴33的外部设置有导向限位条,且转动轴33与套筒344呈滑动连接,调节杆342的一端设置有矩形凹槽,且矩形凹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动槽343,活动槽343呈U形结构卡接在限位轮347的外部,套筒34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轮347,通过旋转气缸341的角度转动能够带动调节杆342进行转动,进而带动调节杆342另一端的活动槽343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对限位轮347的拨动,进而实现套筒344的滑动,实现对两侧第一齿轮345的位置调节。

进一步的,第二齿轮346的中心设置有活动轴,且活动轴两端通过支撑板连接在壳体311的内壁,套筒344的内壁设置有矩形滑槽,套筒344的外部两端皆设置有第一齿轮345,第一齿轮345的直径大于限位轮347的直径,一侧第一齿轮345调节后与第三齿轮351相互啮合,另一侧第一齿轮345调节后与第二齿轮346相互啮合,且第三齿轮351与第二齿轮346呈啮合状态。

进一步的,第二齿轮346的外部连接有限位组件35,限位组件35包括第三齿轮351,第三齿轮35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轴354,连接轴354的外部设置有棘轮352,棘轮352的外部设置有棘齿353,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第三齿轮351和第二齿轮346的转向进行控制,通过第三齿轮351内部的棘齿353和棘轮352控制实现第三齿轮351的反转制动。

进一步的,棘轮352的外部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内部通过活动轴连接有棘齿353,棘齿353通过扭簧与棘轮352连接,棘轮352与棘齿353皆设置有两组,连接轴354的中心通过轴承与第三齿轮351呈转动连接,第三齿轮351的内壁两端设置有限位卡槽,当第三齿轮351呈反方向转动时,能够与棘齿353呈自锁状态,进而实现第三齿轮351的转动锁定,避免第三齿轮351出现反转,进而实现对第二齿轮346的转动方向进行锁定,进而转动轴33正转时一侧第一齿轮345与第三齿轮351相互啮合,第三齿轮351的单向转动,避免了该侧第一齿轮345出现反转,当转动轴33反转时,另一侧的第一齿轮345与第二齿轮346相互啮合,通过第三齿轮351的单向转动,进一步避免了该侧第一齿轮345出现反转,同时当第一齿轮345皆与第二齿轮346与第三齿轮351互不啮合时,能够同时实现转动轴33的正转或反转。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对转动组件3的高度进行调节,使其高度适用患者的操作高度进行使用,通过控制器4对马达22进行控制启动,能够带动皮带轮传动机构23进行转动,进一步通过皮带轮传动机构23的转动带动丝杠24进行转动,进一步通丝杠24的转动实现螺母副25的高度调节,进而能够实现第一支撑腿26的高度调节,从而能够实现对上方转动组件3的高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通过训练方式实现对转动组件3的角度调节,通过对支撑杆28与第一支撑腿26的连接位置调节,实现对转动组件3的角度调节,进而实现转动组件3呈现不同的角度进行转动把手32的转动训练,进行训练时,将手部握在握把322的外部,同时将手臂放置在支撑架323的上方,通过松紧带324实现对手臂的固定,进而通过手部控制握把322进行转动,进一步带动转动盘312进行转动,通过转动盘312的转动能够带动转动轴33进行转动,且在使用时通过固定杆321的安装位置调节,实现水平安装和交错安装。

当转动轴33正转时,第一齿轮345与第三齿轮351呈啮合状态,且第三齿轮351的转动方向呈固定状态,能够保证第一齿轮345呈单一方向进行转动,当需要进行反转时,通过旋转气缸341的驱动实现对调节杆342的转动,进而带动活动槽343进行转动,从而实现限位轮347的拨动,进而实现对套筒344的位置进行调节,实现另一侧第一齿轮345与第二齿轮346的啮合转动,从而实现第一齿轮345的反转调节,此时只能够实现转动轴33的反转,且在第一齿轮345正转或反转的同时,通过限位组件35的设置能够实现反转制动,使其只能够呈单一方向进行转动,第三齿轮351转动的同时能够受到棘齿353进行自锁,从而当第一齿轮345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第三齿轮351与棘齿353的反转自锁实现反转制动,避免套筒344的转动方向出现突然变化。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