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一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乡村规划设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接收、汇集、读取相关的多源数据;S2、设定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包括4个目标层、6个准则层和12个指标层;S3、对每个指标层进行数据归一标准化处理,得到每个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S4、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S5、根据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指标层的权重、准则层的权重和目标层的权重,获得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结果,以判断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以使得可行性分析结果具有精确的优点。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乡村规划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旧村改造是研究乡村的未来发展、乡村的合理布局和安排乡村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乡村发展的蓝图,是乡村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建设和管理的依据,因此,现如今对旧村改造有了一定的要求。目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定性分析进行,其只是对现状数据进行描述和表面分析,不能精准地判断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影响可行性分析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以使得可行性分析结果具有精确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接收、汇集、读取相关的多源数据,对获取的所述多源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修复和挖掘后得到分析指标所需参数;

S2、设定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所述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以区域发展可行性、片区建设可行性、人口聚集可行性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可行性为目标层,所述区域发展可行性按照其性质分为城市核心位置和交通便捷水平两个准则层,所述城市核心位置按照其性质划分为行政村的中心与行政中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一个指标层,所述交通便捷水平按照其性质划分为周边交通干道数量一个指标层;

所述片区建设可行性按照其性质划分为土地城市化水平一个准则层,所述土地城市化水平按照其性质划分为现状建设用地占比和规划建设用地占比两个指标层;

所述人口聚集可行性按照其性质划分为人口数量状况一个准则层,所述人口数量状况按照其性质划分为人口密度变化指标一个指标层;

所述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可行性按照其性质划分为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整合难易程度两个准则层,所述土地利用强度按照其性质划分为现状容积率、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改造后建筑密度和复融比四个指标层,所述土地整合难易程度按照其性质划分为三旧图斑连片指标、三旧图斑形状规则指标和潜力开发土地指标三个指标层;

S3、对每个所述指标层进行数据归一标准化处理,得到每个所述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

S4、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所述目标层、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指标层的权重;

S5、根据所述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所述指标层的权重、所述准则层的权重和所述目标层的权重,获得所述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结果,以判断所述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S3中,利用公式

其中,x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S2中,所述行政村的中心与行政中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获取所述行政村的中心点与所述行政中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S22、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一分值模型对所述行政村的中心点与所述行政中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分值分析,获得所述行政村的中心点与所述行政中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分值;

所述周边交通干道数量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3、获取距离所述行政村的中心点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所述交通干道的数量;

S24、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二分值模型对所述交通干道的数量进行分析,获取所述交通干道数量的权重;

所述现状建设用地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5、获取所述行政村的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S26、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三分值模型对所述现状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分析,获取所述现状建设用地的分值;

所述规划建设用地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7、获取所述行政村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S28、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四分值模型对所述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分析,获取所述规划建设用地的分值;

所述人口密度变化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9、获取经过预测的改造后的所述行政村的人口密度变化;

S210、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五分值模型对所述人口密度变化进行分析,获得所述人口密度变化的分值;

所述现状容积率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1、获取所述行政村的现状容积率;

S212、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六分值模型对所述现状容积率进行分析,获得所述现状容积率的权重;

所述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的权重获取步骤为:

S213、获取所述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

S214、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七分值模型对所述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进行分析,获得所述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的分值;

所述改造后建筑密度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5、获取所述改造后建筑密度;

S216、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八分值模型对所述改造后建筑密度进行分析,获得所述改造后建筑密度的分值;

所述复融比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7、获取所述复融比;

S218、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九分值模型对所述复融比进行分析,获得所述复融比的分值;

所述三旧图斑连片指标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9、获取所述三旧图斑连片性;

S220、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十分值模型对所述三旧图斑连片性进行分析,获得所述三旧图斑连片性的分值;

所述三旧图斑形状规则指标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21、获取所述三旧图斑形状规则;

S222、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十一分值模型对所述三旧图斑形状规则进行分析,获得所述三旧图斑形状规则的分值;

所述潜力开发土地指标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23、获取所述潜力开发土地指标;

S224、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十二分值模型对所述潜力开发土地指标进行分析,获得所述潜力开发土地指标的分值。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分值模型、所述第二分值模型、所述第三分值模型、所述第四分值模型、所述第五分值模型、所述第六分值模型、所述第七分值模型、所述第八分值模型、所述第九分值模型、所述第十分值模型、所述第十一分值模型和所述第十二分值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决策树和深度学习算法中的一种进行建立。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S4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依据所述目标层、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指标层的因素构建一用于两两比较各因素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A:

S42、利用公式Aω=λ

S43、利用公式

S44、归一化处理后的所述特征向量ω为所述目标层、所述准则层和所述指标层的权重向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通过设定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该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包括4个目标层、6个准则层和12个指示层,然后对每个指标层进行数据归一标准化处理,得到每个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最后根据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指标层的权重、准则层的权重和目标层的权重,获得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结果,以判断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由此,通过定量分析,分析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极大地提高了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判断结果的准确性,使得可行性分析结果具有精确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接收、汇集、读取相关的多源数据,对获取的多源数据进行预处理,筛选、修复和挖掘后得到分析指标所需参数;

S2、设定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以区域发展可行性、片区建设可行性、人口聚集可行性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可行性为目标层,区域发展可行性按照其性质分为城市核心位置和交通便捷水平两个准则层,城市核心位置按照其性质划分为行政村的中心与行政中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一个指标层,交通便捷水平按照其性质划分为周边交通干道数量一个指标层;

片区建设可行性按照其性质划分为土地城市化水平一个准则层,土地城市化水平按照其性质划分为现状建设用地占比和规划建设用地占比两个指标层;

人口聚集可行性按照其性质划分为人口数量状况一个准则层,人口数量状况按照其性质划分为人口密度变化指标一个指标层;

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可行性按照其性质划分为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整合难易程度两个准则层,土地利用强度按照其性质划分为现状容积率、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改造后建筑密度和复融比四个指标层,土地整合难易程度按照其性质划分为三旧图斑连片指标、三旧图斑形状规则指标和潜力开发土地指标三个指标层;

S3、对每个指标层进行数据归一标准化处理,得到每个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

S4、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

S5、根据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指标层的权重、准则层的权重和目标层的权重,获得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结果,以判断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

基于上述设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通过设定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该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包括4个目标层、6个准则层和12个指示层,然后对每个指标层进行数据归一标准化处理,得到每个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最后根据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指标层的权重、准则层的权重和目标层的权重,获得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结果,以判断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由此,通过定量分析,分析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极大地提高了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判断结果的准确性,使得可行性分析结果具有精确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为了便于获得每个指标层的值,在S2中,与行政中心距离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获取行政村的中心点与行政中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

S22、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一分值模型对行政村的中心点与行政中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分值分析,获得行政村的中心点与行政中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的分值;其中,行政村的中心点与行政中心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越短,其分值越高;

周边交通干道数量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3、获取距离行政村的中心点在预设距离范围内的交通干道的数量;

S24、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二分值模型对交通干道的数量进行分析,获取交通干道数量的权重;其中,交通干道的数量越多,说明交通便捷程度越高,改造可行性越高,因此,其分值越高;

现状建设用地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5、获取行政村的现状建设用地面积;

S26、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三分值模型对现状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分析,获取现状建设用地的分值;其中,现状建设用地面积越高,说明城市化水平越高,其改造的可行性也就越高,因此,其分值越高;

规划建设用地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7、获取行政村的规划建设用地面积;

S28、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四分值模型对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分析,获取规划建设用地的分值;其中,规划建设用地面积越高,说明未来城市化水平越高,其改造的可行性也就越高,因此,其分值越高;

人口密度变化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9、获取经过预测的改造后的行政村的人口密度变化;

S210、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五分值模型对人口密度变化进行分析,获得人口密度变化的分值;其中,人口密度变化=(改造后人口密度-现状人口密度)/现状人口密度,人口密度变化越大,说明改造后的乡村的聚合人口的能力越强,乡村的改造可行性也就越高,因此,其分值越高;

现状容积率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1、获取行政村的现状容积率;

S212、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六分值模型对现状容积率进行分析,获得现状容积率的权重;其中,现状容积率=(现状建筑量/建新范围),现状容积率越小,其改造的可行性越大,因此,其分值越高;

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的权重获取步骤为:

S213、获取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

S214、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七分值模型对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进行分析,获得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的分值;其中,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改造后住宅建筑量/住宅用地),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越小,其改造的可行性越大,因此,其分值越高;

改造后建筑密度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5、获取改造后建筑密度;

S216、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八分值模型对改造后建筑密度进行分析,获得改造后建筑密度的分值;其中,旧村庄的建筑密度往往较高,开敞绿化空间减少,旧村在被改造后,旧村庄的建筑高度更高,开敞绿化空间更多,建筑密度降低,由此,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后建筑密度越小,其改造的可行性越大,因此,其分值越高;

复融比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7、获取复融比;

S218、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九分值模型对复融比进行分析,获得复融比的分值;其中,复融比的最大值为1,复融比越大,说明改造后建筑规模的平衡性越好,其改造的可行性越大,因此,其分值越高;

三旧图斑连片指标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19、获取三旧图斑连片性;

S220、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十分值模型对三旧图斑连片性进行分析,获得三旧图斑连片性的分值;其中,三旧图斑连片性,一是计算三旧图斑的数量,二是运用ARCGIS“缓冲区”工具,以面积最大的图斑为中心点,设定一定范围内的缓冲区,计算缓冲区涉及的三旧图斑的数量,三旧图斑的数量越少,缓冲区涉及的三旧图斑越多,三旧图斑的连片性越好,由此,三旧图斑的数量越少,三旧图斑连片性的分值也就越高;

三旧图斑形状规则指标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21、获取三旧图斑形状规则;

S222、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十一分值模型对三旧图斑形状规则进行分析,获得三旧图斑形状规则的分值;其中,三旧图斑形状规则指标=三旧图斑周长/三旧图斑面积,形状规则指标标准值=形状规则指标 /最大形状规则指标,三旧图斑形状规则指标越接近标准值,三旧图斑的形状越规则,由此,三旧图斑形状与标准值之间的误差越小,则三旧图斑形状规则指标的分值越高;

潜力开发土地指标的分值获取步骤为:

S223、获取潜力开发土地指标;

S224、使用经训练获得的第十二分值模型对潜力开发土地指标进行分析,获得潜力开发土地指标的分值;其中,潜力开发土地指标=适宜建新区的面积/建新面积,潜力开发土地指标越大,则说明颗粒用的空间越大,项目开发所受规划的管控约束越小,开发潜力越大,则改造可行性越高,其分值也越高。

其中,x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为了便于第一分值模型、第二分值模型、第三分值模型、第四分值模型、第五分值模型、第六分值模型、第七分值模型、第八分值模型、第九分值模型、第十分值模型、第十一分值模型和第十二分值模型的建立,第一分值模型、第二分值模型、第三分值模型、第四分值模型、第五分值模型、第六分值模型、第七分值模型、第八分值模型、第九分值模型、第十分值模型、第十一分值模型和第十二分值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循环神经网络算法、决策树和深度学习算法中的一种进行建立。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2所示,为了便于得到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在S4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依据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因素构建一用于两两比较各因素重要程度的判断矩阵A:

其中,a

S42、利用公式Aω=λ

S43、利用公式

S44、归一化处理后的特征向量ω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向量。经过层次分析法处理后,目标层区域发展可行性、片区建设可行性、人口聚集可行性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可行性的权重分别为0.2、0.2、0.1和0.5,准则层城市核心位置和交通便捷水平的权重分别为 0.5和0.5,行政村的中心与行政中心的中心之间的距离的权重为1,周边交通干道数量的权重为1;

土地城市化水平的权重为1,现状建设用地占比和规划建设用地占比的权重分别为0.5和;

人口数量状况的权重为1,人口密度变化指标的权重为1;

土地利用强度和土地整合难易程度的权重分别为0.6和0.4,现状容积率、改造后住宅净容积率、改造后建筑密度和复融比的权重分别为0.3、0.4、0.15和0.15,三旧图斑连片指标、三旧图斑形状规则指标和潜力开发土地指标的权重粉笔伟0.4、0.3和0.3。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方法,通过设定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该可行性分析指标体系包括4个目标层、6个准则层和12个指示层,然后对每个指标层进行数据归一标准化处理,得到每个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利用层次分析法分别计算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的权重;最后根据指标层的归一标准化值、指标层的权重、准则层的权重和目标层的权重,获得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结果,以判断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由此,通过定量分析,分析旧村改造建新范围是否可行,极大地提高了旧村改造建新范围的可行性判断结果的准确性,使得可行性分析结果具有精确的优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