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

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本发明按照早春马铃薯二膜的种植特点,在播种早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的基础上,间作套种春夏两季鲜食玉米,进行一年四收高效栽培。马铃薯与不同鲜食玉米良种搭配的效益优于普通杂交玉米,既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利用率,又填补鲜食玉米的市场空白,使种植户增加收入来源。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123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98089.3

  • 申请日2021-10-14

  • 分类号A01G22/20(20180101);A01G22/25(20180101);

  • 代理机构37279 济南克雷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杨婷

  • 地址 272000 山东省济宁市济岱路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48:0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和玉米均为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目前鲁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并且早春和秋季均有种植。但是目前的马铃薯和玉米均采用单独种植的方式,该种植方式存在明显的两茬间农耗,降低了复种指数,对生长季的气候资源的利用率也不够充分,同时增快了土地中单一肥料的过度消耗,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属一般。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本发明中马铃薯与不同鲜食玉米良种搭配的效益优于普通杂交玉米,既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利用率,又填补鲜食玉米的市场空白,使种植户增加收入来源。

本发明中,春秋两季马铃薯品种,选择早熟丰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如荷兰七号、荷兰十五等“费乌瑞它”系列。鲜食玉米一般选择生长期较短、抗倒伏的甜糯玉米或糯玉米,如济糯33(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等鲜食玉米品种。

不同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有明显的影响,根据覆膜方式早春马铃薯栽培形式趋于多样化。鲁西南地区主要有一膜形式、二膜形式和三膜形式。一膜形式,即一层地膜覆盖,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初种植,5月底至6月初收获;二膜形式,即地膜+大拱棚二层覆盖,种植时间为临近春节前几天,即1月下旬至2月中旬,5月初开始收获。按照早春马铃薯一膜和二膜的种植特点,本发明垄沟套种春鲜食玉米。春马铃薯一膜鲜食:在播种马铃薯的同时,进行鲜食玉米的育苗,以防春季倒春寒冻害和鸟类嘬食。待清明前后的倒春寒过后,低温回升8~10℃以上定植玉米苗。5月底至6月初,先后开始收获鲜食玉米和马铃薯。春马铃薯二膜形式:2月初育苗鲜食玉米,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拱棚内。5月上旬陆续收获鲜食玉米和马铃薯。

本发明所述的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春季马铃薯和鲜食玉米套种

(1-1)备地备种: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轻壤土地块。冬前深翻灭茬,早春施足基肥:商品有机肥7.5t/hm

(1-2)种植:播种马铃薯,播种时马铃薯株距为20~25cm,然后封沟起垄。接着进行“地膜+拱棚”二层膜覆盖。鲜食玉米苗定植马铃薯垄间沟底,每隔3~4垄马铃薯定植一沟鲜食玉米,鲜食玉米株距为30~50cm。定植鲜食玉米时,尽量选择靠近拱棚中间位置,温度和空间相对较高,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

(1-3)田间管理:马铃薯出苗后及时破膜,防止高温烧苗。根据天气温度变化,及时调整通风量,拱棚内保持白天20~26℃,夜间12~14℃,4月上旬可完全撤膜。由于基肥量较大,作物生长期间基本不再追施肥。为保持地温,在播种前造墒,播种后浇1次水,团棵前尽量不浇水。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要坚持小水勤浇、水不漫垄的原则,确保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使土壤持水量达80%左右。在薯块膨大期,土壤持水量要保持在80%~85%。收获前5-8天,停止浇水,以促使马铃薯表皮充分老化,利于收获贮存。春马铃薯生长前期病虫害较少,以预防为主。生长后期主要害虫为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00~3000倍液、抗蚜威粉剂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喷洒1~2次;对于马铃薯晚疫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液或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防治。

春季鲜食玉米田间管理比较简单,小苗移栽可以结合马铃薯浇水进行,也可移栽后单独浇水,利于小苗成活。营养生长期病虫害较少,总体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主要注意开花期防治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危害果穗的害虫,以保证鲜食玉米商品穗。鲜食玉米在开花18-20天后一次性收获。然后陆续收获马铃薯。

(2)夏季鲜食玉米栽培

(2-1)春马铃薯和春玉米均收获后,整地,并按照春季马铃薯种植模式起垄,垄宽70cm,高15cm。于垄间沟底二次播种夏季鲜食玉米,每隔2~3垄播种一行玉米,一般行距为1.4~2.1m,穴距为20~25cm,2棵/穴。播种鲜食玉米时密度为4500~4500株/666.7m

玉米生长前期以中耕除草为主,同时及时抗旱排涝。开花期注意防治穗部虫害,以提高果穗商品率。玉米开花18~20天后,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收获出售,但是需要保留田间玉米秸秆,以便于为秋季马铃薯遮阴。鲜食玉米生长期同期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所述杀虫剂选自14%的虫螨腈·茚虫威悬浮剂或12%的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其用量为40~50ml/666.7m

(3)秋季马铃薯栽培技术

(3-1)8月中旬,于垄上开沟,沟深5~10cm,撒施硫酸钾复混肥1000kg/hm

夏季高温多雨,出苗前及时排水,以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种。

(3-2)待薯苗出齐后及时去除玉米秸秆,防止马铃薯植株徒长。在马铃薯生长期间,以土壤湿润为主,遇干旱及时灌水,雨后积水及时排涝,土壤持水量达75%~85%。在薯块膨大期,土壤持水量保持在80%~85%;马铃薯现蕾或封垄前,随着除草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马铃薯发生青头现象。生长期间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收获前7d停止浇水。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及时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所述杀菌剂选自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100ml/666.7m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播种早春马铃薯和秋马铃薯的基础上,间作套种春夏两季鲜食玉米,进行一年四收高效栽培。既有效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复种指数,增加土地利用率,又填补鲜食玉米的市场空白,使种植户增加收入来源,提高效益。

(2)将秋马铃薯和夏季鲜食玉米进行间作套种,在鲜食玉米收获后保留其秸秆,起到为马铃薯遮荫的作用,可促其提早出苗。

(3)将秋马铃薯和夏季鲜食玉米进行间作套种,采用鲜食玉米取代普通玉米,有效缩短了两者的共生期,可有效避免马铃薯出现徒长和倒伏现象。

(4)将秋马铃薯和夏季鲜食玉米进行间作套种,鲜食玉米与马铃薯行数种植比例为1:2,田间管理方便,方便机械操作,减轻了种植户的劳动强度,减少2~4个用工量,达到了节本增效的目的。同时填补了夏季鲜食玉米的市场空白,使种植户的收入有所增加。

具体实施方式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田在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长期定位基地(35°27’15”N,116°35’11”E)进行,始于2015年。该地年均降水量597~820mm,年均气温13.3℃~14.1℃,无霜期199d。试验田土壤为褐土,耕层土壤主要理化特性为:有机质含量15.1g/kg、碱解氮58.6mg/kg、速效磷48.3mg/kg、速效钾128.5mg/kg,pH值为6.98。前茬作物为小麦。

马铃薯与鲜食玉米一年四收的高效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茬口安排

不同的覆膜方式对马铃薯产量有明显的影响,鲁西南地区主要有一膜形式和二膜形式一膜形式,即一层地膜覆盖,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初种植,5月底至6月初收获;二膜形式,即地膜+大拱棚二层覆盖,种植时间为临近春节前几天,即1月下旬至2月中旬,5月初开始收获。按照早春马铃薯一膜和二膜的种植特点,本发明垄沟套种春鲜食玉米。春马铃薯一膜鲜食:在播种马铃薯的同时,进行鲜食玉米的育苗,以防春季倒春寒冻害和鸟类嘬食。待清明前后的倒春寒过后,低温回升8~10℃以上定植玉米苗。5月底至6月初,先后开始收获鲜食玉米和马铃薯。春马铃薯二膜形式:2月初育苗鲜食玉米,3月上中旬定植于大拱棚内。5月上旬陆续收获鲜食玉米和马铃薯。

春季马铃薯和玉米均收获后,整地起垄,于垄间沟底播种夏季鲜食玉米。收获鲜食玉米果穗后,保留玉米秸秆以为秋马铃薯遮荫,促进其提早出苗。8月中旬播种马铃薯,霜降后及时收获。

(2)品种选择

春秋两季马铃薯品种,选择早熟丰产、优质抗病和适应性强的品种,如荷兰七号、荷兰十五等“费乌瑞它”系列。鲜食玉米一般选择生长期较短、抗倒伏的甜玉米或糯玉米,如双色先蜜、济糯33、沪甜2等鲜食玉米品种。

(3)栽培技术

(3.1)春季马铃薯和鲜食玉米套种技术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砂壤土或轻壤土地块。冬前深翻灭茬,早春施足基肥:商品有机肥7.5t/hm

播种前10d左右种薯提前切块催芽;

播种时株距为20~25cm,然后封沟起垄。接着进行“地膜+拱棚”二层膜覆盖。鲜食玉米苗定植马铃薯垄间沟底,每隔2~3垄马铃薯定植一沟鲜食玉米,株距为15~25cm.二膜形式中定植鲜食玉米时,尽量选择靠近拱棚中间位置,温度和空间相对较高,利于玉米植株的生长。

马铃薯出苗后及时破膜,防止高温烧苗。根据天气温度变化,及时调整通风量,拱棚内保持白天20~26℃,夜间12~14℃,4月上旬可完全撤膜。由于基肥量较大,作物生长期间基本不再追施肥。为保持地温,在播种前造墒,播种后浇1次水,团棵前尽量不浇水。在马铃薯整个生育期,要坚持小水勤浇、水不漫垄的原则,确保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使土壤持水量达80%左右。在薯块膨大期,土壤持水量要保持在80%~85%。收获前7d左右,停止浇水,以促使马铃薯表皮充分老化,利于收获贮存。春马铃薯生长前期病虫害较少,以预防为主。生长后期主要害虫为蚜虫,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00~3000倍液、抗蚜威粉剂或2.5%功夫乳油2000倍液,喷洒1-2次;对于马铃薯晚疫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粉剂600倍液或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防治。

春季鲜食玉米田间管理比较简单,小苗移栽可以结合马铃薯浇水进行,也可移栽后单独浇水,利于小苗成活。营养生长期病虫害较少,总体原则是以预防为主,主要注意开花期防治玉米螟、棉铃虫、桃蛀螟等危害果穗的害虫,以保证鲜食玉米商品穗。

鲜食玉米在开花18~20d后一次性收获。然后根据市场行情,可以陆续收获马铃薯,收获前7d左右停止浇水。

(3.2)夏季鲜食玉米栽培技术

春马铃薯和春玉米均收获后,整地,并按照春马铃薯种植模式起垄,垄宽70cm,高15cm。于垄间沟底二次播种夏鲜食玉米,每隔2~3垄播种一行玉米,密度为4000~4500株/666.7m

玉米生长前期以中耕除草为主,同时及时抗旱排涝。开花期注意防治穗部虫害,以提高果穗商品率。玉米开花后18~20d,根据市场行情及时收获出售,但是需要保留田间玉米秸秆,以便于为秋马铃薯遮阴。

(3.3)秋马铃薯栽培技术

8月中旬,于垄上开沟,沟深5~10cm左右,撒施硫酸钾复混肥1000kg/hm

夏季高温多雨,出苗前及时排水,以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种。待薯苗出齐后及时去除玉米秸秆,防止马铃薯植株徒长。在马铃薯生长期间,以土壤湿润为主,遇干旱及时灌水,雨后积水及时排涝,土壤持水量达75%~85%。在薯块膨大期,土壤持水量保持在80%~85%;马铃薯现蕾或封垄前,随着除草进行中耕培土,防止马铃薯发生青头现象。生长期间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收获前7d停止浇水。马铃薯生长发育过程中,及时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所述杀菌剂选自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00ml/666.7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