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采用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深基坑施工方法

采用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深基坑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开挖至第一层土至‑3±0.5m,采用钢板铺于开挖行走路线上,并在钢板上焊上防滑条;步骤二、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共设置24±5个降水井,降水井直径400±50mm,深度20±2m,在基坑四角布置4口同样深度的观测井,所述观测井在开挖至‑7.4±0.5m时,采用轻型井点配合集中降水。本发明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降水效率,降低了底板开裂而影响水池使用功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633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07993.9

  • 发明设计人 秦国成;何国朋;王守杰;邢文山;

    申请日2021-09-22

  • 分类号E02D19/10(20060101);E02D19/08(20060101);E02D1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69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贝贝

  • 地址 441000 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南山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9:1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施工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深基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化工行业扩能增效,传统产业不断升级换代,从而使得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特别是高层建筑物的逐渐增多,基坑的深度施工越来越普遍,同时,施工技术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对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进行深度探索对于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石油化工行业,传统的深基坑施工方法进行施工,施工中有许多不足之处:施工场地地处黄河滩头,下水丰富,流沙层较浅,开挖前采用普通的管井降水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采用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深基坑施工方法,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降水效率,降低了底板开裂而影响水池使用功能。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至第一层土至-3±0.5m,采用钢板铺于开挖行走路线上,并在钢板上焊上防滑条,以保证土方运输队的土方均外运至业主指定位置存放;

步骤二、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是关键,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共设置24±5个降水井,降水井直径400±50mm,深度20±2m,在基坑四角布置4口同样深度的观测井,便于观察降水情况,同时给土方开挖提供依据,所述观测井在开挖至-7.4±0.5m时,采用轻型井点配合集中降水;在本技术方案中,降水井的深度综合考虑了后期土建施工的重复利用,在土方施工期间除了基坑内部的降水井,基坑外降水井不得破坏,降水至水池蓄水试验合格后回填,方能停止降水。

步骤三、在基坑放坡距离不够处的放坡面,采用自然放坡三级放坡,在开挖前放出拉森钢板桩的位置,并开挖一道-3±0.5m,宽度500±100mm的沟,之后打入12~15m长的拉森钢板桩,保证拉森钢板桩先施工完成,并保证在第一步坡台内侧,待钢板桩稳定后再对第二层土方开挖进行放线,保证放坡系数,并对第一层开挖的坡体进行检查,检测其坡体位移及放坡系数,并对东侧围墙及已经投入使用的管廊做好基础的位移和沉降观测;其他基坑放坡距离足够的放坡面采用二级放坡,放坡比例为1:0.9,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基坑位移监测。

优选的是,在冬季施工时,由于事故水池施工正值冬期,雨水较少,土体为冻土,开挖后不利于喷浆护坡施工,故采用彩条布先将坡体覆盖,待开春后,雨季来临前将采用基坑放坡坡面与坡台采用挂网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50±5mm,强度等级C20。

优选的是,混凝土面层中配置成品钢筋网片φ4.0@200×200mm,钢筋网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上翻至坡肩外1.50m,并用钢筋固定,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喷射,第一层厚度25±2.5mm、第二层厚度25±2.5mm,以保证坡体的不被雨水冲刷而导致基坑失稳、坡体滑坡。在基坑边缘1.5米的位置用土垒砌一圈挡水坝,防止雨水回灌到坡体内。

优选的是,坡顶设置明沟排水,基坑底至底板四周部设置200mm的明沟排水,并在四角设置集水井,及时排尽。

优选的是,池底大筏板为保证伸缩缝的正确留置,首次采用跳仓法浇筑。水池底板以伸缩缝为界进行跳仓法浇筑施工。

优选的是,伸缩缝缝隙为30±5mm,采用φ14钢筋做成网片,后缠上钢丝网置于伸缩缝中,钢丝网的外侧用挤塑板填充。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采用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深基坑施工方法,提高了降水效果,给开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采用钢板桩支护、分级开挖及喷浆混凝土护坡给基坑边坡稳定提供了保障。采用跳仓法分块施工,降低了底板开裂而影响水池使用功能。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放坡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发明。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发明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深基坑施工方法应用于山东某化工厂雨水提升泵站及事故水池开挖,该工程地处黄河滩头,下水丰富,流沙层较浅,开挖前采用普通的管井降水效果不佳。水池北临已经建成的总变电所,距其约69.9m;东侧位临已经建成的厂外管廊最近处约16.3m;西邻待建的空分空压站。受场地限制,东侧最深-10.4米处不能采用传统的自然放坡。东侧-10.4米处采用拉森钢板桩支护和自然放坡,及底板采用跳仓法分块施工的施工方法,对几何尺寸为89m长×52m宽,最深东侧-10.4米,其他均为-7.4米的深基坑施工,使工程施工达到安全、质量目标,便于管理,质量控制良好,降低施工费用节约施工成本的目的。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管井和轻型井点降水深基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开挖至第一层土至-3±0.5m,采用钢板铺于开挖行走路线上,并在钢板上焊上防滑条,以保证土方运输队的土方均外运至业主指定位置存放;

步骤二、地下水位较高,降水是关键,基坑采用轻型井点降水,共设置24±5个降水井,降水井直径400±50mm,深度20±2m,在基坑四角布置4口同样深度的观测井,便于观察降水情况,同时给土方开挖提供依据,所述观测井在开挖至-7.4±0.5m时,采用轻型井点配合集中降水;在本技术方案中,降水井的深度综合考虑了后期土建施工的重复利用,在土方施工期间除了基坑内部的降水井,基坑外降水井不得破坏,降水至水池蓄水试验合格后回填,方能停止降水。

步骤三、在基坑放坡距离不够处的放坡面,采用自然放坡三级放坡,在开挖前放出拉森钢板桩的位置,并开挖一道-3±0.5m,宽度500±100mm的沟,之后打入12~15m长的拉森钢板桩,保证拉森钢板桩先施工完成,并保证在第一步坡台内侧,待钢板桩稳定后再对第二层土方开挖进行放线,保证放坡系数,并对第一层开挖的坡体进行检查,检测其坡体位移及放坡系数,并对东侧围墙及已经投入使用的管廊做好基础的位移和沉降观测;其他基坑放坡距离足够的放坡面采用二级放坡,放坡比例为1:0.9,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基坑位移监测。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在冬季施工时,由于事故水池施工正值冬期,雨水较少,土体为冻土,开挖后不利于喷浆护坡施工,故采用彩条布先将坡体覆盖,待开春后,雨季来临前将采用基坑放坡坡面与坡台采用挂网喷混凝土,喷射混凝土面层厚度50±5mm,强度等级C20。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混凝土面层中配置成品钢筋网片φ4.0@200×200mm,钢筋网间的搭接长度不小于300mm,上翻至坡肩外1.50m,并用钢筋固定,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0mm,喷射混凝土分两次喷射,第一层厚度25±2.5mm、第二层厚度25±2.5mm,以保证坡体的不被雨水冲刷而导致基坑失稳、坡体滑坡。在基坑边缘1.5米的位置用土垒砌一圈挡水坝,防止雨水回灌到坡体内。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坡顶设置明沟排水,基坑底至底板四周部设置200mm的明沟排水,并在四角设置集水井,及时排尽。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池底大筏板为保证伸缩缝的正确留置,首次采用跳仓法浇筑。水池底板以伸缩缝为界进行跳仓法浇筑施工。

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包括以下技术细节,以更好地实现技术效果:伸缩缝缝隙为30±5mm,采用φ14钢筋做成网片,后缠上钢丝网置于伸缩缝中,钢丝网的外侧用挤塑板填充。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