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于喀斯特生境下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

一种适于喀斯特生境下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牧草建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适于喀斯特生境下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一是培育,即通过在不同喀斯特生境下(主要生态因子:石漠化程度、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等)选取多个试验田,待选多种不同生长习性的牧草种子进行种植;通过培育过程中选取试验田和种子培育等措施,研究人员能够提前对各种子进行研究记录,并通过改善条件增加其生长速率,为之后的种植提供优良种子,达到保障种植效果的目的,通过田间检测管理,对牧草进行护理,避免虫害和营养不足的情况,同时借助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产地产草量进行检测,获得发芽率高、生长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的牧草种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8415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1183574.3

  • 发明设计人 杭红涛;

    申请日2021-10-11

  • 分类号A01G20/00(20180101);G01N21/25(20060101);E03B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瑶

  • 地址 550001 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宝山北路11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3:27:4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牧草建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于喀斯特生境下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

背景技术

喀斯特是指水对可溶性岩石(主要为碳酸盐岩、石膏等)进行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为辅,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其环境因子造就了喀斯特生境。

我国喀斯特地貌连续分布广,发育类型丰富,面积约有130多万km

但现有的牧草建植方法,往往由于选用的种子发芽率低、生长速率慢、生产性能地下、刈割次数少、结实率低等问题,导致牧草难于可持续种植、产量低,给牧草培育和推广生产及生态修复等带来极大的不便,严重影响草食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立足于喀斯特生境下,兼顾重要生态因子:喀斯特石漠化强度、土地因子、气候因子等,筛选多种不同生活习性的牧草种子,通过土地整治、小区种植、田间监测、关键性状测定及总体评价等步骤,获取一种适合喀斯特地区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喀斯特生境下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其解决了种子质量差和生长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于喀斯特生境下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培育

通过在不同喀斯特生境下(主要生态因子:石漠化程度、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等)选取多个试验田,待选多种不同生长习性的牧草种子进行种植,通过引种观测实验,对种子在喀斯特地貌环境下的生长形态、速度和适应状态进行记录观测,并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

S2、筛选

根据S1的培育结果,通过各数据,筛选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种植的牧草当家品种,山地当阳面和山地背阴面的草地建植均按种子播种量2.4~2.6kg/亩备好混播种子,山地当阳面混播种子的混播配比为:一年生黑麦草邦德种子9-11%、多年生黑麦草麦迪种子28-32%、鸭茅德娜塔种子28-32%、白三叶雷司令种子28-32%,山地背阴面混播种子的混播配比为:一年生黑麦草邦德种子9-11%、多年生黑麦草麦迪种子28-32%、鸭茅安巴种子28-32%、白三叶超级海发种子28-32%;

S3、土地准备

通过翻地机,对土地进行翻土操作并清除杂草,增加土壤松软度;

S4、平地起垄作沟

对翻过的土地进行挖沟,然后通过播种机对S2筛选后的种子进行播种,然后向沟内进行填土,对种子进行覆盖,同时覆盖麦秸秆,保障种子生长温度;

S5、田间检测管理

根据S1种子培育实验过程中的记录数据,根据记录时间进行施肥灌溉,适宜施肥量为550~580kg/hm

S6、收获及检测

针对不同牧草品种特性,按照不同收获方式适时收种,进行种子加工、分级、检测、包装贮存,为再次生产利用提供合格商品种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4中的挖沟深度为1—10c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4中的开沟形状为V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5中的施肥包括但不限于人粪便、牲畜粪便和化肥,且化肥以速效化肥为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5中的挖沟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挖沟机和人工挖沟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S5中的检测管理还包括插播补种,行距为25~30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适于喀斯特生境下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通过培育过程中选取试验田和种子培育等措施,研究人员能够提前对各种子进行研究记录,并通过改善条件增加其生长速率,为之后的种植提供优良种子,达到保障种植效果的目的,通过田间检测管理,能够根据种子生长状态,对牧草进行护理,避免虫害和营养不足的情况,同时借助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产地产草量进行检测,通过对牧草水分含量、氮营养状态进行估测,能够对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解预测,有利于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对种子和土壤进行研究改良,加快生态建设步伐。

2、该适于喀斯特生境下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通过将种植沟挖成V形,能够对雨水进行储存,避免雨水流失过快,进而一定程度上保障水分的留存时长,为牧草生长提供水分,通过对收获后的种子进行检测并留存,能够达到对优良品种的延续,增强再次种植牧草的成活效率,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进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于喀斯特生境下高生产力的牧草建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培育

通过在不同喀斯特生境下(主要生态因子:石漠化程度、土壤因子、气候因子等)选取多个试验田,待选多种不同生长习性的牧草种子进行种植,通过引种观测实验,对种子在喀斯特地貌环境下的生长形态、速度和适应状态进行记录观测,并对其生产性能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通过培育过程中选取试验田和种子培育等措施,研究人员能够提前对各种子进行研究记录,并通过改善条件增加其生长速率,为之后的种植提供优良种子,达到保障种植效果的目的;

S2、筛选

根据S1的培育结果,通过各数据,筛选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种植的牧草当家品种,山地当阳面和山地背阴面的草地建植均按种子播种量2.4~2.6kg/亩备好混播种子,山地当阳面混播种子的混播配比为:一年生黑麦草邦德种子9-11%、多年生黑麦草麦迪种子28-32%、鸭茅德娜塔种子28-32%、白三叶雷司令种子28-32%,山地背阴面混播种子的混播配比为:一年生黑麦草邦德种子9-11%、多年生黑麦草麦迪种子28-32%、鸭茅安巴种子28-32%、白三叶超级海发种子28-32%;

S3、土地准备

通过翻地机,对土地进行翻土操作并清除杂草,增加土壤松软度;

S4、平地起垄作沟

对翻过的土地进行挖沟,然后通过播种机对S2筛选后的种子进行播种,然后向沟内进行填土,对种子进行覆盖,同时覆盖麦秸秆,保障种子生长温度;

S5、田间检测管理

根据S1种子培育实验过程中的记录数据,根据记录时间进行施肥灌溉,适宜施肥量为550~580kg/hm

S6、收获及检测

针对不同牧草品种特性,按照不同收获方式适时收种,进行种子加工、分级、检测、包装贮存,为再次生产利用提供合格商品种子,通过对收获后的种子进行检测并留存,能够达到对优良品种的延续,增强再次种植牧草的成活效率,提高生态环境建设进程。

具体的,所述S4中的挖沟深度为1—10cm。

具体的,所述S4中的开沟形状为V形,通过将种植沟挖成V形,能够对雨水进行储存,避免雨水流失过快,进而一定程度上保障水分的留存时长,为牧草生长提供水分。

具体的,所述S5中的施肥包括但不限于人粪便、牲畜粪便和化肥,且化肥以速效化肥为主,通过施肥,能够提供牧草生长所需要的肥料物质,提高牧草生长效率。

具体的,所述S5中的挖沟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采用挖沟机和人工挖沟方式。

具体的,所述S5中的检测管理还包括插播补种,行距为25~30cm,通过插播补种,能够根据牧草发芽生长情况,针对牧草生长少的地方进行及时补种,保障生长的均匀性。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改动、修改、替换和变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