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方法和装置,将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预先构建的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进行评估。本申请基于安全域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占比的评估,准确性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的波动区间范围,有利于耦合系统的有功出力调度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装机容量的规划,同时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最大值还可以用于评价耦合系统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最大消纳能力。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在风、光资源丰富的区域,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早已超过30%甚至达到更高比例。在这些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的电网中,普遍存在着风电场、光伏电站与火电厂物理距离近、电气联系紧密的场景。若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可以包括风电场和/或光伏电站等)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常规能源发电站可以包括火电厂等)等类型电源在同一并网点接入电网的系统定义为耦合系统,通过对耦合系统进行统一调控,借助火电机组的灵活调节能力平抑风电、光伏出力的波动,可使得耦合系统整体出力更加平稳、可控,有利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电网实际运行情况和时域仿真结果都表明,由于风电场及光伏电站的出力具有随机波动性,随着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大幅波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厂并网点电压幅值越限的情况严重。当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出力水平较高时,会导致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并网点电压幅值过低,存在引起系统电压不稳定及连锁故障的风险;而当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出力水平较低时,存在着风电场、光伏电站的并网点电压幅值过高的风险。因此,有必要针对耦合系统的某一具体运行工况,在保证耦合系统运行安全性的前提下评估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占比。

现有技术中通过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短路容量比指标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分母是负荷功率)进行评估。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并网点的电压稳定性,根据可再生能源电站的额定容量能够得到可再生能源电站短路容量比指标。可再生能源电站短路容量比指标通常为定值,不能反应可再生能源的实时出力波动情况,导致可再生能源出力占比的评估准确性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评估结果准确性低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预先构建的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确定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对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进行评估。

所述耦合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

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或光伏电站;

所述常规能源发电站包括火电厂、水电厂或核电厂。

所述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包括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和所述常规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

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包括所述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和/或所述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所述常规能源发电站运行数据包括火电厂、水电厂或核电厂的运行数据。

将所述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预先构建的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并网点的电压,包括:

基于所述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和支路参数,将所述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所述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最小值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最小值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等步长增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所述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不同步长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并网点的电压确定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包括:

基于所述不同步长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

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时,所述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包括:

根据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风电场的安全域;

根据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光伏电站的安全域;

将所述风电场的安全域和光伏电站的安全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或光伏电站时,所述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包括:

根据风电场或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安全域;

将所述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安全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所述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对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进行评估,包括:

将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从0%开始依次等步长增大,并基于所述耦合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在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中搜索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对应的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对应的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形成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曲线;

若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曲线与预先设定的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的边界相交,则将交点处的出力占比作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时,所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与所述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按下式确定: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或光伏电站时,所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按下式确定:

式中,η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P

所述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支路参数和运行数据;

根据所述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支路参数和运行数据,建立所述耦合系统的节点矩阵、支路矩阵和发电机矩阵;

根据所述节点矩阵、支路矩阵和发电机矩阵确定所述耦合系统的潮流方程;

根据所述潮流方程确定所述潮流感知模型。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装置,包括:

潮流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预先构建的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评估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进行评估。

所述耦合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

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或光伏电站;

所述常规能源发电站包括火电厂、水电厂或核电厂。

所述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包括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和所述常规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

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包括所述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和/或所述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所述常规能源发电站运行数据包括火电厂、水电厂或核电厂的运行数据。

潮流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和支路参数,将所述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所述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最小值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最小值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等步长增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所述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不同步长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不同步长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

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时,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风电场的安全域;

根据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光伏电站的安全域;

将所述风电场的安全域和光伏电站的安全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或光伏电站时,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风电场或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安全域;

将所述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安全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评估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从0%开始依次等步长增大,并基于所述耦合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在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中搜索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对应的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对应的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形成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曲线;

若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曲线与预先设定的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的边界相交,则将交点处的出力占比作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时,所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与所述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按下式确定: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或光伏电站时,所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按下式确定:

式中,η表示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P

本申请提供的评估装置还包括建模模块,所述建模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支路参数和运行数据;

根据所述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支路参数和运行数据,建立所述耦合系统的节点矩阵、支路矩阵和发电机矩阵;

根据所述节点矩阵、支路矩阵和发电机矩阵确定所述耦合系统的潮流方程;

根据所述潮流方程确定所述潮流感知模型。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方法中,将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预先构建的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基于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对所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进行评估,能够基于安全域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的评估,准确性高。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的波动区间范围,有利于耦合系统的有功出力调度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装机容量的规划。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有利于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场站级调控,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最大值还可以用于评价耦合系统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最大消纳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一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另一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方法,具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具体过程如下:

S101:将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预先构建的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S102: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S103: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进行评估。

上述耦合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或光伏电站;

常规能源发电站包括火电厂、水电厂或核电厂等。

因此,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和常规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包括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和/或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常规能源发电站运行数据包括火电厂、水电厂或核电厂的运行数据。

例如,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包括风电场的运行功率因数、装机容量和有功出力最小值。本申请实施例中,风电场的运行功率因数取0.995,装机容量取700MW,有功出力最小值取0。

又例如,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包括光伏电站的运行功率因数、装机容量和有功出力最小值。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电站的运行功率因数取0.995,装机容量取700MW,有功出力最小值取0。

又例如,火电厂的运行数据包括火电厂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本申请实施例中,火电厂的有功功率取500MW,无功功率取100MVar。

上述S101中的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

获取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支路参数和运行数据;

根据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支路参数和运行数据,建立耦合系统的节点矩阵、支路矩阵和发电机矩阵;

根据节点矩阵、支路矩阵和发电机矩阵确定耦合系统的潮流方程;

根据潮流方程确定潮流感知模型。

上述S101中,将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预先构建的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包括:

基于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和支路参数,将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最小值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最小值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等步长增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不同步长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本申请实施例中,风电场的有功出力和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的步长可以取10MW。

上述S102中,基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包括:

基于不同步长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

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时,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包括:

根据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风电场的安全域;

根据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光伏电站的安全域;

将风电场的安全域和光伏电站的安全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或光伏电站时,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包括:

根据风电场或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安全域;

将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安全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更进一步地,以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光伏电站为例,通过以下过程确定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基于预先设定的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风电场的安全域;本申请实施例中,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用U

基于预先设定的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确定光伏电站的安全域;本申请实施例中,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用U

基于风电场的安全域和光伏电站的安全域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也就是说,将风电场的安全域和光伏电站的安全域进行结合,可以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如图2所示,其纵坐标表示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横坐标表示风电场的有功出力。图2中的A表示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下限约束,B表示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上限约束,C表示风电场的并网点的电压下限约束,D表示风电场的并网点的电压上限约束。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上限约束与风电场的并网点的电压上限约束构成了可再生能源的安全域的第一边界,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下限约束与风电场的并网点的电压下限约束构成了安全域的第二边界。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即为下文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的边界。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的边界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预先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基于预先设定的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U

若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与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U

基于不同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对应的风电场的有功出力确定风电场的安全域。这里,由于在潮流计算的过程中,等步长增大风电场的有功出力,也就是给潮流感知模型输入了不同的风电场的有功出力,潮流计算后就可以得到多个风电场的有功出力,多个风电场的有功出力的集合就可以形成风电场的安全域。

基于预先设定的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U

若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与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U

基于不同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对应的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确定光伏电站的安全域。这里,由于在潮流计算的过程中,等步长增大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也就是给潮流感知模型输入了不同的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潮流计算后就可以得到多个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多个光伏电站的有功出力的集合就可以形成光伏电站的安全域。

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进行评估,包括:

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从0%开始依次等步长增大,并基于耦合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中搜索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用η表示,η的步长可以取0.1%。也就是将η从0%开始,按照0.1%的步长增大,直至100%。每个步长对应的η为定值,于是可以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中搜索该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在等步长增大η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每个定值的η对应的多个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形成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曲线;也就是将多个有功出力点连起来,即可构成有功出力曲线。

若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曲线与预先设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的边界相交,则将交点处的出力占比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图2所示的安全域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区间[26.7%,49.5%],也就是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的最小值为26.7%,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的最大值为49.5%。49.5%表征了耦合系统在此种运行工况下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最大消纳能力。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计算公式

式中,η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P

本申请得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有利于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场站级调控:当运行点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没有位于所得区间范围内时,则表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设定值需要调整;而当运行点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处于所得区间范围内时,则表明此运行点位于运行安全域内。另外,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可以用于评价耦合系统对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最大消纳能力。

实施例2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2还提供一种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出力占比的评估装置,如图4所示,包括:

潮流计算模块,用于将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预先构建的耦合系统的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评估模块,用于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进行评估。

耦合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

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或光伏电站;

常规能源发电站包括火电厂、水电厂或核电厂。

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和常规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

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运行数据包括风电场的运行数据和/或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常规能源发电站运行数据包括火电厂、水电厂或核电厂的运行数据。

潮流计算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和支路参数,将耦合系统的运行数据带入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最小值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最小值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等步长增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潮流感知模型进行潮流计算,得到不同步长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

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不同步长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

基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时,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风电场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风电场的安全域;

根据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光伏电站的安全域;

将风电场的安全域和光伏电站的安全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或光伏电站时,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风电场或光伏电站并网点的电压最小值和最大值对应的有功出力确定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安全域;

将风电场或光伏电站的安全域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

评估模块具体用于:

将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从0%开始依次等步长增大,并基于耦合系统中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中搜索不同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对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所有有功出力点形成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曲线;

若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有功出力曲线与预先设定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安全域的边界相交,则将交点处的出力占比作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和光伏电站时,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与可再生能源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按下式确定:

当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包括风电场或光伏电站时,耦合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发电站和常规能源发电站各自的有功出力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之间的关系按下式确定:

式中,η表示可再生能源发电站的出力占比,P

本申请提供的评估装置还包括建模模块,建模模块具体用于:

获取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支路参数和运行数据;

根据耦合系统的拓扑结构、支路参数和运行数据,建立耦合系统的节点矩阵、支路矩阵和发电机矩阵;

根据节点矩阵、支路矩阵和发电机矩阵确定耦合系统的潮流方程;

根据潮流方程确定潮流感知模型。

为了描述的方便,以上装置的各部分以功能分为各种模块或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模块或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硬件中实现。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参照上述实施例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