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雾化吸嘴、医疗雾化器以及医疗雾化电子装置

雾化吸嘴、医疗雾化器以及医疗雾化电子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雾化吸嘴、医疗雾化器以及医疗雾化电子装置。该医疗雾化器包括雾化吸嘴,雾化吸嘴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以及出气口。该医疗雾化器还包括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该医疗雾化器还包括雾化芯,雾化芯位于第一进气口,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雾化气。该医疗雾化器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设于雾化吸嘴且连通第二进气口,导流件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进入的气流朝向雾化芯流动,以携带雾化气从出气口输出。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745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0859845.1

  • 发明设计人 唐光武;徐丹;雷桂林;

    申请日2020-08-24

  • 分类号A61M11/00(20060101);A61M1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80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黎坚怡

  • 地址 518102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固戍社区东财工业区16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8:0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吸嘴、医疗雾化器以及医疗雾化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诸如超声医疗雾化器等雾化设备,其雾化吸嘴上的进气口通常高于雾化芯,致使雾化芯附近容易形成涡流而引起雾化气滞留,滞留的雾化气容易在雾化设备的内壁面形成冷凝液,进而造成药物损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雾化吸嘴、医疗雾化器以及医疗雾化电子装置,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医疗雾化器。该医疗雾化器包括雾化吸嘴,雾化吸嘴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以及出气口。该医疗雾化器还包括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该医疗雾化器还包括雾化芯,雾化芯位于第一进气口,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雾化气。该医疗雾化器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设于雾化吸嘴且连通第二进气口,导流件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进入的气流朝向雾化芯流动,以携带雾化气从出气口输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医疗雾化电子装置。该医疗雾化电子装置包括主机。该医疗雾化电子装置还包括医疗雾化器,医疗雾化器连接主机。该医疗雾化器包括雾化吸嘴,雾化吸嘴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以及出气口。该医疗雾化器还包括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该医疗雾化器还包括雾化芯,雾化芯位于第一进气口,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雾化气。该医疗雾化器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设于雾化吸嘴且连通第二进气口,导流件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进入的气流朝向雾化芯流动,以携带雾化气从出气口输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雾化吸嘴。该雾化吸嘴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以及出气口,第一进气口和出气口相对设置。该雾化吸嘴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连通第二进气口,导流件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进入的气流朝向第一进气口流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雾化吸嘴、医疗雾化器以及医疗雾化电子装置。该医疗雾化器包括导流件,导流件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进入的气流朝向雾化芯流动,即导流件用于引导气流流向雾化芯,从而带动雾化芯附近的雾化气从出气口输出,能够有效缓解雾化芯附近的雾化气滞留的情况,进而缓解雾化芯附近的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此外,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图1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的气道体的第一进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二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三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四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雾化器分流口的中心线与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的连接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三实施例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三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雾化器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出气通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医疗雾化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医疗雾化电子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雾化气的冷凝情况较为严重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气帘形成结构。该气帘形成结构包括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用于传输雾化气。该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气流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以在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下文对气帘形成结构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吸嘴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气帘形成结构采用雾化吸嘴的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吸嘴可以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器等电子雾化装置。具体地,雾化吸嘴包括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用于传输雾化气。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2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11,以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其中,阻隔气流形成气帘的形式。

进一步地,雾化吸嘴还包括连通气流通道11的出气口13,第一进气通道12靠近气流通道11的内壁,并且第一进气通道12的出口朝向出气口13,以保证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气流通道11的气流能够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流动,即形成阻隔气流,能够阻隔雾化气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气流通道11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

具体地,雾化吸嘴包括气道体21及吸嘴部。其中,吸嘴部包括管体22,气流通道11设于气道体21和管体22。管体22远离气道体21的一端为出气口13。第一进气通道12开设于气道体21靠近管体22的内壁的位置,以在管体22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

气流通道11包括入口通道111和导气通道112。管体22具有导气通道112。气道体21安装于管体22的一端,气道体21具有入口通道111,气道体21的入口通道111与管体22的导气通道112连通。其中,入口通道111用于导入雾化气,并将雾化气输送至导气通道112中。

请参阅图1和图2,图2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气道体21安装于管体22的一端时,部分抵接于导气通道112的一端,并遮挡部分导气通道112。气道体21遮挡导气通道112的位置处设置有与导气通道112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2。可选地,气道体21具有抵接导气通道112的一端并遮挡部分导气通道112的壁部211,第一进气通道12位于壁部211上,并与导气通道112连通。

由于雾化气中含有水汽,容易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冷凝液,设置第一进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2通入空气,在雾化吸嘴进行抽吸时,即在管体22远离气道体21的一端进行抽吸时,在雾化吸嘴内部形成气压差,在气压差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进气通道12中进入的空气附着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并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阻隔气流,进而将雾化气与导气通道112的内壁隔离,以减少雾化气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的冷凝液。在雾化吸嘴未进行抽吸时,雾化吸嘴内部没有气压差,导气通道112的内壁没有阻隔气流。

进一步地,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导气通道112的内壁,也就是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管体22的内壁,以保证阻隔气流能够起到良好的阻隔雾化气和管体22的内壁的作用。

可选地,为了使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均附着有阻隔气流,以形成气帘形式,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该多个第一进气通道12沿壁部211的周向彼此间隔排布。

请一并参阅图3,图3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的气道体的第一进气通道的结构示意图。气道体21包括遮挡导气通道112的壁部211。第一进气通道12位于壁部211,且与导气通道112连通。如图3所示,第一进气通道12的数量为多个,其均匀的沿壁部211周向排布。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12的形状不做限定,其只要能够在抽吸时使空气进入导气通道112即可。在一可选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12的形状可以为方形、圆形、三角形中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进一步的,在设置第一进气通道12时,当对其大小进行合理规划时,可实现第一进气通道12中进入的空气能够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完全覆盖导气通道112的内壁的阻隔气流。

请继续参阅图1,本发明的雾化吸嘴的气道体21包括第一气道部212、第二气道部213及连接第一气道部212与第二气道部213并遮挡部分导气通道112的壁部211。其中,入口通道111主要位于第一气道部212中,且与导气通道112连通,第二气道部213套设在吸嘴部的管体22的外侧。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壁部211抵接导气通道112的一端,在另一实施例中,壁部211还可以与导气通道112的一端具有间隙,其只要能够保证雾化气不会外泄即可。

可选地,请继续参阅图2,第一气道部212还包括通气部214及第一连接部215,其中,第一连接部215位于壁部211远离第二气道部213的一侧,通气部214位于第一连接部215远离壁部211的一侧。其中,第一连接部215的横截面面积(其中,横截面定义为垂直于轴向的截面,下同)小于通气部214的横截面面积,第一连接部215与通气部214连接的位置处形成卡接口216,卡接口216用于卡接雾化气产生装置(即电子雾化装置用于产生雾化气的部分,图未示)。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和图2,卡接口216的位置处形成有综合气道14,空气从综合气道14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2,进而从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至导气通道112,在抽吸时,产生压力差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阻隔气流。阻隔气流将雾化气与导气通道112隔离,进而减少雾化气在导气通道112形成的冷凝液。

可选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气道体21中的第一气道部212、第二气道部213及连接第一气道部212及第二气道部213的壁部211一体成型。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气道体21中的第一气道部212、第二气道部213及连接第一气道部212及第二气道部213的壁部211还可以通过焊接等工艺连接而成。

可选地,气道体21的第二气道部213套设于吸嘴部的管体22的外侧。具体的,在一实施方式中,气道体21与管体22可以一体成型设计。在另一实施方式中,第二气道部213还可以通过匹配的方式套设于吸嘴部的管体22的外侧,为了防止雾化气外泄,在将第二气道部213套设于吸嘴部的管体22的外侧时可使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吸嘴,在遮挡导气通道112的壁部211设置与导气通道112连通的第一进气通道12,在管体22有抽吸动作时,雾化气从入口通道111进入导气通道112的同时,空气从第一进气通道12的位置处进入导体通道,在气压的作用下,从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的空气会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阻隔气流,从而将雾化气与导气通道112的内壁隔离,进而防止雾化气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冷凝液。

请参阅图4,图4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上述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通气部214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进气通道15。第二进气通道15用于加快雾化气的排出速度,以进一步防止雾化气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冷凝液。

可选地,第二进气通道15包括进气部151及导气部152,具体地,进气部151在通气部214的周围沿平行于壁部211的方向设置,导气部15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入口通道111的延伸方向设置,且导气部152连接进气部151位于通气部214内的一端。其中,空气自进气部151中进入,并从导气部152流向导气通道112。

可选地,请参阅图4和图5,图5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进气通道15位于通气部214,第一进气通道12位于连接第一气道部212及第二气道部213的壁部21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当吸嘴部的管体22产生抽吸力时,雾化气从入口通道111进入,空气从第二进气通道15及第一进气通道12的位置进入。请结合图6,图6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二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进气通道12的位置较之第二进气通道15中的导气部152更靠近于管体22的内壁。因此,当进行抽吸时,在气压的作用下,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的空气在吸嘴部的管体22的导体通道的内壁形成阻隔气流,进而将从入口通道111进入的雾化气与导体通道的内壁隔离,以减少雾化气与导体通道的内壁形成的冷凝液。进一步的,设置第二进气通道15,在进行抽吸时,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空气,该空气加快自入口通道111进入的雾化气在导气通道112中的排出速度,进一步防止雾化气与导体通道的内壁形成冷凝液。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第一连接部215与通气部214连接的位置处形成卡接口216,卡接口216用于卡接雾化气产生装置(图未示)。进一步地,卡接口216的位置处形成有综合气道14,空气从综合气道14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2及第二进气通道15,进而从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至导气通道112,在抽吸时,产生压力差后,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阻隔气流。如图4所示,阻隔气流(如图4中箭头Q1所示)将雾化气(如图4中箭头G所示)与导气通道112隔离,进而减少雾化气在导气通道112内壁形成冷凝液。空气从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导气部152,在进入导气通道112形成第二气流,第二气流加快雾化气的排出速度。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5的导气部152可以为方形、圆形、三角形中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第二进气通道15的进气部151同样可以为方形、圆形、三角形中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具体不做限定,其只要能够将空气引入导气部152,进而进入导气通道112中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5为至少一个,且其在通气部214的外侧周向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5可以与第一进气通道12的位置对应设置,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进气通道15还可以与第一进气通道12的位置错开设置。具体的,为了减少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2及第二进气通道15的空气形成的气流之间的相互影响,第二进气通道15与第一进气通道12的位置错开设置,如图6所示。

在一实施例中,在设置第一进气通道12及第二进气通道15时,为保证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的空气在导气通道112的内壁形成阻隔气流,进而实现将雾化气与导气通道112隔离,并实现自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空气能够加快雾化气的排出速度,第二进气通道15及第一进气通道12形成的气流具有速度差。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12形成的气流的流速要大于第二进气通道15形成的气流的流速,以此能在实现减少冷凝液的效果的同时,减少对雾化气的传输方向的影响。

具体的,第一进气通道12及第二进气通道15形成的气流的流速与开孔的尺寸相关,开孔的尺寸越大,流速越快。因此,在一具体实施方式中,为实现第一进气通道12形成的气流的流速要大于第二进气通道15形成的气流的流速,设置第一进气通道12的尺寸(即横截面面积,其中第一进气通道12的横截面应当是沿垂直于第一进气通道12的延伸方向截取的截面)大于第二进气通道15的尺寸(即横截面面积,其中第二进气通道15的横截面应当是沿垂直于第二进气通道15的延伸方向截取的截面),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设置第一进气通道12的数量大于第二进气通道15的数量。

如图4所示,在用户进行抽吸而产生气压差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外部气流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气流通道11(即导气通道112),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形成阻隔气流Q1。阻隔气流Q1将雾化气G与气流通道11的内壁隔离,以减少雾化气G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形成的冷凝液。另外,在气压差的作用下,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气流通道11的气流Q2沿雾化气G的外边沿进行流动,以加快雾化气G的排出速度。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下文对气帘形成结构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吸嘴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气帘形成结构采用雾化吸嘴的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吸嘴可以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吸嘴等电子雾化装置。

具体地,雾化吸嘴包括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用于传输雾化气。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2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11,以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如图8中箭头Q1所示,下同)。其中,阻隔气流形成气帘的形式。

进一步地,雾化吸嘴还设有第一进气口16和出气口13,第一进气口16和出气口13相对设置且二者分别连通气流通道11,雾化气自第一进气口16进入气流通道11,并通过气流通道11传输至出气口13,进而从出气口13输出,以供用户吸食。第一进气通道12靠近气流通道11的内壁,并且第一进气通道12的出口朝向出气口13,以保证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气流通道11的气流能够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雾化吸嘴的内壁)流动,即形成阻隔气流(如图8中箭头Q1所示,下同),能够阻隔雾化气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雾化气和雾化吸嘴的内壁,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雾化吸嘴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

进一步地,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雾化吸嘴的内壁,以保证阻隔气流能够起到良好的阻隔雾化气和雾化吸嘴的内壁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8,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一导流部31。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引导通过第一进气通道12引入的气流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流动,以形成阻隔气流。

进一步地,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2。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32连接。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9,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32。该多个第二连接部32沿第一导流部3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二连接部32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通道12,即形成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通道12。如此一来,实现了第一导流部31在雾化吸嘴中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也保证了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的第一进气通道12的形成。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可以形成多个第一进气通道12,经该多个第一进气通道12形成的阻隔气流形成气帘的形式,如图8所示,极大程度地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雾化吸嘴的内壁(即气流通道11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

可选地,第一导流部31可以为对应雾化吸嘴内部空间的环状,其沿雾化吸嘴的周向环绕。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8,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二导流部33。第二导流部33相对第一导流部31远离气流通道11的内壁,并且第二导流部33和第一导流部31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通道15,第二进气通道15的出口朝向出气口13,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如图8中箭头Q2所示)用于引导雾化气从出气口13输出,从而加快雾化气的排出。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部33呈环状设置,以包围形成雾化吸嘴的第一进气口16。

进一步地,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部34,第二导流部33和第一导流部3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34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导流部31固定第二导流部33在雾化吸嘴中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9,第二导流部33和第一导流部31之间设有多个第三连接部34,多个第三连接部34沿第二导流部33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三连接部34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通道15。如此一来,实现了第二导流部33在雾化吸嘴中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也保证了第二导流部33和第一导流部31之间的第二进气通道15的形成。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下文对气帘形成结构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气帘形成结构采用雾化器的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可以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器等电子雾化装置。图10展示了气帘形成结构应用于医疗雾化器的情况,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对本实施例气帘形成结构的应用环境造成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气帘形成结构包括雾化吸嘴、雾化芯40以及储液腔50。雾化吸嘴设有第一进气口16和出气口13,雾化气自第一进气口16进入雾化吸嘴,并通过雾化吸嘴传输至出气口13,进而从出气口13输出,以供用户吸食。雾化芯40设于雾化吸嘴的第一进气口16的所在位置处,用于雾化储液腔50中所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而产生雾化气。其中,雾化芯40以及储液腔50等结构组成本实施例气帘形成结构的雾化气产生装置,用于产生雾化气。

针对本实施例气帘形成结构应用于医疗雾化器的情况,雾化芯40可以是超声波雾化片等,超声波雾化片利用高频的震荡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而产生雾化气,其具体原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畴,在此就不再赘述。当然,针对气帘形成结构应用于其它领域的情况,雾化芯40也可以采用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等产生雾化气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1,雾化吸嘴包括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用于传输雾化气。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2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11,以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如图11中箭头Q1所示,下同)。其中,阻隔气流形成气帘的形式。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口16和出气口13相对设置且二者分别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靠近气流通道11的内壁,并且第一进气通道12的出口朝向出气口13,以保证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气流通道11的气流能够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雾化吸嘴的内壁)流动,即形成阻隔气流,能够阻隔雾化气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雾化气和雾化吸嘴的内壁,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雾化吸嘴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

进一步地,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雾化吸嘴的内壁,以保证阻隔气流能够起到良好的阻隔雾化气和雾化吸嘴的内壁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一导流部31。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引导通过第一进气通道12引入的气流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流动,以形成阻隔气流。

进一步地,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2。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32连接。

具体地,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32。该多个第二连接部32沿第一导流部3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二连接部32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通道12,即形成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通道12。如此一来,实现了第一导流部31在雾化吸嘴中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也保证了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的第一进气通道12的形成。

可选地,第一导流部31可以为对应雾化吸嘴内部空间的环状,其沿雾化吸嘴的周向环绕。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二导流部33。第二导流部33相对第一导流部31远离气流通道11的内壁,并且第二导流部33和第一导流部31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通道15,第二进气通道15的出口朝向出气口13,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用于引导雾化气从出气口13输出,从而加快雾化气的排出。

进一步地,第二导流部33呈环状设置,以包围形成雾化吸嘴的第一进气口16。

进一步地,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接部34,第二导流部33和第一导流部31之间通过第三连接部34连接,从而通过第一导流部31固定第二导流部33在雾化吸嘴中的相对位置。

具体地,第二导流部33和第一导流部31之间设有多个第三连接部34,多个第三连接部34沿第二导流部33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三连接部34之间形成第二进气通道15。如此一来,实现了第二导流部33在雾化吸嘴中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也保证了第二导流部33和第一导流部31之间的第二进气通道15的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汇流通道17,汇流通道17的一端为进气口,即第二进气口18,另一端为分流口171,分流口171分别连通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

具体地,汇流通道17包括连通的第一通道段172和第二通道段173,第一通道段172远离第二通道段173的端口为分流口171,第二通道段173远离第一通道段172的端口为进气口,即第二进气口18。其中,第一通道段172和第二通道段173的延伸方向不同。

图11展示了第一通道段172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通道段173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并且第二通道段173朝向出气口13延伸。当用户抽吸时,外部的气流自第二进气口18进入第二通道段173,并传输至第一通道段172,进而通过分流口171分别经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雾化吸嘴中的气流通道11,其中气流流动情况如图11中虚线箭头所示。

进一步地,气帘形成结构设有安装部60。安装部60设有安装凸起61和通风凹槽62,安装凸起61用于固定雾化吸嘴。在雾化吸嘴固定于安装部60后,雾化吸嘴和安装部60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段172,具体是雾化吸嘴和安装部60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段172;并且通风凹槽62和雾化吸嘴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段173。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1,雾化吸嘴的外周设有沿其周向环绕的限位槽35,限位槽35用于放置弹性圈,以固定雾化吸嘴。具体地,在雾化吸嘴嵌入于上文所述的安装部60后,限位槽35中放置的弹性圈与安装部60中的安装凸起61弹性过盈配合,从而将雾化吸嘴固定于安装部60中。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部60中通风凹槽62所在位置处的弹性圈不会堵塞雾化吸嘴和通风凹槽62之间的间隙,以保证雾化吸嘴和通风凹槽62之间的通风功能,进而保证外部气流能够进入气流通道11,以形成阻隔气流以及加快雾化气的排出。

可选地,限位槽35的数量可以是多个,该多个限位槽35沿雾化吸嘴的轴向彼此间隔设置。通过多个限位槽35的设计,能够保证雾化吸嘴和安装部60之间具有足够的结合强度,以避免雾化吸嘴脱落。并且,弹性圈可以是硅胶圈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一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以下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的气流情况进行阐述。

一方面,第一进气通道12的横截面面积会影响阻隔气流的气流量。具体地,在用户抽吸所引起的气压差一定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第一进气通道12的横截面面积越大,阻隔气流的气流量就会越大。具体表现为第一导流部31和雾化吸嘴的内壁(即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D越大,第一进气通道12的横截面面积越大,阻隔气流的气流量也越大。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用户抽吸所引起的气压差有限,因此阻隔气流的气流量是存在上限的,当阻隔气流的气流量达到上限时,即便继续增大第一导流部31和雾化吸嘴的内壁的距离,阻隔气流的气流量也不会具有明显的涨幅。

另一方面,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气流通道11(即雾化吸嘴)的气流(如图12中箭头Q2所示,下同)的流向将会影响气流通道11内部的气流情况。具体地,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的流向与预设方向的夹角(如图12中角θ所示,下同)过小时,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会受阻隔气流的影响而被阻隔气流吸引,致使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无法很好地携带雾化气输出,其加快雾化气排出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而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的流向与预设方向的夹角过大时,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会对雾化气的输出路径形成阻挡,阻碍雾化气传输至雾化吸嘴的出气口13。其中,预设方向平行于阻隔气流(如图12中箭头Q1所示)的流向,即预设方向可以利用阻隔气流的流向来表示。

有鉴于此,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的流向与预设方向的夹角优选为30°至45°,例如30°、33°、37°、41°、43°、45°等。如此一来,能够保证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携带雾化气输出以加快雾化气排出的功能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调整第二进气通道15所在位置处的雾化吸嘴的结构来调整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的流向。举例而言,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导流部31和第二导流部33在气流通道11轴向上的位置来调整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的流向,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3和图14,图13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发明雾化吸嘴第四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下文对气帘形成结构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吸嘴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阐述。该雾化吸嘴设有第一进气口16、第二进气口18以及出气口13,第一进气口16和出气口13相对设置。该雾化吸嘴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连通第二进气口18,导流件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18进入的气流朝向第一进气口16流动。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气帘形成结构采用雾化吸嘴的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吸嘴可以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吸嘴等电子雾化装置。

具体地,请参阅图14,雾化吸嘴包括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用于传输雾化气。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2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11,以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如图14中箭头Q1所示,下同)。其中,阻隔气流形成气帘的形式。

进一步地,雾化吸嘴还设有第一进气口16和出气口13,第一进气口16和出气口13相对设置且二者分别连通气流通道11,雾化气自第一进气口16进入气流通道11,并通过气流通道11传输至出气口13,进而从出气口13输出,以供用户吸食。第一进气通道12靠近气流通道11的内壁,并且第一进气通道12的出口朝向出气口13,以保证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气流通道11的气流能够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雾化吸嘴的内壁)流动,即形成阻隔气流,能够阻隔雾化气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雾化气和雾化吸嘴的内壁,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雾化吸嘴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

进一步地,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雾化吸嘴的内壁,以保证阻隔气流能够起到良好的阻隔雾化气和雾化吸嘴的内壁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4,雾化吸嘴还设有不同于第一进气口16的第二进气口18,第二进气口18用于引导外部气流进入雾化吸嘴。雾化吸嘴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连通第二进气口18,导流件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18进入的气流朝向第一进气口16流动,进而用于携带自第一进气口16进入雾化吸嘴的雾化气从雾化吸嘴的出气口13输出,以供用户吸食并且加快雾化气的排出。

具体地,导流件的至少部分沿远离雾化吸嘴的内壁(即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出气口13的方向倾斜设置,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18进入的气流朝向第一进气口16流动,进而用于携带自第一进气口16进入雾化吸嘴的雾化气从雾化吸嘴的出气口13输出,以供用户吸食并且加快雾化气的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部31。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雾化吸嘴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引导通过第一进气通道12引入的气流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流动,其中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的气流用于在雾化吸嘴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如图14中箭头Q1所示,下同)。

进一步地,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2。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32连接。

具体地,请一并参阅图15,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32。该多个第二连接部32沿第一导流部3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二连接部32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通道12,即形成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通道12。如此一来,实现了第一导流部31在雾化吸嘴中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也保证了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的第一进气通道12的形成。

可选地,第一导流部31可以为对应雾化吸嘴内部空间的环状,其沿雾化吸嘴的周向环绕。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4,导流件还包括第二导流部33。第二导流部33设于第一导流部31远离出气口13的一侧,即第一导流部31相对第二导流部33靠近出气口13。第二导流部33沿远离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出气口13的方向倾斜设置,用于形成第二进气通道15,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如图14中箭头Q2所示,下同)用于引导雾化气从出气口13输出,进而加快雾化气的排出。

具体地,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沿第二导流部33流动至第一进气口16,以与第一进气口16处的雾化气混合,进而携带雾化气通过第一进气口16并从出气口13输出。

可选地,第二导流部33可以为对应雾化吸嘴内部空间的环状,其沿雾化吸嘴的周向环绕。

需要说明的是,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导流件位于雾化吸嘴远离出气口13的一端,旨在雾化吸嘴装配于电子雾化装置后,使得导流件尽可能地靠近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芯,如此导流件所引导的气流能够最大限度地带动雾化芯附近的雾化气输出,最大限度地减缓雾化芯附近的雾化气滞留的情况,进而最大限度地减缓雾化芯附近的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当然,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导流件及其连通的第二进气口18可以设于雾化吸嘴轴向上的其它位置,同样能够达到减缓雾化芯附近的雾化气滞留情况的目的,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6和图17,图16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7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二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下文对气帘形成结构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气帘形成结构采用雾化器的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可以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器等电子雾化装置。图16展示了气帘形成结构应用于医疗雾化器的情况,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对本实施例气帘形成结构的应用环境造成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6,气帘形成结构包括雾化吸嘴、雾化芯40以及储液腔50。雾化吸嘴设有第一进气口16和出气口13,雾化气自第一进气口16进入雾化吸嘴,并通过雾化吸嘴传输至出气口13,进而从出气口13输出,以供用户吸食。雾化芯40设于雾化吸嘴的第一进气口16的所在位置处,用于雾化储液腔50中所存储的气溶胶生成基质而产生雾化气。其中,雾化芯40以及储液腔50等结构组成本实施例气帘形成结构的雾化气产生装置,用于产生雾化气。

针对本实施例气帘形成结构应用于医疗雾化器的情况,雾化芯40可以是超声波雾化片等,超声波雾化片利用高频的震荡使得气溶胶生成基质雾化而产生雾化气,其具体原理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畴,在此就不再赘述。当然,针对气帘形成结构应用于其它领域的情况,雾化芯40也可以采用加热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等产生雾化气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请参阅图17,雾化吸嘴包括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用于传输雾化气。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2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11,以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如图17中箭头Q1所示,下同)。其中,阻隔气流形成气帘的形式。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口16和出气口13相对设置且二者分别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靠近气流通道11的内壁,并且第一进气通道12的出口朝向出气口13,以保证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气流通道11的气流能够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雾化吸嘴的内壁)流动,即形成阻隔气流,能够阻隔雾化气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雾化气和雾化吸嘴的内壁,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雾化吸嘴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

进一步地,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于雾化吸嘴的内壁,以保证阻隔气流能够起到良好的阻隔雾化气和雾化吸嘴的内壁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雾化吸嘴还设有不同于第一进气口16的第二进气口18,第二进气口18用于引导外部气流进入雾化吸嘴。雾化吸嘴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连通第二进气口18,导流件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18进入的气流朝向第一进气口16流动,进而用于携带自第一进气口16进入雾化吸嘴的雾化气从雾化吸嘴的出气口13输出,以供用户吸食并且加快雾化气的排出。

也就是说,导流件用于引导气流流向雾化芯40,从而带动雾化芯40附近的雾化气从出气口13输出,能够有效缓解雾化芯40附近的雾化气滞留的情况,进而缓解雾化芯40附近的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具体地,导流件的至少部分沿远离雾化吸嘴的内壁和出气口13的方向倾斜设置,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18进入的气流朝向第一进气口16流动,即引导气流朝向雾化芯40流动,其直冲雾化芯40表面,以携带经雾化芯40雾化形成的雾化气自第一进气口16进入雾化吸嘴并从出气口13输出,加快雾化气的排出,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少雾化气接触雾化吸嘴的内壁,进而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导流件包括第一导流部31。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雾化吸嘴的内壁)之间形成有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引导通过第一进气通道12引入的气流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流动,其中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的气流用于在雾化吸嘴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

进一步地,雾化吸嘴还包括第二连接部32。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32连接。

具体地,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设有多个第二连接部32。该多个第二连接部32沿第一导流部31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的第二连接部32之间形成第一进气通道12,即形成至少一个第一进气通道12。如此一来,实现了第一导流部31在雾化吸嘴中相对位置的固定,同时也保证了第一导流部31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之间的第一进气通道12的形成。

可选地,第一导流部31可以为对应雾化吸嘴内部空间的环状,其沿雾化吸嘴的周向环绕。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导流件还包括第二导流部33。第二导流部33设于第一导流部31远离出气口13的一侧,即第一导流部31相对第二导流部33靠近出气口13。第二导流部33沿远离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出气口13的方向倾斜设置,用于形成第二进气通道15,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用于引导雾化气从出气口13输出,进而加快雾化气的排出。

具体地,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沿第二导流部33流动至第一进气口16,以与第一进气口16处的雾化气混合,进而携带雾化气通过第一进气口16并从出气口13输出。

可选地,第二导流部33可以为对应雾化吸嘴内部空间的环状,其沿雾化吸嘴的周向环绕。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17,气帘形成结构还包括汇流通道17,汇流通道17的一端为进气口,即第二进气口18,另一端为分流口171,分流口171分别连通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

具体地,汇流通道17包括连通的第一通道段172和第二通道段173,第一通道段172远离第二通道段173的端口为分流口171,第二通道段173远离第一通道段172的端口为进气口,即第二进气口18。其中,第一通道段172和第二通道段173的延伸方向不同。

图17展示了第一通道段172的延伸方向为水平方向,第二通道段173的延伸方向为竖直方向,并且第二通道段173朝向出气口13延伸。当用户抽吸时,外部的气流自第二进气口18进入第二通道段173,并传输至第一通道段172,进而通过分流口171分别经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雾化吸嘴中的气流通道11,其中气流流动的情况如图17中虚线箭头所示。

进一步地,气帘形成结构设有安装部60。安装部60设有安装凸起61和通风凹槽62,安装凸起61用于固定雾化吸嘴。在雾化吸嘴固定于安装部60后,雾化吸嘴和安装部60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段172,具体是雾化吸嘴和安装部60的底部之间形成第一通道段172;并且通风凹槽62和雾化吸嘴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段173。

请参阅图18,图18是本发明雾化器分流口的中心线与第一导流部和第二导流部的连接处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对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的气流情况进行阐述。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的气流在雾化吸嘴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雾化吸嘴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而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引导雾化气从出气口13输出,以加快雾化气排出,从而有效缓解导流件所包围形成的腔体中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由于用户抽吸而引起的气压差一定,因此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的气流总量一定,因此本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合理分配进入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的气流量,来缓解雾化吸嘴内壁的雾化气冷凝的情况以及导流件所包围形成的腔体中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分流口171的中心线α(分流口171的中心线α定义为垂直于分流口171的中轴线,下同)过第一导流部31和第二导流部33的连接处,如图18a所示。如此一来,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的气流足以在雾化吸嘴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减小雾化吸嘴的内壁上雾化气粘附的程度,并且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足以快速地携带雾化气排出,能够减小导流件所包围形成的腔体中雾化气粘附的程度。

在一替代实施例中,分流口171的中心线α相对第一导流部31和第二导流部33的连接处远离出气口13,如图18b所示。如此一来,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的气流量显著增加,能够进一步加快携带雾化气排出,进一步减小导流件所包围形成的腔体中雾化气粘附的程度,缓解导流件所包围形成的腔体中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在另一替代实施例中,分流口171的中心线α相对第一导流部31和第二导流部33的连接处靠近出气口13,如图18c所示。如此一来,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的气流的气流量显著增加,能够进一步增加雾化吸嘴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的阻隔气流的气流量,进一步减小雾化吸嘴的内壁上雾化气粘附的程度,缓解雾化吸嘴内壁的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关系与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的气流量的大小关系相同。也就是说,第一进气通道12的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进气通道15的横截面面积,则第一进气通道12的气流量大于第二进气通道15的气流量,反之则反。

有鉴于此,本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调整导流件的第二导流部33的倾斜程度,来调整第二进气通道15的横截面面积,进而调整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的横截面面积的大小情况,达到调整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的气流量的目的。

具体地,第二导流部33越朝向远离出气口13的方向倾斜,第二进气通道15的横截面面积越小,第二进气通道15的气流量越小,而第一进气通道12的气流量越大,反之则反。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方式,雾化吸嘴的内壁上雾化气的粘附率以及导流件所包围形成的腔体中雾化气的粘附率低于3%。可见,本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进气通道12和第二进气通道15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小雾化气的粘附程度,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请参阅图19和图20,图19是本发明雾化器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雾化器第三实施例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下文对气帘形成结构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气帘形成结构采用雾化器的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可以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器等电子雾化装置。图19展示了气帘形成结构应用于电子烟的情况,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对本实施例气帘形成结构的应用环境造成限定。

具体地,雾化器包括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用于传输雾化气。雾化器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2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11,以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其中,阻隔气流形成气帘的形式。

进一步地,雾化器还包括连通气流通道11的出气口13,第一进气通道12靠近气流通道11的内壁,并且第一进气通道12的出口朝向出气口13,以保证经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气流通道11的气流能够沿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雾化器的内壁)流动,即形成阻隔气流,能够阻隔雾化气和气流通道11的内壁,即阻隔雾化气和雾化器的内壁,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雾化器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

在一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0,雾化器还包括雾化腔71。雾化腔71中设有雾化芯40,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雾化气。气流通道11设于雾化腔71,即雾化腔71中用于容纳雾化气的空间即为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设于雾化腔71的底部靠近雾化腔71的内壁的位置,以当用户抽吸时自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雾化腔71的气流会沿雾化腔71的内壁流动,从而在雾化腔71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

进一步地,雾化器还包括第二进气通道15,经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的气流用于引导雾化气从出气口13输出,从而加快雾化气的排出,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少雾化气与雾化腔71内壁的接触,同样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具体地,第二进气通道15设于雾化腔71的底部,第一进气通道12相对第二进气通道15靠近雾化腔71的底部的边缘。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1,第二进气通道1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气通道12。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增加第一进气通道12的数量,以进一步减少雾化气与雾化腔71内壁的接触,进一步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并且,第一进气通道12尽可能对称地设于第二进气通道15的相对两侧,能够优化雾化腔71内阻隔气流的分布,改善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12可以是通孔的形式,如图21a所示。雾化腔71的底部靠近雾化腔71的内壁的位置设有若干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通道12,经通孔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雾化腔71的气流形成阻隔气流。具体地,若干第一进气通道12沿雾化腔71的底部的边缘彼此间隔设置,并且第二进气通道1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若干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一进气通道12。

可选地,通孔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的孔径可以为0.3mm、0.4mm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替代实施例中,第一进气通道12的横截面呈长条状,即第一进气通道12为长条状的窄缝,如图21b所示。窄缝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沿雾化腔71的底部的边缘延伸,经窄缝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雾化腔71的气流形成阻隔气流。进一步地,第二进气通道15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窄缝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

可选地,窄缝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的宽度可以为0.3mm、0.4mm等,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窄缝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所形成阻隔气流的分布情况优于通孔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所形成阻隔气流的分布情况,并且宽度为0.4mm的窄缝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所形成阻隔气流的分布情况优于宽度为0.3mm的窄缝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所形成阻隔气流的分布情况。并且,由于阻隔气流的存在,雾化腔71内部气流的整体流向更加有序,不易形成涡流。

请参阅图22,图22是本发明雾化器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下文对气帘形成结构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气帘形成结构采用雾化器的形式。本实施例提供的雾化器可以应用于电子烟、医疗雾化器等电子雾化装置。图22展示了气帘形成结构应用于电子烟的情况,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对本实施例气帘形成结构的应用环境造成限定。

具体地,雾化器包括气流通道11,气流通道11用于传输雾化气。雾化器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12,第一进气通道12连通气流通道11,第一进气通道12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11,以在气流通道11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其中,阻隔气流形成气帘的形式。

雾化器还包括出气通道72,气流通道11设于出气通道72,第一进气通道12设于出气通道72的侧壁,当用户抽吸时外部的气流会通过出气通道72侧壁上的第一进气通道12进入出气通道72,并沿出气通道72的内壁流动,以在出气通道72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可以有效减少出气通道72中高温雾化气与低温的出气通道72内壁的接触,减少雾化气的冷凝。如图22所示,阻隔气流Q1处于出气通道72的内壁和雾化气G之间,以阻隔出气通道72的内壁和雾化气G。

进一步地,雾化器还包括雾化腔71。雾化腔71中设有雾化芯40,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雾化气。雾化腔71连通出气通道72。并且,雾化腔71设有第二进气通道15。当用户抽吸时,外部的气流会通过第二进气通道15进入雾化腔71,以携带雾化腔71中的雾化气通过出气通道72排出,从而加快雾化气的排出,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减少雾化气与雾化腔71内壁以及雾化气与出气通道72内壁的接触,同样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其中,第一进气通道12设于出气通道72靠近雾化腔71的部分,如图22所示,以尽可能避免第一进气通道12和雾化腔71之间的出气通道72发生雾化气冷凝现象,进一步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3,雾化器包括多个第一进气通道12,该多个第一进气通道12沿出气通道72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更进一步地,该多个第一进气通道12沿出气通道72的周向均匀间隔分布,使得出气通道72的侧壁均匀进风,进而在出气通道72中形成分布情况良好的气帘形式的阻隔气流。

可选地,第一进气通道12优选为圆孔,如图23a所示,或长条形孔,如图23b所示等,并且圆孔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的直径可以是0.3mm、0.4mm等,长条形形式的第一进气通道12的宽度可以是0.3mm、0.4mm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下表,下表展示了传统出气通道和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出气通道72在达到不同口数时冷凝液的积累量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供的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气帘形成结构,该气帘形成结构包括用于传输雾化气的气流通道。该气流通道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以在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其中,本发明通过该阻隔气流阻隔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使得雾化气尽可能少地接触气流通道的内壁,能够缓解雾化气冷凝的情况,减少冷凝液的形成,进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减少药量的损耗以及降低漏液现象发生的风险等。

请参阅图24,图24是本发明电子雾化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雾化装置可以为电子烟、医疗雾化电子装置等,其包括主体81以及气帘形成结构82,主体81连接气帘形成结构82,气帘形成结构82包括气流通道,气流通道用于传输雾化气。气帘形成结构82还包括第一进气通道,第一进气通道连通气流通道,第一进气通道用于将外部气流引入气流通道,以在气流通道的内壁和雾化气之间形成阻隔气流。

其中,气帘形成结构82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主体81定义为电子雾化装置除气帘形成结构82之外的其它元件的集合。具体地,当气帘形成结构82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吸嘴时,主体81即包括电子雾化装置的主机(包括电源以及电子雾化装置的电路部分)以及雾化器除雾化吸嘴之外的其它元件(包括雾化芯等);而当气帘形成结构82为应用于电子雾化装置的雾化器时,主体81即包括电子雾化装置的主机。

举例而言,图25展示了主体81以及气帘形成结构82装配后的整机形态,即电子雾化装置。

请参阅图26,图26是本发明医疗雾化电子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医疗雾化电子装置应用于医疗雾化领域,其包括主机91(包括电源以及医疗雾化电子装置的电路部分)以及连接主机91的医疗雾化器92。医疗雾化器92包括雾化吸嘴,雾化吸嘴设有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以及出气口。医疗雾化器92还包括储液腔,储液腔用于储存气溶胶生成基质。医疗雾化器92还包括雾化芯,雾化芯位于第一进气口,雾化芯用于雾化气溶胶生成基质,以形成雾化气。医疗雾化器92还包括导流件,导流件设于雾化吸嘴且连通第二进气口,导流件用于引导自第二进气口进入的气流朝向雾化芯流动,以携带雾化气从出气口输出。

其中,医疗雾化器92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举例而言,图27a展示了主机91的一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图27b展示了主机91和医疗雾化器92装配后的整机形态,即医疗雾化电子装置。

此外,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层叠”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