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和装置

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响应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请求,展示因果分析图以及各预设分析维度,因果分析图有多个预设分析维度,至少包括人、材物、制度和环境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当获取对其中一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其中,分析请求基于因果分析图触发;获取基于因素信息所确定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该方法能够提高追溯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694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14532.7

  • 发明设计人 彭飞;袁太平;曾文龙;洪巧章;

    申请日2021-05-10

  • 分类号G06Q10/06(20120101);G06Q10/10(20120101);G06Q30/00(20120101);G06Q50/08(20120101);

  • 代理机构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聂榕

  • 地址 511458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丰泽东路106号(自编1号楼)X1301-G4524(集群注册)(JM)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4:5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安全质量监管体系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以工程项目实施的生命周期为主线,可划分为事前监管、事中监管和事后监管。其中,事后监管主要考虑安全质量事故追溯的问题。

现有应用中,由于参建单位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人员管理混乱等问题,与人员、工作记录以及材料设备的信息若没有存储,则在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时不能获取到有效信息,而给安全质量事故追溯带来巨大困难。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效率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请求,展示因果分析图以及各预设分析维度,所述因果分析图有多个预设分析维度,至少包括人、材物、制度和环境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

当获取对其中一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其中,所述分析请求基于所述因果分析图触发;

获取基于所述因素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获取对其中一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包括:

当获取对人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人的因素区块中获取人的因素信息;

当获取对材物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材料设备因素区块获取材料设备信息;

当获取对环境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环境因素区块获取环境因素信息;

当获取对制度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管理因素区块获取管理因素信息;

其中,所述人的因素信息、材料设备信息、环境因素信息和管理因素信息通过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工程监管节点和物理监管节点上链到所述工程监管区块链的对应区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基于所述因素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包括:

获取基于查看的所述因素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分析维度的安全质量事故发生的子原因;

基于各分析维度的子原因,得到所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通过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工程参建单位的人的因素信息上传到工程监督区块链的人的因素区块;所述工程参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涉及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获取气候信息、地质信息以及周边设备信息,将所述气候信息、地质信息以及周边设施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环境因素区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视频监控、远程定位技术、物联网系统、各工程参建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获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PDCA循环管理信息和全过程痕迹信息;将所述量安全管理制度、PDCA循环管理信息和全过程痕迹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管理因素区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红外线遥感、物联网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获取材料和设备信息,将所述材料管理信息和设备管理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材料设备因素区块。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因果分析模块,用于响应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请求,展示因果分析图以及各预设分析维度,所述因果分析图有多个预设分析维度,至少包括人、材物、制度和环境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

加载模块,用于当获取对其中一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其中,所述分析请求基于所述因果分析图触发;

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基于所述因素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请求,展示因果分析图以及各预设分析维度,所述因果分析图有多个预设分析维度,至少包括人、材物、制度和环境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

当获取对其中一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其中,所述分析请求基于所述因果分析图触发;

获取基于所述因素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响应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请求,展示因果分析图以及各预设分析维度,所述因果分析图有多个预设分析维度,至少包括人、材物、制度和环境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

当获取对其中一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其中,所述分析请求基于所述因果分析图触发;

获取基于所述因素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上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以因果分析图为指导,提供了多个分析维度,当用户请求对其中一个维度进行分析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供用户查看,指导用户对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进行追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由于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使每个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上链到区块链中存储,做到相关数据信息都可追溯,为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提供了便利,进而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因果分析图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基于工程监督区块链实现。如图1所示,工程监督区块链包括: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工程监管节点、物理监管节点以及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系统100,其中,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200为工程参建单位连接至分布式系统的客户端,工程监管节点300为工程监管部门连接至分布式系统的客户端,物理监管节点400为设置在电网工程施工现场、连接至分布式系统的物理采集设备。

区块链,包括一系列按照产生的先后时间顺序相互接续的区块(Block),新区块一旦加入到区块链中就不会再被移除,区块中记录了区块链系统中节点提交的记录数据。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可以包括区块链底层平台、平台产品服务层以及应用服务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响应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请求,展示因果分析图以及各预设分析维度,因果分析图有多个预设分析维度,至少包括人、材物、制度和环境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

在实际应用中,当触发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时,系统展示预测的因果分析图,为用户进行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提供指导。一个实施例的因果分析图如图3所示。因果分析图法又称鱼刺图、树枝图,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寻找影响产品质量原因的方法。由于在实际工程管理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每一种原因的作用又不同,往往需要在考虑综合因素时,按照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的方法,逐步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

具体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可从人、材物、制度和环境等维度进行分析,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因而本实施例中,以人、材物、制度和环境为预设分析维度。在因果分析图中展示各预设分析维度,指导用户根据预设分析维度进行分析,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

步骤204,当获取对其中一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其中,分析请求基于因果分析图触发。

具体地,系统自动连接到工程监督区块链。工程监督区块链具有多个区块,区块是区块链里的某个块,一个区块链是由多个块链接在一起组成的链条,每个节点都保存这个相同的这么一个链条。本实施例中,包括了人的因素区块、环境因素区块、管理因素区块以及材料设备区块。每个区块分别存储的相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例如,人的因素区块存储人的因素信息,材料设备因素区块存储材料设备信息,环境因素区块存储环境因素信息,管理因素区块存储管理因素信息;其中,人的因素信息、材料设备信息、环境因素信息和管理因素信息通过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工程监管节点和物理监管节点上链到工程监管区块链的对应区块。

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相应区块加载的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可以以树状结构展示因素信息的名称。当触发树状结构的一个节点时,显示该节点对应的因素信息的内容。以树状结构展示每个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方便用户查看。

步骤206,获取基于因素信息所确定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具体地,用户通过查看每个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发现每个分析维度所存在的问题,综合各分析维度所存在的问题逐层分析,得到安全质量事故发生的大原因、中原因和小原因。

上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以因果分析图为指导,提供了多个分析维度,当用户请求对其中一个维度进行分析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供用户查看,指导用户对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进行追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由于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使每个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上链到区块链中存储,做到相关数据信息都可追溯,为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提供了便利,进而提高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获取对其中一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包括:

当获取对人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人的因素区块中获取人的因素信息;

当获取对材物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材料设备因素区块获取材料设备信息;

当获取对环境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环境因素区块获取环境因素信息;

当获取对制度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管理因素区块获取管理因素信息;

其中,人的因素信息、材料设备信息、环境因素信息和管理因素信息通过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工程监管节点和物理监管节点上链到工程监管区块链的对应区块。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工程监督区块链中有四个区块,每个区块对应一个分析维度,存储相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如,人的分析维度对应人的因素区域,存储人的因素信息。材物分析维度对应材料设备因素区块,对应材料设备信息。环境分析维度对应环境因素区块,对应环境因素信息。制度分析维度对应管理因素区块,存储管理因素信息。

具体地,工程监督区块链如图1所示。工程区块链上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和工程监管节点的工作人员通过各自管理系统上传各单位与安全质量相关的管理人员履行各自管理职责的情况。管理因素包括的内容较多,包括制度建设,PDCA循环控制、信息技术、数据载体、材料设备和环境等。

物理监管节点是指设置在电网工程项目处用于对项目建设进行信息搜集的物理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视频采集设备、考勤机,智能安全帽、摄像头、电子围栏等。

各区块中分别存储相关的信息。例如,人的因素区块存储人的因素信息。人的因素首先要考虑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主要责任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其次要考虑各单位与安全质量相关的管理人员履行各自管理职责的情况。管理因素区块包括制度建设、PDCA循环控制、信息技术、数据载体。环境因素区块包括气候、地质和周边环境等信息。材料设备区域包括材料管理信息和机械设备管理信息。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获取基于因素信息所确定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包括:获取基于查看的因素信息所确定的分析维度的安全质量事故发生的子原因;基于各分析维度的子原因,得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具体地,用户在查看每个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后,能够从该分析维度对事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确定该分析维度的子原因。综合各分析维度的子原因,得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本实施例中,能够综合各分析维度的子原因,能够全面评估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综合原因,分析更全面。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通过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工程参建单位的人的因素信息上传到工程监督区块链的人的因素区块;工程参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涉及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具体地,工程参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如图4所示,从相关数据载体获取的建设单位与人的因素相关的信息包括:盲目压缩工期、不合理低价、不及时支付工程款、建设程序缺失以及监督管理缺失。勘察单位与人的因素相关的信息包括:勘察报告深度、勘察资料准确性、勘察资料真实性以及签章完整性。设计单位与人的因素相关的信息包括:涉及方案完整性、施工图纸质量、涉及错漏、涉及变更以及签章完整性。施工单位与人的因素相关的信息包括:企业资质、发承包行为、项目经理到岗履职、施工作业质量、安全风险管理以及隐患排查治理。监理单位与人的因素相关的信息包括:监理到岗履职、旁站到位率、平行检验规范性以及技术方案管理。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获取气候信息、地质信息以及周边设备信息,将气候信息、地质信息以及周边设施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环境因素区块。

其中,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系统作为支撑技术手段,从相关数据载体获取气候信息、地质信息以及周边设施信息,并将气候信息、地质信息以及周边设施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环境因素区块。其中,气候信息包括:大风、暴雨、高温、严寒冰冻以及其它恶劣天气。地质信息包括地下淤泥、溶洞;地下水丰富、地下岩层复杂多变以及其它复杂地质状况。周边设施信息包括:周边建筑、地下管线以及下穿交通设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视频监控、远程定位技术、物联网系统、各工程参建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获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PDCA循环管理信息和全过程痕迹信息;将量安全管理制度、PDCA循环管理信息和全过程痕迹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管理因素区块。

其中,借助视频监控、远程定位技术、物联网系统以及各工程参建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支撑技术手段,从相关数据载体获取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包括:质量安全管理制度、PDCA循环管理、管理技术手段以及全过程留痕迹。其中,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责任制度、技术管理制度、培新制度、检查制度、会议制度以及绩效考核制度。PDCA循环管理包括:计划(P)、实施(D)、检查(C)和纠偏(A)。管理技术手段包括:现场巡查、视频监控、物联网、信息管理系统以及远程定位。全过程留痕迹包括:文档、照片和视频、签字和盖章、设计施工技术文档以及检测检验记录。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红外线遥感、物联网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获取材料管理信息和设备管理信息,将材料管理信息和设备管理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材料设备因素区块。

具体地,借助红外线遥感、物联网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作为支撑技术手段,从相关数据载体获取材料和设备信息,对材料和设备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材料管理信息和设备管理信息。其中,材料管理信息包括:钢筋、混泥土、线缆、机电设备、材料进场检验和材料规范使用。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包括:塔吊和起重机械、挖掘机械和装载机械、设备进场检验、设备使用规范和设备维护保养。

其中,各因素信息是从数据载体中获取的。数据载体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信息数据库、人员信息数据库、项目信息数据库、诚信管理平台、勘察报告、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监理文件、监理日志、检测报告以及全过程签字盖章。

其中,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时,应当注意:

(1)尽可能构建统一的数据库,而非各单位的分散的数据库,来存储工程项目与安全、质量相关的各类数据和资料,以便在各单位之间共享信息;

(2)同时又充分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存储功能,使得不同单位、不同管理人员可以分别将有效的安全、质量数据进行上传、上链,从而实现协同管理功能;

(3)部分需要保密的工程安全、质量相关数据,也可以借助区块链的加密技术予以保护。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中的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装置,包括:

因果分析模块502,用于响应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请求,展示因果分析图以及各预设分析维度,所述因果分析图有多个预设分析维度,至少包括人、材物、制度和环境中的任意两种或两种以上;

加载模块504,用于当获取对其中一个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其中,所述分析请求基于所述因果分析图触发;

分析模块506,用于获取基于所述因素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上述的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装置,以因果分析图为指导,提供了多个分析维度,当用户请求对其中一个维度进行分析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相应区块加载对应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供用户查看,指导用户对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进行追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由于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使每个分析维度的因素信息上链到区块链中存储,做到相关数据信息都可追溯,为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提供了便利,进而提高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加载模块,用于当获取对人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人的因素区块中获取人的因素信息;当获取对材物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材料设备因素区块获取材料设备信息;当获取对环境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环境因素区块获取环境因素信息;当获取对制度分析维度的分析请求时,从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管理因素区块获取管理因素信息;其中,所述人的因素信息、材料设备信息、环境因素信息和管理因素信息通过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工程监管节点和物理监管节点上链到所述工程监管区块链的对应区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分析模块,用于获取基于查看的所述因素信息所确定的所述分析维度的安全质量事故发生的子原因;基于各分析维度的子原因,得到所述工程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原因。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人的因素处理模块,用于各工程参建单位节点通过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工程参建单位的人的因素信息上传到工程监督区块链的人的因素区块;所述工程参建单位包括:建设单位、勘察单位、涉及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环境因素处理模块,用于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系统,获取气候信息、地质信息以及周边设备信息,将所述气候信息、地质信息以及周边设施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环境因素区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管理因素处理模块,用于基于视频监控、远程定位技术、物联网系统、各工程参建单位的信息管理系统,获取质量安全管理制度、PDCA循环管理信息和全过程痕迹信息;将所述量安全管理制度、PDCA循环管理信息和全过程痕迹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管理因素区块。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材料设备管理模块,用于基于红外线遥感、物联网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获取材料管理信息和设备管理信息,将所述材料管理信息和设备管理信息上传至工程监督区块链的材料设备因素区块。关于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XXX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和网络接口。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各因素数据。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工程安全质量事故追溯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各实施例的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可以是多种形式,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