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及驯养方法

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及驯养方法

摘要

本申请提供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及驯养方法,驯养箱主体连接供水管和排水管,能够为驯养箱主体提供长流水或循环水的条件,有利于为蛙形蟹提供清洁的水环境。供氧部的供氧机构设有多个供氧口,每个供氧口各连接一条供氧管(末端连接有气石),气石分布于驯养箱主体内。这样可以为驯养箱主体内的水中提供氧气,保证水中的溶氧正常。温控部可以控制驯养箱主体内的水温在24~27℃,为蛙形蟹提供合适的温度。驯养箱主体的底部设有铺沙区域和饵料区域,铺沙区域为驯养的蛙形蟹提供卧沙条件,饵料区域用于为蛙形蟹提供进食场所。这样可以使蛙蟹潜卧在沙中,尽可能避免同类争斗。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为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提供条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2077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637251.0

  • 发明设计人 刘洪涛;杨明秋;石文仁;汪坤;

    申请日2021-06-08

  • 分类号A01K63/00(20170101);A01K63/04(20060101);A01K63/06(20060101);A01K61/59(20170101);

  • 代理机构50277 重庆一叶知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洪雨

  • 地址 571126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白驹大道1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10:1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深海水产品驯养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及驯养方法。

背景技术

蛙形蟹(Ranina ranina)又名蛙蟹、扳手蟹、旭蟹、老虎蟹、贵妃蟹,隶属于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蛙形蟹科(Raninidae),是一种分布在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区的重要经济食用蟹,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夏威夷、东南亚、东非、南非等地均有捕获,在我国东海和南海亦有野生资源分布。

蛙形蟹广泛分布在我国东海南部和南海海域,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均有捕获,市场销售价格接近甚至超过海水龙虾,尤其是鲜活蟹的价格更高,也是高档餐厅的重要特色菜品。蛙形蟹肉味鲜美,出肉率高,身体大部分均可食用,是一种非常具有养殖潜力的蟹类品种。

但蛙形蟹目前的主要来源是商业性捕捞以及熟冻技术,鲜活蛙形蟹难以提供。目前也有一些深海虾蟹的暂养系统,但无法长期驯养。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及驯养方法,实现蛙形蟹的长期驯养,有利于长期为市场提供鲜活蛙形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包括驯养箱主体、供氧部、温控部和遮光部,所述驯养箱主体连接供水管和排水管,且所述驯养箱主体的底部设有铺沙区域和饵料区域,所述铺沙区域用于铺沙,为驯养的蛙形蟹提供卧沙条件,所述饵料区域用于投放饵料,为所述蛙形蟹提供进食场所;所述供氧部的供氧机构设有多个供氧口,每个供氧口各连接一条所述供氧管,每条供氧管的末端各连接一个气石,连接所述供氧管的气石分布于所述驯养箱主体内;所述温控部,用于控制所述驯养箱主体内的水温在24~27℃;所述遮光部,用于对所述驯养箱主体进行遮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驯养箱主体连接供水管和排水管,能够为驯养箱主体提供长流水或循环水的条件,有利于为蛙形蟹提供清洁的水环境。供氧部的供氧机构设有多个供氧口,每个供氧口各连接一条供氧管,每条供氧管的末端各连接一个气石,连接供氧管的气石分布于驯养箱主体内。这样可以为驯养箱主体内的水中提供氧气,保证水中的溶氧正常。温控部可以控制驯养箱主体内的水温在24~27℃,为蛙形蟹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而遮光部可以对驯养箱主体进行遮光,在光照强时可以减弱驯养箱主体内的光线,减少与深海环境的光线差异。驯养箱主体的底部设有铺沙区域和饵料区域,铺沙区域用于铺沙,为驯养的蛙形蟹提供卧沙条件,饵料区域用于投放饵料,为蛙形蟹提供进食场所。这样可以使蛙蟹潜卧在沙中,尽可能避免同类争斗。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为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提供条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驯养箱主体为直径1.5~2.5米、高度1.0~1.5米的玻璃钢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水管设置在所述驯养箱主体的中心,且所述排水管的开口与所述驯养箱主体的底部相距0.5~1.0米。

在该实现方式中,排水管设置在驯养箱主体的中心,且排水管的开口与驯养箱主体的底部相距0.5~1.0米,可以保证驯养箱主体内的水量动态平衡。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饵料区域环绕所述排水管设置,所述铺沙区域环绕所述饵料区域设置,且所述铺沙区域与所述驯养箱主体的内壁接触。

在该实现方式中,饵料区域环绕排水管设置,铺沙区域环绕饵料区域设置,且铺沙区域与驯养箱主体的内壁接触。这样能够将蛙形蟹驯养的进食区和卧沙区分开,有利于清除残饵,保证驯养箱主体内的水的清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铺沙区域中沙层的厚度在12~20厘米。

在该实现方式中,沙层的厚度在12~20厘米,能够为蛙形蟹提供合适的卧沙环境。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铺沙区域从所述驯养箱主体的内壁至所述饵料区域,沙层的厚度逐渐减小。

在该实现方式中,铺沙区域从驯养箱主体的内壁至饵料区域,沙层的厚度逐渐减小,可以使得不同大小个体的蛙形蟹选择不同的区域卧沙,从而避免蛙形蟹之间的攻击行为。并且,由于靠近饵料区域与远离饵料区域的沙层厚度不同(离饵料区域越远,沙层越厚),因此,较大个体离饵料区域更远,较小个体离饵料区域更近。在投放饵料后,小个体的蛙形蟹能够更容易获得食物,尽可能防止小个体蛙形蟹从大个体蛙形蟹处争夺食物的情况,可以有效减少由于蛙形蟹个体冲突导致的数量减损。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驯养箱主体的底部中心的高度高于底部边缘的高度,且呈倾斜状。

在该实现方式中,驯养箱主体的底部中心的高度高于底部边缘的高度,且呈倾斜状,有利于实现铺沙区域的沙层厚度的渐变式铺设。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供水管的出水口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所述预设夹角在15~75度之间。

在该实现方式中,供水管的出水口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15~75度之间),使得供水管的出水口处的供水方向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预设夹角,例如30度、60度等),在供水的同时可以使水体旋转起来,形成微漩涡流水,从而模拟流水环境,适合蛙形蟹的长期驯养。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温控部包括海水制冷机、制冷进水管和制冷出水管,所述制冷进水管与所述排水管连接,用于从所述排水管处获取相对高温水输入所述海水制冷机;所述海水制冷机,用于将所述相对高温水进行制冷,并将制冷后的相对低温水输出至所述制冷出水管;所述制冷出水管探入所述驯养箱主体内,用于将所述相对低温水输入所述驯养箱主体内的水中。

在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利用海水制冷机、制冷进水管和制冷出水管,对排水管处获取的相对高温水进行制冷,并将制冷后的相对低温水输出至制冷出水管,从而投放至驯养箱主体内,实现对驯养箱主体内的水温控制。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遮光部为遮阳网,且所述遮阳网设置在所述驯养箱主体的开口上方,用于覆盖所述驯养箱主体的外表面,以对所述驯养箱主体进行遮光。

在该实现方式中,利用遮阳网覆盖所述驯养箱主体的外表面,以对驯养箱主体进行遮光,保证驯养箱主体的暗环境。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方法,包括:挑选活力正常且无损伤的蛙形蟹,其中,所述蛙形蟹为潜水捕捞或笼抓所得;将25~30只蛙形蟹转移至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的驯养箱主体中,其中,所述驯养箱主体内的水体温度在24~27℃,铺沙区域的沙层厚度在12~20厘米,水体溶解氧在8~9mg/L,水体盐度在15‰~25‰,且所述驯养箱主体保持长流水或循环水;对所述蛙形蟹进行暂养,暂养一日后投喂高营养饵料,并观察蛙形蟹进食情况,其中,所述高营养饵料以沙蚕和牡蛎为主;若蛙形蟹不进食,暂停投喂一天,继续观察蛙形蟹进食情况,直至蛙形蟹正常进食,蛙形蟹正常进食后保证一天两次投喂,且逐渐过渡到投喂正常饵料,暂养期间,若所述驯养箱主体保持循环水,则实时监测水质且及时更换新水,其中,所述正常饵料以牡蛎和低值虾蟹贝肉为主;暂养期满后,换洗沙层并消毒所述驯养箱主体,每日投喂正常饵料1~2次,统计每次摄食量并及时捞出残饵,每周进行一次水质监测,以及,每两周换洗沙层并消毒所述驯养箱主体。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可以很好地保证蛙形蟹的驯养条件(水体温度在24~27℃,铺沙区域的沙层厚度在12~20厘米,水体溶解氧在8~9mg/L,水体盐度在15‰~25‰,且保持长流水或循环水),从而有利于保证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的生存率。而对蛙形蟹先进行暂养,暂养期间密切观察蛙形蟹的进食情况,实时监测水质和及时更换新水,并将蛙形蟹的食性从高营养饵料(以沙蚕和牡蛎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饵料(以牡蛎和低值虾蟹贝肉为主),可以有效降低驯养成本。而周期性地换洗砂层、消毒驯养箱主体,在投喂后及时捞出残饵,可以很好地保证蛙形蟹的驯养环境的清洁。砂层的铺设,可以为蛙形蟹提供潜沙躲藏的区域,并且,每个驯养箱主体放25~30只蛙形蟹,避免蛙形蟹密度过大,彼此相互攻击。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暂养期为20~40天。

在该实现方式中,20~40天的暂养期,可以使得蛙形蟹很好地适应驯养环境,有利于提升蛙形蟹在驯养期间的成活率。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驯养箱主体的俯视角度的示意图。

图标:100-驯养装置;110-驯养箱主体;120-供氧部;121-供氧管;122-气石;130-温控部;131-海水制冷机;132-制冷进水管;133-制冷出水管;140-遮光部;151-供水管;152-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100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100可以包括驯养箱主体110、供氧部120、温控部130和遮光部140。

示例性的,驯养箱主体110可以连接供水管151和排水管152(以为驯养箱主体110供水和排水)。且驯养箱主体110的底部设有铺沙区域和饵料区域,铺沙区域用于铺沙,为驯养的蛙形蟹提供卧沙条件,饵料区域用于投放饵料,为蛙形蟹提供进食场所。

示例性的,供氧部120的供氧机构设有多个供氧口,每个供氧口各连接一条供氧管121,每条供氧管121的末端各连接一个气石122,连接供氧管121的气石122分布于驯养箱主体110内。

示例性的,温控部130可以用于控制驯养箱主体110内的水温在24~27℃。

示例性的,遮光部140可以用于对驯养箱主体110进行遮光,提供阴暗的驯养环境。

驯养箱主体110连接供水管151和排水管152,能够为驯养箱主体110提供长流水或循环水的条件,有利于为蛙形蟹提供清洁的水环境。供氧部120的供氧机构设有多个供氧口,每个供氧口各连接一条供氧管121,每条供氧管121的末端各连接一个气石122,连接供氧管121的气石122分布于驯养箱主体110内。这样可以为驯养箱主体110内的水中提供氧气,保证水中的溶氧正常。温控部130可以控制驯养箱主体110内的水温在24~27℃,为蛙形蟹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而遮光部140可以对驯养箱主体110进行遮光,在光照强时可以减弱驯养箱主体110内的光线,减少与深海环境的光线差异。驯养箱主体110的底部设有铺沙区域和饵料区域,铺沙区域用于铺沙,为驯养的蛙形蟹提供卧沙条件,饵料区域用于投放饵料,为蛙形蟹提供进食场所。这样可以使蛙蟹潜卧在沙中,尽可能避免同类争斗。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为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提供条件。

在本实施例中,驯养箱主体110可以为直径1.5~2.5米、高度1.0~1.5米的玻璃钢桶。例如,直径2米,高1.2米的蓝色玻璃钢桶。

在本实施例中,排水管152可以设置在驯养箱主体110的中心,且排水管152的开口与驯养箱主体110的底部相距0.5~1.0米(例如1.0米),这样可以保证驯养箱主体110内的水量保持动态平衡。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驯养箱主体110的俯视角度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饵料区域可以环绕排水管152设置,而铺沙区域可以环绕饵料区域设置,且铺沙区域与驯养箱主体110的内壁接触。例如饵料区域可以为矩形区域,也可以为圆形区域(即,饵料区域呈环状,铺沙区域则呈更大的环状),此处不作限定。这样能够将蛙形蟹驯养的进食区和卧沙区分开,有利于清除残饵,保证驯养箱主体110内的水的清洁。

在本实施例中,铺沙区域中沙层的厚度可以在12~20厘米(例如12厘米、15厘米、20厘米等),这样能够为蛙形蟹提供合适的卧沙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铺沙区域从驯养箱主体110的内壁至饵料区域,沙层的厚度逐渐减小。这样可以使得不同大小个体的蛙形蟹选择不同的区域卧沙,从而避免蛙形蟹之间的攻击行为。并且,由于靠近饵料区域与远离饵料区域的沙层厚度不同(离饵料区域越远,沙层越厚),因此,较大个体离饵料区域更远,较小个体离饵料区域更近。在投放饵料后,小个体的蛙形蟹能够更容易获得食物,尽可能防止小个体蛙形蟹从大个体蛙形蟹处争夺食物的情况,可以有效减少由于蛙形蟹个体冲突导致的数量减损。

在本实施例中,驯养箱主体110的底部中心的高度高于底部边缘的高度,且呈倾斜状。这样有利于实现铺沙区域的沙层厚度的渐变式铺设。

在本实施例中,供水管151的出水口与水平面呈预设夹角,预设夹角在15~75度之间(例如15度、30度、45度、60度、75度等,此处不作限定)。这样使得供水管151的出水口处的供水方向与水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预设夹角,例如30度、60度等),在供水的同时可以使水体旋转起来,形成微漩涡流水,从而模拟流水环境,适合蛙形蟹的长期驯养。

在本实施例中,温控部130可以包括海水制冷机131、制冷进水管132和制冷出水管133。

示例性的,制冷进水管132可以与排水管152连接,用于从排水管152处获取相对高温水输入海水制冷机131。

示例性的,海水制冷机131可以用于将相对高温水(由制冷进水管132输入海水制冷机131)进行制冷,并将制冷后的相对低温水输出至制冷出水管133。

示例性的,制冷出水管133可以探入驯养箱主体110内,用于将相对低温水输入驯养箱主体110内的水中。

这样可以利用海水制冷机131、制冷进水管132和制冷出水管133,对排水管152处获取的相对高温水进行制冷,并将制冷后的相对低温水输出至制冷出水管133,从而投放至驯养箱主体110内,实现对驯养箱主体110内的水温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遮光部140可以为遮阳网,且遮阳网设置在驯养箱主体110的开口上方,用于覆盖驯养箱主体110的外表面,以对驯养箱主体110进行遮光,这样可以保证驯养箱主体110的暗环境。

以上,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100的介绍,以下将对利用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100进行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的驯养方法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0:挑选活力正常且无损伤(例如无缺腿等损伤)的蛙形蟹,其中,所述蛙形蟹为潜水捕捞或笼抓所得。

步骤S20:将25~30只蛙形蟹转移至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的驯养箱主体中,其中,所述驯养箱主体内的水体温度在24~27℃,铺沙区域的沙层厚度在12~20厘米,水体溶解氧在8~9mg/L,水体盐度在15‰~25‰,且所述驯养箱主体保持长流水或循环水。

步骤S30:对所述蛙形蟹进行暂养,暂养一日后投喂高营养饵料,并观察蛙形蟹进食情况,其中,所述高营养饵料以沙蚕和牡蛎为主.

步骤S40:若蛙形蟹不进食,暂停投喂一天,继续观察蛙形蟹进食情况,直至蛙形蟹正常进食,蛙形蟹正常进食后保证一天两次投喂,且逐渐过渡到投喂正常饵料,暂养期间,若所述驯养箱主体保持循环水,则实时监测水质且及时更换新水,其中,所述正常饵料以牡蛎和低值虾蟹贝肉为主。

步骤S50:暂养期满后,换洗沙层并消毒所述驯养箱主体,每日投喂正常饵料1~2次,统计每次摄食量并及时捞出残饵,每周进行一次水质监测,以及,每两周换洗沙层并消毒所述驯养箱主体。

通过以上步骤,利用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100对蛙形蟹进行长期人工驯养,可以很好地保证蛙形蟹的驯养条件(水体温度在24~27℃,铺沙区域的沙层厚度在12~20厘米,水体溶解氧在8~9mg/L,水体盐度在15‰~25‰,且保持长流水或循环水),从而有利于保证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的生存率。而对蛙形蟹先进行暂养,暂养期间密切观察蛙形蟹的进食情况,实时监测水质和及时更换新水,并将蛙形蟹的食性从高营养饵料(以沙蚕和牡蛎为主)逐渐过渡到正常饵料(以牡蛎和低值虾蟹贝肉为主),可以有效降低驯养成本。而周期性地换洗砂层、消毒驯养箱主体110,在投喂后及时捞出残饵,可以很好地保证蛙形蟹的驯养环境的清洁。砂层的铺设,可以为蛙形蟹提供潜沙躲藏的区域,并且,每个驯养箱主体放25~30只蛙形蟹,避免蛙形蟹密度过大,彼此相互攻击。

另外,驯养箱主体的上方还可以用遮阳网(即遮光部),减弱驯养箱主体内的光线,模仿生态环境。

在本实施例中,暂养期可以为20~40天(以30天为佳,可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蛙形蟹适应得好,暂养期可以短一些;蛙形蟹适应得不好,暂养期可以长一些)。这样可以使得蛙形蟹很好地适应驯养环境,有利于提升蛙形蟹在驯养期间的成活率。

此处以一个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的实例为例,对本方案的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100,以及利用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100进行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方法的实际效果进行说明:

2020年4月,发明人从海南万宁收集蛙形蟹341只(活力正常且无损伤,且均为潜水捕捞或笼抓所得),转运损失至328只(运输过程中水体深度为30cm,冷水降温充氧运输,水温在23度左右,每个箱体单次运输规格为100~150g的蛙蟹50~60只,运输时间为2小时,损耗2~3只每桶),暂养第一周存活304只,暂养一个月存活285只,驯养3个月存活268只,驯养6个月存活237只,驯养1年存活202只,总体一年期驯养成活率为59.23%。

因此,利用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100,采用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方法对蛙形蟹进行长期人工驯养,可以实现蛙形蟹的长期驯化养殖,一方面可以长期且持续供应市场需求的鲜活蛙形蟹,另一方面可以有足够规模的驯化养殖蟹,用作人工繁育和新品种开发。另外,还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深海虾蟹的暂养或长期驯化养殖提供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装置及驯养方法,驯养箱主体110连接供水管151和排水管152,能够为驯养箱主体110提供长流水或循环水的条件,有利于为蛙形蟹提供清洁的水环境。供氧部120的供氧机构设有多个供氧口,每个供氧口各连接一条供氧管121,每条供氧管121的末端各连接一个气石122,连接供氧管121的气石122分布于驯养箱主体110内。这样可以为驯养箱主体110内的水中提供氧气,保证水中的溶氧正常。温控部130可以控制驯养箱主体110内的水温在24~27℃,为蛙形蟹提供合适的温度环境。而遮光部140可以对驯养箱主体110进行遮光,在光照强时可以减弱驯养箱主体110内的光线,减少与深海环境的光线差异。驯养箱主体110的底部设有铺沙区域和饵料区域,铺沙区域用于铺沙,为驯养的蛙形蟹提供卧沙条件,饵料区域用于投放饵料,为蛙形蟹提供进食场所。这样可以使蛙蟹潜卧在沙中,尽可能避免同类争斗。这样的方式,可以尽可能为蛙形蟹的长期人工驯养提供条件。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