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领域,解决了目前大跨度SRC梁安装繁琐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多个H型钢支座,H型钢支座支撑在SRC梁一体化施工模板和SRC梁中钢骨之间,多个H型钢支座沿SRC梁长度方向均匀布置。施工方法:计算分析SRC梁及其上部荷载分布;制定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设计方案;确定H型钢支座的数量及支点部位;搭设SRC梁一体化施工模板;将H型钢支座点焊于SRC梁中钢骨底部;进行SRC梁中钢骨安装施工和SRC梁中钢筋和混凝土一体化施工。本发明确保SRC梁中钢骨安装的稳定性及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受力均匀,降低SRC梁一体化施工复杂程度。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SRC构件的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相对于国外,我国对SRC构件的研究与应用起点相对较晚。经过20多年的研究,我国SRC结构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建筑结构的观赏性要求越来越高,超大型、异形建筑越来越多。SRC构件在大跨度、大悬挑建筑结构中已占主要地位。随着结构悬挑跨度越来越大,SRC梁中钢骨构件与钢筋混凝土一体化施工,需要进一步研究研究。目前大跨度SRC梁安装繁琐,工序复杂,亟需寻求一种既能保证既能保证钢骨结构安装安全,又能保证SRC构件一体化快速施工的支撑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以解决目前大跨度SRC梁安装繁琐,工序复杂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包括多个H型钢支座, H型钢支座支撑在SRC梁一体化施工模板和SRC梁中钢骨之间,多个H型钢支座沿SRC梁长度方向均匀布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SRC梁中梁底钢筋安装, H型钢支座的横截面与SRC梁中钢骨的横截面平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H型钢支座与SRC梁中钢骨的重心重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H型钢支座的横截面宽度与SRC梁中钢骨的横截面宽度之比为0.5-1:1。通过受力分析验算,H型钢支座的横截面宽度过小不满足承载力要求,过大则影响SRC梁钢筋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H型钢支座焊接在SRC梁中钢骨底部。

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计算分析SRC梁及其上部荷载分布;

B、根据SRC梁的荷载分布及受力分析,制定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的设计方案;

C、通过SRC梁中钢骨的荷载计算及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的设计方案,根据抗力和耐力匹配原则,合理确定H型钢支座的数量及支点部位;

D、根据SRC梁中钢骨的横截面宽度尺寸,确定H型钢支座的横截面宽度尺寸并进行加工,要求H型钢支座的横截面宽度与SRC梁中钢骨的横截面宽度比为0.5-1:1;

E、搭设SRC梁一体化施工模板;

F、按照H型钢支座的布置将H型钢支座点焊于SRC梁中钢骨底部,并确保H型钢支座与SRC梁中钢骨的重心重合;

G、进行SRC梁中钢骨安装施工;

H、进行SRC梁中钢筋和混凝土一体化施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支撑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大跨度、大悬挑SRC梁一体化施工,其主要优点如下:(1)H型钢支座有助于SRC梁中钢骨快速安装,且能够保证SRC梁中钢骨的稳定性及进度要求;(2)通过设置H型钢支座,能够使SRC梁的上部荷载均衡的传递给H型钢支座,有助于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均匀受力,确保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的稳定性;(3)采用H型钢支座有助于SRC梁中钢筋及箍筋安装,便于施工;(4)H型钢支座制作工艺简单,可靠性强。本发明施工方法既能确保SRC梁中钢骨安装的稳定性及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受力均匀,又能大大降低SRC梁一体化施工复杂程度,且确保施工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的纵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的横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中H型钢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SRC梁;2-SRC梁中钢骨;3-SRC梁中钢筋;4-H型钢支座;5-SRC梁一体化施工模板;6- 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包括多个H型钢支座4,H型钢支座4支撑在SRC梁一体化施工模板5和SRC梁中钢骨2之间,多个H型钢支座4沿SRC梁1长度方向均匀布置。H型钢支座4采用H型钢制作。

H型钢支座4的横截面与SRC梁中钢骨2的横截面平行。H型钢支座4与SRC梁中钢骨2的重心重合。H型钢支座4的横截面宽度(a)与SRC梁中钢骨2的横截面宽度(b)之比为0.5-1:1。H型钢支座4焊接在SRC梁中钢骨2底部。

一种用于SRC梁一体化施工的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计算分析大跨度悬挑SRC梁1及其上部荷载分布;

B、根据大跨度悬挑SRC梁1的荷载分布及受力分析,制定安全可靠的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6的设计方案;

C、通过SRC梁中钢骨2的荷载计算及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6的设计方案,根据抗力和耐力匹配原则,合理确定H型钢支座4的数量及支点部位;

D、根据SRC梁中钢骨2的横截面宽度尺寸,确定H型钢支座4的横截面宽度尺寸并进行加工,要求H型钢支座4的横截面宽度与SRC梁中钢骨2的横截面宽度比为0.5-1:1;

E、搭设SRC梁一体化施工模板5;

F、按照H型钢支座4的布置将H型钢支座4点焊于SRC梁中钢骨2底部,并确保H型钢支座4与SRC梁中钢骨2的重心重合;

G、进行SRC梁中钢骨2安装施工;

H、进行SRC梁中钢筋3和混凝土一体化施工。

实施例1、

本发明用于肇庆市规划展览馆PPP项目。本工程位于肇庆新区政文组团砚阳湖边,新区环路与砚阳路交界南侧。总建筑面积 15992.77 m2,其中地上:11861.63平方米、地下:4131.14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建筑总高度23.2m。

本工程主要结构采用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下一层为车库、设备用房,层高4.3米;地上两层为建筑展览布展用房,其中一层层高8.1m,局部设夹层,夹层层高4.5m;二层为坡屋面坡度9.8%,层高5.8m-12.1m不等。主要跨度10.5m,建筑物在北侧斜向悬挑,屋面最大悬挑长度24米;南面斜向挑出,屋面最大悬挑长度15米。悬挑结构主要采用钢桁架结构。本工程采用钢筋砼结构+局部钢结构的混合结构形式。本工程混凝土等级主体墙采用C60,其余墙、柱、梁板构件均采用C35混凝土。

本工程主要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南北两端由于悬挑较大,采用钢结构。其中南面部分最大悬挑15米,北面最大悬挑为24米。

本实施例施工方法如下:

A、通过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分析大跨度悬挑SRC梁结构在施工加载过程中随着荷载的加大,结构受力的传递方式,并根据结构受力传递形式,计算大跨度悬挑SRC梁1的自身荷载及对应上部结构传递的荷载总额;

B、根据步骤A计算的大跨度悬挑SRC梁1的荷载分布,采用品茗安全计算软件进行受力分析,确定本大跨度SRC梁结构施工过程中临时支撑的种类、间距,制定满足施工要求的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6的搭设方案,通过安全验算,最终确定支架采用φ60*3.2盘口支架;

C、通过受力计算,确定大跨度悬挑SRC梁1中H型钢支座4的布置间距为1.5m;H型钢支座4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SRC梁中钢骨2的2/3,高度根据SRC梁中钢骨2的下翼缘底至SRC梁底的实际尺寸确定;H型钢支座4的腹板厚度采用2cm厚钢板,翼缘采用1.2cm厚钢板,即可将SRC梁中钢骨2的自重荷载全部均匀传递到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6,并满足SRC梁中钢骨2的安装稳定性;H型钢支座4的高度应考虑SRC梁中钢骨2的起拱,H型钢支座4的受力计算只考虑SRC梁中钢骨2的自重荷载;

D、通过步骤C的受力计算,确定本工程大跨度悬挑SRC梁1中H型钢支座4的腹板厚度采用2cm厚钢板,翼缘采用1.2cm厚钢板,沿SRC梁1间距1.5m进行布置,H型钢支座4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SRC梁中钢骨2的2/3,即可满足施工要求; H型钢支座4沿SRC梁1布置时梁端处H型钢支座4距SRC梁端确保500mm的距离,以确保SRC梁中钢筋3锚固满足要求,并便于SRC梁中钢筋3安装;

E、按照步骤B确定的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6方案进行支架搭设及SRC梁一体化施工模板5搭设;

F、按照H型钢支座4的布置将H型钢支座4点焊于SRC梁中钢骨2底部,并确保H型钢支座4与SRC梁中钢骨2的重心重合;H型钢支座4应在SRC梁中钢骨2吊装前进行焊接;

G、进行SRC梁中钢骨2安装施工;

H、进行SRC梁中钢筋3和混凝土一体化施工。

本发明支撑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大跨度、大悬挑SRC梁一体化施工,实现了SRC梁中钢骨的快速安装。本发明根据悬挑SRC梁1的悬挑跨度及其自身荷载的大小,通过受力计算,确定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6结构及间距后,按照SRC梁1的荷载分布,在SRC梁中钢骨2底部均匀布置H型钢支座4,使SRC梁中钢骨2结构荷载均匀传递给SRC梁一体化施工支架体系6,便于SRC梁中钢骨2及SRC梁中钢筋3、混凝土结构一体化施工,也能够确保在SRC梁1施工过程中SRC梁中钢骨2结构安装的安全性,提高钢骨结构的安装精度。本发明便于SRC梁中底部钢筋安装,便于SRC梁一体化施工。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