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

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其包括:S1:在沙地和草地之间寻找一定宽度稳态缓冲界面,并且沿稳态缓冲界面规划一定长度的稳态缓冲界面,并于规划的稳态缓冲界面内进行围栏封育;S2:在稳态缓冲界面靠近沙地方向的一侧,设置机械沙障,沙障一侧的稳态缓冲界面进行耕翻处理,使其形成垄和垄沟。该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根据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在稳态缓冲界面上进行集水种植,增加了草地驱动力,提高了对沙地的治理效果,且采用本地抗旱草种,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798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586658.5

  • 发明设计人 张春辉;马真;任彦梅;武林;孟洁;

    申请日2021-05-27

  • 分类号A01G20/00(20180101);

  • 代理机构41176 郑州豫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吴小传

  • 地址 810008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宁大路25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2:05: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草地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1%,在草地畜牧业生产和维持生态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过度放牧等因素,致使草地退化严重。草地盐碱化和沙化导致了物种群落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草地生产能力下降、生态功能下降等。且裸露的沙地和盐碱地会加速雨水的蒸发,降低水分的储存量,使土壤中的盐分上移,加速草地退化。目前对重度盐碱化草地治理有工程措施、物力措施和生物措施几种,如通过覆沙、客土覆盖等工程措施(土体重构工程),但工程量大,成本高,不易大面积推广。再有通过地膜、秸秆地表覆盖等农业物理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土面蒸发、抑制盐分表聚、改善土壤水等。传统的抗沙种植往往直接在沙地上进行种植,作物生长效率低下,且对种植作物的要求很高,往往会引进外来的优秀抗旱草种,容易对当地生态圈造成影响。所以现根据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在两个稳态(即沙地和草地)之间的界面上进行集水和添加种质资源等措施,使草地化驱动力超过沙地化驱动力,从而恢复草地,降低沙化。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根据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在稳态缓冲界面上进行集水种植,增加了草地驱动力,提高了对沙地的治理效果,且采用本地抗旱草种,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在沙地和草地之间寻找一定宽度的稳态缓冲界面,即沙地和草地的过度带,并且沿稳态缓冲界面规划一定长度的恢复区稳态缓冲界面,并于规划的恢复区稳态缓冲界面内进行围栏封育;

S2:在稳态缓冲界面靠近沙地方向的一侧,设置机械沙障;

S3:在机械沙障的表面铺设倾斜的水泥集水面,并与稳态缓冲界面内横向开设多条引水沟,引水沟末端位于水泥集水面下方,使恢复区形成格子型种植区域;

S4:采取界面旁边的草地内抗旱性较好品种的草种,撒播在界面上,并且喷洒来自附近草地的微生物菌剂;

S5:观察恢复区内草种的生长情况,对于生长情况较差的草种施加生物化肥。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界面为5-10m宽度与50-100m长度的草地与沙地交替地带。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机械沙障的孔隙度为25%-50%,所述沙障地上部高度为50-100cm,所述沙障的设置形式为格状,且格状采用长方形格子。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稳态缓冲界面上间隔50-125cm搂一条垄沟,垄沟深度为5-10cm。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界面上间隔100-150cm开设一条引水沟。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的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草种采取本地抗旱草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草地和沙地之间存在的稳态缓冲界面上对本地抗旱草种进行集水种植,从而增加界面的草地化驱动力并且降低沙地化驱动力,从而只需要比直接在沙地上种植更小的驱动力就可以驱动界面的移动,使得草地化驱动力大于沙地化驱动力,从而使草地恢复,并且降低沙地沙化的程度,该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根据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在稳态缓冲界面上进行集水种植,增加了草地驱动力,提高了对沙地的治理效果,且采用本地抗旱草种,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发明提供基于界面的草地沙化治理方法,根据生态系统多稳态理论,在稳态缓冲界面上进行集水种植,增加了草地驱动力,提高了对沙地的治理效果,且采用本地抗旱草种,不会影响当地生态环境;

S1:在沙地和草地之间寻找一定宽度的稳态缓冲界面,即沙地和草地的过度带,并且沿稳态缓冲界面规划一定长度的恢复区稳态缓冲界面,并于规划的恢复区稳态缓冲界面内进行围栏封育,界面为5m宽度与50m长度的草地与沙地交替地带;

S2:在稳态缓冲界面靠近沙地方向的一侧,设置机械沙障,所述机械沙障的孔隙度为25%,所述沙障地上部高度为50cm,所述沙障的设置形式为格状,且格状采用长方形格子;

S3:在机械沙障的表面铺设倾斜的水泥集水面,并与稳态缓冲界面内横向开设多条引水沟,引水沟末端位于水泥集水面下方,使恢复区形成格子型种植区域,所述稳态缓冲界面上间隔50cm搂一条垄沟,垄沟深度为5cm,所述界面上间隔100cm开设一条引水沟;

S4:采取界面旁边的草地内抗旱性较好品种的草种,撒播在界面上,并且喷洒来自附近草地的微生物菌剂,所述草种采取本地抗旱草种;

S5:观察恢复区内草种的生长情况,对于生长情况较差的草种施加生物化肥。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发明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