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阴茎假体的具有推动阀的泵组件和可胀大阴茎假体

用于阴茎假体的具有推动阀的泵组件和可胀大阴茎假体

摘要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可胀大阴茎假体包括流体储存器、可胀大构件和泵组件。该泵组件包括泵球、阀本体、可移动地联接到阀本体的推动阀、第一流体端口和第二流体端口。推动阀包括可移动阀元件,其构造成在阀本体的膛孔内在胀大位置与瘪缩位置之间移动。可移动阀元件在胀大位置限定穿过膛孔的流体通路,以将流体从泵球传输到第二流体端口。可移动阀元件在被移动到瘪缩位置时构造成改变穿过膛孔的流体通路,以将流体从第二流体端口传输到第一流体端口,使得泵球被绕过。

著录项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是2019年11月18日提交的题为“PUMP ASSEMBLY HAVING APUSH VALVE FORA PENILE PROSTHESIS”的美国非临时专利申请No.16/687,073(该申请要求2018年11月27日提交的题为“PUMP ASSEMBLY HAVING A PUSH VALVE FOR A PENILE PROSTHESIS”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71,874的优先权)的继续申请并要求其优先权,这些申请的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本申请还要求2018年11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2/771,874的优先权,其公开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身体植入物,并且更具体地涉及比如阴茎假体等身体植入物,所述阴茎假体包括具有推动阀以切换到瘪缩模式的泵组件。

背景技术

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植入使阴茎机械地勃起的阴茎假体。一些现有的阴茎假体包括可胀大柱体或构件,其可以使用泵机构得到胀大或瘪缩。泵机构从流体储存器中抽取流体,然后将流体传输到可胀大构件。泵机构可包括泵球和阀本体,所述阀本体包括一个或更多个阀部件。根据可胀大阴茎假体的一些现有设计,阀部件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泵球在瘪缩状态下卡住,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可能不得不使阀块变形,以使一个或更多个阀部件移位,直到流体能够绕过它们以再充注泵球。

发明内容

根据一个方面,可胀大阴茎假体包括构造成容纳流体的流体储存器、可胀大构件和构造成在流体储存器与可胀大构件之间传输流体的泵组件。该泵组件包括泵球、阀本体、可移动地联接到阀本体的推动阀、构造成流体上联接到流体储存器的第一流体端口和构造成流体上联接到流体储存器的第二流体端口。推动阀包括可移动阀元件,其构造成在阀本体的膛孔内在胀大位置与瘪缩位置之间移动。可移动阀元件在胀大位置限定穿过膛孔的流体通路,以将流体从泵球传输到第二流体端口。可移动阀元件在被移动到瘪缩位置时构造成改变穿过膛孔的流体通路,以将流体从第二流体端口传输到第一流体端口,使得泵球被绕过。

根据一些方面,可胀大阴茎假体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或其任意组合)。推动阀可以包括偏压构件,其将可移动阀元件偏压到胀大位置。推动阀可以包括具有环圈构件的提升阀。所述可移动阀元件构造成基于用户对所述可移动阀元件的单次瞬时推动而在线性方向上移动到所述瘪缩位置。泵组件可以包括按钮部件,其在可移动阀元件处于胀大位置时包围可移动阀元件的一部分。泵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按钮部件和可移动阀元件之间的反馈部件,其中反馈部件构造成响应于可移动阀元件被移动到瘪缩位置而提供触觉或听觉反馈中的至少一种。当可移动阀元件处于胀大位置时,可移动阀元件的一部分可以延伸到阀本体外,并且当可移动阀元件处于瘪缩位置时,可移动阀元件的该部分可以设置在阀本体内。阀本体可以包括与第一流体端口对齐的再充注阀,并且再充注阀构造成在可移动阀元件处于胀大位置时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传输到泵球。阀本体可以包括胀大阀,其设置在泵球和膛孔之间的流体通路中。可移动阀元件可以包括第一可移动构件和第二可移动构件,其中第一可移动构件和第二可移动构件构造成相对于彼此独立移动。阀本体可以包括再充注阀和胀大阀,其中当可移动阀元件处于瘪缩位置时,不使用再充注阀和胀大阀。

根据一个方面,用于可胀大阴茎假体的泵组件包括:可移动地联接到阀本体的推动阀,其中推动阀包括构造成在阀本体的膛孔内在胀大位置和瘪缩位置之间移动的可移动阀元件;以及多个流体传输端口,其包括构造成流体上联接到流体储存器的第一流体端口和构造成流体上联接到可胀大构件的第二流体端口。可移动阀元件在胀大位置限定穿过膛孔的流体通路,以将流体从泵球传输到第二流体端口。可移动阀元件在被移动到瘪缩位置时构造成改变穿过膛孔的流体通路,以将流体从第二流体端口传输到第一流体端口,使得泵球被绕过。

根据一些方面,泵组件可以包括以上/以下特征中的任一个(或其任意组合)。可移动阀元件可以包括柱形一体式本体,其具有至少两个不同直径的部段。第一流体端口包括第一管状构件,并且第二流体端口包括第二管状构件和第三管状构件。第二管状构件构造成流体上联接到可胀大构件的第一柱体构件,并且第三管状构件构造成流体上联接到可胀大构件的第二柱体构件。泵组件包括设置在阀本体内处于与第一流体端口的纵向轴线对齐的位置处的再充注阀,以及设置在膛孔和泵球之间的流体通路中的胀大阀。可移动阀元件构造成沿着轴线从胀大位置移动到瘪缩位置,其中所述轴线大致正交于第一流体端口的纵向轴线。泵组件可以包括设置在第一流体端口和第二流体端口之间的流体通路中的防自动胀大阀。当可移动阀元件处于胀大位置时,可移动阀元件的一部分可以延伸到阀本体外,并且泵组件可以进一步包括包围可移动阀元件的该部分的按钮部件,以及设置在按钮部件和可移动阀元件的端部部分之间的反馈部件。反馈部件构造成响应于可移动阀元件被移动到瘪缩位置而提供触觉或听觉反馈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一个方面,一种用于控制流体通过可胀大阴茎假体的泵组件的方向的方法包括通过泵组件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传输到可胀大构件,这包括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经由再充注阀传输到泵球,以及将流体从泵球经由胀大阀和具有可移动阀元件的推动阀传输到可胀大构件。所述方法包括沿着轴线将可移动阀元件推动到瘪缩位置,以改变通过泵组件的阀本体的流体通路,并且经由推动阀将流体从可胀大构件传输到流体储存器,使得流体不传输通过泵球。在一些示例中,当可移动阀元件处于瘪缩位置时,再充注阀和胀大阀不用于将流体从胀大构件传输到流体储存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一个方面的具有泵组件(具有推动阀)的可胀大阴茎假体。

图2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外部。

图2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胀大位置。

图2C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瘪缩位置。

图2D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阀本体的截面,其中推动阀处于瘪缩位置。

图2E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阀本体的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瘪缩位置。

图3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外部的透视图。

图3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胀大位置。

图3C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瘪缩位置。

图3D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阀本体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胀大位置。

图3E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阀本体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瘪缩位置。

图4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推动阀的透视图。

图4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处于胀大位置的推动阀的透视图。

图4C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处于瘪缩位置的推动阀的透视图。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外部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瘪缩位置。

图5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胀大位置。

图5C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瘪缩位置。

图5D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的阀本体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处于瘪缩位置。

图6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作为圆顶结构的反馈部件。

图6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设置在可移动阀元件的端部表面上的反馈部件。

图7示出了流程图,其描述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控制流体通过可胀大阴茎假体的泵组件的方向的方法的示例操作。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具有泵组件的可胀大阴茎假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公开了详细的实施例。然而,应该明白的是,所公开的实施例仅是示例,其可以以各种形式实施。因此,本文公开的具体结构和功能的细节不应被解释为进行限制,而仅仅作为权利要求书的基础,并且作为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何适当的详细结构不同地采用实施例的代表性基础。此外,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短语并不旨在进行限制,而是提供对本公开的可理解的描述。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一”或“一个”定义为一个或多余一个。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另一”定义为至少有第二个或更多个。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定义为包括(即,开放式)。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联接”或“可移动地联接”被定义为连接,但不一定是直接地和机械地连接。

一般而言,实施例涉及身体植入物。术语“患者”或“用户”在以下可以用于表示受益于本公开中所公开的医疗装置或方法的人。例如,患者可为其身体以本公开所公开的用于操作医疗装置的方法或医疗装置得到植入的人。

图1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可胀大阴茎假体100,其包括流体储存器102、可胀大构件104和泵组件106,所述泵组件构造成在流体储存器102和可胀大构件104之间传输流体。可胀大构件104可以植入到用户的阴茎海绵体中,流体储存器102可以植入到用户的腹部或骨盆腔体(例如,流体储存器102可以植入在用户的腹部腔体的下部部分或用户的骨盆腔体的上部部分中),并且泵组件106可以植入到用户的阴囊中。

泵组件106包括泵球108、阀本体110、可移动地联接到阀本体110的推动阀124、流体上联接到流体储存器102的第一流体端口114(经由第一导管连接器103)、以及流体上联接到可胀大构件104的第二流体端口115(经由第二导管连接器105)。第一流体端口114和第二流体端口115可以从阀本体110的端部部分延伸。在一些示例中,流体传输端口设置在与阀本体110分离的管适配器(例如三管适配器)上(或由其限定),并且管适配器联接到阀本体110。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流体端口114包括限定腔体的细长管状构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流体端口115包括两个分离的细长管状构件(例如,一个管状构件流体上联接到可胀大构件104的第一柱体构件,而另一个管状构件流体上联接到可胀大构件104的第二柱体构件)。

推动阀124构造成在被用户按压时沿着阀本体110的膛孔内的轴线121从胀大位置移动到瘪缩位置,以便控制流体通过阀本体110的流体通路的方向。推动阀124包括可移动阀元件140和将可移动阀元件140偏压到胀大位置的偏压构件144。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140构造成基于用户对可移动阀元件140的单次瞬时推动而在线性方向上移动到瘪缩位置。泵组件106包括按钮部件112,其在可移动阀元件140处于胀大位置时包围可移动阀元件140的一部分。按钮部件112可以是在可移动阀元件140上延伸的柔性按钮形材料。

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140包括方向控制阀。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140包括细长柱形本体,其具有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尺寸的部段。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140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环圈构件(例如,环形环圈或保持器环圈)。在一些示例中,偏压构件144包括弹簧。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140包括单个一体式本体(例如,单个柱形构件)。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140包括两件式构件(例如,同心对齐并彼此独立移动的第一可移动构件和第二可移动构件)。

即使从瘪缩模式切换到胀大模式的第一次挤压没有成功地将可移动阀元件140移动到胀大位置,推动阀124的设计也可以减少(或消除)泵球108卡在瘪缩状态的可能性。当可移动阀元件140处于胀大位置时,可胀大阴茎假体100处于胀大模式(或胀大周期)。当可移动阀元件140处于瘪缩位置时,可胀大阴茎假体100处于瘪缩模式(或瘪缩周期)。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140的单次瞬时推动将可胀大阴茎假体100转换到瘪缩位置(而不是例如按压和保持可移动阀元件140达一预定时间)。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140向瘪缩位置的运动导致第二流体端口115和第一流体端口114之间的流体通路打开,使得流体可以以绕过泵球108的方式经由泵组件106从可胀大构件104传输到流体储存器102。

相比之下,在胀大模式中,泵球108用于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102传输流体到可胀大构件104。例如,用户可以按压(或挤压)泵球108然后释放泵球108,然后重复这些操作,直到在可胀大构件104中获得期望的刚度。泵球108的释放产生抽吸力,其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102拉到泵球108,并且泵球108的按压将流体从泵球108排出到可胀大构件104。在一些示例中,在胀大模式中,阀本体110经由推动阀124提供优化的流体通路,这可以降低穿过推动阀124的压降以获得更快的胀大时间和/或降低流体阻力,从而需要更小的泵球挤压力来胀大。

泵球108可以是限定腔体的柔性构件。泵球108联接到阀本体110并从阀本体延伸。在一些示例中,泵球108在与第一流体端口114和第二流体端口115从阀本体110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阀本体110延伸(例如,位于阀本体110的相反端部)。泵球108可以是挤压泵。在一些示例中,泵球108包括肋部或凹坑,以帮助用户抓持泵球108。如上所述,在胀大模式中,泵球108可以使用抽吸和压力来将流体移入和移出泵球108的腔体。例如,用户可以按压或挤压泵球108以将流体排出腔体,并且当柔性构件恢复到其原始形状时,所产生的抽吸将流体推入泵球108的腔体中。在一些示例中,泵球108可以具有一定的球回弹率,其被设计成在选定的时间范围内重新充注泵球108。

阀本体110限定了穿过阀本体110的一个或更多个流体通路。阀本体110包括阀部件,其设置在流体通路内,以在胀大模式和瘪缩模式中控制流体通过阀本体110的流动。在一些示例中,阀本体110包括限定流体通路并包围阀部件的材料块。在一些示例中,阀本体110包括硅树脂材料。在一些示例中,阀本体110可以由具有中等硬度值的硅树脂材料模制而成。在一些示例中,泵组件106包括设置在阀本体110上的外保护壳体。在一些示例中,外保护壳体具有不同于阀本体110的材料(例如聚合物材料)。在一些示例中,外保护壳体包括一个或更多个触觉特征,其帮助用户定位阀本体110(以便定位推动阀124)。在一些示例中,触觉特征包括突出部分、凸脊、凹槽、隆起和/或凹陷。

阀本体110包括再充注阀120和胀大阀122。在一些示例中,阀本体110包括防自动胀大阀。当泵球108被再充注时,可以使用再充注阀120。再充注阀120不在瘪缩模式中使用。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120是单向阀。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120设置在第一流体端口114和泵球108之间的阀本体110内的流体通路中。在一些示例中,流体通路(其具有在第一流体端口114和泵球108之间延伸的再充注阀120)仅用于再充注泵球108(例如,分离的流体通路),这可以减少球的再充注时间(例如,减少挤压之间的等待时间)。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120流体上联接到膛孔(在这里推动阀124内移)和泵球108。

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120与第一流体端口114对齐。例如,再充注阀120可以具有入口和出口,其中流体从第一流体端口114进入入口,并离开出口到泵球108。第一流体端口114可以限定纵向轴线119,其沿着再充注阀120的流体通路(例如在入口和出口之间)延伸。在一些示例中,纵向轴线119正交于轴线121。再充注阀120与第一流体端口114的对齐可以最小化流体通路的弯曲度,和/或降低穿过再充注阀120的压降。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120包括带有沟槽的浮动止回球(这可以增加或最大化穿过再充注阀120的流体速度)。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120包括将再充注阀120偏压到密封位置的偏压构件。在一些示例中,偏压构件包括弹簧。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120不包括偏压构件。

胀大阀122可以设置在泵球108和推动阀124之间的流体通路内。胀大阀122可以在可胀大构件104的胀大期间使用(例如,当流体从泵球108传输到可胀大构件104时)。在瘪缩模式期间,不使用胀大阀122。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122是单向阀。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122包括止回球和偏压构件。偏压构件可以将止回球偏压到密封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偏压构件包括弹簧。

在胀大位置(并且当用户操作泵球108时),流体可以从第一流体端口114(从流体储存器102)经由再充注阀120流动到泵球108,并且从泵球108经由胀大阀122和推动阀124流动到第二流体端口115(并接着流动到可胀大构件104)。响应于可移动阀元件140被按压到瘪缩位置,可移动阀元件140在阀本体110的膛孔内的位置可以打开阀本体110中的流体通路,以将流体从可胀大构件104传输到流体储存器102,这绕过了泵球108。例如,当可移动阀元件移动到瘪缩位置时,可移动阀元件140构造成改变穿过膛孔的流体通路,以将流体从第二流体端口115传输到第一流体端口114,使得泵球108被绕过。在一些示例中,由于可胀大构件104内的压力,一些流体可以经由泵组件106从胀大构件104自动传输到流体储存器102,然后用户可以挤压可胀大构件104以传输可胀大构件104中的一些剩余流体。

在一些示例中,泵组件106包括设置在按钮部件112和可移动阀元件140之间的反馈部件。反馈部件构造成响应于正被移动到瘪缩位置的可移动阀元件140的致动而提供触觉或听觉反馈中的至少一种。例如,当按压可移动阀元件140时,反馈部件可以提供可胀大阴茎假体100已经进入瘪缩模式的声音和/或触觉感受。在一些示例中,反馈部件包括圆顶部件。

第一导管连接器103和第二导管连接器105中的每个可以限定管腔,该管腔构造成将流体传输到泵组件106和从泵组件101传输流体。第一导管连接器103可以联接到泵组件106和流体储存器102,使得流体可以经由第一导管连接器103在泵组件106和流体储存器102之间传输。例如,第一导管连接器103可以限定第一管腔,其构造成在泵组件106和流体储存器102之间传输流体。第一导管连接器103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管状构件,其用于在泵组件106和流体储存器102之间传输流体。

第二导管连接器105可以联接到泵组件106和可胀大构件104,使得流体可经由第二导管连接器105在泵组件106和可胀大构件104之间传输。例如,第二导管连接器105可以限定第二管腔,其构造成在泵组件106和可胀大构件104之间传输流体。第二导管连接器105可以包括单个或多个管状构件,用于在泵组件106和可胀大构件104之间传输流体。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导管连接器103和第二导管连接器105可以包括硅树脂橡胶材料。在一些示例中,泵组件106可以直接连接到流体储存器102。

可胀大构件104可以有能力在将流体注入可胀大构件104的腔体中时胀大。例如,在将流体注入可胀大构件104中时,可胀大构件104可以增加其长度和/或宽度,以及增加其刚度。在一些示例中,可胀大构件104可以包括一对可胀大柱体或至少两个柱体,例如第一柱体构件和第二柱体构件。可胀大构件104的体积容量可以取决于可胀大柱体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每个柱体中的流体的体积可以从在较小柱体中的大约10毫升变化到在较大尺寸中的大约50毫升。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柱体构件可以大于第二柱体构件。在其它示例中,第一柱体构件可以具有与第二柱体构件相同的尺寸。

流体储存器102可以包括具有内部腔室的容器,该内部腔室构造成保持或容纳用于使可胀大构件104胀大的流体。流体储存器102的体积容量可以根据可胀大阴茎假体100的尺寸而变化。在一些示例中,流体储存器102的体积容量可以是3至150立方厘米。在一些示例中,流体储存器102由与可胀大构件104相同的材料构成。在其它示例中,流体储存器102由与可胀大构件104不同的材料构成。在一些示例中,流体储存器102容纳体积比可胀大构件104更大的流体。

图2A至2E示出了泵组件206的各种透视图,该泵组件具有推动阀224,其构造成从胀大位置移动到瘪缩位置,以打开流体通路,该流体通路以绕过泵球208的方式将流体从可胀大构件传输到流体储存器。例如,用户可以推动所述推动阀224以将阴茎假体置于瘪缩模式。在胀大位置,泵组件206经由泵球208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传输到可胀大构件。然而,在瘪缩位置,泵组件206将流体从可胀大构件传输到流体储存器,其绕过了泵球208。在一些示例中,推动阀224是切换阀。在一些示例中,泵组件206是图1的泵组件106的示例,并且可以包括参照图1的可胀大阴茎假体100讨论的任何特征。此外,图1的泵组件106可以包括关于图2A至2E的泵组件206的任何特征。

图2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206的外部。图2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206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224处于胀大位置。图2C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206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224处于瘪缩位置。图2D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206的阀本体210的截面,其中推动阀224处于瘪缩位置。图2E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206的阀本体210的视图,其中推动阀224处于瘪缩位置。

泵组件206包括泵球208、阀本体210、推动阀224、按钮部件212和流体传输端口,比如第一柱体流体端口213、第二柱体流体端口215和流体储存器端口214。流体储存器端口214构造成连接到图1的第一导管连接器103,并且第一柱体流体端口213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215构造成连接到图1的第二导管连接器105。第一柱体流体端口213包括限定腔体的第一管状构件。第二柱体流体端口215包括限定腔体的第二管状构件。流体储存器端口214包括限定腔体的第三管状构件。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管状构件、第二管状构件和第三管状构件彼此平行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泵组件206包括管适配器250。在一些示例中,管适配器250是三管适配器。管适配器250可以是限定第一柱体流体端口213、第二柱体流体端口215和流体储存器端口214的一体式本体(例如,单件材料)。例如,管适配器250可以与阀本体210分开制造,但是在泵组件206的组装期间联接在一起。管适配器250联接到阀本体210。在一些示例中,管适配器250使用过盈配合联接到阀本体210。在一些示例中,管适配器250使用粘合材料和/或一个或更多个紧固件联接到阀本体210。

泵球208可以从阀本体210的第一端部部分216延伸,并且流体传输端口可以从阀本体210的第二端部部分218延伸。阀本体210包括侧部表面217,其在阀本体210的一个侧部上在第一端部部分216和第二端部部分218之间延伸。按钮部件212可以从侧部表面217延伸并覆盖推动阀224。用户可以按压按钮部件212以将推动阀224移动到瘪缩位置。在一些示例中,推动阀224的单次瞬时推动导致推动阀224移动到瘪缩位置(并停留在瘪缩位置)。例如,用户可能不需要为了将推动阀224移动到瘪缩位置而保持推动阀224达预定时间周期。

阀本体210包括通路和阀部件。阀本体210可以包括硅树脂材料。例如,阀本体210可以由具有中等硬度值的硅树脂材料模制而成。阀本体210包括推动阀224、再充注阀220、胀大阀222和防自动胀大阀230。防自动胀大阀230参照图2D示出。

推动阀224包括可移动阀元件240和将可移动阀元件240偏压到胀大位置的偏压构件244(如图2B所示)。按钮部件212可以是在可移动阀元件240上延伸的柔性按钮形材料。在一些示例中,按钮部件212可以被认为是阀本体的外壳的从阀本体210的侧部表面217延伸的一部分。偏压构件244被偏压到其伸长长度,并且在按压可移动阀元件240时,偏压构件244压缩至较短的长度(或压缩状态)。在一些示例中,偏压构件244包括弹簧。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240包括细长的柱形阀构件。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240包括提升阀。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240包括方向控制阀。可移动阀元件240包括第一端部部分243、环圈构件242和第二端部部分245。环圈构件242可以是围绕可移动阀元件240的轴的一部分延伸的圆形部分。在一些示例中,环圈构件242包括环形环圈。在一些示例中,环圈构件242包括保持器环圈。环圈构件242设置在可移动阀元件240上,处于第一端部部分243和第二端部部分245之间的位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端部部分243包括环圈构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端部部分245包括环圈构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端部部分245具有一定的尺寸(例如直径),其小于第一端部部分243的尺寸(例如直径)。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端部部分245具有一定的长度(例如沿着轴线221延伸),其长于第二端部部分245的长度(例如沿着轴线221延伸)。在一些示例中,推动阀224(或者通常为阀本体210)包括方向控制阀。

可移动阀元件240(或其一部分)可在由阀本体210限定的主膛孔225内移动。例如,在胀大位置,可移动阀元件240的第一端部部分243从侧部表面217延伸(但是被按钮部件212覆盖)。在一些示例中,主膛孔225是柱形腔体。用户可以沿着轴线221将主膛孔225中的可移动阀元件240按压到瘪缩位置(如图2C至2E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按钮部件212然后弯曲回到其原始形状,同时可移动阀元件240维持在瘪缩位置。在瘪缩位置,可移动阀元件240的第二端部部分245的边缘可以设置成邻近(或接触)从主膛孔225的端部延伸的突起,其中偏压构件244被压缩。在一些示例中,在瘪缩位置,可移动阀元件240的第一端部部分243设置在阀本体210内(或与阀本体210的侧部表面217大致对齐)。

可胀大构件中的压力可以将可移动阀元件240保持在瘪缩位置(例如,柱体压力使推动阀224就座)。在一些示例中,主膛孔225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突起,其接触环圈构件242(和/或可移动阀元件240的另一部分),以将可移动阀元件240保持在瘪缩位置(例如,防止偏压构件244将可移动阀元件240推动到胀大位置)。为了切换成胀大模式,用户可以挤压泵球208,并且所得压力导致可移动阀元件240移动回到胀大位置。例如,如图2E所示,主膛孔225的设置在环圈构件242和主膛孔225的端部之间的部分限定致动力压力区域247。当用户挤压泵球208时,致动力压力区域247内的压力增加,这迫使可移动阀元件240切换到胀大位置。

防自动胀大阀230设置在阀本体210的桩杆区域246内。桩杆区域246可以被认为是再充注和防自动胀大的桩杆区域。例如,桩杆区域246是流体通路区域,其从流体储存器端口214传输流体以再充注泵球208(在胀大模式中),并且还将流体传输到流体储存器端口214(在瘪缩模式中)。在一些示例中,防自动胀大阀230包括止回球。在一些示例中,防自动胀大阀230包括止回球和偏压构件(例如弹簧)。

再充注阀220设置在阀本体210内的流体通路中,介于流体储存器端口214和泵球208之间。再充注阀220用于在胀大模式中传输流体,但不用于在瘪缩模式中传输流体。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220是单向阀。再充注阀220可以包括浮动止回球。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220包括带有沟槽的浮动止回球,以增加和/或最大化穿过阀的流体速度。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220与流体储存器端口214对齐。如图2B所示,流体储存器端口214限定纵向轴线219,并且再充注阀220沿着纵向轴线219对齐。例如,在胀大模式中,流体通过再充注阀220流动到泵球208,并且再充注阀220沿着与流体储存器端口214的纵向轴线219对齐的轴线定位。与流体储存器端口214成一直线的再充注阀220可以最小化流体通路的弯曲度,并且可以减小再充注阀220上的压降以增加再充注时间。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220和防自动胀大阀230设置在阀本体210内的同一流体通路内。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220与防自动胀大阀230对齐。例如,再充注阀220的纵向轴线可以与防自动胀大阀230的纵向轴线大致对齐。

胀大阀222设置在阀本体210内的流体通路内,介于主膛孔225和泵球208之间。胀大阀222用于在胀大模式期间传输流体,但不用于在瘪缩模式中传输流体。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222是单向阀。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222包括止回球和将胀大阀222偏压到密封位置的偏压构件。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222的偏压构件是弹簧。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222的止回球的尺寸小于再充注阀220的止回球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222的较小的止回球和相对较轻的弹簧可以减小克服弹簧载荷所需的挤压力。

在胀大位置(如图2B所示),泵球208用于从流体储存器传输流体到可胀大构件。例如,用户可以按压(或挤压)泵球208并接着释放泵球208,然后重复这些操作,直到在可胀大构件中获得期望的刚度。泵球208的释放产生抽吸力,其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抽取到泵球208,如图2B中的箭头所示。例如,流体流动通过流体储存器端口214并通过阀本体210,并且进入泵球208中。在阀本体210中,流体流动通过流体通路,其包括桩杆区域246和再充注阀220。与流体储存器端口214成一直线的再充注阀220可以最小化流体通路的弯曲度,并且可以减小再充注阀220上的压降以增加再充注时间。当流体通过流体通路从流体储存器端口214传输到泵球208时,流体不会进入主膛孔225。

泵球208的按压(或挤压)将流体从泵球208排出到可胀大构件。例如,在阀本体210中,流体流动通过胀大阀222,进入主膛孔225中(其中可移动阀元件240处于胀大位置),然后离开主膛孔225,进入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213、215中。在胀大位置,可移动阀元件240阻塞从主膛孔225到桩杆区域246的流体通路(例如,防止流体在胀大模式期间从主膛孔225流动到桩杆区域246)。相反,流体流动通过环圈构件242和主膛孔225的腔体的端部之间的主膛孔225,并进入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213、215中。在一些示例中,从泵球208到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213、215的流体通路可以减小穿过胀大阀222的压降,以允许更快的胀大时间,并且可以提供更小的流体阻力(从而需要更小的泵球挤压力)。

用户可以按压可移动阀元件240以沿着轴线221移动到瘪缩位置(如图2C、2D和2E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轴线221大致正交(例如垂直)于轴线219。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240的单次瞬时推动导致可移动阀元件240移动到瘪缩位置(并停留在瘪缩位置)。在瘪缩位置,可移动阀元件240的第二端部部分245的边缘可以设置成邻近(或接触)主膛孔225的端部处的突起,其中偏压构件244处于压缩状态。在一些示例中,由于可胀大构件内的压力,一些流体可以经由泵组件206从胀大构件自动传输到流体储存器(绕过泵球208),然后用户可以挤压可胀大构件以传输可胀大构件中的一些剩余流体。

可移动阀元件240向瘪缩位置的移动导致主膛孔225和桩杆区域246之间的流体通路打开(如图2D所示),并关闭从主膛孔225到胀大阀222的流体通路。流体可以从第一和第二柱体端口213、215流动到主膛孔225中(经由柱体流体端口213、215与主膛孔225之间的流体通路),并且可移动阀元件240致使流体流动到桩杆区域246中。流体流动通过防自动胀大阀230并进入流体储存器端口214中(经由桩杆区域246和流体储存器端口214之间的流体通路)。在瘪缩模式中,流体不经过泵球208。此外,在瘪缩模式中,不使用再充注阀220和胀大阀222。

图3A至3E示出了泵组件306的各种透视图,该泵组件具有推动阀324,其构造成从胀大位置移动到瘪缩位置,以打开流体通路,该流体通路以绕过泵球308的方式将流体从可胀大构件传输到流体储存器。在胀大位置,泵组件306经由泵球308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传输到可胀大构件。然而,在瘪缩位置,泵组件306将流体从可胀大构件传输到流体储存器,其绕过了泵球308。在一些示例中,推动阀324是推杆阀。在一些示例中,泵组件306是图1的泵组件106的示例,并且可以包括参照图1的可胀大阴茎假体100和/或图2A至2E的泵组件206讨论的任何特征。此外,图1的泵组件106和/或图2A至2E的泵组件206可以包括关于图3A至3E的泵组件306的任何特征。

图3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306的外部的透视图。图3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306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324处于胀大位置。图3C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306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324处于瘪缩位置。图3D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306的阀本体310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324处于胀大位置。图3E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阀本体310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324处于瘪缩位置。

泵组件306包括泵球308、阀本体310、推动阀324、按钮部件312和流体传输端口,比如第一柱体流体端口313、第二柱体流体端口315和流体储存器端口314。阀本体310包括通路和阀部件。阀本体310和/或泵组件306包括推动阀324、再充注阀320和胀大阀322。在一些示例中,阀本体310包括防自动胀大区域365(见图3C),其包括防自动胀大阀。在一些示例中,防自动胀大阀包括止回球。在一些示例中,防自动胀大阀包括止回球和偏压构件(例如弹簧)。

推动阀324包括可移动阀元件340和将可移动阀元件340偏压到胀大位置的偏压构件344(如图3B所示)。如图3A和3B所示,按钮部件312可以是在可移动阀元件340上延伸的柔性按钮形材料。在一些示例中,按钮部件312可以被认为是阀本体的外壳的从阀本体310的侧部表面317延伸的一部分。在一些示例中,偏压构件344包括弹性体控制阀弹簧。在一些示例中,偏压构件344包括弹簧。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340包括细长的柱形阀构件。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340是推杆,其具有不同尺寸的部段。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340包括提升阀。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340包括方向控制阀。

如图3D和3E中更详细示出的,可移动阀元件340包括第一端部部分343、第一中心部分347、第二中心部分349和第二端部部分345。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端部部分343包括按钮形状的端部,其略小于按钮部件312,使得第一端部部分343能装配到按钮部件312中。第二端部部分345限定环圈构件342。环圈构件342可以是围绕可移动阀元件340的端部延伸的圆形部分。在一些示例中,环圈构件342包括环形环圈。在一些示例中,环圈构件342包括保持器环圈。第二中心部分349具有一定的尺寸(例如直径),其小于第一中心部分347的尺寸(例如直径)。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端部部分343具有一定的尺寸(例如直径),其小于第二中心部分349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第二中心部分349具有一定的长度(例如沿着轴线321延伸),其长于第一中心部分347的长度(例如沿着轴线321延伸)。在一些示例中,推动阀324(或者通常为阀本体310)包括单个提升阀。

可移动阀元件340(或其一部分)可在由阀本体310限定的主膛孔325内移动。例如,在胀大位置,可移动阀元件340的第一端部部分343从侧部表面317延伸(但是被按钮部件312覆盖)。在一些示例中,主膛孔325是柱形腔体。用户可以按压可移动阀元件340以沿着轴线321将主膛孔325中的可移动阀元件340移动到瘪缩位置(如图3C和3D所示)。在一些示例中,按钮部件312然后弯曲回到其原始形状,同时可移动阀元件340维持在瘪缩位置。在瘪缩位置,可移动阀元件340的第二端部部分345上的环圈构件342可以设置成邻近主膛孔325的端部和/或与阀本体310的稍微延伸到主膛孔325中的部分362接触。在瘪缩位置,偏压构件344被压缩。在一些示例中,在瘪缩位置,可移动阀元件340的第一端部部分343的边缘可以设置在阀本体310内和/或与阀本体310的侧部表面317大致对齐。

可胀大构件中的压力可以将可移动阀元件340保持在瘪缩位置(例如,柱体压力使推动阀324就座)。在一些示例中,主膛孔325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突起,其接触环圈构件342(和/或可移动阀元件340的另一部分)以将可移动阀元件340保持在瘪缩位置。在一些示例中,偏压构件344构造成响应于柱体压力下降到阈值水平以下而使可移动阀元件340返回到胀大位置。在一些示例中,用户可以挤压泵球308,并且所得压力导致可移动阀元件340移动回到胀大位置。

再充注阀320设置在主膛孔325和泵球308之间的流体通路中。再充注阀320用于在胀大模式中传输流体,但不用于在瘪缩模式中传输流体。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320是单向阀。再充注阀320可以包括浮动止回球。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320包括带有沟槽的浮动止回球,以增加和/或最大化穿过阀的流体速度。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320与流体储存器端口314对齐。流体储存器端口314限定纵向轴线319,并且再充注阀320沿着纵向轴线319对齐。例如,在胀大模式中,流体通过再充注阀320流动到泵球308,并且再充注阀320沿着与流体储存器端口314的纵向轴线319对齐的轴线定位。与流体储存器端口314成一直线的再充注阀320可以最小化流体通路的弯曲度,并且可以减小再充注阀320上的压降以增加再充注时间。

胀大阀322设置在主膛孔325和泵球308之间的流体通路内。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322设置在与再充注阀320分离的流体通路中。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322和再充注阀320彼此平行。胀大阀322用于在胀大模式期间传输流体,但不用于在瘪缩模式中传输流体。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322是单向阀。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322包括止回球和将胀大阀322偏压到密封位置的偏压构件。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322的偏压构件是弹簧。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322的止回球的尺寸小于再充注阀320的止回球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322的较小的止回球和相对较轻的弹簧可以减小克服弹簧载荷所需的挤压力。

在胀大位置(如图3B和3D所示),泵球308用于从流体储存器传输流体到可胀大构件。例如,用户可以按压(或挤压)泵球308并接着释放泵球308,然后重复这些操作,直到在可胀大构件中获得期望的刚度。泵球308的释放产生抽吸力,该抽力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抽取到泵球308,如图3B中的箭头所示。例如,流体流动通过流体储存器端口314、通过阀本体310、通过再充注阀320,并进入泵球308中。在阀本体310中,流体从流体储存器端口314流动到主膛孔325的一部分364中。在胀大位置,主膛孔325的部分364是可移动阀元件340的第一中心部分347与可移动阀元件340的环圈构件342之间的膛孔部分。在胀大位置,可移动阀元件340的第二中心部分349(例如具有减小的尺寸)定位在主膛孔325中,使得可移动阀元件340引导流体围绕第二中心部分349流动并进入具有再充注阀320的流体通路中。

泵球308的按压(或挤压)将流体从泵球308排出到可胀大构件。例如,流体从泵球308通过胀大阀322流动到主膛孔325的一部分366中,然后进入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313、315中。在胀大位置,主膛孔325的部分366是设置在可移动阀元件340的环圈构件342与主膛孔325的端部368之间的膛孔部分。例如,在胀大位置,环圈构件342可以分离主膛孔325中的从流体储存器端口314到泵球308的流体通路与主膛孔325中的从泵球308到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313、315的流体通路。在一些示例中,从泵球308到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313、315的流体通路可以减小穿过胀大阀322的压降,以允许更快的胀大时间,并且可以提供更小的流体阻力(从而需要更小的泵球挤压力)。

用户可以按压可移动阀元件340以沿着轴线321移动到瘪缩位置(如图3C和3E所示)。在一些示例中,轴线321大致正交(例如垂直)于轴线319。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340的单次瞬时推动导致可移动阀元件340移动到瘪缩位置(并停留在瘪缩位置)。在瘪缩位置,偏压构件344被压缩,并且环圈构件342接触阀本体310的延伸到主膛孔325中的部分362。在一些示例中,由于可胀大构件内的压力,一些流体可以经由泵组件306从胀大构件自动传输到流体储存器(绕过泵球308),然后用户可以挤压可胀大构件以传输可胀大构件中的一些剩余流体。

可移动阀元件340向瘪缩位置的移动关闭主膛孔325中的介于流体储存器端口314和泵球308之间的流体通路,并且关闭阀本体310中的介于泵球308与第一和第二柱体端口313、315之间的流体通路。如图3C所示,在瘪缩位置,流体可以流动通过主膛孔325的介于环圈构件342与第一中心部分347之间的部分。在瘪缩模式中,流体不经过泵球308。此外,在瘪缩模式中,不使用再充注阀320和胀大阀322。

图4A至4C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推动阀424。推动阀424可以是参考前面的附图讨论的任何推动阀的示例,并且可以包括本文讨论的任何特征。图4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推动阀424的透视图。图4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处于胀大位置的推动阀424的透视图。图4C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处于瘪缩位置的推动阀424的透视图。

推动阀424包括两件式可移动阀元件440。可移动阀元件440包括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和第二可移动构件472。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和第二可移动构件472是彼此分离的一体式本体。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和第二可移动构件472同心地对齐。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和第二可移动构件472构造成在阀本体410的主膛孔425内彼此独立地移动。推动阀424包括将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偏压到胀大位置的第一偏压构件444,以及将第二可移动构件472偏压到胀大位置的第二偏压构件445。第一偏压构件444和第二偏压构件445构造成在施加力时被压缩。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偏压构件444包括具有多个线圈的弹簧。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偏压构件445包括具有多个线圈的弹簧。

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可以是柱形本体,其具有不同尺寸(例如直径)的部段。第二可移动构件472可以是柱形本体,其具有不同尺寸(例如直径)的部段。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包括设置在第一可移动构件470的一个端部部分上的环圈构件442和设置在第一可移动构件470的另一个端部部分上的接合部分471。第二可移动构件472包括设置在第二可移动构件472的一个端部部分上的环圈构件443、设置在第二可移动构件472的另一端部部分上的接合部分473、以及设置在第二可移动构件472上位于接合部分473与环圈构件443之间的位置处的环圈构件447。环圈构件442、443、447可以是围绕第一可移动构件470或第二可移动构件472的部分延伸的圆形部分。在一些示例中,环圈构件442、443、447可以是环形环圈或保持器环圈。

第一可移动构件470的接合部分471可以相对于第二可移动构件472的接合部分473可移动地联接(例如,接触和滑动)。在一些示例中,接合部分471可以与接合部分473重叠,并且可以彼此远离移动,使得接合部分471和接合部分473部分地重叠(或者根本不重叠)。在一些示例中,接合部分471和接合部分473中的每一个具有一定的宽度,其分别窄于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和第二可移动构件472的其它部分。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在第一可移动构件470的表面部分上限定构造成接收第二可移动构件472的接合部分473的通道或凹槽,并且第二可移动构件472在第二可移动构件472的表面部分上限定构造成接收第一可移动构件470的接合部分471的通道或凹槽。

用户可以按压按钮部件412,其导致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和第二可移动构件472线性移动到瘪缩位置,在该瘪缩位置中,第一偏压构件444和第二偏压构件445被压缩。第一偏压构件444设置在主膛孔425中,并接触第一可移动构件470上的环圈构件442。例如,第一偏压构件444可以设置在环圈构件442与主膛孔425的端部部分480之间。环圈构件442限定狭槽474,其接收第一偏压构件444的线圈部分。例如,第一偏压构件444在狭槽474处接触环圈构件442,以将第一可移动构件470偏压到胀大位置。第二偏压构件445设置在主膛孔425中,并且接触第二可移动构件472上的环圈构件447。例如,第二偏压构件445可以设置在主膛孔425中的阀本体410的一部分482与环圈构件447之间。第二偏压构件445接触环圈构件447,以将第二可移动构件472偏压到胀大位置。在一些示例中,环圈构件447包括狭槽,其接收第二偏压构件445的线圈部分。

图5A至5D示出了泵组件506的各种透视图,该泵组件具有推动阀524,其构造成从胀大位置移动到瘪缩位置,以打开流体通路,该流体通路以绕过泵球508的方式将流体从可胀大构件传输到流体储存器。在一些示例中,推动阀524是切换阀泵。泵组件506可以包括参照图1的可胀大阴茎假体100、图2A至2E的泵组件206、图3A至3D的泵组件306和/或图4A至4C的推动阀424讨论的任何特征。此外,图1的泵组件106、图2A至2E的泵组件206、图3A至3D的泵组件306和/或图4A至4C的推动阀424可以包括关于图5A至3D的泵组件506的任何特征。

图5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506的外部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524处于瘪缩位置。图5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506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524处于胀大位置。图5C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506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524处于瘪缩位置。图5D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泵组件506的阀本体510的透视图,其中推动阀524处于瘪缩位置。

泵组件506包括泵球508、阀本体510、可相对于阀本体510移动的推动阀524以及流体传输端口,比如第一柱体流体端口513、第二柱体流体端口515和流体储存器端口514。在一些示例中,泵组件506包括覆盖推动阀524的按钮部件。阀本体510包括通路和阀部件。阀本体510包括推动阀524、再充注阀520、胀大阀522和防自动胀大阀530。

推动阀524包括可移动阀元件540和偏压构件(未示出),其将可移动阀元件540偏压到胀大位置(如图5B所示)。推动阀524可以包括阀引导件585。在胀大位置,可移动阀元件540的一部分从阀本体510的侧部表面517延伸。在一些示例中,偏压构件包括弹簧。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540包括细长的柱形阀构件。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540是推杆,其具有不同尺寸的部段。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540包括提升阀。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540包括方向控制阀。

可移动阀元件540包括第一端部部分543、中心部分549和第二端部部分545。在一些示例中,中心部分549具有一定的尺寸(例如直径),其小于第一端部部分543的尺寸(例如直径)和第二端部部分545的尺寸(例如直径)。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端部部分543包括环圈构件。在一些示例中,第二端部部分545包括环圈构件。在一些示例中,环圈构件包括环形环圈或保持器环圈。中心部分549具有一定的长度,其长于第一端部部分543的长度并且长于第二端部部分545的长度。

在一个示例中,可胀大构件中的压力可以将可移动阀元件540保持在瘪缩位置(例如,柱体压力使推动阀524就座)。在一些示例中,主膛孔525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突起,其接触可移动阀元件540的一个或更多个部分,以将可移动阀元件540保持在瘪缩位置。在一些示例中,用户可以挤压泵球508,并且所得压力导致可移动阀元件540移动回到胀大位置。

再充注阀520设置在流体储存器端口514和泵球508之间的流体通路中。再充注操作不通过主膛孔525,因此在再充注状态下可以存在较小的流体阻力。再充注阀520用于在胀大模式中传输流体,但不用于在瘪缩模式中传输流体。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520是单向阀。再充注阀520可以包括浮动止回球。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520包括带有沟槽的浮动止回球,以增加和/或最大化穿过阀的流体速度。在一些示例中,再充注阀520与流体储存器端口514对齐。流体储存器端口514限定了纵向轴线519,并且再充注阀520沿着纵向轴线519对齐。例如,在胀大模式中,流体通过再充注阀520流动到泵球508,并且再充注阀520沿着与流体储存器端口514的纵向轴线519对齐的轴线定位。与流体储存器端口514成一直线的再充注阀520可以最小化流体通路的弯曲度,并且可以减小再充注阀520上的压降以增加再充注时间。

胀大阀522设置在主膛孔525和泵球508之间的流体通路内。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522设置在与再充注阀520分离的流体通路中。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522和再充注阀520彼此平行。胀大阀522用于在胀大模式期间传输流体,但不用于在瘪缩模式中传输流体。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522是单向阀。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522包括止回球和将胀大阀522偏压到密封位置的偏压构件。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522的偏压构件是弹簧。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522的止回球的尺寸小于再充注阀520的止回球的尺寸。在一些示例中,胀大阀522的较小的止回球和相对较轻的弹簧可以减小克服弹簧载荷所需的挤压力。

在胀大位置,泵球508用于从流体储存器传输流体到可胀大构件。例如,用户可以按压(或挤压)泵球508并接着释放泵球508,然后重复这些操作,直到在可胀大构件中获得期望的刚度。泵球508的释放产生抽吸力,该抽力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抽取到泵球308,如图5B中的箭头所示。例如,流体流动通过流体储存器端口514、再充注阀520,并进入泵球508中。

泵球508的按压(或挤压)将流体从泵球508排出到可胀大构件。例如,流体从泵球508通过胀大阀522流动到主膛孔525的一部分中,然后进入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513、515中。可移动阀元件540的第二端部部分545将流体引导到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513、515中。在一些示例中,从泵球508到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513、515的流体通路可以减小穿过胀大阀522的压降,以允许更快的胀大时间,并且可以提供更小的流体阻力(从而需要更小的泵球挤压力)。

用户可以按压可移动阀元件540以沿着轴线521移动到瘪缩位置。在一些示例中,轴线521大致正交(例如垂直)于轴线519。在一些示例中,可移动阀元件540的单次瞬时推动将可移动阀元件540移动到瘪缩位置(并停留在瘪缩位置)。如图5C所示,在瘪缩位置,流体可以从第一和第二柱体流体端口513、515流动通过防自动胀大阀530,并进入流体储存器端口514中。在瘪缩模式中,流体不经过泵球508。此外,在瘪缩模式中,不使用再充注阀520和胀大阀522。

图6A至6B示出了反馈部件611的各种透视图,所述反馈部件构造成响应于将可移动阀元件640移动到瘪缩位置而提供触觉或听觉反馈中的至少一种。反馈部件611设置在可移动阀元件640和按钮部件612之间。反馈部件611可以用于本文讨论的任何推动组件。

图6A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作为圆顶结构685的反馈部件611。在一些示例中,圆顶结构685包括圆形拱顶和圆形基部。在一些示例中,当圆顶结构685被压缩时,圆顶结构685可以产生声音。在一些示例中,当圆顶结构685被压缩时,圆顶结构685可以提供用户可感知的触觉感觉。图6B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设置在可移动阀元件640的端部表面633上的反馈部件611。当按钮部件612被按压时,按钮部件612移动可移动阀元件640,以便将推动阀置于瘪缩位置。可移动阀元件640和按钮部件612压缩反馈部件611,这导致反馈部件611提供触觉或听觉反馈中的至少一种。

图7示出了流程图700,其描述了根据一个方面的控制流体通过可胀大阴茎假体的泵组件的方向的方法的示例操作。尽管参考图1的可胀大阴茎假体100说明了流程图700,但是流程图700的示例性操作可以通过本文讨论的任何可胀大阴茎假体、泵组件和/或推动阀来执行。

操作702包括通过泵组件106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102传输到可胀大构件104,这包括将流体从流体储存器102经由再充注阀120传输到泵球108,以及将流体从泵球108经由胀大阀122和具有可移动阀元件140的推动阀124传输到可胀大构件104。操作704包括沿着轴线121将可移动阀元件140推动到瘪缩位置,以改变通过泵组件106的阀本体110的流体通路。操作706包括经由推动阀124将流体从可胀大构件104传输到流体储存器102,使得流体不传输通过泵球108。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一个方面的具有泵组件806的可胀大阴茎假体800。泵组件806可以包括参考前面的附图描述的泵组件(包括推动阀)的任何特征。阴茎假体800可以包括一对可胀大柱体810,并且可胀大柱体810构造成植入在阴茎中。例如,可胀大柱体810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在阴茎的一个侧部上,而另一个可胀大柱体810可以设置在阴茎的另一个侧部上。每个可胀大柱体810可以包括第一端部部分824、腔体或胀大腔室822以及具有后侧末端832的第二端部部分828。

泵组件806可以植入到患者的阴囊中。一对导管连接器805可以将泵组件806附接到可胀大柱体810,使得泵组件806与可胀大柱体810流体连通。此外,泵组件806可以经由导管连接器803与流体储存器802流体连通。流体储存器802可以植入到用户的腹部中。可胀大柱体810的胀大腔室或部分822可以设置在阴茎内。可胀大柱体810的第一端部部分824可以至少部分地设置在阴茎的冠部部分内。第二端部部分828可以植入到患者的耻区PR中,其中后侧末端832靠近耻骨PB。

为了植入可胀大柱体810,外科医生首先备好患者。外科医生常常在阴茎阴囊区域(例如,阴茎的基部与阴囊的顶部相交之处)中做出切口。从阴茎阴囊切口处,外科医生可以使患者的阴茎海绵体扩张,以使患者准备好接收可胀大柱体810。阴茎海绵体是形成阴茎的本体的背部的勃起组织的两个平行柱中的一个,例如,大致沿阴茎的整个长度延伸的两个细长的柱。外科医生还将使耻区的两个区扩张,以使患者准备好接收第二端部部分828。外科医生可以从切口和耻区的扩张区处测量阴茎海绵体的长度,以确定要植入的可胀大柱体810的合适尺寸。

在患者准备好之后,将阴茎假体800植入患者体内。每个可胀大柱体810的第一端部部分824的末端可以附接到缝线。缝线的另一端可以附接到针构件(例如,Keith针)。针构件插入切口中并进入扩张的阴茎海绵体中。然后迫使针构件穿过阴茎的冠部。外科医生拉动缝线以将可胀大柱体810拉入到阴茎海绵体中。对于一对中的每个可胀大柱体810,都这样做。一旦胀大腔室822就位,外科医生就可以从末端处移除缝线。然后,外科医生插入第二端部部分828。外科医生将可胀大柱体810的后端部插入到切口中,并将第二端部部分828推向耻骨PB,直到每个可胀大柱体810就位。

泵组件806的泵球808可以被用户挤压或按压,以便促进流体从流体储存器802传输到可胀大柱体810。例如,在胀大模式中,当用户操作泵球808时,泵球808可以从流体储存器802接收流体,然后将流体输出到可胀大柱体810。当用户切换到瘪缩模式时,至少一些流体可以自动传输回到流体储存器802(由于从可胀大柱体810到流体储存器802的压力差)。然后,用户可以挤压可胀大柱体810,以便促进流体通过泵球808进一步传输到流体储存器802。

虽然如本文所描述那样地示出了所述实施方式的某些特征,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现在将显而易见地想到大量的变型、替代方案、修改方案和等同方案。因此,应明白的是,所附权利要求书旨在覆盖落入实施例的范围内的所有这类变型和修改方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