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装置及系统

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装置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获取使用者周围各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其中,所述防范中心位于被防范物体上;当防范对象的实时距离值小于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位于防范中心区域内,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中心区域的第一驻留时长,拍摄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中心区域的偷看行为视频;当所述第一驻留时长大于第一偷看时长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将所述偷看行为视频上传至监控终端。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解决某些偷看行为未被发现以及偷看行为无法被实时记录和上报的问题,提高了监考效率和正确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1005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如果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57523.1

  • 发明设计人 马融;

    申请日2021-04-01

  • 分类号A47B13/00(20060101);G06K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372 深圳市六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孟丽平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学苑大道1001号南山智园B1栋17楼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50: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偷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在办公或者考试时,为了避免个人信息或答题信息被偷看,经常会采用遮挡或设置多个监控者。但即使采取了各种保护和防偷看措施,但仍难免由于个人疏忽而导致信息被偷看窃取。

传统的防偷看装置主要集中于偷看挡板的物理设计,这种方式只能遮挡一部分视线,偷看者可能趁监控者不备,站起来偷看他人的答题信息,而不被监控者发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装置及系统,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为疏忽导致某些偷看行为未被发现,以及偷看行为无法被实时记录和上报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应用于智能防偷看装置,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包括若干个可升降挡板,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使用者周围各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其中,所述防范中心位于被防范物体上;

当防范对象的实时距离值小于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位于防范中心区域内,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中心区域的第一驻留时长,拍摄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中心区域的偷看行为视频;

当所述第一驻留时长大于第一偷看时长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将所述偷看行为视频上传至监控终端。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实时距离值大于等于第一偷看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位于防范边缘区域内;

采集所述防范对象的人脸图像,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所述防范对象是否具有偷看倾向;

当识别所述防范对象具有偷看倾向时,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边缘区域的第二驻留时长,当所述第二驻留时长大于第二偷看时长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为倾向偷看者,将所述倾向偷看者的人脸图像上传至监控终端。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后还包括:

当所述防范中心区域内无防范对象时,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降落可升降挡板。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采集使用者人脸图像,将所述使用者人脸图像发送到监控终端,以使得监控终端将使用者与智能防偷看终端进行绑定。

可选地,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还包括拾音单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有防范对象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或防范边缘区域时,采集外部声音,并将采集的外部声音上传至监控终端。

可选地,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还包括光感单元和LED,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光感单元监测周围环境光亮度,当监测到环境光亮度不足时,控制LED点亮进行照明。

可选地,所述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包括:

识别防范对象进入防范中心区域后所处的方位,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对应方位的可升降挡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防偷看装置,包括若干个可升降挡板、摄像单元、测距单元、开关单元、控制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其中,

测距单元,用于测量和计算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所述防范中心位于被防范物体上;

摄像单元,用于拍摄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视频;

控制单元,用于当所述实时距离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位于防范中心区域内,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防范中心区域的第一驻留时长,通知摄像单元拍摄所述防范对象在防范中心区域的偷看行为视频;当所述第一驻留时长大于第一偷看时长阈值时,发送开启指令至开关单元,通知无线通信单元将所述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视频上传至监控终端;

开关单元,用于根据控制单元发送的开启指令,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根据控制单元发送的关闭指令,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降落可升降挡板;

无线通信单元,用于与监控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将所述摄像单元拍摄的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视频上传至监控终端。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所述实时距离值大于等于第一偷看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位于防范边缘区域内;通知摄像单元拍摄所述防范对象的人脸图像,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所述防范对象是否具有偷看倾向,当识别所述防范对象具有偷看倾向时,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边缘区域的第二驻留时长,当所述第二驻留时长大于第二偷看时长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为倾向偷看者,通知无线通信单元将所述倾向偷看者的人脸图像上传至监控终端;

所述摄像单元,还用于采集所述防范对象的人脸图像;

所述无线通信单元,还用于将所述倾向偷看者的人脸图像上传至监控终端。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防范中心区域内无防范对象且可升降挡板处于升起状态时,发送关闭指令至开关单元;

所述开关单元,还用于根据控制单元发送的关闭指令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降落可升降挡板。

可选地,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还包括光感单元和LED,所述光感单元实时检测外部环境光亮度,将所述环境光亮度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当检测到环境光亮度不足时,点亮LED进行照明。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识别防范对象进入防范中心区域后所处的方位,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对应方位的可升降挡板。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防偷看系统,包括:

若干个智能防偷看装置,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防偷看装置,还用于拍摄使用者人脸图像,将所述使用者人脸图像发送到监控终端;

监控终端,与各智能防偷看装置无线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智能防偷看装发送的使用者人脸图像,对所述人脸图像进行识别,识别出使用者的用户身份信息,将使用者与智能防偷看装置进行绑定;接收智能防偷看装置上传的偷看行为视频,识别出偷看者的用户身份信息,再获取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绑定的使用者的用户身份信息生成第一告警信息;接收智能防偷看装置上传的倾向偷看者的人脸图像,识别出倾向偷看者的用户身份信息,再获取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绑定的使用者的用户身份信息生成第二告警信息。

可选地,所述监控终端,还用于建立位置编码和用户身份信息、智能防偷看装置的映射关系;获取偷看者的位置编码和使用者的位置编码,将偷看者的位置编码和使用者的位置编码也生成到第一告警信息;获取倾向偷看者的位置编码和使用者的位置编码,将倾向偷看者的位置编码和使用者的位置编码也生成到第二告警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但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防偷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该智能防偷看装置的测距单元、摄像单元和可升降挡板等,可以实时监控使用者周围各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及偷看倾向,当有偷看行为时,控制可升降挡板升起,并将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上报到监控终端,以使得监控终端可根据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生成对应的告警信息提示监控者。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为疏忽导致某些偷看行为未被发现,以及偷看行为无法被实时记录和上报的问题,提高了监考效率和正确率。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一个可升降挡板的智能防偷看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三个可升降挡板的至恩呢防偷看装置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智能防偷看装置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防偷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智能防偷看装置的防护范围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防偷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防偷看方法应用于智能防偷看装置,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包括若干个可升降挡板、摄像单元、测距单元、时钟单元、开关单元、控制单元和无线通信单元等。智能防偷看装置通过测距单元和摄像单元感知偷看者的偷看行为和偷看倾向,自适应升起可升降挡板进行遮挡,并将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上报到监控终端,由监控终端根据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生成对应的告警信息提示监控者,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为疏忽导致偷看行为未被发现,以及偷看行为无法被实时记录和上报的问题,提高了监考效率和正确率。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应用于智能防偷看装置,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包括若干个可升降挡板,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获取使用者周围各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

其中,所述防范中心位于所述被防范物体上,被防范物体具体为试卷、屏幕内容等。智能防偷看装置中内置有测距单元,并通过测距单元来测量和计算周围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所述测距单元可采用激光测距技术、红外测距技术和超声波测距技术等实现,乃现有技术,本发明不做赘述。步骤S101具体为:测距单元测量防范对象到测距单元所处位置的距离,再根据防范中心与测距单元所处位置计算得到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

实际使用中,可为每个用户配备一个智能防偷看装置,并将该智能防偷看装置通过粘贴或卡槽等方式固定在桌面上。使用者周围的防范对象包括坐在使用者左侧、左前、前面、右前、右侧的其他考生,当然并不限制于此。

步骤S102,当防范对象的实时距离值小于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位于防范中心区域内,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中心区域的第一驻留时长,拍摄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中心区域的偷看行为视频。

本发明实施例中,识别一个防范对象是否具有偷看行为主要依据如下两方面:1)防范对象是否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内;2)防范对象在防范中心区域内停留的时间。因此,在步骤S101之前还包括:设置被防范物体周围的防范中心区域和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中心区域的第一偷看时长阈值。所述防范中心区域可通过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来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范中心区域为以防范中心为原点,第一偷看距离阈值为半径的扇形区域(部分方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做防范)或圆形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防范中心区域按方位进行划分,不同方位对应的防范中心区域对应不同的第一偷看距离阈值。如图7所示,防范中心区域A、防范中心区域B、防范中心区域C可对应不同的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所述第一偷看时长阈值为防范对象在防范区域内停留的最小安全时间,超过该最小安全时间,则判断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成立。

第一偷看距离阈值和第一偷看时间阈值可通过事先测试来确定。比如,让多个考生站在不同的方位去偷看试卷,得到考生可偷看到试卷的多个距离值和多个时间值,并对多个距离值和多个时间值取平均数。进一步地,智能防偷看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可对历史偷看行为的偷看距离和偷看时间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一个偷看距离最频繁以及偷看时间最频繁的值,从而对第一偷看距离阈值和第一偷看时间阈值进行修正和调整。

由于智能防偷看装置不具有显示单元,因此,第一偷看距离阈值和第一偷看时间阈值需要预先设置或者通过与其他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对其进行设置,比如本发明中的监控终端。

当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的防范对象有多个时,分别记录每个防范对象在防范中心区域的驻留时长。具体实现时,根据摄像单元拍摄到的图像提取特征(高矮胖瘦、衣服颜色、头发长短等),并对每个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的对象进行标记。

为了提高偷看行为视频的质量,摄像单元在拍摄时还用于根据测距单元识别到的防范对象所处的方位调整摄像头的拍摄方向,即将拍摄方向调整为防范对象所处方位进行拍摄。当防范对象脱离防范中心区域时,摄像单元将拍摄方向再调整为默认方位,并停止拍摄。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多个防范对象同时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的可能,因此,需要根据摄像头的类型以及需要防范的方向范围来设置摄像头的数量以及摄像头的默认拍摄方位,以确保不会漏拍偷看行为。

步骤S103,当所述第一驻留时长大于第一偷看时长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将所述偷看行为视频上传至监控终端。

具体的,当有防范对象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时,还用于判断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的可升降挡板是否已升起,如果已升起,则不做处理,如果未升起,则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

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后,继续对处于防范中心区域内的每个防范对象进行计时和拍摄,直到该防范对象脱离防范中心区域,则停止对该防范对象进行计时和拍摄。可选地,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当防范中心区域内无防范对象时,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降落可升降挡板。

监控终端接收到偷看行为视频能识别出偷看者的用户信息,为了得到使用者的用户信息,还需要将使用者与智能防偷看装置进行绑定。具体的,使用者通过智能防偷看装置采集人脸图像,将所述使用者人脸图像发送到监控终端,监控终端根据人脸图像识别出使用者的用户信息,并将使用者与智能防偷看装置进行绑定。这样,监控终端通过智能防偷看装置可获取到使用者的用户信息,从而根据偷看者的用户信息和使用者的用户信息生成告警信息提示监控者。

当可升降挡板升起后,摄像单元周围的光亮可能会受影响。为解决该问题,智能防偷看装置还包括光感单元和LED,所述光感单元监测周围环境光亮度,当监测到环境光亮度不足时,控制LED点亮进行照明。

如图4所示的智能防偷看装置包括通过可旋转连接结构进行相互连接的三个可升降挡板,每个升降挡板可沿连接结构360度旋转。图5为图4所示智能防偷看装置收拢的状态。使用时,将处于收拢状态的智能防偷看装置根据两侧的可升降挡板展开旋转到合适的方位。对于包含多个可升降挡板的智能防偷看装置,所述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还包括:识别防范对象进入防范中心区域后所处的方位,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对应方位的可升降挡板。进一步地,本方法还包括:识别防范对象离开前所处防范中心区域的方位,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降落对应方位的可升降挡板。具体的,如图7所示,将防范中心区域按照各可升降挡板可遮挡的范围进行划分为防范中心区域A、防范中心区域B和防范中心区域C,当智能防偷看装置识别到有防范对象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A时,控制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左侧的可升降挡板,同理,当智能防偷看装置识别到防范中心区域A中不包含防范对象且左侧的可升降挡板为升起状态时,控制智能防偷看装置降落左侧的可升降挡板。

请参阅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智能防偷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

步骤S201,设置被防范物体周围的防范中心区域和防范边缘区域,以及防范对象在防范中心区域的第一偷看时长阈值和防范对象在防范边缘区域的第二偷看时长阈值。

本发明实施例对防范区域进一步进行划分,在防范中心区域的外围再划分出一防范边缘区域。防范中心区域的定义与图1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所述防范边缘区域可通过第一偷看距离阈值和第二偷看距离阈值共同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范边缘区域为以防范中心为圆心,第二偷看距离阈值为外径,第一偷看距离阈值为内径的散环区域或环形区域。如图7所示,在防范中心区域A、B、C的外围还包括扇形的防范边缘区域。该防范边缘区域包括以防范中心为圆心,外径为Dm_threshold(即第二偷看距离阈值),内径为Dc_threshold(即第一偷看距离阈值)的散环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防范边缘区域按方位进行划分,不同方位对应的防范中心区域对应不同的第二偷看距离阈值。所述第二偷看时长阈值为具有偷看倾向的防范对象在防范边缘区域驻留的最小安全时间,超过该最小安全时间,则判断防范对象的偷看倾向行为成立。

步骤S202,获取使用者周围各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

步骤S203,判断是否有防范对象进入防范中心区域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204;若否,则进入步骤S209。

具体的,当至少一个防范对象的实时距离值小于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有防范对象位于防范中心区域内。

步骤S204,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中心区域的第一驻留时长,拍摄所述防范对象在防范中心区域的偷看行为视频。

步骤S205,判断所述第一驻留时长是否大于第一偷看时长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206;若否,则不做处理,继续监控。

步骤S206,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升起可升降挡板,将所述偷看行为视频上传至监控终端。

步骤S207,是否所有防范对象均已脱离防范中心区域,若是,则进入步骤S208,否则,继续回到步骤S207。

步骤S208,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降落可升降挡板。

步骤S202至步骤S208与图1实施例中实现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S209,判断是否有防范对象位于防范边缘区域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210;若否,则不做处理,继续监控。

具体的,当至少一个防范对象的实时距离值大于等于第一偷看距离阈值且小于第二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有防范对象位于防范边缘区域内。

步骤S210,采集所述防范对象的人脸图像,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所述防范对象是否具有偷看倾向,若是,则进入步骤S211;若否,则不做处理,继续监控。

具体的,根据测距单元识别到防范对象所处的方位,摄像单元将拍摄方向调整为防范对象所处方位,拍摄防范对象的人脸图像,通过分析人脸图像中的面部姿态来确认防范对象是否具有偷看倾向。比如,防范对象虽然进入了防范边缘区域,但是摄像单元拍摄到的人脸图像实际为后脑勺图像,则判断该防范对象没有偷看倾向。

步骤S211,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边缘区域的第二驻留时长。

步骤S212,判断第二驻留时长是否大于第二偷看时长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213;若否,则不做处理,继续监控。

步骤S213,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为倾向偷看者,将所述倾向偷看者的人脸图像上传至监控终端。

在一些施例中,为了应对考生之间交头接耳的作弊行为,智能防偷看装置还包括拾音单元,当有防范对象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或防范边缘区域时,采集外部声音,并将采集的外部声音上传至监控终端。监控者通过监控终端可以收听到这些声音,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作弊行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防偷看方法,通过该智能防偷看装置的测距单元、摄像单元和可升降挡板等,可以实时监控使用者周围各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及偷看倾向,当有偷看行为时,控制可升降挡板升起,并将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上报到监控终端,以使得监控终端根据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生成对应的告警信息提示监控者。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为疏忽导致某些偷看行为未被发现,以及偷看行为无法被实时记录和上报的问题,提高了监考效率和正确率。

请参阅图3-图6,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一个可升降挡板的智能防偷看装置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带有三个可升降挡板的智能防偷看装置示意图;图5是图4中智能防偷看装置折叠后的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防偷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的,智能防偷看装置10包括若干个可升降挡板15、摄像单元12、测距单元13、开关单元16、控制单元11和无线通信单元14。

其中,测距单元13可采用激光测距技术、红外测距技术和超声波测距技术实现,设置在智能防偷看装置10的底座中,用于测量计算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其中,所述防范中心位于所述被防范物体上。具体的,测距单元13向测得防范对象到测距单元13所处位置的距离,再根据防范中心与测距单元13所处位置进一步计算才能得到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

摄像单元12,包含若干个摄像头,可分别设置在智能防偷看装置10的底座或者连接结构中,用于拍摄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视频。

控制单元11为控制器,分别与摄像单元12、测距单元13、开关单元16和无线通信单元14建立连接,用于控制智能防偷看装置10的各单元进行工作。具体的,控制单元11为中央处理器,用于当所述实时距离值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位于防范中心区域内,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防范中心区域的第一驻留时长,通知摄像单元12拍摄所述防范对象在防范中心区域的偷看行为视频;当所述第一驻留时长大于第一偷看时长阈值时,发送开启指令至开关单元16,通知无线通信单元14将所述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视频上传至监控终端。

在获取使用者周围各防范对象到防范中心的实时距离值之前,控制单元11,还用于设置被防范物体周围的防范中心区域和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中心区域的第一偷看时长阈值。所述防范中心区域可通过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来限定。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范中心区域为以防范中心为原点,第一偷看距离阈值为半径的扇形区域(部分方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不做防范)或圆形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对防范中心区域按方位进行划分,不同方位对应的防范中心区域对应不同的第一偷看距离阈值。如图7所示,防范中心区域A、防范中心区域B、防范中心区域C可对应不同的第一偷看距离阈值。所述第一偷看时长阈值为防范对象在防范区域内停留的最小安全时间,超过该最小安全时间,则判断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成立。

开关单元16,连接于可升降挡板15,用于根据控制单元11发送的开启指令,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10升起可升降挡板15;根据控制单元11发送的关闭指令,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10降落可升降挡板15。

无线通信单元14,可采用蓝牙、WIFI、ZigBee等无线通信方式进行实现,用于与监控终端建立无线连接,将所述摄像单元12拍摄的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视频上传至监控终端。需要说明的是,当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的防范对象有多个时,控制单元11为每个进入防范中心区域的防范对象分别记录驻留时长。

本发明实施例对防范区域进一步进行划分,在防范中心区域的外围再划分出一防范边缘区域。智能防偷看装置10还用于监控防范边缘区域内防范对象的偷看倾向,并向监控终端进行上报。

为实现该目的,控制单元11,还用于设置被防范物体周围的防范边缘区域和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边缘区域的第二偷看时长阈值。所述防范边缘区域可通过第一偷看距离阈值和第二偷看距离阈值共同限定。具体的,当防范对象与被防范对象的距离在第一偷看距离阈值和第二偷看距离阈值之间时,判断该防范对象位于防范边缘区域内。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范边缘区域为以防范中心为圆心,第二偷看距离阈值为外径,第一偷看距离阈值为内径的散环区域或环形区域。如图7所示,在防范中心区域A、B、C的外围还包括扇形的防范边缘区域。该防范边缘区域包括以防范中心为圆心,外径为Dm_threshold(第二偷看距离阈值),内径为Dc_threshold(即第一偷看距离阈值)的散环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对防范边缘区域按方位进行划分,不同方位对应的防范中心区域对应不同的第二偷看距离阈值。所述第二偷看时长阈值为具有偷看倾向的防范对象在防范边缘区域驻留的最小安全时间,超过该最小安全时间,则判断防范对象的偷看倾向行为成立。

具体的,控制单元11,还用于当所述实时距离值大于第一偷看距离阈值且小于等于第二偷看距离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位于防范边缘区域内;通知摄像单元12采集所述防范对象的人脸图像,根据所述人脸图像识别所述防范对象是否具有偷看倾向,当识别所述防范对象具有偷看倾向时,记录所述防范对象在所述防范边缘区域的第二驻留时长,当所述第二驻留时长大于第二偷看时长阈值时,判断所述防范对象为倾向偷看者,通知无线通信单元14将所述倾向偷看者的人脸图像上传至监控终端。其中,第二偷看时长阈值,为具有偷看倾向的防范对象在防范边缘区域驻留的最小安全时间。摄像单元12,还用于采集所述防范对象的人脸图像;无线通信单元14,还用于将所述倾向偷看者的人脸图像上传至监控终端。

可选地,控制单元11,还用于当防范中心区域内无防范对象且可升降挡板15处于升起状态时,发送关闭指令至开关单元16;开关单元16,还用于根据控制单元11发送的关闭指令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10降落可升降挡板15。

可选地,智能防偷看装置10还包括光感单元和LED,所述光感单元实时检测外部环境光亮度,将所述环境光亮度传输给所述控制单元11;控制单元11,还用于当检测到环境光亮度不足时,点亮LED进行照明。

智能防偷看装置10包含多个可升降挡板15时,如图4所示。控制单元11,还用于识别防范对象进入防范中心区域后所处的方位和离开防范中心区域前所处的方位,控制所述智能防偷看装置10升起或降落对应方位的可升降挡板15。具体的,如图7所示,将防范中心区域按照各可升降挡板15可遮挡的范围进行划分为防范中心区域A、防范中心区域B和防范中心区域C,当智能防偷看装置10识别到有防范对象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A时,控制智能防偷看装置10升起左侧的可升降挡板15,同理,当智能防偷看装置10识别到防范中心区域A中不包含防范对象且左侧的可升降挡板15为升起状态时,控制智能防偷看装置10降落左侧的可升降挡板1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防偷看装置,包括测距单元和摄像单元和可升降挡板等,可以实时监控使用者周围各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及偷看倾向,当有偷看行为时,控制可升降挡板升起,并将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上报到监控终端,以使得监控终端根据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生成对应的告警信息提示监控者。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为疏忽导致某些偷看行为未被发现,以及偷看行为无法被实时记录和上报的问题,提高了监考效率和正确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智能防偷看装置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防偷看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智能防偷看系统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防偷看方法。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防偷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防偷看系统包括若干个智能防偷看装置10和一监控终端20,其中,智能防偷看装置10为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智能防偷看装置。需要说明的是,监控终端20也可以包含多个。

智能防偷看装置10,与监控终端20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采集使用者的人脸图像,将所述人脸图像发送到监控终端20;接收到监控终端20发送的绑定成功消息后,启动测距单元开始监测,具体的工作流程在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和装置实施例中已阐述,此处不再赘述。当智能防偷看装置10监测到偷看行为或偷看倾向行为时,将偷看行为视频或倾向偷看这人脸图像上传到监控终端20。

监控终端20,为具有显示模块的智能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台式机等任何具有显示模块、处理模块、存储模块以及通信模块的终端。其存储模块中预设有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用户I D、用户姓名和用户人脸图像等用户身份信息。接受智能防偷看装置10发送的使用者人脸图像后,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识别出使用者的用户身份信息,将使用者与智能防偷看装置10进行绑定。接收到智能防偷看装置10发送的偷看行为视频后,根据人脸识别技术识别出偷看者的用户身份信息,再获取智能防偷看装置10绑定的使用者的用户身份信息,根据偷看者的用户身份信息和使用者的用户身份信息生成第一告警信息;同理,接收到智能防偷看装置10发送的倾向偷看者的人脸图像后,根据人脸识别技术识别出倾向偷看者的用户身份信息,再获取智能防偷看装置10绑定的使用者的用户身份信息,根据倾向偷看者的用户身份信息和使用者的用户身份信息生成第二告警信息。

为了使得监控者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偷看行为或倾向偷看行为发生的位置,监控终端20还用于建立位置编码和用户身份信息、智能防偷看装置10的映射关系,所述位置编码为智能防偷看装置10或使用者所在位置的座位号。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信息中还包括位置编码,这种情况下,监控终端20根据用户身份信息可获得位置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监控终端20中预设有智能防偷看装置10和位置编码的对应关系,当监控终端20将使用者与智能防偷看装置10进行绑定后,即建立了位置编码和用户身份信息、智能防偷看装置10三者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监控终端20,还用于获取偷看者的位置编码和使用者的位置编码,将偷看者的位置编码和使用者的位置编码也生成到第一告警信息;获取倾向偷看者的位置编码和使用者的位置编码,将倾向偷看者的位置编码和使用者的位置编码也生成到第二告警信息。监控终端20还用于将第一告警信息和第二告警信息进行显示以提示监考人员。比如:将第一警告信息:“警告!!!请监控者注意,座位号35的A同学正在偷看座位号36的B同学”采用红色字体弹出显示在屏幕中间;将第二告警信息:“请监控者留意,座位号28的C同学有偷看座位号40的D同学的倾向”采用黑色字体显示在屏幕下方。

为了应对考生之间交头接耳的作弊行为,智能防偷看装置10还包括拾音单元,当有防范对象进入到防范中心区域或防范边缘区域时,采集外部声音,并将采集的外部声音上传至监控终端20;监控终端20,接收到所述外部声音之后,发出消息提示,监控者根据消息提示可以收听,从而做出判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防偷看系统,通过该智能防偷看装置的测距单元、摄像单元和可升降挡板等,可以实时监控使用者周围各防范对象的偷看行为及偷看倾向,当有偷看行为时,控制可升降挡板升起,并将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上报到监控终端,由监控终端根据偷看行为视频及倾向偷看人脸图像生成对应的告警信息提示监控者。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为疏忽导致某些偷看行为未被发现,以及偷看行为无法被实时记录和告警的问题,提高了监考效率和正确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智能防偷看系统中的智能防偷看装置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防偷看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智能防偷看系统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防偷看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的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图1-2实施例所述的智能防偷看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防偷看方法,具备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智能防偷看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或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相关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直至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