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验证滩涂资源监测误差的方法

验证滩涂资源监测误差的方法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验证滩涂资源监测误差的方法。属于滩涂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能够减小测量误差,进而准确掌握淤涨规律,且使用方便。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待滩涂资源监测的地形中随机选取一个区域m,布置n个监测点;通过船载测量的方式分别对n个监测点的淤涨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高程值H;求出高程平均值;每隔一段时间对该地形进行一次高程值H测量,共测量T次;并分别求出T次测量的每次高程平均值;选取任意两个高程平均值进行差值比较即可得出该两次测量的高程平均值的差值;在该地形内选取任一定点,测量出定点与区域m中心的距离为Sm‑D;通过反距离加权平均值法计算出定点区域的高程变化值。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滩涂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验证滩涂资源监测误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海边、江边以及湖边等地的滩涂区域经常遇到淤涨情况,表示淤泥量的增长情况,像河道、湖泊都是需要定期清除这些淤泥,才能更好的去合理规划滩涂资源的利用,那么对于该类滩涂区域的淤涨规律便显得较为重要。

现有技术基本上多以船载测量的方式进行淤涨监测,但是由于水面受风力的影响产生波动,故测量的数值可能偏高,可能偏低,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测量方式存在误差较大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小测量误差,进而准确掌握淤涨规律,且使用方便的验证滩涂资源监测误差的方法。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验证滩涂资源监测误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待滩涂资源监测的地形中随机选取一个区域m,并在该区域m上设置X-Y轴等间距的网格,在网格的交叉点处布置监测点,移除坐落在区域m外的监测点后,统计出坐落在区域m内的监测点为n个,记为1,2,…,n;

通过船载测量的方式分别对n个监测点的淤涨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高程值H,记为h

每隔一段时间对该地形进行一次高程值H测量,共测量T次,记为H

选取任意两个i值进行差值比较即可得出该两次测量的高程平均值的差值,记为ΔH;

在该地形内选取任一定点,记为D,测量出定点D与区域m中心的距离为S

通过反距离加权平均值法计算出定点区域的高程变化值,记为δH。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高程平均值i=(h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实际中求高程平均值i的时候,可去除若干较大值和若干较小值。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ΔH=i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δH=(1/S

本发明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验证滩涂资源监测误差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减小测量误差,进而准确掌握淤涨规律,且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网格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1是区域m,2是网格,3是监测点,4是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验证滩涂资源监测误差的方法,参见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待滩涂资源监测的地形中随机选取一个区域m1,并在该区域m1上设置X-Y轴等间距的网格2,在网格2的交叉点处布置监测点3,移除坐落在区域m1外的监测点3后,统计出坐落在区域m1内的监测点3为n个,记为1,2,…,n;

通过船载测量的方式分别对n个监测点的淤涨情况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高程值H,记为h

每隔一段时间对该地形进行一次高程值H测量,共测量T次,记为H

选取任意两个i值进行差值比较即可得出该两次测量的高程平均值的差值,记为ΔH;

在该地形内选取任一定点4,记为D,测量出定点D与区域m中心的距离为S

通过反距离加权平均值法计算出定点区域的高程变化值,记为δH。

本实施例中高程平均值i=(h

本实施例以浙江省的三门湾为例,现有技术的测量方式是每个月通过船载测量该地形的多个区域m的某一个点的高程值,然后取平均值,直接判断全年该地形的淤涨情况,现有技术的方式由于受到海面潮涨潮落的影响,或者水面波浪的影响导致测量误差较大,一般误差在20cm范围内;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无论水面波浪的幅度多大,其误差都在5cm范围内,实现减小误差的效果。

具体的验算方式,通过设立带刻度的测淤杆,将测淤杆长期插设在水里,通过观察一段时间的淤泥涨量,能够获得较为精确的淤涨数据作为参考,但是实际测量淤涨情况一般不会采用插设测淤杆的方式,因为测淤杆的插设南都较大,固定方式较为复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验证滩涂资源监测误差的方法,能够减小测量误差,进而准确掌握淤涨规律,且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