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应用于陶瓷生产线可自动下模的运送台车及工作流程

一种应用于陶瓷生产线可自动下模的运送台车及工作流程

摘要

本发明涉及陶瓷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陶瓷生产线可自动下模的运送台车及工作流程,该输送台车包括有车体、车板和螺杆。车体表面设有空腔,车板可滑动的设于车体上,且车板设于空腔上方,该车板用于放置模具,车板底面设有若干滑块。螺杆对称设于空腔内壁上,且螺杆可相对空腔内壁转动,滑块分别可滑动的设于螺杆上,当车板移动时,该滑块可滑动的贯穿位于车体侧面的让位口。采用上述车板和模具沿着螺杆移动的结构,可使车板带动模具远离车体和位于车体上方的压模块,而由于模具上方少了压模块的阻挡,大大减小了取出模具的阻碍,使得无需人工将手伸入车体与压模块之间费力的取出模具进行脱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提高脱模的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30226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德化县陶阳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17849.1

  • 发明设计人 陈育文;

    申请日2021-03-25

  • 分类号B62B3/04(20060101);B62B3/10(20060101);B62B5/00(20060101);B28B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90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世贤

  • 地址 362501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三班镇奎斗村上安158-3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7:3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陶瓷加工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陶瓷生产线可自动下模的运送台车及工作流程。

背景技术

在陶瓷生产线中需要通过运送台车对陶瓷模具进行运输,而为了避免陶瓷模具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受力造成偏移或倾斜,导致陶瓷模具掉落损坏,都会在运输台车上装配压模块,通过压模块将陶瓷模具压紧在运送台车表面,但由于压模块位于陶瓷模具正上方,在取出陶瓷模具进行脱模时,需要人工将手伸入运送台车与压模块之间取出陶瓷模具,不仅难以操作,且很费力,从而导致脱模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应用于陶瓷生产线可自动下模的运送台车。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有:

车体,所述车体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空腔,车体侧面设有让位口;

车板,所述车板可滑动的设于所述车体上表面,且车板覆盖于所述空腔上方,该车板用于放置模具,所述车板底面对称的设有若干滑块;

螺杆,所述螺杆对称设于空腔内壁上,且螺杆可相对空腔内壁转动;

其中,所述滑块分别可滑动的设于所述螺杆上,且当所述车板移动时,该滑块可滑动的贯穿所述让位口。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螺杆远离让位口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该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且从动齿轮位于对称设置的滑块的外侧,所述主动齿轮可转动的与电机相连接,该电机设于空腔内壁上。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螺杆靠近让位口的一端上设有轴承架,该轴承架连接至所述空腔内壁上,且轴承架位于对称设置的滑块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位于所述车体下料一侧设有下料桌,该下料桌上方设有支撑块,且支撑块可相对下料桌做水平移动,当车板移动至支撑块上方后,车板覆盖于支撑块上表面,滑块抵住支撑块侧面,此时滑块与下料桌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支撑块的底面连接有导向块,下料桌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导向槽,所述导向块可滑动的嵌于所述导向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导向块侧面与导向槽内壁之间设有弹簧。

一种应用于陶瓷生产线可自动下模的运送台车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通过转动丝杆,使压模块沿着丝杆上移,远离模具;第二步,启动电机,通过电机带动主动齿轮旋转,而从动齿轮在主动齿轮的作用下带动螺杆旋转,使得滑块带动车板和模具沿着螺杆移动,远离车体和位于车体上方的压模块;第三步,当车板移动覆盖至支撑块上表面,且滑块抵住支撑块侧面时,车板继续移动,推动支撑块和导向块沿着导向槽滑动,压缩弹簧;第四步,当导向块位于导向槽端点时,电机停止转动,车板静止;第五步,对模具进行脱模;第六步,当模具脱模完成后,重新将模具组合,依次放到车板上;第七步,将电机反转,使车板带动模具沿着螺杆复位,直至车板复位完成后停止电机,同时支撑块和导向块在弹簧的回弹力作用下,沿着导向槽复位。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该输送台车包括有车体、车板和螺杆。车体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空腔,车板可滑动的设于车体上表面,且车板覆盖于空腔上方,该车板用于放置模具,车板底面对称的设有若干滑块。螺杆对称设于空腔内壁上,且螺杆可相对空腔内壁转动,滑块分别可滑动的设于螺杆上,当车板移动时,该滑块可滑动的贯穿位于车体侧面上的让位口。采用上述车板和模具沿着螺杆移动的结构,可使车板带动模具远离车体和位于车体上方的压模块,而由于模具上方少了压模块的阻挡,大大减小了取出模具的阻碍,使得无需人工将手伸入车体与压模块之间费力的取出模具进行脱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提高脱模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车体、龙门架和压模块的立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车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模具放置到车体上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车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车板带动模具移动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料桌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车板移动至支撑块上方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3和4所示,一种应用于陶瓷生产线可自动下模的运送台车包括有车体2、车板21和螺杆23。

如附图1和2所示,所述车体2两侧对称设有龙门架1,龙门架1上均连接有可转动的丝杆11,用于压紧模具4的压模块3连接至丝杆11上,且压模块3相对车体2可上下移动,压模块3的设置,可避免模具4在后续操作过程中出现偏移或倾倒,以保证模具4内的陶瓷能够顺利成型。

如附图4和5所示,所述车体2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空腔22,所述车板21可滑动的设于所述车体2上表面,且车板21覆盖于所述空腔22上方,该车板21用于放置模具4,所述车板21底面对称的设有若干滑块29,在操作时,使车板21移动,带动模具4远离车体2和位于车体2上方的压模块3,由于模具4上方少了压模块3的阻挡,大大减小了取出模具4的阻碍,使得无需人工将手伸入车体2与压模块3之间费力的取出模具4进行脱模,从而提高了脱模的效率。

如附图4和5所示,所述螺杆23对称设于空腔22内壁上,且螺杆23可相对空腔22内壁转动,螺杆23通过轴承连接至空腔22内壁上,且所述滑块29分别可滑动的设于所述螺杆23上,且当所述车板21移动时,该滑块29可滑动的贯穿位于车体2侧面 让位口28,让位口28的设置,使滑块29和车板21具体的,所述螺杆23远离让位口28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24,该从动齿轮24与主动齿轮25相啮合,且从动齿轮24位于对称设置的滑块29的外侧,避免从动齿轮24阻碍滑块29和车板21的移动,所述主动齿轮25可转动的与电机26相连接,该电机26设于空腔22内壁上,在操作时,通过电机26带动主动齿轮25旋转,而从动齿轮24在主动齿轮25的作用下带动螺杆23旋转,从而使得滑块29带动车板21和模具4沿着螺杆23移动,远离车体2和位于车体2上方的压模块3,以便于脱模操作。进一步的,所述螺杆23靠近让位口28的一端上设有轴承架27,该轴承架27连接至所述空腔22内壁上,轴承架27的设置,可使螺杆23的受力更平衡,降低螺杆23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弯曲的风险,延长螺杆23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强了螺杆23的承重能力,使车板21和模具4能够平稳的移动,且轴承架27位于对称设置的滑块29之间,在保证车板21和模具4能够平稳移动的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轴承架27对车板21和模具4移动所造成的影响。

如附图6和7所示,位于所述车体2下料一侧设有下料桌3,该下料桌3上方设有支撑块31,且支撑块31可相对下料桌3做水平移动,具体的,所述支撑块31的底面连接有导向块32,下料桌3表面设有向下凹陷的导向槽34,所述导向块32可滑动的嵌于所述导向槽34内,利用导向槽34内壁对导向块32侧面起到的限制作用,可避免导向块32在移动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导向块32掉落,影响支撑效果,且所述导向块32侧面与导向槽34内壁之间设有弹簧33,弹簧33的设置,可使导向块32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复位,为下一次下料做准备,而当车板21移动至支撑块31上方后,车板21覆盖于支撑块31上表面,滑块29抵住支撑块31侧面,此时滑块29与下料桌3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该支撑块31可用于辅助支撑车板21,使车板21受力更加平衡,增强车板21的承重力,以避免车板21弯折导致模具4掉落砸损,且可延长车板21的使用寿命,而滑块29与下料桌3之间具有间隙,可防止滑块29在车板21移动过程中刮擦下料桌3上表面,导致下料桌3出现划痕和刮擦痕。

在操作时,先通过转动丝杆11,使压模块3沿着丝杆11上移,远离模具4,再启动电机26,通过电机26带动主动齿轮25旋转,而从动齿轮24在主动齿轮25的作用下带动螺杆23旋转,使得滑块29带动车板21和模具4沿着螺杆23移动,远离车体2和位于车体2上方的压模块3,当车板21移动覆盖至支撑块31上表面,且滑块29抵住支撑块31侧面时,车板21继续移动,推动支撑块31和导向块32沿着导向槽34滑动,压缩弹簧33,其中,该支撑块31可用于辅助支撑车板21,使车板21受力更加平衡,增强车板21的承重力,以避免车板21弯折导致模具4掉落砸损,且车板21在继续移动过程中,滑块29与下料桌3之间始终具有间隙,以防止滑块29在车板21移动过程中刮擦下料桌3上表面,导致下料桌3出现划痕和刮擦痕,而当导向块32位于导向槽34端点时,电机26停止转动,车板21静止,此时由于模具4上方少了压模块3的阻挡,大大减小了取出模具4的阻碍,无需工人将手伸入车体2与压模块3之间费力的取出模具4进行脱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提高脱模的效率,而当模具4内的成品均取出后,重新将模具4组合,依次放到车板21上,再使电机26反转,使车板21带动模具4沿着螺杆23复位,同时支撑块31和导向块32在弹簧33的回弹力作用下,沿着导向槽34复位,使得支撑块31可随时辅助支撑车板21,使车板21受力更加平衡,增强车板21的承重力。

一种应用于陶瓷生产线可自动下模的运送台车的工作流程,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通过转动丝杆11,使压模块3沿着丝杆11上移,远离模具4;

第二步,启动电机26,通过电机26带动主动齿轮25旋转,而从动齿轮24在主动齿轮25的作用下带动螺杆23旋转,使得滑块29带动车板21和模具4沿着螺杆23移动,远离车体2和位于车体2上方的压模块3;

第三步,当车板21移动覆盖至支撑块31上表面,且滑块29抵住支撑块31侧面时,车板21继续移动,推动支撑块31和导向块32沿着导向槽34滑动,压缩弹簧33,其中,该支撑块31可用于辅助支撑车板21,使车板21受力更加平衡,增强车板21的承重力,以避免车板21弯折导致模具4掉落砸损,且车板21在继续移动过程中,滑块29与下料桌3之间始终具有间隙,以防止滑块29在车板21移动过程中刮擦下料桌3上表面,导致下料桌3出现划痕和刮擦痕;

第四步,当导向块32位于导向槽34端点时,电机26停止转动,车板21静止,此时由于模具4上方少了压模块3的阻挡,大大减小了取出模具4的阻碍,无需工人将手伸入车体2与压模块3之间费力的取出模具4进行脱模,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可提高脱模的效率;

第五步,对模具4进行脱模;

第六步,当模具4脱模完成后,重新将模具4组合,依次放到车板21上;

第七步,将电机26反转,使车板21带动模具4沿着螺杆23复位,直至车板21复位完成后停止电机26,同时支撑块31和导向块32在弹簧33的回弹力作用下,沿着导向槽34复位,使得支撑块31可随时辅助支撑车板21,使车板21受力更加平衡,增强车板21的承重力。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