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大脑出血模型鼠的建立和评价方法

一种大脑出血模型鼠的建立和评价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脑出血模型鼠的建立和评价方法,包括:A.准备工作;B.脑出血模型建立;C.生物模型评价;D.实验动物分组和检验;本发明根据前期的选筛和培育,减少实验流程中针对脑出血生物建模的影响,同时能够筛选受到脑出血遗传基因影响的大鼠,可直接跳过人为建模,进一步降低实验流程步骤,同时分别从蛋白和RNA水平,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关键蛋白LC3‑B、BECN1的表达变化,能够针对生物脑出血具有更为详细的最终评价。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7205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真;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54986.5

  • 发明设计人 刘真;杜永伟;

    申请日2021-03-09

  • 分类号A61D7/00(20060101);A61D1/00(20060101);A01K2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2284 武汉菲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程玉红

  • 地址 341000 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金岭路12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30:5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大脑出血模型鼠的建立和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脑出血作为脑卒中的一个亚型,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具有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预后差、并发症多等特点,对人体的危害仅次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疾病,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出血后的病理损伤主要包括物理性损伤和血肿的占位效应等引起的原发性脑损伤,以及血液循环障碍、代谢紊乱、脑水肿、炎症反应和神经细胞死亡等继发性脑损伤,。

而现有的脑出血生物建模方式一般为胶原酶注入法、自体血局部注入法和高血压基因动物培育,均具有出血量不可控、出血区域不可控和自然性模拟受外力影响等问题,同时在后续所形成的评价方式不够准确,对照实验中组别较多和对照实验的结论难以确认等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大脑出血模型鼠的建立和评价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大脑出血模型鼠的建立和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工作;

选取SPF级大鼠,月龄均为3-9个月,体重为250-500g,按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大鼠右侧尾壳核部位,对大鼠颅顶目标区域脱毛,将麻醉后备皮的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

B.脑出血模型建立;

采用超声造影剂对目标大鼠静脉注射,并结合超声设备,利用超声探头于大鼠颅顶目标区域覆盖,利用超声造影剂形成血脑屏障开放,血液由血管内部向脑实质渗出;

C.生物模型评价;

针对苏醒后的大鼠,按照其动作和行为评分,同时采用CT血管造影成像详细检查出血区域;

D.实验动物分组和检验;

将实验动物按照模型对照组、实验组、3-MA抑制剂组和3-MA抑制剂式实验组分类,实验完成后即采用神经行为观测、染色检测和脑组织检测法,验证最终实验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C中,大鼠造模后平均苏醒时间约为2小时,后将大鼠放置于无盖木质空箱子内,观察其前爪形态及行走步态等体征,针对动作和行为的评分标准如下:

(1)大鼠与造模前并无异样,可正常自由行走,即为无神经功能缺损,计0分;

(2)大鼠病灶对侧前爪于行走或静态时不能完全伸展,计1分;

(3)大鼠行走时向病灶对侧转圈或行走轨迹呈弧线状,计2分;

(4)大鼠行走时肢体向病灶对侧倾斜或倾倒,计3分;

(5)大鼠苏醒后,有肢体活动但不能自发行走或有意识丧失等症状,计4分;

上述评分标准中>0者判定为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在步骤D中处死后取脑证实颅内血肿者视为造模成功,否则弃之不用,在同批大鼠中随机抽样重新入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D中的检验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神经行为学观察方法中,主要应用Berderson评分法,同时参考Longa肢体对称实验评分法;

染色检测法主要为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变法;

脑组织检测法中包含有ELISA检测脑组织和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A中,大鼠需于实验前1周内饲养观察健康状态,具有遗传性脑出血的大鼠筛出并跳过步骤B,具有影响神经类疾病的大鼠筛出弃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步骤B中,需保持目标大鼠的体温维持至35-36度,静脉注射区域为大鼠尾部,同时在注射后10-15s后将其尾部置于45-50度水中浸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采用超声造影方式,减少后续评价和检验流程中的组别对照,并且设置相应的环境温度和水温影响大鼠的体液代谢速度,增加超声造影生物模型制作效率。

2:本发明根据前期的选筛和培育,减少实验流程中针对脑出血生物建模的影响,同时能够筛选受到脑出血遗传基因影响的大鼠,可直接跳过人为建模,进一步降低实验流程步骤。

3:本发明运用免疫印迹分析和WB技术,分别从蛋白和RNA水平,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关键蛋白LC3-B、BECN1的表达变化,能够针对生物脑出血具有更为详细的最终评价。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评价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脑出血模型鼠的建立和评价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A.准备工作;

选取SPF级大鼠,月龄均为3-9个月,体重为250-500g,按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确定大鼠右侧尾壳核部位,对大鼠颅顶目标区域脱毛,将麻醉后备皮的大鼠固定于立体定位仪上;

B.脑出血模型建立;

采用超声造影剂对目标大鼠静脉注射,并结合超声设备,利用超声探头于大鼠颅顶目标区域覆盖,利用超声造影剂形成血脑屏障开放,血液由血管内部向脑实质渗出;

C.生物模型评价;

针对苏醒后的大鼠,按照其动作和行为评分,同时采用CT血管造影成像详细检查出血区域;

其CT血管造影成像所形成的出血范围主要为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将大鼠出血范围进行记录和标记,随后按照下一步骤中的神经功能评分,结合其出血部位进一步评价出血范围的多少、出血量的多少形成辅助性评价,用以针对后续实验组的数据收集和记录,方便形成完整且详细的评价流程。

D.实验动物分组和检验;

将实验动物按照模型对照组、实验组、3-MA抑制剂组和3-MA抑制剂式实验组分类,实验完成后即采用神经行为观测、染色检测和脑组织检测法,验证最终实验结果;

上述组别中,每组24只,再将各组随机分为4个时间亚组,即造模后6h、24h、72h和7d,每亚组6只,无需空白组,本次实验流程设计为针灸实验,分析在“针灸”状态下,脑出血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指标变化,并分析:针刺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表达;

实验组于造模后6小时开始以毫针由患侧百会穴透刺曲鬓穴,每24小时针刺一次,参照《实验动物穴位图谱》取穴,进针1.5cm,留针30min,每5min捻转1次,每次5min;3-MA抑制剂组在造模前15分钟于前囟点右1.5mm,后0.8mm定位钻孔注射抑制剂3-MA(400nm);3-MA抑制剂式实验组于注射抑制剂和建模后,给予与针刺组相同的针刺方法进行干预。

步骤C中,大鼠造模后平均苏醒时间约为2小时,后将大鼠放置于无盖木质空箱子内,观察其前爪形态及行走步态等体征,针对动作和行为的评分标准如下:

(1)大鼠与造模前并无异样,可正常自由行走,即为无神经功能缺损,计0分;

(2)大鼠病灶对侧前爪于行走或静态时不能完全伸展,计1分;

(3)大鼠行走时向病灶对侧转圈或行走轨迹呈弧线状,计2分;

(4)大鼠行走时肢体向病灶对侧倾斜或倾倒,计3分;

(5)大鼠苏醒后,有肢体活动但不能自发行走或有意识丧失等症状,计4分;

上述评分标准中>0者判定为出现神经功能缺损体征,在步骤D中处死后取脑证实颅内血肿者视为造模成功,否则弃之不用,在同批大鼠中随机抽样重新入组。

步骤D中的检验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神经行为学观察方法中,主要应用Berderson评分法,同时参考Longa肢体对称实验评分法;

Berderson评分法,同时参考Longa肢体对称实验评分法在于术后6h、1d、3d、7d综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肢体对称试验评分法是将大鼠放网眼大小为2-3厘米的网里,在其行走时,计数2分钟内其前肢漏到网眼中的次数;

Berderson神经功能缺损体征评分法:0分为轻抓大鼠尾端,抬起高于桌面至20cm,观察大鼠四肢活动情况;1分为可向地面伸展双上肢并无其它神经缺陷,病灶对侧肢体(左侧)出现肘、腕关节屈曲及肩关节内收体征;2分为将大鼠放于鼠爪可抓牢的塑料压膜纸垫上,固定鼠尾,缓慢在其肩后给予侧压至前肢滑动3cm,每侧肢体各向左侧推或向右侧推10次,多次出现左侧抵抗力下降;3分为大鼠自由活动时出现向患侧转圈体征,如追尾征;

Longa评分法:0分为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分为左侧前肢完全伸展不能;2分为大鼠向左侧转圈;3分为瘫痪侧倾倒;4分为可有意识丧失不能行走;

染色检测法主要为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变法:在各组大鼠出血24h后,于冰上快速断头处死大鼠,在冰盘上取出部分脑组织,用100g/L甲醛固定24h,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后进行石蜡包埋,制成石蜡切片;冠状切片,片厚4μm,进行HE染色观察病变情况;

脑组织检测法中包含有ELISA检测脑组织和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

ELISA检测脑组织IL-10、IL-1β和TNF-α的含量:各组大鼠脑出血24h后,快速断头处死大鼠,取出部分脑组织剪碎后加入生理盐水,在匀浆器中混匀搅碎;将获得的脑组织匀浆在4℃下6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脑组织中IL-10、IL-1β和TNF-α的含量;

Westernblot法检测脑组织PI3K、AKT、p-AKT、mTOR、p-mTOR蛋白水平:各取100mg左右保存于-80℃的各组脑组织,采用RIPA裂解液提取各组脑组织的蛋白质;采用BCA法测定蛋白浓度,采用120g/L的SDS-PAGE分离后,转印至PVDF膜上。使用50g/L脱脂奶粉室温封闭1h,经TBST洗涤后,加入兔抗人PI3K单克隆抗体(1∶2000)、兔抗人AKT多克隆抗体(1∶500)、兔抗人p-AKT多克隆抗体(1∶1000)、兔抗人mTOR多克隆抗体(1∶2000)、兔抗人p-mTOR多克隆抗体(1∶400)、兔抗人β-actin多克隆抗(1∶2000),4℃孵育过夜;TBST再次洗涤后,加入HPR标记的山羊抗兔IgG(1∶2000),室温孵育1h;洗膜,ECL化学发光试剂对其曝光显影,拍照保存。

所形成的实验流程和评价结果而言,从生物建模中加强实验效率,通过采用声波设备控制脑出血,从而减少无必要的空白对照组,例如本实施例1中的针灸实验,降低了实验复杂程度,随后按照动物水平中的流程评价,根据神经功能评分、机制指标和代谢指标,形成最终的完整性观测和评价方法,并依旧能够达到观察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脑出血模型中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以及阐明“针灸”是如何保护脑出血神经功能及作用机制,同时能够采用免疫印迹分析和WB技术,分别从蛋白和RNA水平,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和自噬关键蛋白LC3-B、BECN1的表达变化,为针刺治疗脑出血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实施例2

步骤A中,大鼠需于实验前1周内饲养观察健康状态,具有遗传性脑出血的大鼠筛出并跳过步骤B,具有影响神经类疾病的大鼠筛出弃用,其它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使通过筛选后的大鼠,可根据实验需求进一步简化实验流程,增加生物建模流程中的效率,特别是在筛选出已具有脑出血遗传的大鼠时,其实验流程则可从线性流程成为并列式流程,步骤B可与步骤C同时实时。

实施例3

步骤B中,需保持目标大鼠的体温维持至35-36度,静脉注射区域为大鼠尾部,同时在注射后10-15s后将其尾部置于45-50度水中浸泡,其它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

使注射后的尾部在止血愈合后,即可通过温水浸泡增加大鼠的体液代谢速度,小幅度增加实验进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