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隐形牙套,与其配合的口外弓和具有其的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

隐形牙套,与其配合的口外弓和具有其的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包括隐形牙套及口外弓,隐形牙套的后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所述袋形结构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袋形结构以形成袋口,袋口朝向上颌门牙方向设置;所述口外弓包括弓体及加强块,加强块的与弓体内弓的弓脚连接,所述加强块通过所述袋口与所述收容腔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该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能够将口外弓与隐形牙套结合在一起实现牵引。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该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使用的隐形牙套及与所述隐形牙套配合的口外弓。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9147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24583.3

  • 发明设计人 刘治强;蒋超然;韦家戴;

    申请日2021-03-26

  • 分类号A61C7/00(20060101);A61C7/08(20060101);

  • 代理机构45131 广西中知国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谭连香

  • 地址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环城北二路10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21:0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齿矫治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隐形牙套,与其配合的口外弓和具有其的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

背景技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的固定矫治技术而言,其矫治器是用医用树脂膜片加工而成,没有了带环、托槽、弓丝等固定矫治器的矫正装置,因而称之为“无托槽”;透明树脂膜片加工的矫治器佩戴在口内不易被发觉,因而称之为“隐形”,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通过不断的小范围牙移动,达到矫治牙齿目的,与传统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具有美观、舒适、利于口腔卫生维护等诸多优点。

然而,对于轻度上颌前突畸形的不拔牙早期矫治;传统矫治器可采用口外弓来辅助推磨牙向后,实现整体内收上前牙达到矫治目的;单纯依靠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矫正,容易导致推磨牙向后时上门牙唇倾前移,难以达到预定矫治目标。受到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成型工艺的限制,很难将口外力直接引入无托槽隐形矫治体系,难以将口外弓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有机结合。近年来出现一些将口外力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结合实现牵引的研究,目前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上实现牵引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在隐形矫治器边缘的位置做一些切口,形成可钩挂的形状,橡皮筋直接挂在切口上,达到牵引的效果。但是该方式因破坏隐形矫治器边缘的连贯性,使隐形矫治器包裹牙齿的面积减小,间接影响矫治效果;同时因橡皮筋直接作用在切口上,会造成切口边缘翘起,不仅使隐形矫治器发生形变而影响矫治效果,还容易对患者的口腔黏膜造成损伤。

(2)在隐形矫治器边缘切出可以容纳牵引件的切口,便于牵引件粘贴在牙齿上不与隐形矫治器接触,但是该方式会降低隐形矫治器对牙齿的整体包裹性,间接影响矫治效果;同时由于牵引件粘贴在牙面上,与隐形矫治器不接触,在进行牵引时,作用位点为其所在的牙齿而不是整个的牙列,可能对牙齿造成非预期方向移动。

(3)在隐形矫治器上安装牵引钩,例如,在隐形矫治器表面粘贴牵引钩,此种方法是利用化学粘接或热熔的方式,将牵引装置粘贴于隐形矫治器上;一些通过在隐形矫治器上打孔,将牵引钩设计为两个部分,将牵引钩穿过隐形矫治器上的孔后将牵引钩的两个部分扣合在一起。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1297495A公开了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椅旁添加的牵引钩,其包括牵引部、连接部,组装时,使用技工钳在无托槽矫治器上打孔,组装时,使连接部的连接柱的穿过无托槽矫治器上所打的孔,使连接柱和牵引部上连接孔过盈配合。然而,该种牵引方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a:在无托槽矫治器的牵引处打孔会破坏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整体性,影响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牙齿的包覆效果,导致牵引处牙齿移动受限;

b:牵引钩采用分体结构,但由于牵引钩采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相同的材料制成,其在受到较大的口外力时,牵引部与连接部容易变形脱离,无法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牵引,导致不能对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实施较大的外力,矫治效果差;

c:内侧连接片虽然采用与矫治器密切贴合的薄片,但由于牵引部在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因此,内侧连接片无法很好地将受力柱受到的外力传递至整个无托槽矫治器,加力过大导致效果减弱;此外,为实现对矫治器尽可能保护的前提,减小打孔对无托槽矫治器的影响,其所打的孔的孔径应该尽量减小,导致连接部的连接柱与无托槽矫治器的接触面较小,且通过带有柱状的牵引钩进行牵引,其连接柱容易受力发生倾斜,连接柱倾斜后会作用于无托槽矫治器上,容易使无托槽矫治器发生形变导致对其他牙齿造成不良影响。

d:若通过牵引钩连接口外弓,口外弓的弓脚钩挂于受力柱上,由于受力柱为杆状,其不能对口外弓的施力方向进行定位,口外弓作用于无托槽矫治器的施力方向只能够通过调节口外弓的倾斜角度进行设置,再通过高位牵引头帽对口外弓的倾斜角度进行固定;然而,高位牵引头帽佩戴于患者头部时还是可能发生松动,进而难以对口外牵引力的施力方向进行精确控制。

对于口外弓与隐形矫治器的结合,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在隐形矫治器上安装管状结构,然后将口外弓的弓脚插接插入管状结构内,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0063801A公开了一种隐形矫治器,隐形矫治器的牙合板的颊侧面连接有外侧管,口外牵引弓由金属丝制成,其口内端插入外侧管。然而,采用口外弓的弓脚与管状结构插接的方式,其口外弓与管状结构之间及管状结构与隐形矫治牙套之间由于本身结构所限导致两者接触面较小,多为单点或线性接触,容易造成隐形矫治牙套局部受力过大导致形变,致使对其他牙齿造成非必要的移动,影响最终的矫治效果。此外,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0063801A中,其口外弓并不是一个整体,容易出现两侧受力在三维方向的不平衡,(牙合)平面的控制欠佳,牙弓对称性的控制欠佳;且口外弓与位于上颌牙套和下颌牙套的牙合板连接,作用力没有直接作用在磨牙区,推磨牙向远中及抑制上颌骨向前效果不佳。

本文中的“牙合”是口腔医学专业词汇,英文为occlusion,牙与合是一个字的左部和右部,在普通字库中找不到该字,故分开书写为“牙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其能够将口外弓与隐形牙套结合在一起实现牵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所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包括隐形牙套及口外弓,隐形牙套的上颌后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所述袋形结构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袋形结构的一侧以形成袋口,袋口朝向上颌门牙方向设置;所述口外弓包括弓体及加强块,加强块与弓体内弓的弓脚连接,所述加强块通过所述袋口与所述收容腔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袋形结构为中空的四棱柱结构,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底板、一端板及两个相对的斜板,底板呈等腰梯形状,端板及斜板均呈矩形,端板连接于底板的上底边处,两个斜板倾斜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底板的两个斜边处,所述底板、端板及斜板共同围成所述收容腔,底板远离端板的一端及斜板远离端板的一端共同围成所述袋口;其中一底板与隐形牙套的颊侧固粘;

加强块为与袋形结构插接配合的四棱柱结构,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底面、两个平行相对的端面及两个相对的斜面,底面呈等腰梯形状,端面及斜面均呈矩形,且其中一端面连接于底面的下底边处,另一端面连接于底面的上底边处,两个斜面倾斜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底面的两个斜边处,弓体内弓的弓脚预埋于加强块横截面较大的一端内,加强块插接于收容腔时,加强块横截面较小的端面能够与端板相抵,两个斜面能够分别与两个斜板的内壁平行接触。

进一步地,围成所述收容腔的孔壁具有第一倾斜部,以使收容腔的横截面积朝远离袋口的方向逐渐变小;加强块具有第二倾斜部,第二倾斜部能够与第一倾斜部平行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袋形结构及加强块均采用树脂制成,所述加强块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及缓冲部,本体采用硬树脂制成,缓冲部采用软衬树脂制成,缓冲部位于加强块插接于收容腔内的一端,缓冲部能够与袋形结构弹性相抵;弓体内弓的弓脚与本体连接。

进一步地,袋形结构覆盖上颌第二前磨牙区远中及第一磨牙区远中。

进一步地,隐形牙套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层隐形牙套及外层隐形牙套,外层隐形牙套的后牙区颊侧向颊侧方向凸起形成外层空泡,外层空泡与内层隐形牙套之间共同围成所述具有收容腔的袋形结构,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外层空泡朝向上颌门牙方向的一侧以形成所述袋口。

进一步地,所述口外弓的弓体为一体式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隐形牙套,所述隐形牙套的后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所述袋形结构内设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袋形结构以形成袋口,袋口朝向上颌门牙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隐形牙套包括套接在一起的内层隐形牙套及外层隐形牙套,外层隐形牙套的后牙区颊侧向颊侧方向凸起形成外层空泡,外层空泡与内层隐形牙套之间共同围成所述具有收容腔的袋形结构,所述收容腔贯通所述外层空泡朝向上颌门牙方向的一侧以形成所述袋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与所述隐形牙套配合的口外弓,所述口外弓包括弓体及加强块,加强块与弓体内弓的弓脚连接,所述加强块通过所述袋口与所述收容腔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隐形牙套通过袋形结构、加强块后与口外弓的弓体连接,能够将口外弓与隐形牙套结合在一起实现牵引。矫治时,口外牵引力通过加强块传递到袋形结构,再通过袋形结构传递至隐形牙套再传递到牙周及上颌骨上,由于袋形结构设于隐形牙套的上颌后牙区,因此,使口外牵引力能够主要在上颌磨牙区的牙周及上颌骨上,在达到抑制上颌骨向前发育的目的的同时,更够更有效地实现无创推磨牙向远中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中隐形牙套与袋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袋形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袋形结构、加强块插接在一起时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袋形结构、加强块处于分离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较佳实施方式中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中隐形牙套与袋形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在A处的放大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隐形牙套;21、内层隐形牙套;23、外层隐形牙套;25、外层空泡;3、口外弓;30、弓体;31、加强块;32、内弓;321、弯曲部;323、弯折部;33、外弓;34、底面;35、端面;36、斜面;37、本体;38、缓冲部;4、袋形结构;40、收容腔;41、袋口;42、底板;43、端板;44、斜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一较佳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包括隐形牙套2及口外弓3,隐形牙套2为上颌牙套,用于套在患者的上颌牙列;口外弓3与隐形牙套2连接,以对隐形牙套2施加口外力,进而辅助矫治牙齿。

隐形牙套2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隐形牙套2的后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4。袋形结构4内设有收容腔40,收容腔40贯通袋形结构4的一侧以形成袋口41,袋口41朝向上颌门牙方向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袋形结构4为固粘于隐形牙套2后牙区颊侧的中空四棱柱结构,具体地,袋形结构4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底板42、一端板43及两个相对的斜板44,底板42呈等腰梯形状,端板43及斜板44均呈矩形,端板43连接于底板42的上底边处,两个斜板44倾斜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底板42的两个斜边处;底板42、端板43及斜板44共同围成所述收容腔40,底板42远离端板43的一端与斜板44远离端板43的一端共同围成所述袋口41。由于两个斜板44倾斜设置从而使收容腔40的横截面朝远离袋口211的方向逐渐变小,并使袋形结构4呈一端大一端小的四棱柱结构。

其中一底板42与隐形牙套2的后牙区颊侧固粘。其中,“后牙区”根据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口腔医学导论》第2版第36-38页中对于牙齿的分类进行定义,包括前磨牙以及磨牙,以FDI标记法显示为4-8的牙齿,前牙区FDI标记法显示为1-3的牙齿。在本实施方式中,袋形结构4的梯形底板42覆盖上颌第二前磨牙区远中及第一磨牙区远中。收容腔40贯通袋形结构4横截面较大的一端;且由于两个斜板44倾斜设置从而使收容腔40的横截面朝远离袋口41的方向逐渐变小。优选地,袋形结构4的长为5-15mm,收容腔40的袋口41大致呈10*8mm-6*4mm的矩形,收容腔40中横截面较小的一端大致呈8*6mm-5*3mm的矩形,端板43、斜板44及底板42的板厚均为1mm左右,从而当袋形结构4固粘于隐形牙套2上时,不会产生太大的异物感。袋形结构4采用树脂材料制成,优选地,袋形结构4与隐形牙套2的材质相同,且袋形结构4及隐形牙套2之间采用与隐形牙套2同种的树脂材料进行化学固粘。

口外弓3最常用于上颌前突畸形的患者,上颌前突畸形表现为上前牙唇倾,上颌前突,影响美观,当对上颌前突畸形采用非拔牙矫治隐形矫治时,单纯依靠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矫正,因为力的相互作用,容易导致推磨牙向后时上门牙唇倾加重,难以达到预定矫治目标,采用口外弓可辅助推磨牙向后,利用口外力实现整体内收上颌牙齿,减少前突达到矫治目的。口外弓是一种连接口腔内外并将口外力传到至口内的装置,通常包括内弓和外弓构成,主要作用有加强支抗(防止磨牙近移)、推磨牙向远中、压低磨牙等。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口外弓3包括弓体30及加强块31,加强块31与弓体30的弓脚连接,加强块31通过袋口41与收容腔40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弓体30的弓脚包埋于加强块31中。

弓体30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口外弓结构大致相同,均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弓32及外弓33,不同之处在于加强块31的设置,加强块31与内弓32的弓脚固定连接,加强块31通过袋口41与收容腔40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从而实现口外弓3与隐形牙套2的结合,通过口外弓3口外力矫治上颌骨前突的同时也利用了无托槽隐形矫治排齐了牙齿,协调了上下牙弓。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块31为与袋形结构4插接配合的四棱柱结构,其包括两个平行相对设置的底面34、两个平行相对的端面35及两个相对的斜面36,底面34呈等腰梯形状,端面35及斜面36均呈矩形,且其中一端面35连接于底面34的下底边处,另一端面35连接于底面34的上底边处,两个斜面36倾斜设置且分别连接于底面34的两个斜边处。由于两个斜面36倾斜设置,因此,使加强块31形成一端大一端小的四棱柱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弓32的弓脚预埋于加强块31横截面较大的一端内,加强块31横截面较小的一端经由袋口41插接于收容腔40内,而加强块31插接于收容腔40时,两个斜面36能够分别与两个斜板44的内壁平行接触,加强块31横截面较小的端面35能够与袋形结构4的端板43内壁相抵。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块31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37及缓冲部38,本体37采用硬树脂制成,例如,热凝树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位于加强块31横截面较大的一端,内弓32的弓脚预埋于本体37内;缓冲部38采用软衬树脂制成,例如,丙烯酸甲酯类软塑料、硅橡胶等,其硬度小于本体37,缓冲部38位于加强块31横截面较小的一端,缓冲部38能够与袋形结构4中横截面较小的端板43内壁弹性相抵。优选地,缓冲部38与本体37采用化学固粘的形式进行粘接;加强块31中横截面较大的端面35大致呈10*8mm-6*4mm的矩形,加强块31中横截面较小的端面35大致呈8*6mm-5*3mm的矩形。优选地,缓冲部38与本体37采用化学固粘的形式进行粘接,缓冲部38长度约为加强块31长度的1/3,本体37长度约为加强块31长度的2/3;加强块31的长度为两个端面35之间的垂直距离。加强块31的边缘处均做圆化(圆钝)处理,以使其在交界处平滑过渡。

本实施方式中,口外弓3的弓体30优选采用现有技术中外弓33与内弓32相互连接的一体式结构,其可以调整口外弓3内弓32平面与口外弓3外弓33平面的角度,达到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合平面的目的,对伴有上颌骨垂直向发育异常的病例也能起到控制的效果。一体式结构的口外弓3还包括对称型或不对称型两种,当采用不对称型的口外弓结构时,其通过不对称的口外弓3加力,还可以协调左右加力平衡,调整上颌中线偏斜。口外弓3的弓体30还可以具有不同型号,以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内弓32靠近加强块31的弓脚处还弯制有弯曲部321,弯曲部321的设置能够允许医务人员调节内弓32的长度,防止内弓32抵压隐形牙套2而造成非预期的矫治效果。内弓32包埋于加强块31内的一端还弯制有弯折部323,弯折部323包埋于加强块31内,能够使内弓32与加强块31的连接更可靠,避免内弓32受到外力相对加强块31扭转。

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在制作时,通过电脑数字化模拟技术及热压模成型技术制作隐形牙套2、袋形结构4和加强块31,制作时将口外弓3内弓32的弓脚固连并包埋于加强块31横截面较大的一端内,其制作属于现有技术,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在安装时,将袋形结构4固粘于隐形牙套2的上颌后牙区,并使袋形结构4的袋口41朝向上颌门牙方向;将含袋形结构4的隐形牙套2戴入口中,再将与口外弓3内弓32连接的加强块31装入袋形结构4的收容腔40中,通过口外弓3的外弓33与头帽等相连接以产生矫治力,使口外矫治力作用在牙周及上颌骨上,从而达到牙齿的矫正,实现对青少年早期颌骨的功能矫形。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主要在夜间佩戴,建议每天佩戴12小时左右,对日常社交及学习生活影响较低,有效保持了隐形矫治美观舒适的优点。

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其隐形牙套2通过袋形结构4、加强块31后与口外弓3的内弓32连接,矫治时,口外牵引力通过加强块31传递到袋形结构4,再通过袋形结构4、隐形牙套2传递到牙周及上颌骨上,由于袋形结构4设于隐形牙套2的后牙区,因此,使口外牵引力能够主要作用在上颌磨牙区的牙周及上颌骨上,在达到抑制上颌骨向前发育目的的同时,能够更有效地实现无创推磨牙向远中的效果。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袋形结构4覆盖上颌第二前磨牙区远中及第一磨牙区远中,能够大大增加口外牵引力对隐形牙套2的施力区域,提高矫治的效率及效果。

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袋形结构4通过固粘的方式与隐形牙套2连接,无需对隐形牙套2打孔或切除,不会破坏隐形牙套2的整体性及包覆效果,能够以完整的隐形牙套2对整列牙齿整体施力,实现整个牙列的矫治,而避免其设置在单颗牙齿上,对单一牙齿的作用造成非必要的移动。当口外牵引力通过加强块31、袋形结构4的组合结构作用在上颌磨牙区时,隐形牙套2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的反作用力将会被加强块31、袋形结构4的组合结构抵消或降低,减少了对其他牙齿的影响,降低了推磨牙向远中上颌前牙支抗的要求,加快了前牙压低的隐形矫治速度。

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口外弓3通过加强块31、袋形结构4与隐形牙套2结合,加强块31、袋形结构4插接的组合形式,其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带柱状的牵引钩或管状结构,加强块31、袋形结构4不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发生倾斜,且与隐形牙套2的受力面更大,使口外牵引力能够更均匀地传递至隐形牙套2上,因此,也能够降低隐形牙套2变形的概率,降低在矫治过程中对其他牙齿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加强块31、袋形结构4插接的方式,能够更便于口外弓3的拆装。

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加强块31经由袋口41后与袋形结构4插接在一起,在袋口41的朝向设计及收容腔40的限位作用下,加强块31不会在口外弓3牵引力的作用下从袋形结构4中脱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医生可根据患者情况通过口外弓3对无托槽矫治器实施较大的外力。

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其通过收容腔40还能够对与口外弓3连接的加强块31的角度位置等进行限位,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牵引钩连接口外弓3的方式,其能够对口外牵引力的施力方向进行更精确地控制。且在袋形结构4固粘时,医生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设置袋形结构4的安装角度,更方便能够对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

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其袋形结构4为中空的四棱柱结构,且具有倾斜设置的斜板44,加强块31具有与袋形结构4斜板44内壁平行接触的斜面36,矫治时,不仅能够通过加强块31端面35与袋形结构4端板43的接触实现口外力的传递,还能够通过斜面36与斜板44的配合,进一步增加加强块31与袋形结构4的接触面积,使口外牵引力能够更均匀地传递至隐形牙套2。

上述隐形矫治口外弓系统,其加强块31包括相互连接的本体37及缓冲部38,本体37采用硬树脂制成,其能够口外弓3进行更好的支撑,缓冲部38采用软衬树脂制成,软衬树脂具有一定弹性,其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其能够通过软衬树脂对袋形结构4及隐形牙套2施加更缓和、均匀的外力,进一步减小隐形牙套2的变形。

袋形结构4的形成不限于本实施例,请一并参见图6及图7,在另一实施方式中,隐形牙套2包括通过压合套接在一起的内层隐形牙套21及外层隐形牙套23,外层隐形牙套23的上颌后牙区颊侧向颊侧方向凸起形成外层空泡25,外层空泡25贯通外层隐形牙套23面向内层隐形牙套21的一侧并与内层隐形牙套21之间共同围成所述具有收容腔40的袋形结构4,所述收容腔40贯通所述外层空泡25朝向上颌门牙方向的一侧以形成所述袋口41。制作时,可在外层空泡25朝向上颌门牙方向的一侧进行开孔以得到所述袋口41。其既可通过内层隐形牙套21实现对牙齿的完全包覆效果,又可在内层隐形牙套21及外层隐形牙套23之间形成可与口外弓3连接的袋形结构4,且采用内层隐形牙套21及外层隐形牙套23压合的方式形成袋形结构4,更容易制造,且无需利用化学粘接或热熔进行连接,成本更低且不会有材料热熔后产生对人体不友好的毒性物质的出现。

本发明实施方式还进一步提供上述隐形矫治器所采用的隐形牙套2,隐形牙套2的上颌后牙区颊侧设有袋形结构4,所述袋形结构4内设有收容腔40,所述收容腔40贯通所述袋形结构4的一侧以形成袋口41,袋口41朝向上颌门牙方向设置。本发明实施方式还进一步提供一种与上述隐形牙套2配合使用口外弓3,所述口外弓3包括弓体30及加强块31,加强块31与弓体30内弓32的弓脚连接,加强块31通过袋口41与收容腔40可拆卸地插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袋形结构4、收容腔40、加强块31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袋形结构4也可以呈立方体状,而收容腔40、加强块31可以为本实施例中具有梯形底面的四棱柱状腔体。

可以理解,收容腔40不限于本实施例中具有梯形底面的四棱柱状腔体,例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围成收容腔40的孔壁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倾斜部,以使收容腔40的横截面积朝远离袋口41的方向逐渐变小;加强块31对应设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倾斜部,第二倾斜部能够与第一倾斜部平行接触。

可以理解,袋形结构4的底板42还可仅覆盖上颌第二前磨牙区,也可以仅覆盖第一磨牙区。袋形结构4及加强块31的尺寸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其他数值。

可以理解,隐形牙套2上还可设有固位空泡(未示出),对应牙面上设有粘接附件(未示出),粘接附件的外表面与所述固位空泡的内表面形态大小一致,粘接附件与固位空泡内壁通过机械嵌合,从而将隐形牙套2固定于牙齿上,其能够起到固位作用。其属于现有技术,为省略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加强块31与口外弓3内弓32弓脚之间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其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本发明涉及的其它未说明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