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

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

摘要

如果从信息终端进行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无论是没有过上下车的情况的区域还是各种条件变化,都提供合适的上下车地点的信息。是具备探测车辆组(4)、数据服务器(2)、车载板载单元(1)或移动终端(3)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2)如果被输入从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车辆数据,则提取车辆数据中适于向车辆的上车或从车辆的下车的上下车地点,将其作为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一边更新一边存储。如果从车载板载单元(1)或移动终端(3)接收到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基于积累在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检索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将包括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发送至车载板载单元(1)或移动终端(3)。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890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880098796.5

  • 申请日2018-10-16

  • 分类号G08G1/123(20060101);G08G1/09(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郑海涛

  •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11:3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用于提供车辆的上下车地点信息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一种不预先输入约见的人的时间表而确定将来的适当的约见地点的约见地点确定装置及其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约见地点确定装置具备获取多人的移动历史的移动历史获取部、提取移动历史中的共同位置的共同位置信息检测部、以及基于提取的共同位置确定约见地点的约见地点确定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19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就以往装置而言,因为将这次的使用者之间的移动历史作为基础,所以无法对在原来没有去过的地点的约见提供信息。另外,存在如下课题:作为约见地点,因为仅由停留时间决定,所以无法与车辆的大小或门开闭的容易度等根据需求而改变的条件对应。

本公开着眼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如果从信息终端进行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无论是没有过上下车的情况的区域还是各种条件变化,都提供合适的上下车地点的信息。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具备探测车辆组、数据服务器以及信息终端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

数据服务器如果被输入从探测车辆组发送的车辆数据,则提取适于向车辆的上车或从车辆的下车的上下车地点,将其作为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一边更新一边存储。

如果从信息终端接收到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从积累在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中检索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并将包括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发送至信息终端。

发明效果

因此,如果从信息终端进行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无论是没有过上下车的情况的区域还是各种条件变化,都能够提供合适的上下车地点的信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应用了实施例1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的系统整体结构的系统结构概要图。

图2是表示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中的车载板载(onboard)单元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中的数据服务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来自探测车辆的上下车数据的发送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图6是表示从探测车辆组接收了上下车数据的数据服务器中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生成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图7是表示基于来自用户的请求输入接收了从数据服务器发送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时的上下车地点信息的画面显示动作的动作流程图。

图8是表示基于接收数据的上下车地点的列表显示的一例的列表显示图。

图9是表示基于接收数据的上下车地点的地图显示的一例的地图显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例1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的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实施例1中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被组装作为探测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上述探测信息系统通过将一台一台的车辆灵活用作传感器来收集大量的探测信息,且能够进行各种信息的共享。以下,将实施例1的结构分成“整体系统结构”、“车载板载单元的详细结构”、“数据服务器的详细结构”、“移动终端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系统整体结构]

图1表示应用了实施例1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的系统整体结构。以下,基于图1对系统整体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具备车载板载单元1(信息终端:车载终端)、数据服务器2、移动终端3(信息终端:便携终端)以及探测车辆组4。本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能够应用于确定车辆和乘员的约见地点的服务。例如,也能够应用于在约见地点使乘客(乘员)搭乘车辆而提供移动服务的出租车服务。或者,也能够应用于乘员(驾驶员)从约见地点开始车辆的驾驶的所谓租车或汽车共享服务。

车载板载单元1搭载于利用上下车地点信息的机器人出租车等探测车辆4p,具有发送包括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车辆数据的探测车辆功能和接收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车载信息终端功能。

在此,探测车辆4p是指构成在探测信息系统中发挥传感器的作用的探测车辆组4的许多探测车辆4a、4b、4c、4d、4e…4z等中所包括的一台车辆。

探测车辆功能例如是指,如果将基于行驶或停车的车辆数据存储了规定时间,则将存储的车辆数据发送到数据服务器2的功能。例如,将车辆的门开闭作为事件,基于前后的车辆的行为或状态,提取上下车事件,向数据服务器2发送包括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车辆数据。

车载信息终端功能是指,如果发送了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接收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信息的功能。在此,在“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中包括:如机器人出租车等那样车载的车辆调度系统请求需要的上下车地点信息的系统要求、和基于司机的输入操作的司机请求。

数据服务器2固定设置于探测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管理中心,接收从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大量的车辆数据,将接收到的车辆数据例如按信息使用类别区分并记录。数据服务器2具有上下车地点信息的数据库存储功能和上下车地点信息的检索/发送功能。

在此,数据库存储功能是指如果输入从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车辆数据,则存储对车辆数据中适于向车辆的上车或从车辆的下车的上下车地点进行分析提取并数据库化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功能。就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存储而言,如果新输入了从探测车辆组4陆续发送的车辆数据,则基于新的输入数据对上下车地点进行分析提取,通过学习控制的方法更新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存储内容。此外,在上下车地点的分析提取中,通过基于探测车辆组4的上下车事件的分析来提取上下车地点和使用趋势。

检索/发送功能如果从信息终端接收到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基于存储于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上下车事件信息,检索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将包括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向信息终端发送。即,基于各使用者的状态或检索条件来提供包括上下车地点的必要信息。此外,在信息终端中包括基于车载板载单元1的车载终端和基于移动终端3的便携终端。

移动终端3是上下车地点信息的使用者携带的信息终端,如果发送了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接收包括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包括接收的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显示(列表显示、地图显示)于移动终端3的画面。

[车载板载单元的详细结构]

图2表示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中的车载板载单元1的结构。以下,基于图2对车载板载单元1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车载板载单元1具备GPS101、导航装置102、车门开闭传感器103、乘员感知传感器104以及车辆状态传感器105。此外,包括上下车状态估计部106、使用历史记录部107、通信部108、请求输入部109以及信息提供部110。

GPS101获取探测车辆4p的当前位置信息(纬度、经度)。此外,“GPS”是“GlobalPositioning System”的简称。导航装置102在地图数据上计算从当前位置到目的地的路径,进行探测车辆4p在道路的哪个位置行驶的路径引导。而且,通过GPS101和导航装置102确定发生了上下车事件的地图上的探测车辆4p的位置。

车门开闭传感器103、乘员感知传感器104、车辆状态传感器105是用于通过上下车状态估计部106判定是否发生了探测车辆4p中的上下车事件的传感器类。车门开闭传感器103设置于各车门,检测车门的开闭状况。乘员感知传感器104通过使用摄像机中的认证或使用安全带的判定等各种方法来探测随着上下车的乘员数量的变更。车辆状态传感器105是获取车辆的车速或档位状态等信息的传感器。

在此,在探测车辆4p停车并打开门后,如果乘员数量增加,则上下车状态估计部106判定为发生了上车事件。另一方面,在探测车辆4p停车并打开门后,如果乘员数量减少,则判定为发生了下车事件。

使用历史记录部107进行发生了来自上下车状态估计部106的上下车事件的地点的记录。在该使用历史记录部107中,学习车辆的移动历史、行驶历史及上下车状态历史,对数据服务器2发送需要的信息。

在车载板载单元1发挥探测车辆功能的情况下,通信部108发送进行了记录在使用历史记录部107中的上下车事件的上下车地点信息。在车载板载单元1发挥车载终端功能的情况下,通信部108发送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接收来自数据服务器2的上下车地点检索结果。

请求输入部109具有进行请求输入操作的触摸面板或按钮类等。信息提供部110具有能够将上下车地点检索结果提示给用户的液晶画面等。

[数据服务器的详细结构]

图3表示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中的数据服务器2的结构。以下,基于图3对数据服务器2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数据服务器2具备通信部201、使用历史积累部202、上下车状态判定部203、上下车地点分析部204(上下车地点提取部)、天气信息获取部205以及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存储部206。而且,具备上下车地点检索部207(上下车地点发送部)和上下车地区决定部208。

通信部201与各种设备进行通信。在数据服务器2发挥上下车地点信息的数据库存储功能的情况下,接收来自探测车辆组4的车辆数据,并向使用历史积累部202输出。在数据服务器2发挥上下车地点信息的检索/发送功能的情况下,接收来自信息终端的请求,并向上下车地点检索部207和上下车地区决定部208输出。而且,将来自上下车地点检索部207和上下车地区决定部208的上下车地点检索结果和上下车地区确定结果向信息终端发送。该通信部201相当于获取至少包括探测车辆组4的车辆停车时的停车地点的上下车数据的上下车数据获取部。

使用历史积累部202存储通过来自探测车辆组4的发送而经由通信部201输入的上下车事件等车辆数据。

上下车状态判定部203基于存储于使用历史积累部202的车辆数据判定是否是成为分析对象的上下车状态。具体而言,进行是适合/不适合作为上下车地点中的任一个的判定,排除不需要的不适合判定数据。

上下车地点分析部204被输入来自上下车状态判定部203的上下车事件信息和来自天气信息获取部205的天气信息,对每个上下车地点的特性进行统计分析。在该上下车地点分析部204中,通过包括其它车辆的上下车历史并进行分析,提取能够指定为不特定的许多人能够使用的上车地点或下车地点的上下车地点。此外,天气信息获取部205获取发生了上下车地点的事件的日期时间的天气。

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存储部206保存来自上下车地点分析部204的分析结果。在该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存储部206中,基于上下车地点分析部204形成的分析结果将提取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化,更新并存储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在此,“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是保存了针对每个上下车地点分析出的趋势的数据库。

上下车地点检索部207如果接收到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使用存储于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存储部206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检索有用的上下车地点,并将检索结果(上下车地点列表等)向通信部201输出。在该上下车地点检索部207中,检索与由用户指定的想要检索的请求条件一致的上下车地点。

上下车地区决定部208在两个用户之间获取适当的上下车地区时进行基于两个用户的当前位置的上下车区域的决定。

[移动终端的详细结构]

图4表示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中的移动终端的结构。以下,基于图4对移动终端3的详细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3具备GPS301、请求输入部302、通信部303以及信息提供部304。

GPS301获取具有移动终端3的用户的当前位置信息(纬度、经度)。请求输入部302具有可由用户进行请求输入操作的触摸屏画面等。通信部303发送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接收来自数据服务器2的上下车地点检索结果。信息提供部304在移动终端3的画面上对检索结果进行列表显示或地图显示。

接下来,将实施例1的作用分成“背景技术和要求解决对策”、“探测车辆的发送动作”、“数据服务器中的上下车信息数据库生成动作”、“向信息终端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提供动作”、“对于探测车辆的停车时记录内容的处理作用”进行说明。

[背景技术和解决对策]

在车站周边等的约见中,经常不知道没去过的地点或能够停车的地点,考虑寻找能够停车的地点,或寻找等待一定程度的时间的地点。

另外,在如车辆大小由于大型而不易移动、因为车辆从后面过来而能够立即上下车、人多、由于行李的关系而上下车花费时间等这样的向车辆上下车的情况下,应该优先的条件在其各个时候不同。

这样,要求一种无论没有上下过车的情况的区域还是各种条件变化都能够提供合适的上下车地点的信息的系统。特别是在机器人出租车中,需要在空车时在上车地点载客,在有客时在下车地点落客。另外,自动驾驶汽车为了生成目标行驶路径需要决定乘员上下车的停车地点。由此,机器人出租车或自动驾驶汽车对于能够提供合适的上下车地点的信息的系统的要求更高。

针对上述上下车地点信息的提供要求,着眼于通过将一台一台的车辆用作传感器而收集的大量的探测信息,对适于车辆的上下车的点进行分析提取,能够找到符合当前的状况或条件的上下车点。即,数据服务器2如果被输入从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车辆数据,则提取车辆数据中适于向车辆的上车或从车辆的下车的上下车地点,将其作为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一边更新一边存储。采用了如下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如果从信息终端接收到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从积累在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中检索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并将包括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向信息终端发送。

由此,在数据服务器2侧,如果数据服务器2接收到从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车辆数据,则数据服务器2提取车辆数据中适于向车辆的上车或从车辆的下车的上下车地点。而且,由提取为上下车地点的上下车地点信息生成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基于车辆数据的接收而更新,同时存储于数据服务器2。

在用户侧,如果从信息终端对数据服务器2发送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接收到请求的数据服务器2从存储于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中检索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而且,如果检索到上下车地点,则从数据服务器2对信息终端发送包括检索到的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即,信息终端从数据服务器2接收包括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信息。

这样,基于从行驶区域或条件不同的不特定的许多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车辆数据,生成用于检索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信息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其结果,如果从信息终端进行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无论是没有上下过车的情况的区域还是各种条件变化,都能够提供合适的上下车地点的信息。

[探测车辆的发送动作]

图5表示来自探测车辆的上下车数据的发送动作。以下,基于图5对探测车辆的发送动作进行说明。

以探测车辆的车速为基础,识别停止,通过是否停止了规定的时间(例如,2分钟左右)以上来获取停车事件(S101)。另外,因为通过是否进行了上下车来设为上下车地点,所以用车门开闭传感器103探测车门是否进行了开闭(S102)。另外,将车门开闭设为驾驶座以外的开闭,不将仅驾驶座的车门开闭用作上下车地点(S103)。

临时保存存在车门开闭的事件地点及状况,在车辆的行程结束后,判定之前的事件地点不是作为行程的目的地或出发地(S104)。在此,例如,如果车辆为OFF(关闭)(电源或发动机)且OFF时间为某阈值(例如,30分钟左右)以上的条件成立,则判定为目的地或出发地,除此之外,如果条件不成立,则判定为不是目的地或出发地。

如果判定出不是目的地或出发地,则在车辆内临时保存成为上下车事件的数据(S105),在能够适时通信的定时对数据服务器2发送成为上下车事件的数据(S106)。

[数据服务器的上下车信息数据库生成动作]

图6表示从探测车辆组4接收到上下车数据的数据服务器2中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生成动作。以下,基于图6对数据服务器2中的上下车信息数据库生成动作进行说明。

在数据服务器2中,保存从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日志数据(S111),以该保存的上下车数据为基础进行上下车地点的分析。此时,将一定距离范围内半径(例如,10m左右)以内及行驶方向(或者车辆的朝向)相同的上下车数据看作同一地点的上下车地点。而且,提取有一定数量以上(例如,20次左右)的上下车数据的地点作为分析对象(S112)。而且,在提取出的地点中,仅限于不特定的许多车辆使用的数据(上下车次数的一半以上,或者,20台以上不同的车辆)设为上下车地点(S113)。

另外,将法规上禁止停车区域除外,还将没有道路信息的区域的数据(主要是被认为是私人土地的地方)除外(S114)。通过根据在对象的地点中使用的上下车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能够找到各地点的特征。根据各上下车数据的日期时间获取过去的天气信息,赋予天气信息(S115)。

而且,针对每个上下车地点分析每种条件的趋势(特征),将其数据库化,生成上下车信息数据库(S116)。在此,各种条件是指,例如,各地点的星期几或时间段中的使用趋势的不同、在车辆的大小上是否存在使用趋势、在雨天和雨天以外使用趋势是否变化、停车时间的平均时间或其分散程度等。而且,车门的开闭状况还包括驾驶座侧是否也打开、后备箱或后门是否也打开等。

[向信息终端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提供动作]

图7表示基于来自用户的请求输入而接收到从数据服务器2发送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时的上下车地点信息的画面显示动作。图8表示基于接收数据的上下车地点的列表显示的一例。图9表示基于接收数据的上下车地点的地图显示的一例。以下,基于图7~图9对向信息终端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提供动作进行说明。

从用户侧,从车载终端(车载板载单元1)或便携终端(移动终端3)进行与车辆的约见的地点(车辆的上下车地点)的检索。

在提前的预定约见的情况下(在S201中为“是”),输入假定约见的区域(S202),输入日期时间(S203),输入车辆的大小等车辆信息(S204),进行其它条件输入(S205),向数据服务器2进行请求发送(S206)。

在此,“其它条件输入”是如果需要则被输入的条件,是指例如上车好像要花费时间或即使下雨也容易使用等条件。

在不是提前的预定约见而是即将到来的约见的情况(在S201中为“否”)且自己确定区域的情况下(在S207中为“否”),输入约见区域(S208),反映日期时间(S209),反映预定使用的车辆信息(S210)。而且,根据需要进行其它条件输入(S205),向数据服务器2进行请求发送(S206)。

在不是提前的预定约见而是即将到来的约见的情况(在S201中为“否”)且按照车辆和约见的人的位置关系确定区域的情况下(在S207中为“是”),由服务器根据车辆位置和用户位置确定成为中间距离或中间的时间的区域(S211)。接下来,反映日期时间(S209),反映预定使用的车辆信息(S210)。而且,根据需要进行其它条件输入(S205),向数据服务器2进行请求发送(S206)。

接收到请求发送的数据服务器2根据其输入区域或日期时间信息将相同的星期、时间段的上下车地点信息发送到信息终端。由此,信息终端从数据服务器2接收上下车地点信息(S212)。如果接收到上下车地点信息,则判断上下车位置是否决定(S213),如果判断为上下车位置未决定,则判断是否是地图显示(S214)。如果判断为是地图显示,则进行图9的地图显示(S215),回到上下车位置决定的判断步骤即S213。

如果判断为不是地图显示,则进行图8的接收数据的列表显示(S216),判断是否存在排序操作(S217),如果存在排序操作,则针对每个选择条件变更推荐顺序显示(S218),回到上下车位置决定的判断步骤即S213。此外,在没有排序操作的情况下,原样回到上下车位置决定的判断步骤即S213。

另一方面,如果在S213中决定了上车位置,则原样向最后前进。即,在决定上下车地点后,能够进行到导航上的上车位置的引导或通过邮件等向约见对方发送地点等选择。

在“列表显示”中,如图8所示,例如,在四个列表显示框各自的左侧空间对上下车地点候选进行文字记录。而且,在列表显示框各自的右侧空间,用横杠表达停车平均时间。而且,通过图标或文字显示许多车辆是否在使用、要打开哪个门、似乎容易使用的车辆大小到何种大小。还追加了在下雨时也经常使用的伞图标。

在“地图显示”中,如图9所示,例如,在上下车区域的地图上,以像钟表那样的图标记录四个上下车地点候选,在钟表部分以长针角度区域表达停车平均时间。而且,通过进行选择四个上下车地点候选的图标记录之一并触摸的排序操作,能够显示详细的趋势。在此,详细的趋势与列表显示同样,是指许多车辆是否在使用、要打开哪个车门、似乎容易使用的车辆大小到何种大小等。

[对探测车辆的停车时记录内容的处理作用]

对记录在探测车辆的各停车时记录并向数据服务器2发送的上下车数据作为日志数据的例子、和处理记录的日志数据作为上下车地点的例子进行说明。作为记录探测车辆的各停车时的日志数据的例子,有下述的(A)~(F)。例如,相互关联地记录下述(A)~(F)作为各停车时的日志数据。此外,将日志数据作为上下车地点进行了处理的数据作为检索结果向信息终端发送。

(A)日期时间

〈记录的日志数据:表示日期时间、时间段的数据(例如,早上、中午、晚上)〉

在作为上下车地点处理时,根据请求发送包括的使用时间段提取在对应的时间段收集的日志数据。

(B)天气、气温

〈记录的日志数据:表示天气的数据(例如,晴天、多云、下雨),气温(例如,○○℃)〉

在作为上下车地点处理时,当有在雨天被使用的历史的情况下,生成用于与上下车地点相关联地显示表示有在雨天被使用的历史的附带信息(例如,表示下雨的伞图标、表示晴天的太阳图标等)的数据。

(C)停车位置信息

〈记录的日志数据:停车时的经度及纬度,POI名称(对规定的小区范围设定的名称)〉

在作为上下车地点处理时,例如,将停车规定时间以上且在多个车辆中被利用了的停车位置信息(经度及纬度或POI)登记为上下车地。

(D)车的属性

〈记录的日志数据:车型名称、类型(SUV,轿车等)、大小、车辆类别(商用车、自备车、自动驾驶车、机器人出租车等)〉

在作为上下车地点处理时,根据请求发送中包含的使用车型提取对应的车型、类型、大小的车辆的停车的日志数据。根据约见、使用车辆的类别,优先显示相同或者类似的车辆的上下车地点。

(E)停车时间

〈记录的日志数据:直至停车为止的等待时间(从进入包括停车点的半径规定范围到停车所需的时间)、停车的时间(从到达停车点到出发)〉

在作为上下车地点处理时,与上下车地点相关联地生成用于显示直至停车为止的等待时间(拥挤度)、停车时间的标准的数据。

(F)停车时的车辆的动作

〈记录的日志数据:有无车门、后备箱的开闭、被开闭了的车门、后备箱的位置〉

在作为上下车地点处理时,与上下车地点相关联地生成用于显示在停车时被开闭了的门的位置的数据。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例1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实现下述列举的效果。

(1)一种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其具备探测车辆组4、数据服务器2以及信息终端(车载板载单元1、移动终端3),其中,

数据服务器2如果被输入从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车辆数据,则提取车辆数据中适于向车辆的上车或从车辆的下车的上下车地点,将其作为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一边更新一边存储,

如果从信息终端(车载板载单元1、移动终端3)接收到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从积累在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中检索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并将包括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向信息终端(车载板载单元1、移动终端3)发送(图1)。

因此,能够提出如果从信息终端进行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无论是没有上下过车的情况的区域还是各种条件变化,都提供合适的上下车地点的信息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

(2)一种数据服务器2,其被输入从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车辆数据,其中,具有:

上下车数据获取部(通信部201),其获取包括探测车辆组4的车辆停车时的停车地点的上下车数据;

上下车地点提取部(上下车地点分析部204),其基于来自上下车数据获取部(通信部201)的上下车数据的停车地点,提取能够指定为上车地点或下车地点的上下车地点;

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存储部206,其将由上下车地点提取部(上下车地点分析部204)提取的上下车地点作为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更新并存储;

上下车地点发送部(上下车地点检索部207),其在接收到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时,发送包括使用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检索到的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图3)。

因此,能够提出通过基于更新并存储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最新的上下车地点信息的检索而能够获取上下车地点候选的数据服务器2。即,因为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基于新获取的上下车数据来更新上下车地点信息,所以检索到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不是某阶段中的上下车地点,而是最新的上下车地点。

(3)上下车数据至少包括车辆进行了停车的停车时间即停车数据,

在停车时间比规定时间长的情况下,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存储部206将停车数据存储到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图3)。

因此,作为停车地点停车了规定的时间以上,作为上下车地点将其看作信息更新对象的停车信息,由此,能够省去作为上下车地点不适合的停车信息。

(4)上下车数据至少包括车辆停车了的日期时间及具有上车或下车地点的日期时间/位置信息数据,

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存储部206将日期时间/位置信息数据存储到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图3)。

因此,能够基于根据星期几或时间段而变动的上下车地点的使用状况来检索上下车地点,能够检索符合当前的日期时间的、更容易使用的上下车地点。

(5)上下车数据包括车辆停车时的天气数据,

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存储部206将天气数据存储到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

在检索结果中包括与上下车地点相关联的天气数据(图3)。

因此,通过添加获取数据时的天气信息,能够与下雨等天气引起的使用趋势变化对应,能够检索符合当前的天气的上下车地点。而且,能够提供容易使用的天气信息,由此,能够进行知道根据天气条件而使用增加还是减少的信息提供。

(6)检索结果包括视觉表示与上下车地点的停车数据相应的停车时间级别的信息(图8)。

因此,作为上下车地点候选的显示,对停车时间进行级别显示,由此,能够简便地理解是容易停车的地点还是仅可上下车而必须立即移动的地点。

(7)上下车数据包括与在车辆停车时开闭的车门的位置或开闭时间有关的车门开闭数据,

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存储部206将车门开闭数据存储到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图3)。此外,开闭的车门的位置是至少开放过的车门的位置即可,也可以是暂时开放车门,之后关闭的车门的位置。车门的开闭时间是至少开放了车门的时间,也可以是从探测到车门的释放开始到探测车门的关闭为止的时间。

因此,由于包括停车时的车门开闭的状态或开闭的车门的位置,从而能够包括是否容易存取行李、是否是驾驶座侧的车门也容易打开的地点而检索或理解上下车地点。

(8)上下车数据包括与停车了的车辆的属性相关的信息即属性数据,

在上下车地点候选有多个的情况下,上下车地点发送部(上下车地点检索部207)参照车辆的属性数据,不将仅能停车大小比预定车辆调度的车辆小的车辆的上下车地点包括作为上下车地点候选,发送检索结果(图8)。

因此,通过包括车辆的大小作为停车数据而进行上下车地点的分析,能够找出在车辆的大小上有特征的例如大型车不停车的地点等,能够提供与当前的车辆大小匹配的适当的上下车地点候选信息。

(9)一种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其基于探测车辆组4、数据服务器2、信息终端(车载板载单元1、移动终端3)之间的通信,其中,

如果数据服务器2接收到从探测车辆组4发送的车辆数据,则数据服务器2提取车辆数据中适于向车辆的上车或从车辆的下车的上下车地点,

将由作为上下车地点而提取出的信息生成的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一边更新一边存储到数据服务器2,

如果从信息终端(车载板载单元1、移动终端3)对数据服务器2发送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接收到请求的数据服务器2从积累在上下车地点信息数据库的上下车地点信息中检索适合请求条件的上下车地点,

如果检索到上下车地点,则从数据服务器2对信息终端(车载板载单元1、移动终端3)发送包括检索到的上下车地点的检索结果(图7)。

因此,能够提出如果从信息终端进行上下车地点信息的请求,则无论是没有过上下车的情况的区域还是各种条件变化,都提供合适的上下车地点的信息的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

以上,基于实施例1对本公开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进行了说明。但是,具体的结构不限于该实施例1,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各根据权利要求的发明的主旨,容许设计的变更或追加等。

在实施例1中,例示了应用例,该应用例将本公开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组装成通过将一台一台的车辆用作传感器来收集大量的探测信息且能够进行各种信息的共享的探测信息系统的一部分。但是,本公开的上下车地点提供系统、数据服务器及上下车地点提供方法只要是使用探测信息的系统,则也能够应用于具备取入上下车事件信息的上下车地点提供专用的数据服务器的系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