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工艺及系统

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工艺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工艺及系统,按预设质量份取长链脂肪醇和五氧化二磷进行搅拌混合,同时对其进行加热,制得第一混合物;加入预设质量份的乙醇至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并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加入预设质量份氢氧化钾至所述第二混合物中,之后依次加入氢氧化钠和纳米氧化锌,进行加热搅拌混合,得到磷酸酯类加脂剂,制备出的磷酸酯类加脂剂更好的使用效果,以及具有耐黄变的性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7452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史密特(南京)皮革化学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84835.8

  • 申请日2020-12-28

  • 分类号B01F7/32(20060101);B01F7/18(20060101);B01F15/06(20060101);B01F15/00(20060101);C14C9/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2411 南京苏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婧

  • 地址 210047 江苏省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小营西路1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8: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工艺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磷酸酯类皮革加脂剂因其合成工艺上的简易性、良好的加脂性能以及与铬鞣革中铬的络合性,成为当前加脂剂的开发热点之一。因此在皮革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磷酸酯类加脂剂,但是现有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使用效果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工艺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使用效果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一种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系统,包括支架、进料管、出料管、壳体、驱动件、转轴、混料组件、加热件和温度测试器,所述支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进料管和所述出料管均与所述壳体连通,且所述进料管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出料管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方,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壳体内,所述混料组件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混料组件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轴上;

每组所述混料组件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第三杆体、搅拌框和两个连接条,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中心线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杆体的长度,所述搅拌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条对称设置,每个所述连接条的一端与所述搅拌框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固定连接。

其中,每个所述搅拌框包括立杆和两个L形支杆,所述立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L形支杆固定连接,且所述立杆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转轴的轴向中心线相对平行。

其中,每个所述连接条包括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一端与所述立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承载杆,且所述第一承载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承载杆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杆体与所述第二杆体之间设置有第二承载杆,且所述第二承载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承载杆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杆体和所述第二杆体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系统生产的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按质量份计包括如下成分:

40~50份长链脂肪醇、10~20份五氧化二磷、10~12份乙醇、8~12份氢氧化钾、10~12份氢氧化钠和15~25份纳米氧化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按预设质量份取长链脂肪醇和五氧化二磷进行搅拌混合,同时对其进行加热,制得第一混合物;

加入预设质量份的乙醇至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并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加入预设质量份氢氧化钾至所述第二混合物中,之后依次加入氢氧化钠和纳米氧化锌,进行加热搅拌混合,得到磷酸酯类加脂剂。

其中,在按预设质量份取长链脂肪醇和五氧化二磷进行搅拌混合,同时对其进行加热,制得第一混合物的步骤中:加热温度为90~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其中所述支架用于对所述壳体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进料管用于将原料送入至所述壳体内,所述出料管用于将充分混合后的混合物送出,通过将制备磷酸酯类加脂剂需要的物料通过所述进料管送入所述壳体内,然后所述驱动件启动带动所述转轴旋转,继而带动所述混料组件旋转,利用所述第一杆体、所述第二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沿所述转轴的轴向中心线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能够使得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物更加充分,另外通过所述第二杆体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杆体和所述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杆体的长度的设置,能够增强紊流效果,使得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物能够快速混合均匀,并且所述连接框和所述连接条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物能够快速混合均匀,所述加热件用于对所述壳体内的混合物进行加热,所述温度测试器用于实时探测所述壳体内混合物的温度。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制备出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使用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工艺的步骤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支架、2-进料管、3-出料管、4-壳体、5-驱动件、6-转轴、7-混料组件、71-第一杆体、72-第二杆体、73-第三杆体、74-搅拌框、741-立杆、742-L形支杆、75-连接条、751-第一连接体、752-第二连接体、76-第一承载杆、77-第二承载杆、78-底杆、781-第一固定杆、782-第二固定杆、8-加热件、9-温度测试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系统,包括支架1、进料管2、出料管3、壳体4、驱动件5、转轴6、混料组件7、加热件8和温度测试器9,所述支架1与所述壳体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4的下方,所述进料管2和所述出料管3均与所述壳体4连通,且所述进料管2位于所述壳体4的上方,所述出料管3位于所述壳体4的下方,所述驱动件5与所述壳体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壳体4的上方,所述转轴6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的另一端插入至所述壳体4内,所述混料组件7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混料组件7均匀分布在所述转轴6上;

每组所述混料组件7包括第一杆体71、第二杆体72、第三杆体73、搅拌框74和两个连接条75,所述第一杆体71、所述第二杆体72和所述第三杆体73沿所述转轴6的轴向中心线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第二杆体72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杆体71和所述第三杆体73,所述第一杆体71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杆体73的长度,所述搅拌框7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杆体71和所述第三杆体73固定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条75对称设置,每个所述连接条75的一端与所述搅拌框74固定连接,每个所述连接条7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7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其中所述驱动件5为电机、所述支架1用于对所述壳体4起到支撑作用,所述进料管2用于将原料送入至所述壳体4内,所述出料管3用于将充分混合后的混合物送出,通过将制备磷酸酯类加脂剂需要的物料通过所述进料管2送入所述壳体4内,然后所述驱动件5启动带动所述转轴6旋转,继而带动所述混料组件7旋转,利用所述第一杆体71、所述第二杆体72和所述第三杆体73沿所述转轴6的轴向中心线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能够使得所述壳体4内的混合物更加充分,另外通过所述第二杆体72的长度均大于所述第一杆体71和所述第三杆体73,所述第一杆体71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三杆体73的长度的设置,能够增强紊流效果,使得所述壳体4内的混合物能够快速混合均匀,并且所述连接框和所述连接条75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使得所述壳体4内的混合物能够快速混合均匀,所述加热件8用于对所述壳体4内的混合物进行加热,所述温度测试器9用于实时探测所述壳体4内混合物的温度。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制备出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使用效果更好。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搅拌框74包括立杆741和两个L形支杆742,所述立杆7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L形支杆742固定连接,且所述立杆741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转轴6的轴向中心线相对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杆741和所述L形支杆742的设置,能够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得物料混合更加充分,保证后续制备出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品质。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连接条75包括第一连接体751和第二连接体752,所述第一连接体751的一端与所述立杆74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7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体752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体7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杆体7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体751和所述第二连接体752组成所述连接条75,所述连接条75的设置,使得物料混合更加充分,保证后续制备出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品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杆体71与所述第二杆体72之间设置有第一承载杆76,且所述第一承载杆7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承载杆76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杆体71和所述第二杆体7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一承载杆76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得物料混合更加充分,保证后续制备出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品质,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所述混料组件7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杆体73与所述第二杆体72之间设置有第二承载杆77,且所述第二承载杆77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承载杆77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三杆体73和所述第二杆体72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第二承载杆77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加与物料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得物料混合更加充分,保证后续制备出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品质,另一方面能够增加所述混料组件7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每组所述混料组件7还包括底杆78,所述底杆78与所述转轴6固定连接,且位于所述搅拌框74的下方。

每个所述混料组件7还包括第一固定杆781,所述第一固定杆781与所述底杆78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杆78远离所述转轴6的一端。

每个所述混料组件7还包括第二固定杆782,所述第二固定杆782与所述第一固定杆78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781远离所述底杆78的一端。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杆781、所述第二固定杆782和所述底杆78的设置,能够将所述壳体4的底部的物料充分混合均匀,保证后续制备出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品质,进而使得磷酸酯类加脂剂的使用效果更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生产系统生产的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按质量份计包括如下成分:

40~50份长链脂肪醇、10~20份五氧化二磷、10~12份乙醇、8~12份氢氧化钾、10~12份氢氧化钠和15~25份纳米氧化锌。

其中还包括加入8~10份酯基季铵盐柔软剂、8~10份N-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复配物和8~10份紫外线吸收剂。

请参阅图1,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所述的耐黄变的磷酸酯类加脂剂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按预设质量份取长链脂肪醇和五氧化二磷进行搅拌混合,同时对其进行加热,制得第一混合物;

S2:加入预设质量份的乙醇至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并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

S3:加入预设质量份氢氧化钾至所述第二混合物中,之后依次加入氢氧化钠和纳米氧化锌,进行加热搅拌混合,得到磷酸酯类加脂剂。

其中,取40~50份长链脂肪醇和10~20份五氧化二磷进行搅拌混合,同时对其进行90~100℃的加热,制得第一混合物;加入预设质量份的乙醇至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并进行搅拌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另外在加入预设质量份的乙醇至所述第一混合物前,需要将所述第一混合物进行静置降温,并降温至70~80℃;加入预设质量份氢氧化钾至所述第二混合物中,之后依次加入氢氧化钠和纳米氧化锌,进行加热搅拌混合,得到磷酸酯类加脂剂,在依次加入氢氧化钠和纳米氧化锌,进行加热搅拌混合后,继续加入8~10份酯基季铵盐柔软剂、8~10份N-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复配物和8~10份紫外线吸收剂,之后进行加热搅拌,之后静置降温,得到磷酸酯类加脂剂。利用氢氧化钠、纳米氧化锌、酯基季铵盐柔软剂、N-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的复配物和紫外线吸收剂相互配合,能够改善皮革的泛黄性、另外增加了面料的柔韧性,赋予皮革长久性的加脂效果。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