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摘要

本申请涉及学生在校习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通过S1.构建数据通讯网络;学生佩戴智能穿戴式设备,智能穿戴式设备与数据处理中心通讯连接,且数据处理中心与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通讯连接;S2.学生通过智能穿戴式设备将选项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学生的身份信息及选项发送至老师的终端设备;S3.老师通过终端设备接收学生的答题信息数据;S4.老师发送学生的课堂习德结果数据信息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将学生的课堂习德结果数据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便于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习德情况,从而实现学校和家长及时掌握学生习德情况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672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蕴迩通讯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69010.0

  • 发明设计人 周伟峰;

    申请日2021-01-19

  • 分类号G06Q50/20(2012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泾车路88号5幢3楼3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4:1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学生习德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学生的在校学习和德育情况是学生家长十分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且随着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校和学生家长掌握学生的学习和德育情况越来越成为帮助学生健康可持续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学校管理学生的习德工作时,一般是老师通过学生向家长转述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德育情况等,或者是通过开家长会、与家长电话沟通的方式完成学生学习、德育情况的沟通。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学校和学生家长掌握学生习德情况不及时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学校和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学生习德情况的目的,本申请提供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系统及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包括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S1.在校园构建学生身份识别和课堂问答互动的数据通讯网络;学生佩戴具有通讯模块的智能穿戴式设备,智能穿戴式设备与学校内的数据处理中心通讯连接,且数据处理中心与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和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通讯连接;S2.学生根据老师在课堂的出题以及选项,通过智能穿戴式设备将自己的选项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学生的身份信息及对应的选项发送至老师的终端设备;S3.老师通过终端设备接收并查看学生的答题信息数据,进行课堂教学;S4.课堂教学完成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教学过程,发送学生的课堂习德结果数据信息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将学生的课堂习德结果数据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学生可以在课堂通过自己佩戴的智能穿戴式设备完成老师的课堂提问,并可以通过数据处理中心采集学生的答案,并通过终端设备显示学生的答题情况,以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在课堂上的答题情况。老师在课后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习德情况等发送结果数据信息至数据处理中心,再由数据处理中心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以便于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习德情况,从而实现学校和家长及时掌握学生习德情况的目的。

优选的,老师预先将选择题和选项录入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选择题和选项发送至学生的终端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老师不需要在课堂上进行现场出题或者是书写板书,学生均可通过智能穿戴式设备接收老师的问题和选项,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优选的,老师预先将正确选项录入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在接收学生的答案数据后计算统计,并输出选择题的答题正确人数及占比、选择错误选项的学生人数及占比、学生答题错误统计以及学生答题活跃度统计至老师的终端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数据处理中心直接完成选择题的答题正确人数、错误人数的占比、学生答题错误统计以及学生答题活跃度统计,并发送至老师的终端设备,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了解学生们对于所讲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或者是教学效果。

优选的,学生的智能穿戴式设备、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以及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通过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学校老师的身份信息匹配关系绑定,数据处理中心将学生在课堂的答题统计数据发送至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先完成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学校老师的匹配对应关系,即完成了数据通讯的建立,进而实现老师和家长对学生习德情况的快速掌握。

优选的,老师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录入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作业完成情况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老师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录入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考试成绩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除去课堂的答题结果数据信息之外,老师还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考试情况以及作业情况发送至家长的终端设备,家长可以更为全面的掌握学生的习德情况。

优选的,数据处理中心跟踪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生成学生的考试成绩-时间变化曲线,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时间变化曲线发送至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据处理中心可以根据学生的历史成绩输出考试成绩-时间变化曲线至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以便于老师和家长掌握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优选的,老师将学生的获奖奖励信息录入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学生的获奖奖励信息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以及学生的智能穿戴式设备;在智能穿戴式设备中设立心情墙模式,学生选择心情墙模式中对应的心情图形和/或文字,智能穿戴式设备将学生选择结果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将数据信息发送至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将学生的获奖信息发送至学生自己的智能穿戴式设备以及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上,除去可以让家长了解学生的获奖情况之外,学生还可以输入自己的心情变化情况,并让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里变化。

优选的,采用具有位置检测模块的智能穿戴式设备,并在教室内布置用于感应智能穿戴式设备的位置检测设备,位置检测设备与数据处理中心通讯连接,将感应到的智能穿戴式设备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发送数据信息至识别到的智能穿戴式设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置检测实现识别学生所在课堂或者是教室的目的,并将相对应的教室或者是课堂信息发送至学生的智能穿戴式设备中。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学生习德管理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学生习德管理系统,包括有学生佩戴的智能穿戴式设备、教室内的位置检测设备、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以及数据处理中心;智能穿戴式设备、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以及数据处理中心采用2.4G数据通信连接;位置检测设备采用RFID电子标签感应的方式识别学生智能穿戴式设备的位置信息;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与数据处理中心采用网络通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RFID电子标签感应识别以及2.4G数据通讯多种感应识别和通讯方式,实现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学生的智能穿戴式设备、位置检测设备的数据通讯,并以此实现学生习德情况信息的快速掌握和共享。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学生习德管理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学生习德管理设备,包括有处理器、检测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检测模块包括有RFID电子标签模块,通讯模块为2.4G天线模块,2.4G天线模块用于与数据处理中心通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内置RFID电子标签模块、2.4G天线模块的学生考勤设备作为智能穿戴式设备使用,以实现与数据处理中心和外部检测设备的数据通讯。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老师可以将学生的课堂答题情况、日常考试情况以及习德情况等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以便于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习德情况,从而实现学校和家长及时掌握学生习德情况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的步骤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

参照图1,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利用具有通讯模块的智能穿戴式设备,以及学校校园内的数据处理中心,配合实现课堂问答互动的目的;即老师在课堂出题并给出相应的选项后,学生通过佩戴的智能穿戴式设备选择相应的选项,智能穿戴式设备发送学生的选项以及学生的身份信息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将学生的答案发送至老师的终端设备,以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并根据答题情况调整教学内容,且在课后老师可以将学生的答题、习德整体情况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并由数据处理中心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以便于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习德情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智能手表作为智能穿戴式设备使用,并采用机房作为数据处理中心使用,并可在教室内布置与数据处理中心通讯连接的接收设备,用于接收智能穿戴式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智能手机,而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除去可以使用智能手机之外,还可以使用教室或者办公室的主机。

学生在佩戴智能手表时,需要学生家长借助智能手机等可联网的智能终端设备登入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包括有专用网站或者是微信小程序等,通过扫码注册或者是输入设备编号的方式绑定智能手表,并在验证页面输入学生和学生家长的基础信息,例如姓名、手机号等,以实现智能穿戴式设备、学生、学生家长的身份信息绑定。在学校为学生匹配发放智能手表之前,需要登记智能手表的设备编号和所领取的学生姓名或者是学生编号,并通过数据处理中心完成设备编号的备案录入;则在学生家长完成设备的绑定操作后,即可在数据处理中心的后台完成学生身份信息及其智能手表、老师身份信息及其智能终端、学生家长身份信息及其智能终端三者的绑定,进而实现学生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

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通过自己的终端设备将选择题和相应的选项录入数据处理中心,其中包含有正确的选项。在上课时,学生可以通过智能穿戴式设备下载数据处理中心发送的选择题和选项,并通过智能穿戴式设备的显示屏触控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选项,在确认选项后,智能穿戴式设备即可将学生的选项及身份信息数据通过接收设备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在接收学生的答案数据后进行计算统计,计算输出选择题的答题正确人数及占比,以及答题错误的人数及占比,并发送至老师的智能穿戴式设备中,以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了解程度。

在上述基础上,额外增加学生答题错误统计与分析,以及学生答题活跃度统计及分析,即数据处理中心在接收学生们的答题数据后,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每名学生参与答题的活跃度,以及学生选错选项的人数占比统计结果等,并将上述分析结果数据发送至老师的终端设备,以便于老师掌握教学进度。

老师除去可以将课堂问题情况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之外,还可以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获奖奖励情况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再由数据处理中心将所有的数据信息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以便于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在校习德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处理中心可以跟踪记录学生的考试成绩,并输出考试成绩-时间变化曲线,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时间变化曲线发送至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

在上述基础之上,智能穿戴式设备中设立心情墙模式,学生选择心情墙模式中对应的心情图形和/或文字,智能穿戴式设备将学生选择结果的数据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将数据信息发送至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以便于学生老师和学生家长及时掌握学生的心里变化情况。

在教室内布置位置检测设备,且穿戴式设备中内置有与位置检测设备感应配合使用的位置检测模块,则学生在进入教室时,智能穿戴式设备与检测设备相感应,位置检测设备将学生的身份信息和所在教室的信息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将相对应的课堂教室信息发送至学生的智能穿戴式设备上。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学生习德管理方法的步骤原理:

S1.在校园构建学生身份识别和课堂问答互动的数据通讯网络;学生佩戴具有通讯模块的智能穿戴式设备,智能穿戴式设备与学校内的数据处理中心通讯连接,且数据处理中心与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和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通讯连接;

S2.学生根据老师在课堂的出题以及选项,通过智能穿戴式设备将自己的选项发送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将学生的身份信息及对应的选项发送至老师的终端设备;

S3.老师通过终端设备接收并查看学生的答题信息数据,进行课堂教学;

S4.课堂教学完成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和教学过程,发送学生的课堂习德、平时考试成绩情况、获奖奖励情况等结果数据信息至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再将学生的课堂习德结果数据发送至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学生习德管理系统。

一种学生习德管理系统,包括有学生佩戴的穿戴式设备,教室内布置的位置检测设备,学生家长的终端设备,学校老师的终端设备以及建在学校的数据处理中心,并在学校构建2.4G通讯以及网络通讯的复合通讯网络,以实现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与学生的穿戴式设备的互联通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智能手表作为学生的穿戴式设备使用,利用智能手表内的蓝牙模块或者无线wifi模块实现与数据处理中心的数据传输,并利用智能手表内的RFID电子标签、13.56M天线模块、NFC模块以及学校内的检测设备实现位置信息的检测,数据处理中心再与检测设备通过无线wifi数据连接、蓝牙数据连接或者是有线数据连接;而学生家长的智能设备采用联网的通讯方式与学校的数据处理中心数据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学生习德管理设备。

一种学生习德管理设备,包括有处理器、检测模块以及通讯模块,检测模块包括有RFID电子标签模块、13.56M天线模块以及NFC模块,通过上述处理器、检测模块和通讯模块实现针对学生在校位置的检测数据的采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的是智能手表作为学生考勤设备使用,其具有较好的便携性和经济性,学生佩戴的智能手表通过2.4G通讯的方式与学校内的数据处理中心实现数据连接,以实现采集学生位置信息数据、的目的,通过RFID电子标签模块,实现学生在课堂内的课堂互动答题;复用设备的通讯模块,实现学生在课后作业的自主提交和接收教师/系统的批改结果通知,并利用13.56M天线模块或NFC模块与学校内的检测设备感应配合实现采集学生是否在校以及在校内的位置信息数据的目的。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