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

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涉及园林与艺养护技术领域,该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将苗木检测模块将待养护苗木进行土壤检测,通过卫星监测模块对待养护苗木放大拍照,将苗木检测信息分别发送至信号接收传输模块中,将信息发送至控制云端中,并保存,控制云端接收消息过后回馈检测模块,控制云端通过判断模块判断苗木的情况,并且通过人对拍摄的苗木照片进行检查,将判断信息传输回控制云端,将规划的路线分别发送至接收终端,不同的工作人员接收到不同的路线规划,实现了无需养护人员携带多种养护器具,进行工作,同时无需人养护人员对苗木情况进行判断,养护效率,避免无效的养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336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武汉天之域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94792.1

  • 发明设计人 杜圣培;林飞;杨伦;郑伟棉;

    申请日2020-12-29

  • 分类号G06K9/00(20060101);G06Q50/02(20120101);A01G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2274 武汉瑞创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艳丽

  • 地址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区武汉光谷国际商会大厦B座26层8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8: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与艺养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态意识的不断增强,园林绿化工程愈发地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园林绿化工程需要大量的优质苗木。不论是绿化工程还是苗圃基地的苗木的种植以及养护工作都将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苗木养护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开始寻找科学高效的养护方法。因此养护内容,养护器具也较以往有所增加,苗木养护工人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大,目前常见的还是传统的依靠经验的养护方法,在当前养护需求高速增长的背景下,采用一种科学,有效,准确的养护方法迫在眉捷。

现有被监管养护的苗木无法在互联网上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信息,在地图上无法呈现出被监管养护的苗木位置,同时护养人员在进行对苗木养护时工作内容经常变化,需要携带多个养护用的设备产品,给工作人员增加了难度。并且养护路线不确定性,苗圃苗木密集,没有科学的路线经常一段路迂回多次,养护类型不同造成日养护工作的不确定性。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解决了由于养护路线和养护器具的随机性而造成的养护效率低下问解决养护人员的实际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p1:通过将苗木检测模块将待养护苗木进行土壤检测;

Sp2:通过卫星监测模块对待养护苗木放大拍照;

Sp3:将苗木检测模块与卫星监测所获取的信息分别发送至信号接收传输模块中;

Sp4:通过将信号接收传输模块与控制云端互联网连接,将信息发送至控制云端中,将信息进行保存,控制云端接收消息过后分别将信息回馈至苗木检测模块和卫星检测模块;

Sp5:控制云端通过判断模块判断苗木的水分以及化肥量,并且通过人工将卫星检测模块拍摄的照片对苗木枝干进行检查;

Sp6:判断过后将信息传输回控制云端,再通过控制云端对需要养护的苗木进行路线规划,将规划的路线分别发送至接收终端,不同的工作人员接收到不同的路线规划;

优选的,所述苗木检测装置依次埋入待养护苗木的土壤内,通过苗木检测装置分别通过互联网将苗木检测装置与信号接收传输设备进行连接,将苗木的信息发送至信号接收传输设备中,同时通过定位打卡设备对此片待养护的苗木进行拍照,将信息发送至信号接收传输设备中。

优选的,所述信号接收传输设备通过互联网与控制云端进行连接,将接收到苗木的信息全部发送到控制云端,通过控制云端进行保存,控制云端接收后回馈至苗木检测设备和卫星监测设备中。

优选的,所述判断模块对接收苗木的信息进行判断,通过苗木检测模块对苗木的土壤进行分析,通过判断设备,对苗木是水分以及化肥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判断,通过人工对卫星监测拍照的照片进行判断苗木是否需要剪枝。

优选的,所述判断设备判断过后信息回馈至控制云端,通过路线规划设备,将个个苗木的水分、化肥量以及待剪枝苗木路线进行分类划分,将划分后的路线分别通过控制云端传输到不同工作人员的接收终端中。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苗木检测模块和卫星监测模块,可将苗木在互联网上都有自己独立的身分信息,在地图上能够呈现出被监管养护的苗木位置,对苗木进行水分、化肥量以及苗杆进行检测,并进行上传,并通过物联网数据处理算法根据待养护苗木在地图上的分布,按浇水,施肥,剪刀枝的三种养护类型,在地图上三块区域内区分出三种待养护类型的苗木,实现了无需养护人员携带多种养护器具,进行工作,同时无需人养护人员对苗木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施肥,剪刀枝,保证养护效率,避免无效的养护。

2、本发明通过采用路线规划模块和控制云端,将需要水、化肥、剪刀枝的苗木通过控制云端进行接收后,将信息回馈给设备,将每颗苗树底部土壤内埋入的设备感测后将三种不同养护类型的路线连接,将地连接后的地图通过控制云端传输到分别三个不同工作人员的终端中,进行各自的工作,实现了保证三名养护人员在遵循建议路线的情况能以最短的总行进路线里程,高效的完成工作;避免了需求大的养护类型溢出无法完成,需求小养护类型不饱和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p1:通过将苗木检测模块将待养护苗木进行土壤检测;

Sp2:通过卫星监测模块对待养护苗木放大拍照;

Sp3:将苗木检测模块与卫星监测所获取的信息分别发送至信号接收传输模块中;

Sp4:通过将信号接收传输模块与控制云端互联网连接,将信息发送至控制云端中,将信息进行保存,控制云端接收消息过后分别将信息回馈至苗木检测模块和卫星检测模块;

Sp5:控制云端通过判断模块判断苗木的水分以及化肥量,并且通过人工将卫星检测模块拍摄的照片对苗木枝干进行检查;

Sp6:判断过后将信息传输回控制云端,再通过控制云端对需要养护的苗木进行路线规划,将规划的路线分别发送至接收终端,不同的工作人员接收到不同的路线规划;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苗木检测装置依次埋入待养护苗木的土壤内,通过苗木检测装置分别通过互联网将苗木检测装置与信号接收传输设备进行连接,将苗木的信息发送至信号接收传输设备中,同时通过定位打卡设备对此片待养护的苗木进行拍照,将信息发送至信号接收传输设备中,信号接收传输设备通过互联网与控制云端进行连接,将接收到苗木的信息全部发送到控制云端,通过控制云端进行保存,控制云端接收后回馈至苗木检测设备和卫星监测设备中,判断模块对接收苗木的信息进行判断,通过苗木检测模块对苗木的土壤进行分析,通过判断设备,对苗木是水分以及化肥情况进行智能分析判断,通过人工对卫星监测拍照的照片进行判断苗木是否需要剪枝,采用苗木检测模块和卫星监测模块,可将苗木在互联网上都有自己独立的身分信息,在地图上能够呈现出被监管养护的苗木位置,对苗木进行水分、化肥量以及苗杆进行检测,并进行上传,并通过物联网数据处理算法根据待养护苗木在地图上的分布,按浇水,施肥,剪刀枝的三种养护类型,在地图上三块区域内区分出三种待养护类型的苗木,实现了无需养护人员携带多种养护器具,进行工作,同时无需人养护人员对苗木进行判断是否需要浇水,施肥,剪刀枝,保证养护效率,避免无效的养护。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苗木物联网的最佳养护建议方法,判断设备判断过后信息回馈至控制云端,通过路线规划设备,将各苗木的水分、化肥量以及待剪枝苗木路线进行分类划分,将划分后的路线分别通过控制云端传输到不同工作人员的接收终端中,采用路线规划模块和控制云端,将需要水、化肥、剪刀枝的苗木通过控制云端进行接收后,将信息回馈给设备,将每颗苗树底部土壤内埋入的设备感测后将三种不同养护类型的路线连接,将地连接后的地图通过控制云端传输到分别三个不同工作人员的终端中,进行各自的工作,实现了保证三名养护人员在遵循建议路线的情况能以最短的总行进路线里程,高效的完成工作;避免了需求大的养护类型溢出无法完成,需求小养护类型不饱和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引用结构”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