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开设有进料口,是外壳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外壳的内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料架,所述料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料筒,所述料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触片,本发明具备定量的优点,可保证合成纤维在进行合成时益生菌粉微胶囊质量添加稳定,避免了因益生菌粉微胶囊添加过多造成的浪费情况,同时无需人工干预,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和生产的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953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义乌禾维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91722.3

  • 发明设计人 郑志强;

    申请日2020-12-16

  • 分类号D01D1/06(20060101);D01F1/10(20060101);D01F6/5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42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雨

  • 地址 322000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江东街道东山头村27幢10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4:5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市场和生活的需要,单一材质的纤维已经不能满足不同行业对于纤维的大量需求,各种复合纤维随之出现,复合纤维是多组分纤维的一种,是针对人造纤维品种的术语,在同一根纤维截面上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相混合的聚合物纤维,这种纤维称复合纤维,它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物理改性纤维。利用复合纤维制造技术可以获得兼有两种聚合物特性的双组分纤维,有并列型、皮芯型、海岛型等复合纤维,纤维截面有圆形和异形。

本发明是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益生菌粉微胶囊加入到聚乙烯醇纤维中做成复合纤维,但是现在的益生菌粉微胶囊往往都是人工凭经验进行添加,分量无法做到统一,如果益生菌粉微胶囊添加过多,不仅会影响复合纤维合成效果,还会造成原料的浪费,降低了产品的质量,如果益生菌粉微胶囊添加过少,则复合纤维无法合成,直接导致原料作废,浪费了大量的原材料,相应的导致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出了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具备定量的优点。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制备装置,具备定量添料的优点,解决了现在的益生菌粉微胶囊往往都是人工凭经验进行添加,分量无法做到统一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定量添料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壳上的进料口与益生菌粉微胶囊添加装置连接,定位轴与外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益生菌粉微胶囊可经过进料口进料口进入外壳内部,料筒与进料口相互对应,益生菌粉微胶囊通过进料口进入料筒的内部;

S2、此时电磁铁一种处于通电状态,电磁铁通电产生强磁场,壳体在电磁铁之间,磁流变液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固体状态,活动块和固定块相接触相互卡接;

S3、此时固定块可通过活动块限制料筒的位置,使其无法发生运动,当益生菌粉微胶囊继续添加,由于益生菌粉微胶囊具有一定的质量,随着活塞表面的益生菌粉微胶囊逐渐增加,在益生菌粉微胶囊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压迫活塞向下运动;

S4、此时活塞通过滑块带动导电触片向下运动,导电触片与电阻线圈相接触,电流通过电阻线圈的长度缩短,电路中通过电流检测器的电流增大,电流检测器将检测的电流数值传送至微控制器内,当符合微控制器内设置的数值时;

S5、此时微控制器控制所有的电磁铁断电,电磁铁形成的磁场消失,磁流变液则变成高流动性的液体状态,固定块与活动块相接触,同时固定块挤压活动块,活动块内的第二弹簧被挤压,活动块收缩,此时固定块无法可通过活动块限制料筒的位置,定位轴带动料架转动,料架带动料筒转动;

S6、当下一个料筒运动与进料口相互对应时,此时电磁铁再次通电,重复上述过程,同时我们能够通过改变微控制器内设置的数值从而改变每次定量添加的益生菌粉微胶囊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制备方法,现提出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制备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端开设有进料口,是外壳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外壳的内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外壳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料架,所述料架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定位轴,所述定位轴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料筒,所述料筒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触片,所述料筒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阻线圈,所述滑块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

所述料架的外环固定安装有位于料筒两侧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另一侧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放置有磁流变液,所述壳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形状为环形,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以外壳为参照呈对称分布,且二者的中线与水平面垂直。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活动块、壳体共设置有六个且均匀分布,且固定块均分别与活动块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料筒的外壁与料架固定连接,所述电阻线圈与料架固定连接,所述电阻线圈与导电触片相接触,所述第一弹簧的底端与料架的内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料筒设置有六个且相互对应,所述料筒为空心框架结构,所述料筒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料筒内放置有益生菌粉微胶囊,所述滑槽的直径尺寸小于益生菌粉微胶囊的直径尺寸。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料架的外部。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内固定安装有微控制器、电流检测器,所述微控制器与电流检测器电性连接,所述电阻线圈、导电触片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与电磁铁电性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具备定量的优点,可保证合成纤维在进行合成时益生菌粉微胶囊质量添加稳定,避免了因益生菌粉微胶囊添加过多造成的浪费情况,同时无需人工干预,简化了操作步骤,提高了工作和生产的效率,另外,同样可避免如果益生菌粉微胶囊添加过少,则复合纤维无法合成,直接导致原料作废,避免了对原材料的浪费,相应的节约了生产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2、该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改变微控制器内设置的数值从而改变每次定量添加的益生菌粉微胶囊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且在整个过程中无需人工干预,具备较高的自动化,减少了大量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定位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B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此时电磁铁通电,固定块、活动块处于初始状态;

图6为本发明固定块、活动块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电磁铁断电,活动块处于运动状态;

图7为本发明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外壳、料架、定位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图8中C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料筒的侧视图。

图中:1、外壳;2、进料口;3、出料口;4、固定块;5、料架;6、定位轴;7、料筒;701、滑槽;8、滑块;9、导电触片;10、电阻线圈;11、第一弹簧;12、控制器;121、微控制器;122、电流检测器;13、电磁铁;14、壳体;15、磁流变液;16、第二弹簧;17、活动块;18、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外壳1上的进料口2与益生菌粉微胶囊添加装置连接,定位轴6与外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益生菌粉微胶囊可经过进料口进料口2进入外壳1内部,料筒7与进料口2相互对应,益生菌粉微胶囊通过进料口2进入料筒7的内部;

S2、此时电磁铁13一种处于通电状态,电磁铁13通电产生强磁场,壳体14在电磁铁13之间,磁流变液15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固体状态,活动块17和固定块4相接触相互卡接;

S3、此时固定块4可通过活动块17限制料筒7的位置,使其无法发生运动,当益生菌粉微胶囊继续添加,由于益生菌粉微胶囊具有一定的质量,随着活塞18表面的益生菌粉微胶囊逐渐增加,在益生菌粉微胶囊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压迫活塞18向下运动;

S4、此时活塞18通过滑块8带动导电触片9向下运动,导电触片9与电阻线圈10相接触,电流通过电阻线圈10的长度缩短,电路中通过电流检测器122的电流增大,电流检测器122将检测的电流数值传送至微控制器121内,当符合微控制器121内设置的数值时;

S5、此时微控制器121控制所有的电磁铁13断电,电磁铁13形成的磁场消失,磁流变液15则变成高流动性的液体状态,固定块4与活动块17相接触,同时固定块4挤压活动块17,活动块17内的第二弹簧16被挤压,活动块17收缩,此时固定块4无法可通过活动块17限制料筒7的位置,定位轴6带动料架5转动,料架5带动料筒7转动;

S6、当下一个料筒7运动与进料口2相互对应时,此时电磁铁13再次通电,重复上述过程,同时我们能够通过改变微控制器121内设置的数值从而改变每次定量添加的益生菌粉微胶囊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制备方法,现提出一种包含抗氧化活性益生菌的复合纤维制备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端开设有进料口2,是外壳1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口3,外壳1的内环固定安装有固定块4,外壳1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料架5,料架5的内侧固定安装有定位轴6,定位轴6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料筒7,料筒7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活塞18,活塞18的两侧固定安装有滑块8,滑块8的外侧均固定安装有导电触片9,料筒7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阻线圈10,滑块8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1;

料架5的外环固定安装有位于料筒7两侧的控制器12,控制器12的另一侧设置有电磁铁13,电磁铁13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壳体14,壳体14的内部放置有磁流变液15,壳体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7,外壳1的形状为环形,进料口2和出料口3以外壳1为参照呈对称分布,且二者的中线与水平面垂直,固定块4、活动块17、壳体14共设置有六个且均匀分布,且固定块4均分别与活动块17相接触,料筒7的外壁与料架5固定连接,电阻线圈10与料架5固定连接,电阻线圈10与导电触片9相接触,第一弹簧11的底端与料架5的内环固定连接。

料筒7设置有六个且相互对应,料筒7为空心框架结构,料筒7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01,滑块8与滑槽701滑动连接,料筒7内放置有益生菌粉微胶囊,滑槽701的直径尺寸小于益生菌粉微胶囊的直径尺寸,活动块17与壳体14的内壁滑动连接,活动块17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料架5的外部,控制器12内固定安装有微控制器121、电流检测器122,微控制器121与电流检测器122电性连接,电阻线圈10、导电触片9均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控制器12与电磁铁13电性连接。

工作原理:该装置在使用时,外壳1上的进料口2与益生菌粉微胶囊添加装置连接,定位轴6与外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益生菌粉微胶囊可经过进料口进料口2进入外壳1内部,料筒7与进料口2相互对应,益生菌粉微胶囊通过进料口2进入料筒7的内部,此时电磁铁13一种处于通电状态,电磁铁13通电产生强磁场,壳体14在电磁铁13之间,磁流变液15在强磁场作用下,则呈现出高粘度、低流动性的固体状态,活动块17和固定块4相接触相互卡接,此时固定块4可通过活动块17限制料筒7的位置,使其无法发生运动,当益生菌粉微胶囊继续添加,由于益生菌粉微胶囊具有一定的质量,随着活塞18表面的益生菌粉微胶囊逐渐增加,在益生菌粉微胶囊重力的作用下开始压迫活塞18向下运动;

活塞18通过滑块8带动导电触片9向下运动,导电触片9与电阻线圈10相接触,电流通过电阻线圈10的长度缩短,电路中通过电流检测器122的电流增大,电流检测器122将检测的电流数值传送至微控制器121内,当符合微控制器121内设置的数值时,微控制器121控制所有的电磁铁13断电,电磁铁13形成的磁场消失,磁流变液15则变成高流动性的液体状态,固定块4与活动块17相接触,同时固定块4挤压活动块17,活动块17内的第二弹簧16被挤压,活动块17收缩,此时固定块4无法可通过活动块17限制料筒7的位置,定位轴6带动料架5转动,料架5带动料筒7转动,当下一个料筒7运动与进料口2相互对应时,此时电磁铁13再次通电,重复上述过程,同时我们能够通过改变微控制器121内设置的数值从而改变每次定量添加的益生菌粉微胶囊的数量,进一步提高了装置的适用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