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包括数据库、以及基于数据库的多层体系架构;所述数据库包括业务数据库、规则数据库和分析数据库;所述多层体系架构包括展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展现层用于实现用户界面功能,包括数据显示和录入;应用层用于实现与展现层的连接,包括数据封装、转换、过滤、管理、存储和传输;数据层实现用于提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本发明有利于患者、医生和药师的沟通,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疗效及依从性,为慢性专病的社区管理提供新的服务模式。同时可收集分析相关慢病的中医药治疗数据,可通过构建效能分析模型,有利于中医药流行病数据库构建及中医药循证医学发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008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37368.0

  • 申请日2020-12-31

  • 分类号G16H20/10(20180101);G16H80/00(20180101);G06Q50/22(20180101);

  • 代理机构31253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周琼

  • 地址 200082 上海市虹口区保定路23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3:2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稳定性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病程较长,需患者长期用药控制治疗,在目前的中医治疗模式中,患者在院外使用中药方剂或中成药的用药依从性均受到一定限制,存在与医务人员沟通不畅,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不知道如何处理、擅自停药等问题,对治疗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且部分患者因行动不便等原因对线上中医药咨询服务由较大需求。

因此,我们有必要构建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包括数据库、以及基于数据库的多层体系架构;

所述数据库包括业务数据库、规则数据库和分析数据库;

所述多层体系架构包括展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

展现层用于实现用户界面功能,包括数据显示和录入;

应用层用于实现与展现层的连接,包括数据封装、转换、过滤、管理、存储和传输;

数据层实现用于提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业务数据库是中医药服务系统的数据源,其用于支撑中医药服务系统的数据信息流,数据信息流包括药房业务流程产生的结果数据、临床服务业务数据以及医院运营管理流程所产生的结果数据、在业务数据库中还存储有患者历次就诊的用药相关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规则数据库包含就诊信息、临床服务、药学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转数据,通过规则数据库运算,获取患者的就诊情况及社区进一步治疗状况,做出必要的干预措施。

进一步的,所述分析数据库对业务数据库包含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其在汇总数据的基础上,支持数据的挖掘和多维数据的分析,并用于支持管理决策;通过利用分析数据库汇总统计分析相关业务数据为管理人员做出决策进行辅助,同时还可利用分析数据库的独特性满足各种监测业务域的需求。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户角色认证系统,用户角色认证系统用于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统一识别和管理,对用户的访问请求会根据系统运行环境和访问控制策略进行授权,包括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患者在医院的就诊数据导入数据库;

2)基于数据库构建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具有患者客户端和医院客户端,患者通过患者客户端访问移动平台在线咨询,医生和医师通过医院客户端访问移动平台获取患者数据,并给予反馈;

3)所述移动平台根据患者的就诊数据和诊疗建议向患者客户端发送每日用药和门诊随访提醒,门诊随访的相关数据通过医院客户端导入至数据库中,以供移动平台调用。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进一步的,所述医院客户端的反馈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发现与处理、阶段治疗的疗效反馈。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库包括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数据分析对疾病治疗的评估。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医疗机构组织和相关互联网信息企业合作参与的方式,共同开发针对慢性专病(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的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平台,满足患者的药学咨询需求,有利于患者、医生、药师及时反馈与互动中西医结合治疗信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疗效及依从性,为慢性专病(稳定性冠心病)的社区管理提供新的服务模式。同时可收集分析相关慢病的中医药治疗数据,可通过构建效能分析模型,有利于中医药流行病数据库构建及中医药循证医学发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系统,包括数据库、以及基于数据库的多层体系架构;

所述数据库包括业务数据库、规则数据库和分析数据库;

所述多层体系架构包括展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

展现层用于实现用户界面功能,包括数据显示和录入;

应用层用于实现与展现层的连接,包括数据封装、转换、过滤、管理、存储和传输;

数据层实现用于提供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功能。

所述业务数据库是中医药服务系统的数据源,其用于支撑中医药服务系统的数据信息流,数据信息流包括药房业务流程产生的结果数据、临床服务业务数据以及医院运营管理流程所产生的结果数据、在业务数据库中还存储有患者历次就诊的用药相关信息。

所述规则数据库包含就诊信息、临床服务、药学业务、流程管理信息系统正常运转数据,通过规则数据库运算,获取患者的就诊情况及社区进一步治疗状况,做出必要的干预措施。

所述分析数据库对业务数据库包含的数据进行综合统计和分析,其在汇总数据的基础上,支持数据的挖掘和多维数据的分析,并用于支持管理决策;通过利用分析数据库汇总统计分析相关业务数据为管理人员做出决策进行辅助,同时还可利用分析数据库的独特性满足各种监测业务域的需求。

本发明还包括用户角色认证系统,用户角色认证系统用于对用户的身份进行统一识别和管理,对用户的访问请求会根据系统运行环境和访问控制策略进行授权,包括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

基于移动互联网平台的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患者在医院的就诊数据导入数据库;

2)基于数据库构建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具有患者客户端和医院客户端,患者通过患者客户端访问移动平台在线咨询,医生和医师通过医院客户端访问移动平台获取患者数据,并给予反馈;

3)所述移动平台根据患者的就诊数据和诊疗建议向患者客户端发送每日用药和门诊随访提醒,门诊随访的相关数据通过医院客户端导入至数据库中,以供移动平台调用。

所述移动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

所述医院客户端的反馈包括药物不良反应发现与处理、阶段治疗的疗效反馈。

所述数据库包括安全性、疗效和预后数据分析对疾病治疗的评估。

本发明通过医疗机构组织和相关互联网信息企业合作参与的方式,共同开发针对慢性专病(稳定性冠心病)中医药服务的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平台,满足患者的药学咨询需求,有利于患者、医生、药师及时反馈与互动中西医结合治疗信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疗效及依从性,为慢性专病(稳定性冠心病)的社区管理提供新的服务模式。同时可收集分析相关慢病的中医药治疗数据,可通过构建效能分析模型,有利于中医药流行病数据库构建及中医药循证医学发展。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