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调整高炉中心气流分布的布料方法

一种调整高炉中心气流分布的布料方法

摘要

本发明的一种调整高炉中心气流分布的布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布料溜槽使中心附加焦炭的角度外扩,中心焦的角度由之前的焦炭能够垂直下落的角度;在18‑20°的角度上焦炭比例控制在焦炭的总量的10‑15%左右;控制在350‑450℃为宜;在中心温度低于350℃时,在18‑20°的角度上焦炭总量控制在15%的总量上限;当中心温度仍低于350℃时,18‑20℃的焦炭量不变,在中心焦炭不触碰溜槽的角度11°上附加额外的焦炭;当中心温度高于450℃时;当中心温度连续高于550℃时,在18‑20°的焦炭总量使用在焦炭总量的10%下限。本发明能够实现较高的煤气利用率,实现了高炉低耗和长周期稳定顺行的目标。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炉炼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整高炉中心气流分布的布料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炼铁日常操作和调剂过程的重点是维持好中心和边缘两股煤气流的均衡稳定。特别是保持中心煤气流的稳定是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的基础。在当前高炉操作过程中,为保证中心煤气流畅通上部布料矩阵分为两种布料方式,一种是中心加焦的模式,即从中心喉管下落的焦炭不触碰布料溜槽的角度,一般为≤12°。另外一种是采取“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矿石和焦炭完全平铺,在高炉中心部位形成稳定的漏斗形操作料面。

中心加焦布料方式的高炉,通过抽取焦批中的部分焦炭完全放在中心部位,优点是能够保持中心煤气流的畅通,高炉对外界原燃料条件的变化有很强的抵抗能力,能够保持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缺点是高炉煤气利用率偏低,导致燃料比普遍偏高。

“平台+漏斗”的布料模式优点是高炉的煤气利用率较高,高炉燃料比低,适合低成本冶炼,缺点是对外界原燃料条件要求较高,在外界条件变化时往往导致炉况波动,造成产量和成本损失,稳定性方面不如中心加焦的高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调整高炉中心气流分布的布料方法,能够实现较高的煤气利用率,在外界条件变化时能够保持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实现了高炉低耗和长周期稳定顺行的目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调整高炉中心气流分布的布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布料溜槽使中心附加焦炭的角度外扩,中心焦的角度由之前的焦炭能够垂直下落的角度;向外扩大到18-20°;以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比;

2)在18-20°的角度上焦炭比例控制在焦炭的总量的10-15%左右;

3)中心焦炭量控制的原则是,通过十字测温中心温度进行判断,控制在350-450℃为宜;

4)在中心温度低于350℃时,在18-20°的角度上焦炭总量控制在15%的总量上限;

5)当中心温度仍低于350℃时,18-20℃的焦炭量不变,在中心焦炭不触碰溜槽的角度11°上附加额外的焦炭,方式为每5批炉料中,焦批集中附加2-4t焦炭,焦炭的结束角设定在11°,使额外的焦炭能够布置在11°上,起到引导中心气流的方式;

6)当中心温度高于450℃时,在中心11°额外附加的焦炭不再使用;

7)当中心温度连续高于550℃时,在18-20°的焦炭总量使用在焦炭总量的10%下限。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调整高炉中心气流分布的布料方法,在传统的“平台+漏斗”和中心加焦模式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首先通过减少中心焦的的比例并使中心焦炭的角度控制在18-20°,以提高高炉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比的目的。其次通过额外的中心焦量来保证中心气流的畅通,达到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的目标。本发明方法重点解决了高炉高产低耗和长期稳定顺行的关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调整高炉中心气流分布的布料方法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调整高炉中心气流分布的布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使用布料溜槽使中心附加焦炭的角度外扩,中心焦的角度由之前的焦炭能够垂直下落的角度(如国内某5100高炉,焦炭垂直下落不触碰布料溜槽的角度≤11°);向外扩大到18-20°;以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高炉燃料比;

2)在18-20°的角度上焦炭比例控制在焦炭的总量的10-15%左右;

3)中心焦炭量控制的原则是,通过十字测温中心温度进行判断,控制在350-450℃为宜;

4)在中心温度低于350℃时,在18-20°的角度上焦炭总量控制在15%的总量上限;

5)当中心温度仍低于350℃时,18-20℃的焦炭量不变,在中心焦炭不触碰溜槽的角度11°上附加额外的焦炭,方式为每5批炉料中,焦批集中附加2-4t焦炭,焦炭的结束角设定在11°,使额外的焦炭能够布置在11°上,起到引导中心气流的方式;

6)当中心温度高于450℃时,在中心11°额外附加的焦炭不再使用;

7)当中心温度连续高于550℃时,在18-20°的焦炭总量使用在焦炭总量的10%下限。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