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

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终端接入银行系统后,首先通过线上业务风险引擎初步感知客户使用的终端是否可信和安全,之后客户认证环节通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多模态生物识别确保客户身份核实准确;交易过程中通过客户钱包限额、业务功能限额进行控制,可确保达成交易风险可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有效的终端风险监测系统、可靠的线上身份核实系统及动态参数化的交易限额控制系统组合起来,可实现全流程控制线上网点系统使用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338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08272.6

  • 发明设计人 左毅;

    申请日2021-01-05

  • 分类号G06Q20/40(20120101);G06Q20/38(20120101);G06Q20/36(20120101);G06Q20/32(20120101);G06Q40/02(20120101);G06Q40/04(20120101);

  • 代理机构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林君如

  • 地址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银城中路18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2:1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支付风险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金融科技引领银行网点转型的背景下,银行实体网点已在线上开辟了虚拟网点,客户登录手机APP通过线上视频直连到实体网点的柜员来操作办理卡挂失、卡激活、风险测评等非现金类业务。

关于个人数字货币钱包目前有五种分类,不同类别的钱包对应不同的交易限额,交易限额从大到小依次为:(1)银行柜面核实身份的钱包;(2)线上核实身份且绑定结算户的钱包;(3)线上核实身份未绑定结算户的钱包;(4)手机号注册的非实名钱包;(5)境外自然人使用的数字货币卡钱包。

随着银行数字货币的推广和应用,线上虚拟网点可以通过数字货币的使用突破线上只能运营非现金类业务的限制,实现部分涉及对客小额现金类业务的办理:如签约、汇款、销卡销户等。但由于线上网点的柜员无法感知客户所在的周边环境,存在客户信息泄露或冒名客户操作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将有效的终端风险监测系统、可靠的线上身份核实系统及动态参数化的交易限额控制系统组合起来,可实现全流程控制线上网点系统使用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客户通过客户端登录线上网点业务办理页面,上传待办业务信息至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将客户待办业务的任务指令推送至接单受理端的线上网点在线柜员。

S2:线上业务风险引擎获取客户端接入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的mac地址以及客户端所在地理位置信息,对当前客户端进行风险判定,标记风险标签。

S3:接单受理端对客户进行身份认证,若认证通过,则进入办理业务交互页面,系统执行下一步,若认证未通过,则提示客户办理业务受限,推送信息或文字对话框至客户端;所述身份认证包括多模态生物识别认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如包括人脸识别认证、声纹识别认证、指纹认证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S4:身份认证通过后,线上业务风险引擎将该客户的风险标签发送至接单受理端的线上网点在线柜员,并对风险进行提示。

S5:客户登录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线上网点在线柜员确认客户登录合法有效后,执行下一步。

S6: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将客户数字货币钱包的当日可用余额及钱包状态发送至线上网点业务系统并进行实时显示,并显示线上网点在线柜员当日的可交易剩余限额。

S7:判定客户数字货币钱包限额、交易功能限额、线上网点在线柜员当日交易限额是否满足待办业务金额要求,若满足,执行下一步,否则,提示错误信息,推送信息或文字对话框至客户端。

S8: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发送客户登录客户所在账户行的数字货币钱包信息,并发送登录请求,客户完成密码和随机数登录验证后,接单受理端向客户执行收款操作或付款操作。

线上业务风险引擎对当前客户端进行风险判定的具体内容为:

线上业务风险引擎识别当前客户端接入的mac地址,判定其与预先存储于银行账务系统的客户端mac地址是否相同,并通过接入mac地址侦测其是否频繁登录,若登录次数超过设定阈值,则将该客户端标记疑似风险攻击终端,并标记风险标签,同时通过识别客户端所在地理位置判定客户是否离开常住地,上述判定结果通过标签形式发送至接单受理端。

进一步地,线上业务风险引擎通过实时计算kafka消息中间件,采集客户端登录的mac地址和客户端ip所在地区,并根据线上业务风险引擎保留的登录历史判断客户端是否为客户本人常用终端以及是否在非常住地所在地区登录。

判定客户数字货币钱包限额、交易功能限额、线上网点在线柜员当日交易限额是否满足待办业务金额要求的具体内容为:

首先判断客户将办理业务所产生的现金交易额是否小于客户数字货币钱包当日可交易的余额,若是,则接单受理端发送询问指令至客户端,询问客户是否同意通过数字货币钱包在线完成小额现金交易,客户同意后,执行下一步,若客户拒绝,则提示客户办理业务受限,推送信息或文字对话框至客户端,若不是,提示错误信息,推送信息或文字对话框至客户端。

进一步地,若接单受理端判断交易涉及向客户收款,则接单受理端向客户端推送交易付款请求、付款身份登录指令以及用以客户支付数字货币的表达式,客户完成数字货币钱包交易密码输入并验证成功后即完成支付。

进一步地,若接单受理端判断交易涉及向客户付款,则接单受理端向客户端发送收款确认请求,客户确认后将金额转入其本人的数字货币钱包。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

数字货币系统,提供数字货币的支付、结算业务;

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提供柜员或客户采用数字货币替代纸币的线上办理业务;

生物识别系统,预先存储在银行业务/账户系统登记的客户的生物信息,包括人脸图像信息、声纹信息和指纹信息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线上网点系统,调取银行业务/账户系统的客户账户信息及办理的业务信息,根据实时客户上传的业务操作信息进行处理,并通过调取生物识别系统中的客户生物信息,对客户身份进行身份验证;

银行业务/账户系统,记录并存储在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账户信息及办理的业务信息;

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登录线上网点业务系统执行业务办理操作;

线上业务风险引擎,获取客户端接入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的mac地址以及客户端所在地理位置信息,通过识别当前客户端接入的mac地址判定客户是否用本人常用手机操作、是否频繁登录,通过客户所在地理位置判定客户是否离开常住地,识别后的各类信息发送至线上网点系统,并为使用线上网点系统的线上网点在线柜员进行风险提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时间和空间上扩展了银行实体网点的业务范围,使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享受银行网点柜台一对一的线上服务,终端接入后首先通过线上业务风险引擎初步感知客户使用的终端是否可信和安全;之后客户认证环节通过人脸识别、声纹识别等多模态生物识别确保客户身份核实准确;交易过程中通过客户钱包限额、业务功能限额进行控制,可确保达成交易风险可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数字货币是国家法定货币,为银行网点通过线上办理涉及小金额的金融业务带来极大便利,本发明提供一种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实体网点的银行柜员完成在柜员端上的签到验证,登录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柜员端采用手持PAD或台式机PC。

步骤2、客户通过客户端APP登录线上网点业务办理页面,上传待办业务信息至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线上业务风险引擎通过与客户端、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的无线连接,同时获取客户端接入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的mac地址以及客户端所在地理位置信息。线上业务风险引擎预先存储注册在该银行账务系统的客户端mac地址,以及客户常住地信息。

步骤3、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将客户待办业务的任务指令推送给在线网点柜员。

步骤4、线上业务风险引擎对当前客户端进行风险判定。具体地:

线上业务风险引擎通过识别当前客户端接入的mac地址判定客户是否用本人常用手机操作,即是否与预先存在该银行账务系统的客户端mac地址相同;同时通过接入mac地址的检查,侦测是否频繁登录,若登录次数超过设定阈值,则将该客户端标记疑似风险攻击终端,并标记风险标签,如反洗钱黑名单、低信用等级等;其次,通过识别客户端所在地理位置判定客户是否离开常住地。以上判定结果通过标签形式推送给接单受理端。

本步骤通过实时计算kafka消息中间件,采集登录终端的mac地址,终端ip所在地区,根据系统保留的登录历史判断交易终端是否为本人常用手机终端,是否在非常住地所在地区登录。

步骤5、接单受理端的线上网点在线柜员通过与客户视频完成身份认证(身份认证由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多模态生物识别组合完成,可采用人脸图像、声纹信息、指纹信息等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认证通过后进入办理业务交互页面,系统执行步骤6。认证未通过则提示客户办理业务受限,推送信息或文字对话框至客户端,如建议到最近的某网点现场办理等信息。

步骤6、识别客户后,线上业务风险引擎将该客户的风险标签推送给接单受理端的线上网点在线柜员,并提示待办柜员必要的风险提示。

步骤7、客户登录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线上网点在线柜员确认客户登录合法有效后,执行下一步;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将客户数字货币钱包的当日可用余额及钱包状态发送至线上网点在线柜员并进行实时显示,同时显示的还有线上网点在线柜员当日的可交易剩余限额,便于柜员判断是否可操作所需的业务。

步骤8、业务操作过程中若涉及向客户收取或支付现金业务,则接单受理端首先判断客户将办理业务所产生的现金交易额是否小于客户数字货币钱包当日可交易的余额,若是,则接单受理端发送询问指令至客户端,询问客户是否同意通过数字货币钱包在线完成小额现金交易。客户同意后,执行步骤8,若客户拒绝,则提示客户办理业务受限,推送信息或文字对话框至客户端,如建议到最近的某网点现场办理等信息。若将发生的现金交易额大于当日可交易余额,则提示客户,则提示客户办理业务受限,推送信息或文字对话框至客户端,如建议提示今日可用余额不足,建议到最近的某网点现场办理等。

步骤9、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发送客户登录用户所在账户行的数字货币钱包信息,并发送登录请求,用户完成密码和随机数登录验证。登录后,如接单受理端判断交易涉及向客户收款,则向客户端推送交易付款请求、付款身份登录指令以及用于客户支付数字货币的表达式,客户完成数字货币钱包交易密码输入并验证成功后即完成支付。如接单受理端判断交易涉及向客户付款,则向客户端推送收款确认请求,客户单击确认后即将金额转入其本人的数字货币钱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银行线上网点业务数字货币交易的风险控制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数字货币系统、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生物识别系统、线上网点系统、银行业务/账户系统、线上业务风险引擎以及客户端。

数字货币系统,用于提供数字货币的支付、结算业务。

账户行数字货币系统,用于支持柜员或客户用数字货币替代纸币,以便线上办理业务。

生物识别系统,用于预先存储在银行业务/账户系统登记的客户的生物信息,包括人脸图像、声纹信息、指纹信息等,可以是其中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线上网点系统,可调取银行业务/账户系统的客户账户信息及办理的业务信息,并可根据实时客户上传的业务操作信息进行处理,并可通过调取生物识别系统中的客户生物信息,对客户身份进行生物验证。

银行业务/账户系统,用于记录并存储在银行办理业务的客户账户信息及办理的业务信息。

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登录线上网点业务系统执行业务办理操作。

线上业务风险引擎,获取客户端接入银行线上网点业务系统的mac地址以及客户端所在地理位置信息。通过识别当前客户端接入的mac地址判定客户是否用本人常用手机操作以及是否出现频繁登录情况。并通过客户所在地理位置判定客户是否离开常住地,识别后的各类信息发送至线上网点系统。识别后的信息发送至线上网点系统,为使用线上网点系统的线上网点在线柜员进行必要的风险提示。

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本发明系统与银行中台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中台系统可通过视频采集模块获取本发明系统运行过程中,线上网点柜员对客户的服务视频流。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线上网点柜员对客户的服务视频流信息,并进行存储。中台系统通过调用视频流信息,即可通过随机静默实时访问线上网点柜员的对客服务视频流来实时监测操作风险同时考评服务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