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

一种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包括底座、导引轴和压接块;底座的轴向截面为凹字型,并在该凹字的底部开设一同轴的圆孔;导引轴由中部的圆台部和设置在该圆台部底面第二导引轴构成;压接块为一中心开设同轴的圆柱通孔的圆柱体;圆孔、第二导引轴和圆柱通孔均同轴设置,圆台部的顶部周面为倒角圆弧面,用作导引面使用。该装置操作方便、效率高,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压接后的产品的一致性好,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加强了后续产品实航试验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高精度舵机减速装置过盈配合的压接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

背景技术

过盈配合的装配主要依靠的是轴与孔的过盈值,装配后使零件表面间产生弹性压力,从而获得紧固的连接。机械零部件在分解和装配过程中,由于过盈情况不同,使得机械部件的过盈量不同,过盈量位置和过盈量大小等方面各不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使零部件装配到合适的位置。过盈配合主要有3种装配方法,分别为静力压入法、动力压入法、温差配装法。

舵机为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其主要是响应上位机的操舵指令,电机运转带动机械结构转动,驱动舵面偏转,从而达到控制产品姿态的目的。某型产品在实航试验过程中出现了舵机减速装置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处松脱的问题,经查发现齿轮与惰轮盘装配时不同轴,压接后惰轮盘过盈量被挤压掉,导致齿轮与惰轮盘摩擦力不足,引起齿轮与惰轮盘松脱,直接影响产品试验结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该整体是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装配精度高、效率高的过盈配合压接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包括底座、导引轴和压接块;

所述底座的轴向截面为凹字型,并在该凹字的底部开设一同轴的圆孔;

所述导引轴由中部的圆台部和设置在该圆台部底面第二导引轴构成;

所述压接块为一中心开设同轴的圆柱通孔的圆柱体;

所述圆孔、第二导引轴和圆柱通孔均同轴设置;

所述圆台部的顶部周面为倒角圆弧面,用作导引面使用。

前述底座的内圆尺寸是

前述圆台部的顶面设置一支撑限位轴,且该支撑限位轴与第二导引轴的同轴度是0.003。

前述导引轴硬度要求为HRC50~HRC60。

前述压接块外圆尺寸为

前述底座、圆台部和压接块的所有配合接触面的表面粗糙度均为0.8,配合压接面的平行度均为0.005。

本发明益效果在于操作方便、效率高,齿轮与惰轮盘压接时的同轴由压接装置保证,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压接后的产品的一致性好,同时齿轮与惰轮垂直度合格率也有进一步提升,加强了后续产品实航试验的可靠性和使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的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使用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使用二维结构尺寸示意图;

图3是导引轴、齿轮和底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惰轮盘与压接块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惰轮盘与齿轮压制后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座,2、导引轴,3、压接块,4、圆孔,5、圆台部,6、第一支撑限位柱,7、第二支撑限位柱,8、圆柱通孔,9、齿轮,10、惰轮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现参考附图介绍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局限于此处描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详尽地且完全地公开本发明,并且向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对于表示在附图中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术语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相同的单元/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除非另有说明,此处使用的术语(包括科技术语)对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具有通常的理解含义。另外,可以理解的是,以通常使用的词典限定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与其相关领域的语境具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该被理解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义。

现结合附图通过以下具体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装配精度高、效率高的过盈配合压接装置,齿轮与惰轮盘压接时的同轴由压接装置保证,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压接后的产品的一致性好,同时齿轮与惰轮垂直度合格率也有进一步提升,加强了后续产品实航试验的可靠性和使用性。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该装置采用分体是结构,至少包括底座1、导引轴2和压接块3,其中,结合图2可见,底座1的轴向截面为凹字型即底座1为“凹”字型结构,并在该凹字的底部开设一同轴的圆孔4;而导引轴2由中部的圆台部5和设置在该中部的圆台部5的顶面的支撑限位轴6、圆台部5的底面的第二导引轴7构成,即导引轴2整体呈“伞”型结构,导引轴2两端分别带有倒角即圆台部5的顶部周面为倒角圆弧面方便装配时的导引,“伞把”根部要求退刀槽。而压接块3为一中心开设同轴的圆柱通孔8的圆柱体。为了方便圆台部5与惰轮盘装配,本实施例在圆台部5的顶面设置有支撑限位轴6,可先将该支撑限位轴6插入惰轮盘的孔中,起到支撑和限位的作用,从而很方便的引导圆台部5与惰轮盘上的孔对正装配。

为确保齿轮与惰轮盘压接时的同轴,本实施例中涉及的圆孔4、圆台部5、支撑限位 轴6、第二导引轴7和圆柱通孔8均同轴设置,实际操作时要求导引轴2配合齿轮的外圆尺寸 为

实施例二:

在前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图3、图4,在压接块3压接面涂抹少量润滑脂,将惰轮盘10吸附至压接面,并保证惰轮盘10外圆不超出压接块3外圆;将导引轴2配合齿轮9一端从齿轮中心孔穿出,确认齿轮9的轴伸端与导引轴2端面即圆台部5的端面接触,装配后同时确认齿轮9旋转正常,无异常阻力。将齿轮9装配至底座1,通过压接块1的自重对零件进行导引,使用虎钳或其它设备对压接块施加压力,将惰轮盘10与齿轮9压接到位。

由图5可知,齿轮9与惰轮盘10压接完成后,检查齿轮9与惰轮盘10的垂直度应满足要求,同时检查零件的过盈配合处不能有金属多余物堆积,检测合格后进行后续装配。

总上所述,不难看出,通过前述实施例提供的采用静力压入法将齿轮与惰轮盘过盈配合装配的压接装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装配精度高、效率高,齿轮与惰轮盘压接时的同轴由压接装置保证,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压接后的产品的一致性好,同时齿轮与惰轮垂直度合格率也有进一步提升,加强了后续产品实航试验的可靠性和使用性。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上述各示例中相关的技术特征相互组合,以达到相应的技术效果,具体对于各种组合情况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性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其都在该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