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新一代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装置

一种新一代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一代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装置,涉及信息技术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散热性较差,无法对机箱内部均匀的通风散热,无法使机箱内部所有部件都进行散热的问题,包括主体,顶板,缓冲件;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内部为矩形结构;所述顶板设在主体的顶端。散热件是用来安装在主体的插槽内部的,使散热件可以便捷的安装,使得本装置需要散热的时候,可以散热件内部的风扇直接运转,进而将风收集,使得风可以进入到散热件的内部,使得风可以被内件导向流通,使得风与内件接触的时候,可以向侧边推动,使得风可以经过多个出气孔向外排出,使得风可以均匀的进入到主体的内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270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宿州吾君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67486.4

  • 发明设计人 吴俊;

    申请日2020-11-27

  • 分类号G06F1/20(20060101);G06F1/18(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42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克钊

  • 地址 234000 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科技孵化中心4层405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9:3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新一代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装置。

背景技术

资源共享是基于网络的资源分享,是众多的网络爱好者不求利益,把自己收集的一些通过一些平台共享给大家,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流通及数据交换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进行资源共享的时候,就需要通过主机进行实现。

例如申请号:CN201920719986.6中涉及一种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装置,包括机箱、CPU和散热机构,CPU固定设置在机箱的右内侧壁,散热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往复丝杆、丝杆螺母、散热风机及滑杆,驱动电机与机箱的上内侧壁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往复丝杆的上端转动连接,丝杆螺母与往复丝杆配合活动连接,滑杆的上端与机箱的上内侧壁固定连接,丝杆螺母的上端通过通孔与滑杆滑动连接,丝杆螺母远离CPU的一端与散热风机固定连接,机箱远离CPU的一侧开设有散热口,能够对机箱中CPU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且能够对CPU的表面进行清洁,并对清洁的灰尘收集,且便于对灰尘进行清理,便于人们使用。

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散热性较差,无法对机箱内部均匀的通风散热,无法使机箱内部所有部件都进行散热,且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夏天散热时,容易到时人体腿部受到热量,无法将排出的空气进行降温排出,无法放置熏香辅助净化空气。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一代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装置在使用的时候,散热性较差,无法对机箱内部均匀的通风散热,无法使机箱内部所有部件都进行散热,且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共享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夏天散热时,容易到时人体腿部受到热量,无法将排出的空气进行降温排出,无法放置熏香辅助净化空气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新一代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新一代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装置,包括主体,顶板,缓冲件,固定件,散热件和辅助件;所述主体为矩形结构,且主体的内部为矩形结构;所述顶板设在主体的顶端;所述接触件处于主体的底部底端,且接触件通过弹簧安装在受力槽的内部;所述固定件安装在顶槽的内部,固定件的内侧通过弹簧与顶槽的内部相连接;

所述散热件包括有集风口,内件,出气孔,所述散热件为L形结构,且散热件的内部为L形结构;所述散热件的顶端侧边设有集风口,且集风口的上下两端为倾斜状结构;所述散热件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内件,且内件为楔形结构,并且散热件的内侧底部设有矩形槽;所述散热件插入安装在插槽的内部,且散热件的底部与缓冲件以及接触件相接触,并且散热件的侧边与防滑件以及滚轴相接触;

所述辅助件包括有内板,安装板,底件,旋转件和放置板,所述辅助件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辅助件的底部为喇叭状结构,并且辅助件的底部为硅胶材质;所述辅助件的底部设有内板,且内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喇叭状结构的圆孔;所述辅助件的内部中间位置通过连接杆安装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孔;所述底件为锥形结构,且底件的顶端通过连接杆与内板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旋转件为圆柱形结构,且旋转件的底部设有倾斜状扇片,并且旋转件的顶端嵌入在安装板的圆孔内部;所述辅助件的外侧安装有挡环,且辅助件的底部插入安装在插孔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插槽,顶槽,受力槽,所述主体的内部侧边设有插槽,且插槽为矩形结构;所述插槽的顶端内侧中间位置设有顶槽,且顶槽为T形结构;所述主体的侧边底部设有朝上的受力槽,且受力槽为T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包括有出气槽,挡板,所述顶板为矩形结构,且顶板的底部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所述顶板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出气槽,且出气槽为矩形结构;所述出气槽的两侧设有挡板,且挡板为矩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还包括有承接板,插孔,所述承接板为矩形结构,且承接板的顶端设有均匀排列的细小圆孔;所述承接板的顶端设有四个插孔,且插孔为圆形结构;所述承接板嵌入在出气槽的内部,且承接板的底部与挡板的顶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缓冲件包括有安装槽,接触件,所述缓冲件为T形结构,且缓冲件的顶端设有均匀排列的安装槽,并且安装槽为T形结构;所述接触件为T形结构,且接触件为橡胶材质,并且接触件嵌入在安装槽的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件包括有防滑件,滚轴,所述固定件的底部为T形结构,且固定件的顶端为L形结构;所述固定件的底部侧边安装有防滑件,且防滑件为矩形结构,并且防滑件为橡胶材质;所述防滑件的外侧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通过连接轴安装有滚轴,并且滚轴为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件还包括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为矩形结构,且出气孔均匀排列在散热件的内侧,并且出气孔与内件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件还包括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为圆形板状结构,且放置板的底部外侧为喇叭状结构;所述放置板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圆孔,且放置板固定在辅助件的内部顶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散热件,散热件是用来安装在主体的插槽内部的,使散热件可以便捷的安装,使得本装置需要散热的时候,可以散热件内部的风扇直接运转,进而将风收集,使得风可以进入到散热件的内部,使得风可以被内件导向流通,使得风与内件接触的时候,可以向侧边推动,使得风可以经过多个出气孔向外排出,使得风可以均匀的进入到主体的内部,从而对主体内部的所有零部件进行吹风,使得散热效果更好,集风口是用来设在主体顶端的,使得风扇旋转收集风的时候,可以更加的快速,使得经过的风可以快速的进入到散热件的内部,而内件则是起到了将风导流的作用,使得所有的出气孔都能均匀的出风,出气孔是用来提供多个出气位置的,使主体内部散热更加均匀;

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辅助件,辅助件是用来插入在插孔内部安装的,使热气向外排出的时候,可以经过辅助件的内部,使辅助件可以将排出的空气来回翻折排出,使热气排出的时候,可以降温排出,进而避免影响室温,以及避免热风与人体接触,且辅助件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熏香放置在放置板放入上方,使得空气排出的时候,可以与熏香接触,进而辅助熏香挥发,从而改变室内的气味,内板使用将来与底件配合使用的,使热气向上排出的时候,可以先经过底件,由于底件为锥形结构,使得热气可以四散向上排出,然后经过内板,内板内部的圆孔为喇叭状结构,使得热气可以被重新汇聚起来,使得热气可以弯曲流通,使得流通时间增长,便于热量的散发,然后空气向上流通与旋转件接触,旋转件使用将来与安装板连接的,使风向上排出的时候,可以冲击旋转件,使得旋转件可以通过扇片旋转,使得排出的空气可以被混合均匀,然后通过安装板的外侧向上排出,放置板的底部外侧为喇叭状结构,是为了空气经过安装板之后,可以再次汇聚起来,从而通过放置板向上排出,放置板的上方可以放置熏香,使得空气排出的时候,可以辅助熏香散发净化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主体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主体截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由图5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由图5引出的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散热件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辅助件局部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主体;101、插槽;102、顶槽;103、受力槽;2、顶板;201、出气槽;202、挡板;203、承接板;204、插孔;3、缓冲件;301、安装槽;302、接触件;4、固定件;401、防滑件;402、滚轴;5、散热件;501、集风口;502、内件;503、出气孔;6、辅助件;601、内板;602、安装板;603、底件;604、旋转件;605、放置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一代应用信息技术的资源共享装置,包括主体1,顶板2,缓冲件3,固定件4,散热件5和辅助件6;主体1为矩形结构,且主体1的内部为矩形结构;顶板2设在主体1的顶端;接触件302处于主体1的底部底端,且接触件302通过弹簧安装在受力槽103的内部;固定件4安装在顶槽102的内部,固定件4的内侧通过弹簧与顶槽102的内部相连接;

散热件5包括有集风口501,内件502,出气孔503,散热件5为L形结构,且散热件5的内部为L形结构;散热件5的顶端侧边设有集风口501,且集风口501的上下两端为倾斜状结构;散热件5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内件502,且内件502为楔形结构,并且散热件5的内侧底部设有矩形槽;散热件5插入安装在插槽101的内部,且散热件5的底部与缓冲件3以及接触件302相接触,并且散热件5的侧边与防滑件401以及滚轴402相接触,散热件5是用来安装在主体1的插槽101内部的,使散热件5可以便捷的安装,使得本装置需要散热的时候,可以散热件5内部的风扇直接运转,进而将风收集,使得风可以进入到散热件5的内部,使得风可以被内件502导向流通,使得风与内件502接触的时候,可以向侧边推动,使得风可以经过多个出气孔503向外排出,使得风可以均匀的进入到主体1的内部,从而对主体1内部的所有零部件进行吹风,使得散热效果更好,集风口501是用来设在主体1顶端的,使得风扇旋转收集风的时候,可以更加的快速,使得经过的风可以快速的进入到散热件5的内部,而内件502则是起到了将风导流的作用,使得所有的出气孔503都能均匀的出风;

辅助件6包括有内板601,安装板602,底件603,旋转件604和放置板605,辅助件6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辅助件6的底部为喇叭状结构,并且辅助件6的底部为硅胶材质;辅助件6的底部设有内板601,且内板601的中间位置设有喇叭状结构的圆孔;辅助件6的内部中间位置通过连接杆安装有安装板602,且安装板602的中间位置设有圆孔;底件603为锥形结构,且底件603的顶端通过连接杆与内板601的底部相连接;旋转件604为圆柱形结构,且旋转件604的底部设有倾斜状扇片,并且旋转件604的顶端嵌入在安装板602的圆孔内部;辅助件6的外侧安装有挡环,且辅助件6的底部插入安装在插孔204的内部,辅助件6是用来插入在插孔204内部安装的,使热气向外排出的时候,可以经过辅助件6的内部,使辅助件6可以将排出的空气来回翻折排出,使热气排出的时候,可以降温排出,进而避免影响室温,以及避免热风与人体接触,且辅助件6在使用的时候,可以将熏香放置在放置板605放入上方,使得空气排出的时候,可以与熏香接触,进而辅助熏香挥发,从而改变室内的气味,内板601使用将来与底件603配合使用的,使热气向上排出的时候,可以先经过底件603,由于底件603为锥形结构,使得热气可以四散向上排出,然后经过内板601,内板601内部的圆孔为喇叭状结构,使得热气可以被重新汇聚起来,使得热气可以弯曲流通,使得流通时间增长,便于热量的散发,然后空气向上流通与旋转件604接触,旋转件604使用将来与安装板602连接的,使风向上排出的时候,可以冲击旋转件604,使得旋转件604可以通过扇片旋转,使得排出的空气可以被混合均匀,然后通过安装板602的外侧向上排出。

其中,主体1包括有插槽101,顶槽102,受力槽103,主体1的内部侧边设有插槽101,且插槽101为矩形结构;插槽101的顶端内侧中间位置设有顶槽102,且顶槽102为T形结构;主体1的侧边底部设有朝上的受力槽103,且受力槽103为T形结构,插槽101是用来安装散热件5的,使散热件5可以在其内部自由的拉动,进而使主体1内部安装部件或维修的时候,可以便捷的打开,避免费力拆卸螺丝,顶槽102是用来安装固定件4的,使固定件4可以通过弹簧在其内部移动,而受力槽103则是用来通过弹簧安装缓冲件3的,使缓冲件3可以受力移动使用。

其中,顶板2包括有出气槽201,挡板202,顶板2为矩形结构,且顶板2的底部两侧为倾斜状结构;顶板2的顶端中间位置设有出气槽201,且出气槽201为矩形结构;出气槽201的两侧设有挡板202,且挡板202为矩形结构,顶板2的底部两侧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使得热气向上排出的时候,可以被导向,而出气槽201则是用来使热气可以流畅的通过排出的,而挡板202则是用来挡住承接板203的,使承接板203可以便捷安装。

其中,顶板2还包括有承接板203,插孔204,承接板203为矩形结构,且承接板203的顶端设有均匀排列的细小圆孔;承接板203的顶端设有四个插孔204,且插孔204为圆形结构;承接板203嵌入在出气槽201的内部,且承接板203的底部与挡板202的顶端相连接,承接板203则是用来安装在出气槽201内部的,使辅助件6需要安装的时候,可以将承接板203一起安装固定,而插孔204则是用来使辅助件6插入安装的,承接板203的细小圆孔,是为了使得灰尘通过的时候,可以被辅助挡住,从而避免灰尘进入或排出散发。

其中,缓冲件3包括有安装槽301,接触件302,缓冲件3为T形结构,且缓冲件3的顶端设有均匀排列的安装槽301,并且安装槽301为T形结构;接触件302为T形结构,且接触件302为橡胶材质,并且接触件302嵌入在安装槽301的内部,缓冲件3是用来通过弹簧安装在受力槽103内部的,使散热件5安装落下的时候,可以与缓冲件3接触,使得缓冲件3可以通过弹簧以及接触件302缓冲冲击力,安装槽301是用来嵌入安装接触件302的,使接触件302损坏之后,可以便捷的更换安装,而接触件302为橡胶材质,则是用来直接与散热件5接触的,从而与散热件5柔性接触。

其中,固定件4包括有防滑件401,滚轴402,固定件4的底部为T形结构,且固定件4的顶端为L形结构;固定件4的底部侧边安装有防滑件401,且防滑件401为矩形结构,并且防滑件401为橡胶材质;防滑件401的外侧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的内部通过连接轴安装有滚轴402,并且滚轴402为圆柱形结构,固定件4是在散热件5升起的时候,可以使防滑件401插入到固定件4内侧的矩形凹槽内部的,使散热件5可以被固定住,而橡胶材质的防滑件401则是为用来与滚轴402配合,使得散热件5下降的时候,可以使防滑件401以及滚轴402与其接触,使得散热件5可以缓慢降落。

其中,散热件5还包括有出气孔503,出气孔503为矩形结构,且出气孔503均匀排列在散热件5的内侧,并且出气孔503与内件502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出气孔503是用来提供多个出气位置的,使主体1内部散热更加均匀。

其中,辅助件6还包括有放置板605,放置板605为圆形板状结构,且放置板605的底部外侧为喇叭状结构;放置板605的内部设有均匀排列的圆孔,且放置板605固定在辅助件6的内部顶端,放置板605的底部外侧为喇叭状结构,是为了空气经过安装板602之后,可以再次汇聚起来,从而通过放置板605向上排出,放置板605的上方可以放置熏香,使得空气排出的时候,可以辅助熏香散发净化空气。

使用时:当需要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人力拉动散热件5向上移动,使得主体1的侧边可以被打开,散热件5上升之后,固定件4自动接收弹簧的动力向外移动,使得防滑件401以及滚轴402可以插入到散热件5的矩形凹槽内部,使得散热件5可以被固定住,然后将主体1的内部部件进行安装或维修,当维修安装完毕之后,可以拉动固定件4,然后再松开,使防滑件401以及滚轴402可以与散热件5的内侧接触,使得散热件5可以缓慢的向下移动,使散热件5可以与接触件302接触,使散热件5可以柔性接触,然后将缓冲件3压动,使缓冲件3可以辅助缓冲冲击力,使得散热件5可以有效的复位闭合,然后将承接板203安装在出气槽201的内部,使挡板202可以将承接板203挡住,当本装置使用进行资源共享的时候,散热件5内部的风扇接电运转,进而使风扇可以将风推动到散热件5的内部,然后风在散热件5的内部流通,然后经过内件502,使得内件502可以将风导流,使得风可以通过多个出气孔503排出,进而对主体1的内部进行均匀散热,使主体1内部的所有部件都可以散热,然后风通过出气槽201向外排出,当夏天使用本装置的时候,可以将辅助件6安装,使辅助件6的底部插入到插孔204的内部,当风排出的时候,可以进入到辅助件6的内部,然后先经过底件603的分散,然后在经过内板601的内部,使风可以来回翻折流通,从而加大流通时长,使风的热量可以降低,然后风与旋转件604接触,使旋转件604可以运转,使风可以混合,然后经过安装板602,再经过放置板605排出,若是需要净化空气的时候,可以将熏香放置在放置板605的上方,使得排出的气体可以辅助熏香散发净化空气,从而使热量可以快速排出,从而保证本装置有效的进行资源共享。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