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开展森林经营的处理方法

一种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开展森林经营的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开展森林经营的处理方法,在小班经营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经营理念;所述方法包括:将两坡加一沟、同一汇水面作为一个流域,作为一个经营的尺度单元;对流域内森林进行全面的资源清查,以得到林分因子;根据林分因子划分森林类型和发展阶段;结合预先划分的功能区位,确定经营目标,并根据经营目标划分出经营类型;根据所述经营目标、发展阶段、林分质量确定相应的经营措施,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其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小班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以流域单位进行经营,拓展经营尺度,有效避免形成经营盲点,发挥整体生态功能,保障了林地利用率,降低经营成本。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森林经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开展森林经营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国内的森林经营主要沿用传统的以小班为单元的经营模式,虽然便于操作,便于管理,特别是对于以往以森林采伐为主要作业手段的经营方式,有很好的适用性,但这种作业方式,在全方位生态育林中缺陷明显。

首先,森林被以小班为单元的区块分割,破坏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这种小班经营具有的空间分布的不规则性和作业时间上的差别性以及经营规则的独立性,这种破碎性影响了生态功能的全面发挥和林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小班区划容易形成经营盲点,有可能造成林地资源浪费和生态治理缺失。因为小班是以相同或相近林分为依据区划而成的,由此造成不相同、不相近的小块林地以“小班扣除地”方式独立于区划小班之外,形成了长期疏于经营的坡角、荒岗、残沟。这些生态治理的重点往往被放弃,同时也造成了林地利用率的降低和生产力的浪费。再次,小班区划的视角只着眼于局部森林,缺乏全面生态观,对近自然育林要求的“以自然视角观察森林,用自然力量经营森林”的新育林观缺乏理解,容易形成经营视角的局限性和经营行为的短期化。最后,小班经营年度措施的零碎化,无形中造成了资本投入的提高,给经营者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森林经营与流域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及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小班模式所形成的经营盲角的缺陷。

本发明所采用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开展森林经营的处理方法,在小班经营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经营理念;所述方法包括:

将两坡加一沟、同一汇水面作为一个流域,作为一个经营的尺度单元;

对流域区域内森林进行全面的资源清查,以得到林分因子;

根据所述林分因子划分森林类型和发展阶段;

结合预先划分的功能区位,确定经营目标,并根据所述经营目标划分出经营类型;

根据所述经营目标、发展阶段、林分质量确定相应的经营措施,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流域划分方法还包括:

所述两坡加一沟的同一汇水面的面积要超过预设值,其流域范围内的森林类型丰富多样。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划分森林类型,包括如下方法:

对流域内分小班进行资源详查,确定每个小班的资源现状,然后根据资源现状进行森林类型划分;

首先采用实生和萌生划分树种起源;其中,所述实生为通过种子繁育,有性繁殖而来的林木;所述萌生为通过根孽,无性繁殖而来的林木;

其次根据起源的不同将由实生树组成的林分称之为乔林,萌生树组成的林分叫矮林,二者皆有的称之为中林;

然后结合树种和起源将森林划分出相应的森林类型。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划分发展阶段采用的方式为:

根据树种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生长特性进行划分,所述发展阶段包括更新阶段、高生长阶段、径生长阶段和收获阶段;其中,划分时针对同龄林进行。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确定经营目标,具体包括:

确定该流域内森林的功能区位;其中,所述功能区一般包括生态功能区、木材生产区和种苗培育区;

再根据不同的功能区位、森林类型和发展目标,确定对应经营目标。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为生态功能区时,所对应的经营目标是生态防护;

为木材生产区时,所对应的经营目标是木材生产,包括优质大径材和中小径材;

为种苗培育区时,所对应的经营目标是良种和绿化苗木培育。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经营措施具体包括:

根据森林类型和经营目标划分经营类型,同一经营类型实施相同的经营技术,能按同一技术路线进行经营;

在经营路线的基础上,规划相应的技术措施;其中,所述措施虽然基于每个小班确定,但是不能将每个小班进行隔离,而是要关注整个流域的合理配置,利用小班之间的优势互补。

作为本申请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同一流域内,将每个小班的经营措施进行分年度汇总,形成年度流域经营规划。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开展森林经营的处理方法,通过在小班规划的基础上,增加以流域单位进行经营,拓展经营尺度,有效避免形成经营盲点,发挥整体生态功能,保障了林地利用率;并且根据森林类型、发展阶段、功能区位、经营目标划分经营类型,确定相应的经营路线,做到因林、因地施策,使不同森林都得到了科学经营、合理培育,精准提升了森林质量;以流域为单位开展经营,实现整体规划、集中作业,有效降低经营措施的重复和零碎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开展森林经营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发明。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未具体描述公知的技术或方法。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发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示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示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所示,一种以流域为尺度单元开展森林经营的处理方法,在小班经营的基础上,提出流域经营理念;所述方法包括:

S101,将两坡加一沟、同一汇水面作为一个流域,作为一个经营的尺度单元。

具体地,实施时,所述两坡加一沟的同一汇水面的面积要超过预设值,其流域范围内的森林类型丰富多样;其中,所述预设值为200hm

这种方式,首先保持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其次,避免小班区划容易形成经营盲点,有可能造成林地资源浪费和生态治理缺失的问题;这是因为小班是以相同或相近林分为依据区划而成的,由此造成不相同、不相近的小块林地以“小班扣除地”方式独立于区划小班之外,形成了长期疏于经营的坡角、荒岗、残沟。这些生态治理的重点往往被放弃,同时也造成了林地利用率的降低和生产力的浪费。

S102,对流域区域内森林进行全面的资源清查,以得到林分因子。

具体地,调查现状地类、树种、起源(实萌)、林龄、胸径、株数、树高(优势树高)、立地质量、森林健康状况等主要林分因子。

S103,根据所述林分因子划分森林类型和发展阶段。

具体地,所述划分森林类型,包括如下方法:

对流域内分小班进行资源详查,确定每个小班的资源现状,然后根据资源现状进行森林类型划分;

首先采用实生和萌生划分树种起源;其中,所述实生为通过种子繁育,有性繁殖而来的林木;所述萌生为通过根孽,无性繁殖而来的林木;

其次根据起源的不同将由实生树组成的林分称之为乔林,萌生树组成的林分叫矮林,二者皆有的称之为中林;

然后结合树种和起源将森林划分出相应的森林类型;

即,以近自然经营理论为指导,提出森林类型划分办法:

首先摒弃传统用天然和人工划分起源的方法,这里采用实生和萌生划分树种起源,因为同一树种无论是人工还是天然,如果都是实生或萌生的,那么生长特性基本没有差异,但是实生和萌生的个体差异却很大,因此采用实生和萌生起源更能体现树种的特性,实生就是通过种子繁育,有性繁殖而来的林木;萌生就是通过根孽,无性繁殖而来的林木。实生林木是全新的生命体,寿命长、质量好易于重点培养;萌生是基于老根生长的个体,不是全新生命体,延续了老根的年龄,因此寿命短、活力差,不易于重点培养。

因此根据起源的不同将由实生树组成的林分称之为乔林,萌生树组成的林分叫矮林,二者皆有的称之为中林。

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树种,就可以清晰的将森林划分为相应的类型,如落叶松乔林、油松乔林、其他针叶乔林、阔叶乔林和蒙古栎矮林、杨桦矮林、其他阔叶矮林以及杨桦落叶松中林、其他针阔中林。

对应的,所述划分发展阶段采用的方式为:

根据树种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生长特性进行划分,所述发展阶段包括更新阶段、高生长阶段、径生长阶段和收获阶段;其中,划分时针对同龄林进行。

对应的,更新阶段:自更新建群到林分郁闭前的阶段。

高生长阶段:自林分郁闭到高生长速度放缓的阶段,这一时期林木高生长非常迅速,是良好干型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保持较高密度能促进林木高生长,同时干型弯曲,加大林木自我竞争,实现生长分化,为目标树选择打基础。

径生长阶段:自高生长速度放缓、径生长开始加速到达到预定收获目标前的阶段。这一阶段林木高生长明显变慢,主要的养分集中在粗生长,通过及时选择目标树、疏伐解放空间能有效促进径级快速生长,是培育优质木材的关键时期。

收获阶段:目的树种达到预定目标,可以采伐收获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促进二代林建群,逐步收获上层木,实现林分有序更替。

S104,结合预先划分的功能区位,确定经营目标,并根据所述经营目标划分出经营类型。

具体地,所述确定经营目标,具体包括:

确定该流域内森林的功能区位;其中,所述功能区一般包括生态功能区、木材生产区和种苗培育区;

再根据不同的功能区位、森林类型和发展目标,确定对应经营目标。

相应的,为生态功能区时,所对应的经营目标是生态防护;

为木材生产区时,所对应的经营目标是木材生产,包括优质大径材和中小径材;

为种苗培育区时,所对应的经营目标是良种和绿化苗木培育。

S105,根据所述经营目标、发展阶段、林分质量确定相应的经营措施,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

具体地,所述经营措施具体包括:

根据森林类型和经营目标划分经营类型,同一经营类型实施相同的经营技术,能按同一技术路线进行经营;

在经营路线的基础上,规划相应的技术措施,包括目标树选择与标记、采伐干扰树、修枝、疏伐等;其中,所述措施虽然基于每个小班确定,但是不能将每个小班进行隔离,而是要关注整个流域的合理配置,利用小班之间的优势互补,从更大尺度提升森林质量和景观恢复,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效益。

对应的,目标树选择与标记:经科学研究和实践验证,并不是所有的树木具备培育成大径材的潜力(如,胸径60厘米以上),同时立地条件也只能支持培育一定数量的大径材,因此我们要在具备条件的林分内选择最有培育潜质的林木作为重点培养对象,这就是为什么进行目标树选择,标记是为了后期便于管理。

选树标准:树种优良、干形通直、树冠圆满、树高不低于主林冠层、无损伤;选树时机:最佳时机即树高达到终高的1/2或胸径达到目标胸径的1/5左右,最大不易超过目标胸径的1/3;株数控制:一般目标胸径在60厘米时,每公顷选择80-120株目标树(落叶松、油松、云杉);距离控制:相邻针叶目标树一般按目标胸径的15-20倍控制。

采伐干扰树:目的是为目标树解放空间,促进目标树生长。

干扰树选择技术:一空间判断:干扰树树冠与目标树树冠之间是否搭接,如果由于干扰树树冠的存在导致目标树偏冠或形成死枝,必须及时清除。二距离考量:我们称之为“被干扰半径”,它等于(目标树当前胸径+预计下一次疏伐年限×预计目标树年均生长量)×15(阔叶树为20),如果目标树和干扰树之间的距离小于“被干扰半径”,说明目标树已经受到干扰。

干扰树采伐顺序:首先根据树冠搭接程度确定,搭接程度越大干扰越严重。在树冠没有搭接的情况下,根据目标树“被干扰半径”范围内其他树木树干与目标树树干间距确定干扰程度,树干间距越小,干扰越大。在搭接程度或树干间距相同的情况下按坡位确定干扰程度,上坡位>同坡位>下坡位。最后在搭接程度相同且坡位相同的情况下,按阴阳面确定干扰程度,阳面>阴面。

修枝:目的是为培育无节疤优质木材。修枝时机:一般在确定目标树以后对目标树进行修枝。修枝高度:幼树阶段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1/3,最终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1/2;有效修枝:在修枝高度内,茬口平滑,与树体平行,不留短橛,不成坑洼;修枝保护:对于粗大侧枝要防止劈裂,最好是先从侧枝下部贴树干向上切,基本切开1/3左右,然后再垂直由上到下切开即可(或者在距离树干较远的地方截断侧枝,然后再将保留的短橛修掉);粗壮侧枝及干死枝严重影响树体生长,因此修枝重点是清除树干下部过粗枝条和已经干死的枝,保持良好顶端优势。

疏伐阶段:一是树木高生长速度逐渐下降,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是目标树径生长、材质管理最为关键的阶段;二是林分已经形成,中间收益将通过伐除干扰树而持续出现;三是随着干扰树的伐除,林下更新逐渐出现。

适用技术:一是目标树的培育。对目标树进行长期的管理,每隔五年左右要伐除干扰树,确保目标树生长有足够的空间,同时,通过伐除干扰树,实现目标树经营过程中的中间收益;二是对目标树进行修枝,为尽量减少目标树径级生长的影响,修枝可分几次进行,最终修枝高度应不高于树高的1/2。三是进行必要地林地管理,如林间空地的管理,保护种源树,早期出现的更新管理。四是关注林下二次建群,在目标树径级达到预定目标的前20年左右,开始关注林下更新情况,如果天然更新有困难,可以采取人为有效干预措施来促进林下更新,直至完成二次建群。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同一流域内,将每个小班的经营措施进行分年度汇总,形成年度流域经营规划。

通过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流域经营注重多数种相互搭配,能有效提高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包含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

流域经营能有效避免形成经营盲点,提高林地利用率。

通过合理配置树种,互不搭配,降低林木病虫害发生几率。

整体规划、集中作业,有效降低经营措施的重复和零碎化,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也提升了管理能力,为资源管理、森林保护、防火等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发挥森林的游憩观赏作用提供了保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