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饲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将绿豆和麦胚粉置于120℃烘箱中烘烤8小时,用粉粹机粉粹;称取琼脂,加入1200mL水煮沸使其完全融化;按照所述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的原料及配比,在煮沸融化的琼脂水中依次加入绿豆粉、麦胚粉、酵母、蔗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山梨酸钾、韦氏盐、抗坏血酸、氯化胆碱、复合维生素,搅拌混匀后倒入一干净的容器中,待冷却至室温后,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本发明提供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组分简单,容易配置,且优化了配制步骤,在室内可用于豇豆荚螟的大规模连续饲养,同时也为其他鳞翅目幼虫的饲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7136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17587.3

  • 申请日2020-11-04

  • 分类号A23K50/90(20160101);A23K10/30(20160101);A23K10/18(20160101);A23K20/163(20160101);A23K20/111(20160101);A23K20/105(20160101);A23K20/174(20160101);A23K40/00(20160101);A23K30/00(20160101);A23K20/20(20160101);A01K67/033(20060101);

  • 代理机构11616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汪丽丽

  •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南湖大道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4:5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饲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Geyer),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豆野螟和豇豆钻心虫,是豆类作物上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发生。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栽培模式和栽培制度的变化,豇豆荚螟种群数量显著上升,主要以幼虫钻蛀豆荚为害为主。在我国由北至南,豇豆荚螟全年可发生2-10代,尤其在华南地区,可全年发生(肖芬,2007.豆荚螟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饲养方法的研究.湖南:湖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如今对于豇豆荚螟的控制直以来主要依赖化学药剂防治,由于豇豆荚螟幼虫具钻蛀习性,使化学防治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菜农随意增加喷药次数和加大用药量,不仅导致药剂防治效果降低,且严重污染环境,蔬菜农残超标严重(季国辉,2001;莫云彬,2005)。因此,在豆类蔬菜种植中,如何有效防治豇豆荚螟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无公害蔬菜生产对化学防治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因此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

因此,解决豇豆荚螟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提供大批量发育整齐的豇豆荚螟幼虫是研究豇豆荚螟生态学、生物学及综合防控等领域的基础。目前,在室内进行豇豆荚螟的饲养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采用豇豆(花)、绿豆等自然寄主来饲养,但自然寄主生长期长,且容易腐烂,需经常更换,耗费大量人力(金佳鑫,2008);二是采用人工饲料,研究了豆野螟人工饲料配方,该方法虽然可以完成虫子继代问题,但饲料配制方法过于繁琐,不利操作,且饲料中需添加甲醛,影响养虫人的身体健康(王攀,2012)。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虽然上述2种常用方法,也能在某种程度上解决部分实验用虫问题,但主要问题有(1)饲养方法较为复杂,产卵量低,不利大规模饲养;(2)饲料配制过程繁琐,饲料易腐烂,需经常更换饲料。费时费力。由上述可知,现有的方法都存在不同的缺点,难以满足各类实验对各个龄期各个虫态的虫源需要。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难度:本发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配方简单,配制过程容易操作的适宜豇豆荚螟大规模饲养的人工饲料,从而实现标准虫源的大规模、整齐、长期的饲养。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意义:研制适宜豇豆荚螟的大规模、整齐且长期的人工饲料及饲养技术,且要提高成虫产卵率,幼虫成活率,并能长期继代饲养,这是研究豇豆荚螟生态学、生物学及综合防控技术及生产应用的重要基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所述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绿豆粉10%~13%、麦胚粉1.4%~3%、酵母0.8%~3%、蔗糖1%~2%、琼脂1%~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65%~2.2%、山梨酸钾0.3%~1%、韦氏盐0.3%~1%、抗坏血酸0.2%~1%、氯化胆碱0.3%~1%、复合维生素0.05%~0.5%和蒸馏水70%~79%组成。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所述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绿豆和麦胚粉置于烘箱中烘烤,烘熟后用粉粹机粉粹;

步骤二,称取琼脂,加入水煮沸,使琼脂完全融化;

步骤三,按照所述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的原料及配比,在煮沸融化的琼脂水中依次加入绿豆粉、麦胚粉、酵母、蔗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山梨酸钾、韦氏盐、抗坏血酸、氯化胆碱、复合维生素,并不断搅拌;

步骤四,步骤三混匀后倒入一干净的容器中,待其冷却;待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用以大规模饲养豇豆荚螟幼虫的人工饲料,放入冰箱保存备用。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将绿豆和麦胚粉置于120℃烘箱中烘烤,烘熟后用粉粹机粉粹。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将绿豆和麦胚粉置于烘箱中烘烤8小时。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称取琼脂,加入1200mL水煮沸。

进一步,所述步骤四待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用以大规模饲养豇豆荚螟幼虫的人工饲料,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所述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的豇豆荚螟试验种群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所述豇豆荚螟试验种群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如下:

(1)喂食豇豆荚螟幼虫用灭菌过的24孔细胞培养板饲养,每孔中放入占孔1/3体积的配制好的人工饲料,每孔接入1头初孵化的豇豆荚螟幼虫;

(2)将接入幼虫的细胞培养板用一层吹塑纸盖上,再盖上细胞培养板盖,并束上橡皮筋;

(3)置于光照培养箱中培养,并每天观察记录豇豆荚螟幼虫存活情况。

进一步,所述喂食豇豆荚螟幼虫用灭菌过的24孔细胞培养板饲养,每孔中放入占孔1/3体积的配制好的人工饲料,每孔接入1头初孵化的豇豆荚螟幼虫。

进一步,所述光照培养箱的培养条件为:温度为26℃±2℃,相对湿度为40%。

进一步,所述光照培养箱内的光周期为14L:10D。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组分简单,容易配置,且优化了配制步骤,在室内可以用豇豆荚螟的大规模连续饲养,同时也为其他鳞翅目幼虫的饲养提供了参考依据。该饲料以绿豆、酵母、胚芽、蔗糖为主要成分对豇豆荚螟幼虫有很好的适口性,同时该饲料添加了很多食品行业常用的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可以提高防腐效果并保护抗坏血酸,避免了幼虫饲养过程中人工饲料腐烂霉变情况。

本发明提供的能够得到准确的各个虫态龄期齐整的豇豆荚螟实验种群的饲养方法,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实验表明,基于绿豆、酵母、胚芽、蔗糖为主要成分的饲料对豇豆荚螟幼虫有很好的适口性,而且用该饲料可以实现豇豆荚螟的人工连续饲养,为室内研究提供虫源保障。在添加适量氯化胆碱和一些防腐剂后,保证了饲料的质量,避免饲养的霉变情况,还可以促进取食、产卵,这为室内人工大量繁殖豇豆荚螟提供了技术支持。

现有技术的配方均不能实现豇豆荚螟试虫的大批量的、继代饲养,主要原因是:(1)饲料中的某些成分不足以满足豇豆荚螟生长的需求,虽同为鳞翅目昆虫,但各种类昆虫寄主植物不一样,所需的营养成分不一样,豇豆荚螟主要寄主是豆科作物,因此本配方选用主要寄主材料绿豆粉为主要原料之一,区别于其他种类昆虫(陈宗懋,1983;潘洪玉,1991;陈其津,2000;吕飞,2007;戴长庚,2016)。(2)饲料不利于低龄幼虫取食,低龄幼虫存活率低,跟饲料配方中的营养成分不足,含水量过高有关(肖芬,2008)。(3)虽能完成继代,但是幼虫死亡率高,这跟饲料防腐剂配比有关,饲料易生细菌,昆虫生长困难,导致幼虫死亡率过高,且配方配制过程繁琐,不利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王攀,2012)。本发明以绿豆粉和麦胚粉为主要原材料,增加了绿豆粉和麦胚粉主原料的比例,降低含水量,去掉了对人不利的甲醛,改用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和山梨酸钾为防腐剂,增加抗坏血酸的比例可有效保证饲料抑菌效果。简化了饲料配制过程。且该饲料配方及配制过程适用于低龄幼虫(1-3龄)群养,待长到4龄再可单头饲养。这可极大节约了饲养时间,也为大规模饲养提供了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及其制备方法,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由绿豆粉10%~13%、麦胚粉1.4%~3%、酵母(安琪酵母,试剂公司订购)0.8%~3%、蔗糖1%~2%、琼脂1%~3%、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65%~2.2%、山梨酸钾0.3%~1%、韦氏盐0.3%~1%、抗坏血酸0.2%~1%、氯化胆碱0.3%~1%、复合维生素0.05%~0.5%和蒸馏水70%~79%组成。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绿豆和麦胚粉置于120℃烘箱中烘烤8小时,烘熟后用粉粹机粉粹。

S102,称取琼脂,加入1200mL水煮沸,使琼脂完全融化。

S103,按照所述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的原料及配比,在煮沸融化的琼脂水中依次加入绿豆粉、麦胚粉、酵母、蔗糖、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山梨酸钾、韦氏盐、抗坏血酸、氯化胆碱、复合维生素,并不断搅拌。

S104,S103混匀后倒入一干净的容器中,待其冷却。待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用以大规模饲养豇豆荚螟幼虫的人工饲料,放入4℃冰箱保存备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豇豆荚螟试验种群的人工大规模饲养方法如下:

(1)喂食豇豆荚螟幼虫用灭菌过的24孔细胞培养板饲养,每孔中放入约占孔1/3体积的上述配制好的适量人工饲料,每孔接入1头初孵化的豇豆荚螟幼虫。

(2)将接入幼虫的细胞培养板用一层吹塑纸盖上,再盖上细胞培养板盖,并束上橡皮筋。

(3)置于光照培养箱中,温度为26℃±2℃,相对湿度为40%,光周期为14L:10D。

(4)每天观察记录豇豆荚螟幼虫存活情况。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工厂化大规模饲养豇豆荚螟幼虫的人工饲料的原料及配比见表1。

表1工厂化大规模饲养豇豆荚螟幼虫的人工饲料的原料及配比

实施例1

将豇豆荚螟蛹100头,置于产卵笼内,待其羽化产卵后,将初孵幼虫作为供试虫源,接入表1中配方1的饲料中,放入养虫间进行饲养,幼虫饲养条件为26℃±2℃,相对湿度40%。

实施例2

将豇豆荚螟蛹100头,置于产卵笼内,待其羽化产卵后,将初孵幼虫作为供试虫源,接入表1中配方2的饲料中,放入养虫间进行饲养,幼虫饲养条件为26℃±2℃,相对湿度40%。

实施例3

将豇豆荚螟蛹100头,置于产卵笼内,待其羽化产卵后,将初孵幼虫作为供试虫源,接入表1中配方3的饲料中,放入养虫间进行饲养,幼虫饲养条件为26℃±2℃,相对湿度40%。

实施例4:饲料效果的评价

用以上3个实施例制备的豇豆荚螟幼虫人工饲料,均在养虫间进行饲养,幼虫饲养条件为26℃±2℃,相对湿度40%的条件下连续进行了至少20代的饲养,未见种群的退化。如表2所示,3种配方均能使龄幼虫存活率达到80%以上,说明基于绿豆、酵母、胚芽、蔗糖为主要成分的饲料对豇豆荚螟幼虫有很好的适口性,而且用该饲料可以实现豇豆荚螟的人工连续饲养,为室内研究提供虫源保障。在添加适量氯化胆碱和一些防腐剂后,保证了饲料的质量,避免饲养的霉变情况,还可以促进取食、产卵,这为室内人工大量繁殖豇豆荚螟提供了技术支持。

表2豇豆荚螟室内人工饲养计量评定

实施例5:豇豆荚螟室内人工饲养世代生命参数表

试验材料和方法:

供试虫源:从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内绿豆试验基地里采集虫龄一致的幼虫,用新鲜的绿豆荚单头饲养至养虫盒里,待化蛹,成虫羽化产卵后,所新孵出的幼虫为供试虫源,在室内温度为26士2℃,相对湿度70士1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连续饲养20代。供试饲料:上述人工饲料配方1。

试验方法:试虫按照上述方法饲养,连续饲养20代,每代统计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幼虫发育历期、蛹重、成虫寿命和产卵量。结果表明,各世代间的生命参数差异很小,种群发育整齐,说明采用该人工饲料饲养的豇豆荚螟完全能够满足室内继代饲养的要求,能够获得大量生长发育整齐一致的试虫。

表3豇豆荚螟室内人工饲养世代生命参数表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士标准误差,同行数据后相同字母表示经新复极差多重比较后差异不显著(P>0.0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