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铜套压入齿轮内孔的自动压装专机

铜套压入齿轮内孔的自动压装专机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铜套压入齿轮内孔的自动压装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基座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上,顶料芯轴固定连接基座,水平设置的卸料板滑动套装在顶料芯轴上,位移调节气缸固定设置在工作台下方,3根卸料顶杆滑动连接基座并且两端分别连接卸料板及位移调节气缸;电子压机安装在基座上方的支架上,压头连接电子压机的压杆;基座两侧的工作台上分别设有齿轮上料滑台及齿轮下料滑台,齿轮上料机械手连接齿轮上料滑台,齿轮下料机械手连接齿轮下料滑台;基座前端的工作台上设有铜套上料滑台,铜套上料机械手连接铜套上料滑台。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替代手动操作,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758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无锡永凯达齿轮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81454.X

  • 发明设计人 黄金;

    申请日2020-12-01

  • 分类号B23P19/00(20060101);B23P19/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48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方为强

  • 地址 214151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镇工业集中区景盛路1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3: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压装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铜套压入齿轮内孔的自动压装专机。

背景技术

目前,铜套压入齿轮内孔的工序都是由操作工人手动操作完成,操作工人通过传统的工装设备,将铜套放入工装,再将齿轮放入,操作工人双手按压机的启动按钮,由压机将铜套压入齿轮内孔,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且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铜套压入齿轮内孔的自动压装专机,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替代手动操作,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检验的可靠性,确保产品精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铜套压入齿轮内孔的自动压装专机,包括工作台及控制系统,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垂直设置的顶料芯轴固定连接所述基座,水平设置的卸料板滑动套装在所述顶料芯轴上,位移调节气缸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下方,3根卸料顶杆滑动连接所述基座并且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卸料板及所述位移调节气缸;电子压机安装在所述基座上方的支架上,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工作台,与所述顶料芯同轴设置的压头连接所述电子压机的压杆,所述电子压机的压杆上设有红外线测距器;所述基座两侧的所述工作台上分别设有齿轮上料滑台及齿轮下料滑台,齿轮上料机械手连接所述齿轮上料滑台,齿轮下料机械手连接所述齿轮下料滑台;所述基座前端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铜套上料滑台,铜套上料机械手连接所述铜套上料滑台;所述铜套上料滑台一侧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铜套送料滑台,垂直设置的托料气缸连接所述铜套送料滑台,托料座块连接所述托料气缸的活塞杆,垂直设置的落料管同轴设置在所述托料座块的上方,所述落料管的上端连接铜套震动轨道,所述铜套震动轨道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一侧的震动料斗,所述落料管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接近开关;所述落料管与铜套震动轨道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的隔料板,所述隔料板上设有落料孔,所述隔料板连接隔料气缸。

进一步的:

所述落料孔呈面包形。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铜套压入齿轮内孔的自动压装专机,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替代手动操作,减轻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合格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检验的可靠性,确保产品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发明包括工作台2及控制系统(未在图中画出),控制系统按现有技术设计制造,协同控制各部件的动作。基座4固定设置在工作台2上,垂直设置的顶料芯轴6固定连接基座4,水平设置的卸料板8滑动套装在顶料芯轴6上,卸料板8的内孔与顶料芯轴6配合,位移调节气缸1固定设置在工作台2下方,3根卸料顶杆3滑动连接基座4,并且3根卸料顶杆3的两端分别连接卸料板8及位移调节气缸1,位移调节气缸1的活塞杆伸缩通过卸料顶杆3驱动卸料板8上下移动,同时,卸料顶杆3为卸料板8的上下移动导向。电子压机14安装在基座4上方的支架13上,支架13固定连接工作台2,与顶料芯轴6同轴设置的压头11连接电子压机14的压杆12,电子压机14的压杆12上设有红外线测距器15,由红外线测距器15检测卸料板8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从而控制位移调节气缸1的活塞杆伸缩以控制卸料板8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基座4两侧的工作台2上分别设有齿轮上料滑台23及齿轮下料滑台5,齿轮上料机械手9连接齿轮上料滑台23,齿轮下料机械手7连接齿轮下料滑台5,齿轮上料机械手9及齿轮下料机械手7分别由手指夹紧气缸及铜爪连接构成,由齿轮上料机械手9抓取齿轮并与齿轮上料滑台23配合完成齿轮的上料动作,由齿轮下料机械手7抓取完成铜套压装的齿轮并与齿轮下料滑台5配合完成齿轮的下料动作。基座4前端的工作台2上设有铜套上料滑台24,铜套上料机械手25连接铜套上料滑台24,铜套上料机械手25由手指夹紧气缸及铜爪连接构成,由铜套上料机械手25抓取铜套并与铜套上料滑台24配合完成铜套的上料动作。铜套上料滑台24一侧的工作台2上设有铜套送料滑台21,垂直设置的托料气缸22连接铜套送料滑台21,托料座块19连接托料气缸22的活塞杆,垂直设置的落料管10同轴设置在托料座块19的上方,落料管10的上端连接铜套震动轨道17,铜套震动轨道17的另一端连接设置在工作台2一侧的震动料斗20,落料管1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接近开关16及下接近开关18。落料管10与铜套震动轨道17的连接处设有可滑动的隔料板27,隔料板27上设有落料孔28,落料孔28呈面包形,隔料板27连接隔料气缸26,隔料板27用于阻隔铜套进入落料管10,由于隔料板27的阻隔作用而使铜套不会直接落入落料管10;上接近开关16用于探测铜套是否被送至隔料板27上,当上接近开关16探测到铜套后,隔料气缸26动作并驱动隔料板27使落料孔28对准落料管10,使一个铜套通过落料孔28落入落料管10,并下落至下方的托料座块19上,下接近开关18用于探测托料座块19上是否有铜套的存在,并由控制系统控制铜套送料滑台21与托料气缸22配合进行后续的铜套送料动作,落料孔28的形状可更好地使铜套准确落入落料管10。

在实际操作时,一定数量的铜套加入震动料斗20中,铜套震动料斗20开始工作,将铜套震动进入铜套震动轨道17,并且铜套呈垂直状态在铜套震动轨道17中整齐排列;当上接近开关16探测到铜套被送至隔料板27上,隔料气缸26动作,驱动隔料板27使落料孔28对准落料管10,一个铜套进入落料管10并下落到下方的托料座块19上;当下接近开关18探测至托料座块19上有铜套,托料气缸22的活塞杆缩回,托料座块19下降(初始状态下,托料气缸22的活塞杆伸出并使托料座块19升至落料管10的下端),铜套送料滑台21将铜套送至铜套上料机械手25下方, 托料气缸22的活塞杆伸出并使托料座块19将铜套送至铜套上料机械手25的铜爪之间,铜套上料机械手25夹紧铜套,托料气缸22的活塞杆缩回,铜套送料滑台21将托料气缸22及托料座块19送回至落料管10的下方,如此循环向铜套上料机械手25逐个输送铜套。铜套上料机械手25抓住铜套后将铜套送至卸料板8上的铜套压入位(卸料板8与顶料芯轴6配合的内孔),卸料板8此时处于顶出状态,铜套到位时垂直方向与卸料板8距离相差1mm;位移调节气缸1的活塞杆继续伸出1mm将卸料板8中间的内孔顶入铜套的倒角位置;电子压机14的压杆12下降使压头11将铜套顶住,铜套上料机械手25松开铜套并回退到取料位;电子压机14的压杆12继续下降,通过压头11将铜套压入卸料板8的内孔并使铜套凸出卸料板8平面1mm处,电子压机14的压杆12复位,同时位移调节气缸1的活塞杆缩回使卸料板8下降1mm,此时完成铜套预压装。

铜套上料动作进行的同时,齿轮上料同步进行;外部机械手从流水线上将齿轮取出放置在齿轮上料待加工位31处,齿轮上料机械手9由齿轮上料滑台23送至齿轮上料待加工位31处,齿轮上料机械手9夹取齿轮,并由齿轮上料滑台23将齿轮上料机械手9及齿轮输送至预压入铜套的卸料板8的齿轮压入位,将齿轮底部倒角对准铜套倒角,位移调节气缸1的活塞杆继续伸出1mm将铜套卡入齿轮倒角位;上方的电子压机14的压杆12下降使压头11将齿轮顶在卸料板8的平面上,齿轮上料机械手9松开齿轮,并由齿轮上料滑台23送回至初始位置;电子压机14的压杆12继续下压至卸料板8的硬极限位置,在顶料芯轴6的作用下铜套被压入齿轮内孔,控制系统的电脑软件中设置好压力报警限制范围,每次必须下压到压力报警限制范围才算合格;此时位移调节气缸1的活塞杆伸出将卸料板8顶升至最高位,同时电子压机14的压杆12回缩(压头11仍压在齿轮上),此时,齿轮下料机械手7夹紧齿轮,电子压机14的压杆12回复初始位置,同时位移调节气缸1的活塞杆带动卸料板8回复初始位置,齿轮下料机械手7及齿轮在齿轮下料滑台5驱动下,将齿轮输送至齿轮下料位32,完成铜套压入齿轮工序,完成压装的齿轮由外部机械手取料放回至流水线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