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

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IC故障判定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所述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利用IC内部的二极管钳位电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一块普通常用的数字万用表即可简单判定IC功能引脚是否损坏;步骤二:管脚与地之间有连接一颗反向二极管,和电源之间有连接一颗二极管,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保护管,来简单判定。该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使得二极管对功能引脚起到钳位功能,将输入/输出电压控制在0~(VCC‑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使得IC管脚不易发生过压烧毁,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普通维修员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856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海博瑞电子(江苏)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93946.3

  • 发明设计人 李清;

    申请日2020-11-18

  • 分类号G01R31/28(20060101);G01R31/27(20060101);G01R31/26(2014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25100 江苏省扬州市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西路21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1:5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C故障判定领域,具体为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路板的集成度越来越高,各种专用芯片(IC)也越来越多,集成的功能也日趋强大。为了保护IC的引脚不被静电损坏,通常IC在设计初始,会在输出功能引脚上引入防静电打死的二极管保护电路,当下电子产品一旦故障,常用的IC故障判定方法有如下几种:

1,维修人员通常将设备通电后,用示波器测量IC的各个管脚的电讯号,根据示波器显示的波形与设计波形是否一致来判定此IC是否故障。这是比较科学的判定方法。

2,或者直接将IC换下,更换新品IC之后通电看系统功能,来判定IC是否损坏。

但现有的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在使用时还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维修人员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对故障品有很深的了解,整个系统电路都有系统的认知。同时需要高精密的示波器作为测量工具,需要维修人员很强的动手能力,且更换IC存在焊接点是否牢靠的风险,电路焊盘损坏的风险等这两种方法都是需要通电进行检测才能进行判定。有引起二次破坏的风险,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使得二极管对功能引脚起到钳位功能,将输入/输出电压控制在0~(VCC-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使得IC管脚不易发生过压烧毁,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普通维修员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使得二极管对功能引脚起到钳位功能,将输入/输出电压控制在0~(VCC-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压),使得IC管脚不易发生过压烧毁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所述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IC内部的二极管钳位电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一块普通常用的数字万用表即可简单判定IC功能引脚是否损坏;

步骤二:管脚与地之间有连接一颗反向二极管,和电源之间有连接一颗二极管,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保护管,来简单判定;

步骤三:将万用表调到二极管判定档,红标笔接电源负极,黑表笔接需要测量的管脚,若显示导通电压为0.3~0.7V之间,即表明此管脚与地之间的保护二极管并未损坏;

步骤四:结合步骤三可知,将黑表笔与IC的工作电源连接,红表笔接触需要测量的管脚,若显示导通电压为0.3~0.7V之间,即表明此管脚与电源之间的保护二极管亦未损坏;

步骤五:结合步骤一至步骤四可判定,待测管脚可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利用IC内部的二级管钳位电路,把输入电压变成峰值钳制在某一预定的电平上的输出电压,而不改变信号;

②通过现有的数字万用表进行测定判断IC功能引脚是否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二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将保护管与接地的一颗反向二级管进行导线连接,在与电源的连接线中连接一颗二级管;

②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利用保护管的电路所连接的电路进行简单判断IC引脚的好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三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将现有的万用表旋转调节盘调到二级管判定档位;

②使得万用表的红色表笔与电源的负极进行连接,可由一个导线,也可直接手持接触;

③使得万用表的黑色表笔与需要测量的管脚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万用表显示屏,若显示导通电压为0.3~0.7V之间,将表示此管脚与接地之间的保护二级管并未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将万用表的黑色表笔与电源的负极进行连接,可由一个导线,也可直接手持表笔进行接触连接;

②使得万用表的红色表笔与需要测量的管脚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万用表显示屏,若显示导通电压为0.3~0.7V之间,将表示此管脚与电源之间的保护二级管亦未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五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将结合步骤一至步骤五进行总体判定,如果测量达到上述出现的数值,将确定待测管脚可正常工作,同理,数值偏差较大,亦为损坏。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使用者通过将万用表的旋转盘调整至二级管判定档位,将红色标笔用导线连接电源负极,将黑色表笔用导线连接需要测量的管脚,查看显示导通电压是否为0.3~0.7V之间,若为此数值,将表明此管脚与地之间的保护二极管并未损坏,同样,将黑色表笔与IC的工作电源连接,在将红色表笔接触需要测量的管脚,查看显示导通电压是否为0.3~0.7V之间,若为此数值区间内,即表明此管脚与电源之间的保护二极管亦未损坏,成本较低、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的二级管保护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判定IC故障的简易方法,该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IC内部的二极管钳位电路,我们可以直接利用一块普通常用的数字万用表即可简单判定IC功能引脚是否损坏;

步骤二:管脚与地之间有连接一颗反向二极管,和电源之间有连接一颗二极管,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保护管,来简单判定;

步骤三:将万用表调到二极管判定档,红标笔接电源负极,黑表笔接需要测量的管脚,若显示导通电压为0.3~0.7V之间,即表明此管脚与地之间的保护二极管并未损坏;

步骤四:结合步骤三可知,将黑表笔与IC的工作电源连接,红表笔接触需要测量的管脚,若显示导通电压为0.3~0.7V之间,即表明此管脚与电源之间的保护二极管亦未损坏;

步骤五:结合步骤一至步骤四可判定,待测管脚可正常工作。

步骤一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利用IC内部的二级管钳位电路,把输入电压变成峰值钳制在某一预定的电平上的输出电压,而不改变信号;

②通过现有的数字万用表进行测定判断IC功能引脚是否损坏。

步骤二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将保护管与接地的一颗反向二级管进行导线连接,在与电源的连接线中连接一颗二级管;

②在检测过程中,可以利用保护管的电路所连接的电路进行简单判断IC引脚的好坏。

步骤三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②将现有的万用表旋转调节盘调到二级管判定档位;

②使得万用表的红色表笔与电源的负极进行连接,可由一个导线,也可直接手持表笔进行接触连接;

③使得万用表的黑色表笔与需要测量的管脚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万用表显示屏,若显示导通电压为0.3~0.7V之间,将表示此管脚与接地之间的保护二级管并未损坏。

步骤四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①将万用表的黑色表笔与电源的负极进行连接,可由一个导线,也可直接手持接触;

②使得万用表的红色表笔与需要测量的管脚进行连接,通过观察万用表显示屏,若显示导通电压为0.3~0.7V之间,将表示此管脚与电源之间的保护二级管亦未损坏。

步骤五中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将结合步骤一至步骤五进行总体判定,如果测量达到上述出现的数值,将确定待测管脚可正常工作,同理,数值偏差较大,亦为损坏。

综上所述,使用者通过将万用表的旋转盘调整至二级管判定档位,将红色标笔用导线连接电源负极,将黑色表笔用导线连接需要测量的管脚,查看显示导通电压是否为0.3~0.7V之间,若为此数值,将表明此管脚与地之间的保护二极管并未损坏,同样,将黑色表笔与IC的工作电源连接,在将红色表笔接触需要测量的管脚,查看显示导通电压是否为0.3~0.7V之间,若为此数值区间内,即表明此管脚与电源之间的保护二极管亦未损坏,此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便于普通维修员进行后续工作的开展。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