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

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包括内梁和对称分布在内梁两端的两展箱,两展箱上均分别设置有可与展箱分离的活动门扇,活动门扇沿展箱旋转方向设置并置于展箱前部,活动门扇可沿内梁方向向内滑动,活动门扇上连接有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带动活动门扇沿内梁方向向内滑动;本发明的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在发生通过人员被夹后,可在被夹人员自身求生意识操作下或本能的反应推动下或在外力及外部人员解救下,使得夹紧人员的门扇向内滑动,使得被夹者被解救出来。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3152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开方宝盾自动门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17424.X

  • 发明设计人 王斌;

    申请日2020-12-07

  • 分类号E06B3/90(20060101);E06B3/46(20060101);E05F15/652(20150101);

  • 代理机构34147 合肥律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殷娟

  • 地址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长江西路687号拓基城市广场金座B幢1014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5:1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旋转门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

背景技术

旋转门由于具有双向通行、密封性能好且美观大方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宾馆、饭店和写字楼等公共场所或高级建筑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对旋转门的外观装饰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功能上也逐渐完善,以满足更人性化、智能化的需求。

现有技术中,在旋转门的使用中,很多行动不便的老、幼、弱、病、残、孕等人群或会因抢入、抢出人群会被旋转的门扇挤压或夹上。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已经将自动化设备融化在旋转门中,例如增加红外急停开关等,但是,在这些智能设备一方面也会出现损坏或失灵的问题,另一方面,这些智能设备一般都是在发生了夹人后门扇停止运动,不能为被夹者提供更多的出入空间,或者在被夹者被夹后因人体自身的求生意志或本能反应而获得解救,在被夹后,大多需要外力或外部人员来进行解救,给被夹者带来了许多的心里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在发生通过人员被夹后,可在被夹人员自身求生意识操作下或本能的反应推动下或在外力及外部人员解救下,使得夹紧人员的门扇向内滑动,使得被夹者被解救出来。

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包括内梁和对称分布在内梁两端的两展箱,两所述展箱上均分别设置有可与展箱分离的活动门扇,所述活动门扇沿展箱旋转方向设置并置于所述展箱前部,所述活动门扇可沿内梁方向向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活动门扇上连接有滑动机构,所述滑动机构带动所述活动门扇沿所述内梁方向向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滑动机构包括穿过所述活动门扇的导杆,所述活动门扇在所述导杆上沿着所述内梁方向向内滑动。

优选地,所述活动门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穿过有导杆;置于所述活动门扇底部的导杆靠近所述内梁设置,并与所述内梁底部侧面固定连接;置于所述活动门扇顶部的导杆设置有至少两根,且其中至少一根远离所述内梁设置。

优选地,所述滑动机构还包括穿过所述活动门扇的螺杆,所述螺杆轴线与所述内梁平行,所述螺杆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螺杆旋转并带动所述活动门扇沿着所述内梁往复滑动。

优选地,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活动门扇顶部,所述驱动机构为伺服电机。

优选地,所述活动门扇包括透明玻璃门扇和包裹在透明玻璃门扇四周的金属框,所述金属框上设置有若干轴线与所述内梁平行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固定有连接套,导杆和螺杆均由连接套内穿过。

优选地,旋转门还包括旋转吊顶、固定顶箱和固定弧壁,所述固定顶箱内设置有旋转门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门驱动装置带动旋转吊顶、展箱和内梁同步在所述固定弧壁内旋转,置于活动门扇顶部的伺服电机、导杆和螺杆均与所述旋转吊顶固定安装。

优选地,所述导杆和螺杆各自两端分别套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与所述旋转吊顶固定安装,所述活动门扇在螺杆两端的支撑板之间往复滑动。

优选地,所述展箱包括固定门扇和可开闭的门扇,所述可开闭的门扇的一竖直侧边与所述内梁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门扇与所述内梁固定安装。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的有益效果是:

1、两展箱上均分别设置有可与展箱分离的活动门扇,活动门扇可沿内梁方向向内滑动。旋转门的活动门扇与外部的固定弧壁的进口侧发生夹人后,活动门扇能够向内滑动,将固定弧壁的进口侧位置让出,解救被夹者。

2、仅仅活动门扇向内滑动,使得旋转门整体结构简单,活动门扇安装简单,旋转门成本低,利于推广和应用。

3、仅仅活动门扇向内滑动,便于被夹者在被夹后能够实现自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的俯视图,其中导杆、螺杆相关部件未画出;

图2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旋转门在夹人后活动门扇运动状态示意图,,其中导杆、螺杆相关部件未画出;

图3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旋转吊顶和固定顶箱未画出;

图4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旋转门的活动门扇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一种展箱门扇可回缩的旋转门,包括内梁和1对称分布在内梁1两端的两展箱2。两展箱2上均分别设置有可与展箱2分离的活动门扇3。活动门扇3沿展箱2旋转方向设置并置于展箱2前部,如图1,活动门扇3在旋转门旋转中,始终处于前部并向前运动。如图2,在活动门扇3运动至固定弧壁4的侧面位置时,极易将处于固定弧壁4的侧面位置的人员100夹伤。本技术的旋转门,活动门扇3可沿内梁1向内滑动。即在夹人后,立即向内推动活动门扇3,将活动门扇3推动至如图2中标注30位置,使得活动门扇3远离固定弧壁4的侧面位置,使得被夹人员被解救出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活动门扇3能够单独向内推动,涉及的运动部件少,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同时,推动活动门扇需要的力度较小,在人员被夹后,被夹人员会在自身潜意识作用下手动推动作用在其身体上的活动门扇,这样,在被夹者被夹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实现自救,消除了被夹者身体和心里上的压力。同时,也避免了是一些特殊时间内,如旋转门附件没有值班人员、工作人员或外部人员经过时,被夹者不能及时被解救出来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为实现活动门扇3沿着内梁向内滑动的目的,在活动门扇3上连接有滑动机构。活动门扇3在夹人后,能够沿着滑动机构被动的向内滑动,或能够沿着滑动机构主动的向内滑动。且活动门扇3在被夹人员解救出来后,能够在滑动机构作用下复位。即滑动机构带动活动门扇沿内梁方向向内滑动或向外复位运动。

基于上段技术方案,下面提供滑动机构的几种实施例。

滑动机构实施例一:

如图3至图6所示,滑动机构包括穿过活动门扇3的导杆,活动门扇3在导杆31上沿着内梁1向内滑动。即在夹人时,手动推动活动门扇3向内运动,便于解救被夹者。在被夹者被解救后,在次手动推动活动门扇3,使得活动门扇3沿着导杆31向外运动,实现复位。

基于上段技术方案,为了降低活动门扇3在推动中需要的推力大小,可以选择将活动门扇3与导杆31之间相对运动时的直接接触产生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具体的方法有,在活动门扇3上与导杆31接触位置安装槽轮,使得槽轮架设在导杆31上,推动活动门扇3,槽轮沿着导杆滚动并带动活动门扇3向前运动;或者是在活动门扇3上与导杆31接触位置安装安装若干滚珠或球体,使得活动门扇3通过滚珠或球体与导杆31接触,推动活动门扇3,滚珠或球体沿着导杆31滚动并带动活动门扇3向前运动,实现活动门扇3向内推动滑动或复位。

基于上述滑动机构的实施例一技术方案,为确保活动门扇3的稳定,可在合理位置适当增加导杆31数量。具体的:活动门扇3的顶部和底部分别穿过有导杆31。置于活动门扇3底部的导杆靠近内梁1设置,并与内梁1底部侧面固定连接,一方面确保导杆对活动门扇起到支撑、平衡的作用,另一方面不影响旋转门整体的结构、美观和正常使用习惯。置于活动门扇3顶部的导杆设置有至少两根,且其中至少一根远离内梁设置。如图6中标注311指示的导杆,本技术方案的设置,有效的确保了活动门扇3的稳定性,在活动门扇3正常工作或推动滑动时均能够确保稳定,不发生摆动、滑动或旋转等问题。

滑动机构实施例二:

如图3至图6所示,滑动机构包括穿过活动门扇3的螺杆32,螺杆32轴线与内梁1平行。螺杆32一端连接有驱动机构33,驱动机构33驱动螺杆32旋转并带动活动门扇3沿着内梁方向1往复滑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机构33驱动螺杆32,实现活动门扇3的主动运动,特别是主动复位。驱动机构33为伺服电机,且选用无自锁功能的伺服电机,在夹人后,手动推动活动门扇3,螺杆32在活动门扇3的主动带动下实现反转,使得活动门扇3沿着内梁方向向内滑动。或者在夹人后,通过安装在旋转门上的智能设备,如红外感应设备等启动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旋转,带动螺杆旋转,使得活动门扇3沿内梁1方向向内滑动。在被夹者被解救后,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工作,使得活动门扇3复位。

上述技术方案中,为确保旋转门的安装或美观,螺杆32设置在活动门扇3顶部。

滑动机构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实施例二中滑动机构的结构,且为确保活动门扇3在正常工作或推动滑动时均能够确保稳定,不发生摆动、滑动或旋转等问题,且便于活动门扇3的安装和固定,最佳的是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滑动机构进行组合与合并,即滑动机构包含有实施例一中的导杆31和实施例二中的螺杆32等相关结构。即滑动机构包括穿过活动门扇3的若干导杆31和一螺杆32,螺杆32设置在活动门扇3顶部且一端连接驱动机构33,若干导杆31分别设置在活动门扇3的顶部和底部,且设置在顶部的导杆31至少有一根远离内梁设置,增加活动门扇3的稳定性。这样,一方面实现了活动门扇3的安装稳定和平衡,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活动门扇夹人后,被夹者能够在自身求生意思或本能反应下或在外部解救人员的作用下,向内推动活动门扇3,解救被夹者。解救完成后,可通过操作按钮或控制按钮自动控制活动门扇3复位,操作活动门扇3复位时,操作者位于旋转门外部,操作者或操作者身体的部分均布会进入旋转门,这样也能避免在活动门扇3复位操作时出现操作者被夹的问题。

滑动机构实施例四:

本技术方案中的滑动机构,还可以是设置在活动门扇3顶部的若干滑道,滑道与旋转吊顶固定安装,在活动门扇3的顶部安装有吊挂于滑道内的滑轮。活动门扇3夹人时,推动活动门扇,活动门扇3顶部的滑轮沿着滑道向内滑动。在复位时,反向施力在活动门扇上即可。

如图5所示,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活动门扇3包括透明玻璃门扇37和包裹在透明玻璃门扇37四周的金属框36。金属框36上设置有若干轴线与内梁1平行的安装孔,安装孔内可拆卸固定有连接套38,导杆31和螺杆32均由连接套38内穿过。

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方案中的旋转门还包括旋转吊顶5、固定顶箱6和固定弧壁4。固定顶箱6内设置有旋转门驱动装置,这里旋转门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结构,这里不做赘述。旋转门驱动装置带动旋转吊顶5、展箱2和内梁1同步在固定弧壁4内旋转。置于活动门扇3顶部的伺服电机33、导杆31和螺杆32均与旋转吊顶5固定安装。如图6所示,导杆31和螺杆32各自两端分别套接有支撑板34,支撑板34顶部与旋转吊顶5固定安装。活动门扇3在螺杆32两端的支撑板之34间往复滑动。螺杆32和导杆31长度与展箱2上的固定门扇21长度相适应即可,或短于展箱2上的固定门扇21长度,确保活动门扇3向内滑动一定距离为活动门扇3与固定弧壁4内之间发生夹人部位让出足够的空间便于解救被夹者即可。展箱2包括固定门扇21和可开闭的门扇22,可开闭的门扇22的一竖直侧边与内梁1转动连接,即可开闭的门扇22可如常规门一样打开容人员通过,固定门扇21与内梁1固定安装。

本技术方案中,螺杆32的设置,因螺杆32与活动门扇3之间螺接,其具有一定的自锁能力,在活动门扇随旋转门正常工作时,因螺杆的自锁,活动门扇不会发生滑动的问题,确保的了活动门扇的稳定。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