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高成活率的野核桃砧木嫁接核桃的方法

一种高成活率的野核桃砧木嫁接核桃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成活率的野核桃砧木嫁接核桃的方法,属于核桃栽培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采种,采集果实后脱去青皮晾干备用;S2:种子催芽,种子用50℃的温水浸泡处理48h,再用流水浸泡种子7d,进行催芽消毒处理24h后播种;S3:整地作床,播种前1个月前清除杂草,施生石灰,于播种前作床,在床上均匀撒施复合肥;S4:播种,种子于12月份开沟点播于墒面,播种深度为8‑10cm,种间距为12‑15cm,而后用细土覆盖10‑15cm,浇透水,覆盖黑色塑料膜;S5,砧木苗期管理;S6,嫁接:以获得的野核桃苗为砧木,于次年6‑7月采用方块芽接进行嫁接;S7,接后管理。本发明采用野核桃作为核桃的嫁接砧木,有效增加核桃种植的适生区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005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贵州省核桃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27731.6

  • 发明设计人 冷天凤;田小琴;付莉;

    申请日2020-12-07

  • 分类号A01G2/30(20180101);A01G17/00(20060101);A01C21/00(20060101);A01C1/00(20060101);A01B79/02(20060101);

  • 代理机构50221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丽楠

  • 地址 550005 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富源南路38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3:3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核桃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成活率的野核桃砧木嫁接核桃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 Dode)为胡桃科胡桃属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的多功能经济生态树种,主要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山东、安徽、江苏和浙江等省,贵州主要分布在桐梓、盘县、雷公山、普安、道真和印江等地。野核桃生长强势,具有发达的根系,且抗逆性强,具有较强的抗病、抗寒、抗旱等特点,不仅如此,野核桃树遗传能力弱,嫁接后对接穗遗传特性的影响小,不影响核桃的原有品质,因此开发利用野核桃资源作为嫁接砧木具有广大前景。

目前生产中核桃嫁接砧木主要是铁核桃和核桃。野核桃作为砧木嫁接成活率不稳定,是因为野核桃作为砧木嫁接时,砧穗形成层数量仅仅1-2层细胞,嫁接后切口愈伤组织形成至砧穗维管束桥的连通过程需要4-5周,与其它落叶树种相比持续时间长20-30天,其次砧穗取材的年龄及处理方法、嫁接后环境条件的控制等都将影响嫁接成活,除此之外,嫁接口容易感染病菌,进而造成嫁接不成功或植株死亡,因此急需一种新的核桃嫁接方法,减少病菌感染,加快砧穗愈合,并有效提高野核桃作为砧木的核桃成活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成活率的野核桃砧木嫁接核桃的方法,解决愈合慢,病菌易从嫁接口侵入植株,导致嫁接成活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高成活率的野核桃砧木嫁接核桃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种,采集野核桃实生树当年的种子用作砧木培育,将种子脱去青皮,选择饱满健壮、无病虫害感染的种子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备用;

S2:种子催芽,将S1步骤中采集的种子用50℃的温水浸泡处理48h后用流水浸泡种子7d,再用赤霉素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对种子进行催芽消毒,处理24h后进行播种;

S3:整地作床,播种前1个月前将苗圃地杂草清除,深翻30-40cm、耙地平整后施生石灰,于播种前7-10d,按苗床宽为0.6-0.8m,高为15-25cm作床,将复合肥均匀撒施于床上;

S4:播种,将S2步骤获得的种子于12月份,采用开沟点播的方法播种于墒面,播种深度为8-10cm,种间距为12-15cm,播种后将种子用细土覆盖,覆盖高度为10-15cm,浇透水后覆盖黑色塑料薄膜;

S5,砧木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揭去黑色塑料薄膜,砧木苗出齐后2-3周追施混合肥,混合肥中氮、磷、钾有效养分质量含量≥25%,用量为6-8kg/亩;

S6,嫁接,以S5步骤中获得粗度大于0.6cm的野核桃为砧木,于次年6-7月采用方块芽接;

S7,接后管理,当新梢长至30-40cm后进行摘心,并及时除萌、除草、除虫。

进一步,在S2步骤中,催芽消毒中赤霉素溶液的浓度为300mg/L、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为5wt%。

进一步,在S3步骤中,施用生石灰的量为50-100kg/亩,撒施复合肥量为80-100kg/亩,复合肥中氮、磷、钾有效养分质量含量≥45%。

进一步,在S4步骤中,播种时种子缝合线应与地面垂直。

进一步,在S6步骤中,方块芽接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择接穗中部饱满叶芽,用方块芽接刀取接芽;选择砧木上光滑面开一个与接芽相匹配的口,将接口以下的叶全部去掉,接口以上留3-5片叶;将接芽镶入砧木,贴好、压实后用塑料绑带绑紧;在接后15-25天解绑,30-35天检查成活率,未成活的进行补接。

进一步,接穗为泡核桃的优良单株。

进一步,将愈合凝胶均匀涂在接穗和砧木的切削面上,再将接芽镶入砧木,贴好、压实后在接口处再次涂抹一层愈合凝胶,用塑料绑带绑紧。

进一步,拆除绑缚后将愈合凝胶均匀涂抹于接口处,涂抹厚度为0.1-0.2mm。

进一步,愈合凝胶包括以下原料:明胶、碳酸钙、β-谷甾醇、丙醇、木质素、芸苔素内酯、吐温80、海藻酸钠溶液、赤霉素。

进一步,愈合凝胶的制备步骤如下:

(1)将10-25重量份的明胶制备成1wt%的明胶溶液后加入35-55重量份碳酸钙,使碳酸钙悬浮于明胶溶液中,制得明胶-碳酸钙混悬液;

(2)将0.1-0.2重量份β-谷甾醇、0.01-0.02重量份芸苔素内脂溶解于100-120重量份0.1wt%的丙醇溶液中,制得β-谷甾醇-芸苔素内脂混合溶液;

(3)将0.2-0.3重量份木质素加入50-80重量份0.2mol/L的盐酸溶液中,室温搅拌60min后加入明胶-碳酸钙混悬液,于30℃水浴加热20-25min,冷却后加入β-谷甾醇-芸苔素内脂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再加入2-3重量份吐温80于35-38℃进行乳化,乳化30-40min后加入100-120重量份3wt%海藻酸钠溶液,继续搅拌,形成凝胶后加入5-10重量份浓度为300mg/L赤霉素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愈合凝胶。

当愈合凝胶涂抹于接穗和砧木的切削面上后再进行嫁接,可以缩短砧穗之间的结合面上形成隔离层的时间,而形成隔离层有利于密封嫁接口,使其嫁接口不被病菌感染,尽可能的保留嫁接处的水分,提高嫁接成活率。当隔离层形成的过程中,愈伤组织也开始慢慢形成,随着愈伤组织的不断增殖,砧穗之间的间隙变小,隔离层逐渐消失而形成组织桥,通过组织桥将养分、水分输送至接穗,提高嫁接的成活率。在嫁接前期,木质素有利于隔离层的形成,而形成愈伤组织后可以促进愈伤组织增殖和再分化,加快形成组织桥进而使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连接,加快愈合速度。β-谷甾醇是一种天然活性物质,是构成植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可促进植物细胞的生长,与芸苔素内脂一起进行协同作用,使得砧穗愈伤组织细胞胞间连丝充分耦合,且促进愈伤组织的增殖,提高亲和率和嫁接成活率。愈伤凝胶呈凝胶状,不仅含水量较高,且不易挥发,易涂抹,为嫁接处的木质部和韧皮部提供了水分,促使嫁接处形成的细胞活性较高,嫁接后更容易愈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苗床培育砧木,同时采用夏季方块芽接技术扩繁苗木,减少枝接穗条的蜡封保存工序,简化了嫁接步骤。

2、嫁接时采用愈合凝胶,可以提高嫁接成活率,降低发病率。

3、使用野核桃作为砧木培育的核桃嫁接苗,增加核桃种植的适生区域。

4、本发明的嫁接成活率≥87%,发病率小于1.5%,有利于野核桃砧木嫁接方法的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实验于2018年10月开展,实验地为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面积为0.2亩,随机选择嫁接植株,数量为100株,野核桃种子采集地为贵州盘县,接穗品种为贵州省内泡核桃优良单株,本实施例设置三次重复。

S1:采种,采集野核桃实生树当年的种子用作砧木培育,在野核桃青果皮颜色逐渐由深绿色变浅黄色,核桃果皮开裂2/3以上进行采集。将种子脱去青皮,选择饱满健壮、无病虫害感染的种子置于阴凉通风处晾干备用;

S2:种子催芽,将S1步骤中采集的种子用50℃的温水浸泡处理48h,去掉漂浮的种子,然后用流水浸泡种子7d,再用300mg/L赤霉素溶液和5wt%高锰酸钾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对种子进行催芽消毒,处理24h后进行播种;

S3:整地作床,播种前1个月前将苗圃地杂草清除,深翻35±5cm、耙地平整后施60kg/亩生石灰,于播种前8d,按苗床宽为0.7±0.1m,高为20±5cm作床,将90kg/亩复合肥,均匀撒施于床上,其中复合肥为硫酸钾果树肥,尿素、磷铵、硫酸钾为主要原料,氮、磷、钾有效养分质量分数含量≥45%;

S4:播种,将S2步骤获得的种子于当年12月份,采用开沟点播的方法播种于墒面,播种深度为9±1cm,种间距为13±2cm,播种后将种子用细土覆盖,覆盖高度为13±3cm,播种时种子缝合线应与地面垂直,播种完成后浇透水后覆盖黑色塑料薄膜;

S5,砧木苗期管理,幼苗出土后揭去黑色塑料薄膜,砧木苗出齐后2周追施混合肥,混合肥以尿素、磷铵和氯化钾为主要原料制成的,其中氮、磷、钾有效养分质量含量≥25%,用量为7kg/亩;

S6,嫁接,以S5步骤中获得粗度大于0.6cm的野核桃为砧木,于次年6月采用方块芽接进行嫁接,选择野核桃接穗中部饱满叶芽,用方块芽接刀取接芽;再于砧木上光滑面开一个与接芽相匹配的口,将接口以下的叶全部去掉,接口以上留3-5片叶;将接芽镶入砧木,贴好、压实后用塑料绑带绑紧;在接后10-15天解绑,30-35天检查成活率,未成活的进行补接;

S7,接后管理,当新梢长至30-40cm后进行摘心,并及时按照常规操作进行除萌、除草、除虫。

实施例2:

实验于2018年10月开展,实验地为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面积为0.2亩,随机选择嫁接植株,数量为100株,野核桃种子采集地为贵州盘县,接穗品种为贵州省内泡核桃优良单株,本实施例设置三次重复。

本实施例嫁接前需要制备愈合凝胶,愈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10g明胶制备成1wt%的明胶溶液后加入35g碳酸钙,使碳酸钙悬浮于明胶溶液中,制得明胶-碳酸钙混悬液;

(2)将0.1gβ-谷甾醇、0.01g芸苔素内脂溶解于100g 0.1wt%的丙醇溶液中,制得β-谷甾醇-芸苔素内脂混合溶液;

(3)将0.2g木质素加入50g 0.2mol/L的盐酸溶液中,室温搅拌60min后加入明胶-碳酸钙混悬液,于30℃水浴加热20min,冷却后加入β-谷甾醇-芸苔素内脂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再加入2g重量份吐温80于35℃进行乳化,乳化30min后加入100g 3wt%海藻酸钠溶液,继续搅拌,形成凝胶后加入5g重量份浓度为300mg/L赤霉素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愈合凝胶。

S1-S5与实施例1相同;

S6,嫁接,以S5步骤中获得粗度大于0.6cm的野核桃为砧木,于次年6月采用方块芽接进行嫁接,选择野核桃接穗中部饱满叶芽,用方块芽接刀取接芽;再于砧木上光滑面开一个与接芽相匹配的口,将接口以下的叶全部去掉,接口以上留3-5片叶;将按照上述方法制备的愈合凝胶均匀涂在接穗和砧木的切削面上,涂抹厚度约为0.1mm,再将接芽镶入砧木,贴好、压实后在接口处再次涂抹一层愈合凝胶,涂抹厚度约为0.1mm,用塑料绑带绑紧,在接后15-25天解绑,30-35天检查成活率,未成活的进行补接。拆除绑缚后将愈合凝胶均匀涂抹于接口处,涂抹厚度为0.1mm。

S7,接后管理,当新梢长至30-40cm后进行摘心,并及时按照常规操作进行除萌、除草、除虫。

实施例3:

实验于2018年10月开展,实验地为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面积为0.2亩,随机选择嫁接植株,数量为100株,野核桃种子采集地为贵州盘县,接穗品种为贵州省内泡核桃优良单株,本实施例设置三次重复。

本实施例嫁接前需要制备愈合凝胶,愈合凝胶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10g明胶制备成1wt%的明胶溶液后加入35g碳酸钙,使碳酸钙悬浮于明胶溶液中,制得明胶-碳酸钙混悬液;

(2)将0.2gβ-谷甾醇、0.02g芸苔素内脂溶解于100g 0.1wt%的丙醇溶液中,制得β-谷甾醇-芸苔素内脂混合溶液;

(3)将0.3g木质素加入80g 0.2mol/L的盐酸溶液中,室温搅拌60min后加入明胶-碳酸钙混悬液,于30℃水浴加热20min,冷却后加入β-谷甾醇-芸苔素内脂混合溶液搅拌均匀,再加入2g重量份吐温80于35℃进行乳化,乳化30min后加入100g 3wt%海藻酸钠溶液,继续搅拌,形成凝胶后加入5g重量份浓度为300mg/L赤霉素溶液,搅拌均匀后得到愈合凝胶。

本实施的S1-S7与实施例2相同。

对照实施例:

实验于2018年10月开展,实验地为贵州省林科院试验林场,面积为0.2亩,随机选择嫁接植株,数量为100株,野核桃种子采集地为贵州盘县,接穗品种为贵州省内泡核桃优良单株,本实施例设置三次重复。

本实施的S1-S5与实施例1相同。

S6,嫁接,以S5步骤中获得粗度大于0.6cm的野核桃砧木为砧木,于次年4月进行插皮舌接,用刀削成马耳形削面,面在5-7cm之间,在由上之下削时,要将将刀深入到枝条的二分之一处,然后向前切削至先端,在接穗背面再削一个削面,并把下端削尖,确保削面光滑,然后将削面两侧的皮层削去一部分,直至露出新皮为宜,在枝条前端露出嫩皮,在接穗顶端的剪口处应该采用塑料薄膜或涂封剂封顶;

S7与实施例1相同。

数据统计及分析:

嫁接后30-35天统计嫁接成活率,以接芽萌发展叶作为嫁接成活的标准,且统计发病率(包括黑斑病、炭疽病、根腐病等野核桃中种植相关疾病的总和),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1、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方块芽接的嫁接成活率比插皮舌接的嫁接成活率高5.4%,发病率低0.3%,说明野核桃砧木嫁接的方法采用方块芽接的嫁接成活率高于插皮舌接法,发病率低于插皮舌接法。

2、通过比较实施例1-3可以看出,实施例2的嫁接成活率比实施例1高4.4%,发病率低0.22%,实施例3的嫁接成活率比实施例1高6.1%,发病率低0.41%,说明本发明制备的愈合凝胶明显有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降低发病率。

3、通过比较实施例2-3可以看出,实施例3的嫁接成活率比实施例2高1.7%,发病率低0.19%,说明愈合凝胶中的β-谷甾醇、芸苔素内脂、木质素的含量提高有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降低发病率。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发明未详细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