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地铁乘务交路方案智能核验系统

一种地铁乘务交路方案智能核验系统

摘要

一种地铁乘务交路方案智能核验系统,包括指标维护、时刻表运算、交路表运算、交路表核验、系统管理;所述系统包括两路,一路为时刻表运算和交路表运算,另一路为指标维护,所述两路汇合后依次为交路表核验和核验报告。系统管理提供用户权限、基础字典的维护,用于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本发明提供了交路方案智能核验功能,给出了自动运算参数调整方向。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铁乘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铁乘务交路方案智能核验系统。

背景技术

乘务交路编制是地铁营运公司的日常工作,当发现现有交路方案不合理或运行图变更时,就需要重新编制交路表。每一个新的交路方案均需要检查其合理性,比如各班工时的均衡性、工时效率等。乘路交路自动运算是近年地铁乘务派班系统引入的新功能,可以替代繁琐的交路表人工编制作业。但自动编制的交路表,还是需要复核、调整。目前复核的手段主要依靠人工检查,然后去调整参数,再重新做自动运算,如此反复,有时做数十次,也难以找到一个比较好的交路方案,从而让用户失去信心,最终选择放弃自动运算,又改为人工编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乘务交路方案智能核验系统,提供了交路方案智能复核功能,给出了自动运算参数调整方向。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铁乘务交路方案智能核验系统,包括指标维护、时刻表运算、交路表运算、交路表核验、系统管理;

所述系统包括两路,一路为时刻表运算和交路表运算,另一路为指标维护,所述两路汇合后依次为交路表核验和核验报告,系统管理提供用户权限、基础字典的维护,用于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所述时刻表运算包括时刻表特征值和门限值运算二部分;收集的线路特征值包括车站、折返点、出退勤点;一套时刻表一旦确定,对最小供车数等从理论上来说,已经是客观存在的,时刻表的运算,先得到这些客观的基准数,即各种门限值,门限值包括最小供车数、最小班次数,当交路表核验指标出来后,通过门限值来指导交路表自动运算参数的调整方向。

所述交路表运算的具体步骤包括:

S101:导入需要核验的交路表;

S102:判断是否存在对应的时刻表,若无,提示导入对应时刻表;

S103:判断交路表是否存在,若无,保存交路表;

S104:根据指标表里的数据及时刻表特征值,逐个进行各项指标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进行保存,为交路表的核验运算做数据准备。

所述交路表核验的具体步骤包括:

S201:确定需要核验的交路表;

S202:确定与交路表对应的时刻表;

S203:根据时刻表运算得到的特征值、门限值,交路表运算的指标值,结合S104设置的每一项指标,对每一条交路、每一个班表、每个轮班周期及时刻表中所有数据进行逐个核算,给出需调整的参数名称及方向,并根据评分表进行打分评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交路方案智能复核功能,给出了自动运算参数调整方向,由原来的交路表自动运算操作要反复设置、反复重算才可能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果转变为只需要经过一、二次的调整,就能得到最佳方案,是对现有交路表自动运算功能的一个重要补充,也是让交路表自动运算功能在地铁公司得以推广的基础。

对于人工编制的交路表,也可用本核验系统进行打分评价。

附图说明

图1是系统模块示意图。

图2是智能核验系统示意图。

图3是业务处理示意图。

图4是时刻表运算处理逻辑图。

图5是交路表指标运算逻辑图。

图6是交路表核验运算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交路表智能核验系统主要由核验指标维护、时刻表运算、交路表运算、交路表核验、系统管理等模块组成。指标维护需要找到指标项点,这是需要长期的工作经验积累才能取得的,还要确定每个指标的计算规则,不仅需要业务的经验,更需要对不同软件提交的交路表数据结构清楚,才能写出通用的计算规则;时刻表运算、交路表运算即要解决不同软件提交样式不统一带来的问题,还要把计算结果进行保存,为最后的核验运算做好数据准备;核验算法是本系统的核心,通过智能运算,最终会向用户提交核验报告,用于指导用户交路表自动运算参数的调整方向;系统管理提供用户权限、基础字典的维护等,用于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如图2所示:智能核验系统的操作步骤简单明了,检验指标设置一般已提前植入系统,当有新的交路表提交时,只需直接导入,启动自动核验按扭,数秒钟后,即可获得核验报告。

如图3所示:在列车运行图已经确定的情况下,班表安排既要保证每个车次都有相应的司机驾驶列车,又要控制司机数量,降低运输成本;既要保证司机作业时间,又要避免司机超劳工作。从而尽可能合理安排司机运用,确保司机驾驶列车过程中精力充沛,进而有效降低安全风险。所有的核验运算就是要寻找这个最佳的交路表方案,核验指标是整个系统设计的基础,下面就指标建立、计算公式、标准值维护、评分标准分别说明。

指标建立

本发明建立了完整的交路方案核验指标体系,这套指标是在交路表人工编制过程中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下表给出了部分指标项目:

指标计算规则及计算公式

每项指标都会根据指标计算规则列出明确的计算公式,该公式可以进行维护,并保存在数据库表中,实现指标运算公式的可维护性。

标准值设置

对每一项指标,可根据时刻表、班制的不同进行个性化的设置,做到每张交路表核验结果的精细化管理。

评分标准设置

对核验的结果进行偏差打分,分值也可以进行设置,以突出用户关注的指标项点。

时刻表运算

如图4所示:时刻表运算包括时刻表特征值和门限值运算二部分。收集的线路特征值主要包括车站、折返点、出退勤点等;一套时刻表一旦确定,对最小供车数等从理论上来说,已经是客观存在的,时刻表的运算,就是要先得到这些客观的基准数,即各种门限值。本发明提供的门限值主要有最小供车数、最小班次数等,当交路表核验指标出来后,需要用门限值来指导交路表自动运算参数的调整方向。

如图5所示:交路表运算是根据设置的指标及计算逻辑,逐个进行各项指标计算,并将计算的结果进行保存,为交路表的核验运算做数据准备。

如图6所示:交路表核验是根据时刻表、交路表运算得出的结论,结合指标维护模块提供的标准值、评分标准进行运算,最终给出核验报告,核验报告是保存在系统中的,可以随时调取打印。核验报告给出了现有交路表的指标值、评分值及需要调整的自动运算参数,比如:工时效率80%,减少一个班次等。

实施例:

设通过时刻表运算处理(图4)得出最小供车数为35列,折返点人数共计10人,因此,设定指标体系中交路数量45。导入交路表(S101)后发现保存的交路任务数为47,计算指标体系中“换班时间”复核计算导入的交路表,发现换班时间将两个个高峰回库车次分割成两条交路,因此延后换班时间5分钟后重新计算,可减少只包含两个回库车次的短交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