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具有至少两个传送滑架和在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上用于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制动器的传送装置

具有至少两个传送滑架和在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上用于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制动器的传送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装置(1),其具有:沿传送方向(F)彼此前后布置的至少一个第一传送滑架(2)和第二传送滑架(4)、横向带式传送机(8)以及用于横向带式传送机(8)的传动系制动器(10),横向带式传送机(8)形成在至少第二传送滑架(4)上以用于沿基本横向于传送方向(F)定向的横向传送方向(Q)传送待传送的材料,其中,传动系致动器(10)具有制动装置(12)和用于制动装置(12)的操作装置(14)。操作装置(14)布置在第一传送滑架(2)上,并且制动装置(12)布置在第二传送滑架(4)上。制动装置(12)可以被置于制动状态和释放状态,在该制动状态下,制动力施加在横向带式传送机(8)的传动系(18)的元件上,在释放状态下,没有制动力施加在横向带式传送机(8)的传动系(18)的元件上。操作装置(14)和制动装置(12)相互作用,使得当第一传送滑架和第二传送滑架(2、4)以基本直线的方式行进时,制动装置(12)采取释放状态,并且当传送滑架(2、4)中的至少一者转弯时,制动装置(12)采取制动状态,以便在以直线方式行进时允许横向带式传送机(8)的横向带(16)沿横向传送方向(Q)运动并且在转弯时制动该运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2409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英特诺控股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47027.7

  • 申请日2019-07-04

  • 分类号B65G47/96(20060101);B60T7/00(20060101);F16D59/02(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8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李喜娟

  • 地址 瑞士圣安东尼奥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0:3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其具有至少两个传送滑架并且具有在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上用于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制动器。

背景技术

在这种传送装置的情况下,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配备有横向带式传送机,也就是说,配备有相对于传送方向横向布置并且能够驱动的横向带,并且传送滑架优选地用作环绕式滑架链条,以便拾取和传送物品来在邮政和配送中心中高速配送。在传统的传送装置的情况下,在横向带式传送机的情况下,通常设置用于驱动横向带的单独的驱动源,该驱动源供给有辅助能量。通过这种构造,横向带可以例如通过对驱动源的适当控制而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进行制动和/或阻挡,以便防止所传送的材料从传送滑架掉落而因此引起对所传送的材料、传送滑架和/或传送装置的损坏或者可能对相关人员造成危险。

然而,使用其横向带在没有供给有辅助能量的驱动源的情况下而驱动的横向带式传送机带来了相当大的优点,比如更简单的结构,并且不需要将辅助能量传导到一个或多个可移动的传送滑架。在这种横向带式传送机的情况下,横向带例如借助于辊来支撑并且借助于摩擦辊驱动器来驱动。这里,当传送滑架行进经过将要卸载所传送的材料的站点时,所述摩擦辊驱动器的摩擦辊通过在相对于行进经过的传送滑架静止的元件上滚动而受到驱动。然而,对于这种构造,在绕着弯道(水平)行进期间实现横向带的有效制动存在问题。特别地,这里存在的风险在于,横向带由于其上所支撑的所传送的材料的重量和所产生的离心力而不期望地移动所传送的材料,使得所传送的材料可能从传送滑架掉落。

发明内容

在这种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送装置,其具有至少两个传送滑架和在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上用于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制动器,在该传送装置的情况下,改进了对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制动作用,确保了横向带式传送机的可靠操作,并且减小了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所传送的材料从传送滑架掉落的风险。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主题来实现。优选实施例展现在从属权利要求中。

一个方面涉及一种传送装置,其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传送滑架和一个第二传送滑架、横向带式传送机以及用于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制动器,第一传送滑架和第二传送滑架沿传送方向彼此前后布置,横向带式传送机形成在至少第二传送滑架上,并且用于沿相对于传送方向基本横向定向的横向传送方向传送材料。传动系制动器具有制动设备和用于制动设备的操作设备,其中,操作设备布置在第一传送滑架上,并且制动设备布置在第二传送滑架上。制动设备能够被置于制动状态并且能够被置于释放状态,在制动状态下,制动设备向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施加制动力,在释放状态下,制动设备不向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施加制动力或施加减小的制动力。操作设备和制动设备相互作用,使得在第一传送滑架和第二传送滑架基本直线向前行进期间,制动设备采取释放状态,并且在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绕着弯道行进期间,制动设备采取制动状态,以便允许横向带式传送机的横向带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沿横向传送方向运动,并且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制动这种运动。

该方面的一个优点是,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传送装置的可靠操作以及用于在横向带式传送机上传送的材料的精确卸载不受传动系制动器的阻碍,并且因此得到确保。也不再存在这样的风险,即,由于在绕着水平弯道行进期间作用在所传送的材料上的离心力,利用横向带式传送机在传送滑架上传送的材料驱动横向带,并且因此以不期望的方式朝向弯道外侧传送,并且可能从传送滑架掉落。

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可以实现对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改进的制动作用,而不增加横向带的磨损和/或不使用辅助能量。本发明尤其利用了这样的事实,即,传送滑架,也就是说,以及分别布置在其上的制动设备和操作设备,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相对于彼此经历预定的或可预定的相对位移或相对偏移,由此操作设备可以致动制动设备。

传送装置可以具有用于沿传送方向传送材料的多个传送滑架。传送装置的所有传送滑架可以各自具有制动设备和操作设备两者,其中,彼此前后布置的传送滑架序列或链条可以形成沿着运送路径的封闭环。传送装置可以在其运送路径的路线上包括非直线的水平弯道段和/或竖直弯道段,也就是说,左弯弯道和右弯弯道以及上坡段和下坡段,可能组合在一起。运送路径或传送方向可以由运送轨道限定,传送滑架布置成能够通过辊或轮在运送轨道上沿传送方向移动。为了驱动传送滑架,传送滑架可以各自连接到驱动链条,该驱动链基本跟随运送路径的路线循环。因此,传送滑架之间沿传送方向的间隔是预定的或可预定的。

为了运送所传送的材料的目的,传送装置的传送滑架可以具有传送表面,该传送表面形成为基本垂直于重力方向,并且所传送的材料可以由于作用在所传送的材料上的重力而被安置在该传送表面上,并且因此可以通过传送滑架来运送。在传送装置中的多个传送滑架的情况下,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具有用于沿相对于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横向的方向传送所传送的材料的横向带式传送机。

传送平面由传送表面限定,传送表面位于传送平面中。

横向带式传送机可以设置来卸载用于沿横向传送方向传送的材料,该横向传送方向相对于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横向,其中,横向带式传送机的横向带可以沿相应期望的横向传送方向来驱动,特别是向左或向右。

传动系制动器可以是作用在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上的制动器。

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可以具有横向带、至少一个摩擦辊和至少一个反压辊。为了驱动横向带,反压辊可以布置为转向辊之间的辊中的一者,其中,横向带夹持在反压辊与平行于反压辊布置的摩擦辊之间。例如,如果摩擦辊被驱动成顺时针转动,则横向带被逆时针驱动。传动系的另外的元件,例如一个或多个转向元件和/或实现速度增加或速度降低的变速元件,可以连接在摩擦辊的上游。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两个或更多个部件和/或组件的相互作用一方面应理解为一方面意味着一个部件/一个组件对另一个的主动作用。另一方面,这也应理解为意味着一个部件/一个组件释放或移动离开另一个,例如以便允许另一个部件/另一个组件的预加载生效。

传送方向是传送滑架在传送装置中移动的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在多个传送滑架的情况下,基本考虑横向传送机的、由制动设备制动的、具有横向带的传送滑架的传送方向。

横向传送方向是横向带被驱动的方向,其中,横向传送方向垂直于传送方向定向并且位于传送平面中或者平行于传送平面定向。在本说明书中,在多个传送滑架形成有横向传送机的情况下,基本考虑具有待制动的横向带的横向传送机的横向传送方向。

如果传送滑架向右/向左/向上/向下行进,则传送滑架的运动并且因此特别是操作设备和制动设备的运动,可以由多个运动方向叠加产生,特别是平移和转动运动两者。然而,在本说明书中,仅考虑相应的主导运动方向,例如沿传送方向或沿横向传送方向。

传送滑架的横向偏移是传送滑架沿横向传送方向相对于彼此的平移偏移。在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横向偏移的情况下,传送滑架并非沿传送方向彼此前后地定向。

传送滑架的角度偏移是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以位于传送平面中或平行于传送平面定向的角度的转动偏移。换句话说,在角度偏移的情况下,传送滑架具有彼此偏离一定角度的定向,其中,该角度位于传送平面中或者平行于传送平面定向。在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角度偏移的情况下,传送滑架同样并非恰好沿传送方向彼此前后地定向。

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传送滑架基本沿传送方向彼此前后地定向。在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绕着弯道行进期间,传送滑架通常以取决于弯道的路线的方式相对于彼此具有横向偏移和角度偏移。

制动设备和操作设备特别是仅仅由于相对布置和相对于彼此移位而机械地相互作用的机械设备。制动状态可以定义为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制动设备向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施加至少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制动力。释放状态可以定义为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制动设备基本不向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施加制动力。制动设备还可以采取或被置于处于制动状态与释放状态之间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以下所使用的表述“后部”或“后方”等意味着逆着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的方向和/或一个元件相对于另一元件关于传送方向的位置。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以下所使用的表述“前部”或“在……前方”等意味着沿传送装置的传送方向的方向和/或一个元件相对于另一元件关于传送方向的位置。

优选地,其上布置有操作设备的第一传送滑架可以布置成在具有制动设备的第二传送滑架的前方沿传送方向行进。

换句话说,具有制动设备的第二传送滑架可以布置成沿传送方向跟随具有操作设备的第一传送滑架。

利用这种构造,当在前方行进的第一传送滑架已经处于弯道起始处而跟随并且具有待制动的横向带的第二传送滑架距行进通过弯道仍然有短距离(也就是说,目前仍然直线向前行进)时,可以启用传动系制动器。因此,跟随的传送滑架可以在已经制动横向带的情况下进入弯道。

作为其替代,其上布置有操作设备的第一传送滑架可以布置成沿传送方向跟随具有制动设备的第二传送滑架。换句话说,替代地,制动设备可以设置在沿传送方向在前方行进的第二传送滑架上,而操作设备可以设置在沿传送方向跟随的第一传送滑架上。

优选地,制动设备可以具有第一制动杆,第一制动杆具有布置在其上的第一摩擦元件,其中,第一制动杆可枢转地安装在第二传送滑架上。

此外,优选地,在制动设备的制动状态下,第一制动杆可以枢转,使得第一摩擦元件压靠传动系的元件。

优选地,传动系制动器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弹性元件,第一制动杆在制动状态下借助于弹性元件的弹力枢转。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表述“制动状态”和“释放状态”既涉及操作设备、制动设备两者的相应状态,也涉及第一制动杆的相应状态。弹性元件例如可以是压力弹簧的形式。

这里,弹性元件可以至少以无游隙的方式安装在传动系制动器中。优选地,弹性元件甚至以预加载的方式安装在传动系制动器的部件内,更具体地安装在制动设备的部件内。在弹性元件至少无游隙布置的情况下,制动作用可以在两个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偏转的情况下立即生效。在弹性元件以预加载的方式布置在制动设备的部件内的情况下,制动作用可以(以取决于弹性元件的相应构造和数量的方式)在两个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偏转的情况下以增强的方式立即生效,也就是说,制动杆可以被快速用力压靠在传动系的制动元件上。在此,弹性元件可以在无载荷的情况下相对于操作设备和/或在前方行进的传送滑架支撑在制动设备的部件内。这允许制动作用能够迅速生效。制动设备的部件可以是细长的形式,例如为拉杆和/或活塞的形式。这里,弹性元件可以特别地相对于细长部件上的台肩和/或一些其他障碍物来预加载,以便减小操作设备上的载荷。

此外,优选地,传动系的元件可以是用于驱动横向带的摩擦辊的反压辊。

例如,反压辊可以由镀锌钢管形成。与例如形成为橡胶摩擦衬片的摩擦元件一起,一方面可以实现呈现小磨损的传动系制动器,另一方面可以在反压辊上产生足够的制动力。足够的制动力例如可以在大致200N的范围内。反压辊的轴线可以基本沿传送方向定向。反压辊可以沿传送滑架的横向方向基本居中地布置。反压辊的轴向长度可以设定为比横向带沿传送方向的宽度更长和/或比横向带式传送机的转向辊的轴向长度更长,使得摩擦元件可以更容易地放置成与反压辊接触。

有利地,可以借助于在第一制动杆处的可预定的有效杆长度来实现所限定的制动力。

优选地,第一制动杆可以围绕竖直轴线以恰好一个转动自由度而没有平移自由度地附接到第二传送滑架,竖直轴线垂直于传送方向并且垂直于横向传送方向定向。因此限定了固定的转动中心,第一制动杆能够围绕该转动中心枢转到制动状态和/或释放状态。

此外,优选地,制动杆可以借助于操作设备枢转到制动状态和/或释放状态。

换句话说,操作设备可以主动地将制动设备置于制动状态或释放状态,例如根据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的布置,借助于操作设备向制动设备和/或制动杆施加力而将第一制动杆枢转到制动状态或释放状态。

替代地或附加地,制动设备可以被动地置于制动状态,例如通过相应预加载的第一制动杆被操作设备释放。此外,操作设备可以主动地将制动设备置于释放状态,例如将第一制动杆枢转到释放状态。

优选地,传动系制动器可以构造成使得在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存在横向偏移和/或角度偏移时,制动设备通过操作设备被置于制动状态。

换句话说,传动系制动器可以构造成使得当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具有横向偏移或角度偏移时,操作设备主动地将制动设备置于制动状态,例如当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具有横向偏移或角度偏移时,通过将第一制动杆枢转到制动状态。

替代地或附加地,传动系制动器可以构造成当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具有横向偏移或角度偏移时,制动设备被动地置于制动状态,例如通过相应地预加载的第一制动杆被操作设备释放。此外,当传送滑架不具有相对于彼此的横向偏移或角度偏移时,操作设备可以主动地将制动设备置于释放状态,例如将第一制动杆枢转到释放状态。

优选地,传动系制动器可以构造成使得在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没有横向偏移和角度偏移时,操作设备将制动设备置于释放状态。

换句话说,传动系制动器可以构造成使得当传送滑架彼此定向时,也就是说,当两个传送滑架在传送平面中具有相同的定向时,操作设备特别是主动地将制动设备置于释放状态。

换句话说,制动设备也可以是能够通过操作设备相对于制动设备的横向运动(也就是说,具有至少一个部件的操作设备沿横向传送方向的运动)和/或通过传送滑架相对于彼此的角度偏移来操作的。在传送滑架绕着弯道行进期间出现的平行于传送平面的传送滑架之间的角度偏移引起操作设备的横向运动和/或操作设备相对于制动设备的平行于传送平面的角度偏移。可以利用横向运动和/或角度偏移沿横向传送方向的方向分量来启用或停用传动系制动器,换句话说,来操作制动设备。

优选地,制动设备除了第一制动杆之外还可以具有第二制动杆,第二制动杆具有布置在其上的第二摩擦元件。因此,可以在传动系的元件上产生沿第二方向的制动力。

此外,优选地,第一制动杆与第二制动杆可以形成为单件,也就是说,第一制动杆和第二制动杆是同一部件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实现制动设备的部件的减少和/或制动设备的组装的简化。

关于第一制动杆所描述的特征以及相关联的特征也可以应用于第二制动杆。这既适用于第一制动杆和第二制动杆形成为单件的实施例,也适用于第一制动杆和第二制动杆形成为制动设备的独立部件的组成部分的实施例。

优选地,第一制动杆和第二制动杆可以布置在传动系的元件的彼此相反的侧部上。因此,可以实现不对称的设计和/或减小制动设备的结构高度。

优选地,彼此形成为单件的第一制动杆和第二制动杆形成为沿传送方向观察时相对于彼此镜像对称。

操作设备可以优选地具有一个或多个操作元件,这些操作元件分别以围绕竖直轴线和围绕横向传送方向的至少两个转动自由度、并且以在释放状态下大致平行于传送方向定向的恰好一个平移自由度,附接到第一传送滑架。因此,一方面,可以补偿第一传送滑架与第二传送滑架之间的横向运动和/或角度偏移,并且因此可以保护操作设备和/或制动设备免受损坏。然而,在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第一传送滑架与第二传送滑架之间以及因此操作设备与制动设备之间的的横向运动和/或角度偏移来受控地启用和/或停用传动系制动器。

替代地或附加地,操作设备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操作元件,这些操作元件分别以三个转动自由度和恰好一个平移自由度附接到第一传送滑架,该平移自由度在释放状态下大致平行于传送方向定向。

优选地,操作设备可以具有操作元件,该操作元件无自由度地附接到第一传送滑架。因此,根据操作元件的构造,可以实现第一传送滑架与第二传送滑架之间以及因此操作设备与制动设备之间的横向运动和/或角度偏移的可靠传递,以启用或停用传动系制动器,同时允许结构上的替代方案。

一个方面涉及一种用于传送装置的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制动器,该传送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第一传送滑架和一个第二传送滑架并且具有横向带式传送机,第一传送滑架和第二传送滑架沿传送方向彼此前后布置,横向带式传送机形成在至少第二传送滑架上,并且用于沿相对于传送方向基本横向定向的横向传送方向传送材料。这里,传动系制动器具有制动设备和用于制动设备的操作设备,其中,操作设备布置在第一传送滑架上,并且制动设备布置在第二传送滑架上。制动设备能够被置于制动状态并且能够被置于释放状态,在制动状态下,制动设备向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施加制动力,在释放状态下,制动设备不向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上施加制动力或施加减小的制动力。操作设备和制动设备相互作用,使得在第一传送滑架和第二传送滑架基本直线向前行进期间,制动设备采取释放状态,并且在传送滑架中的至少一者绕着弯道行进期间,制动设备采取制动状态,以便允许横向带式传送机的横向带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沿横向传送方向运动,并且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制动这种运动。

关于以上进一步描述的方面所作的陈述也适用于该方面。

附图说明

以下将基于附图更详细地讨论根据本发明的传送装置和根据本发明的传动系制动器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的传送装置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的俯视图,

图2示出根据图1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的传送装置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俯视图,

图3示出根据图1的细节A在两个传送滑架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的放大图,

图4示出根据图2的细节B在两个传送滑架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放大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的传送装置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的俯视图,

图6示出根据图5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的传送装置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俯视图,

图7示出根据图5的细节B在两个传送滑架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的放大图,

图8示出根据图6的细节A在两个传送滑架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放大图,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的传送装置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的俯视图,

图10示出根据图9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的传送装置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俯视图,

图11示出根据图9的细节B在两个传送滑架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的放大图,

图12示出根据图10的细节A在两个传送滑架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放大图,

图13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的传送装置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的俯视图,

图14示出根据图13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的传送装置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俯视图,

图15示出根据图13的细节B在两个传送滑架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的放大图,和

图16示出根据图14的细节A在两个传送滑架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俯视图示出了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2、4的传送装置1,传送装置1具有沿传送方向F彼此前后地布置在运送轨道6上的第一传送滑架2和第二传送滑架4。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传送滑架2、4都具有横向带式传送机8,并且为横向带式传送机8设置了传动系制动器10,其中,传动系制动器10具有制动设备12和用于制动设备12的操作设备14(见图3)。沿传送方向F在前方行进的第一传送滑架2具有操作设备14,并且布置成跟随第一传送滑架2的第二传送滑架4具有制动设备12。

在传送装置1中使用多于两个传送滑架2、4的情况下,与图1中的图示相反,第一传送滑架2可以附加地具有制动设备,该制动设备耦接到和/或能够耦接到在前方行进的传送滑架的操作设备,并且第二传送滑架4可以附加地具有操作设备,该操作设备耦接到和/或能够耦接到沿传送方向跟随的传送滑架的制动设备。

这两个传送滑架2、4被示为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并且一起沿传送方向定向,也就是说既不具有横向偏移也不具有角度偏移W(在图2和图4中示出)。因此,制动设备12已经借助于操作设备14枢转和/或重新定向成图3中以放大比例示出的释放状态,在释放状态下,没有(或只有减小的)制动力施加在横向带式传送机8的传动系的元件上。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其上施加有制动力的传动系的元件是相对于用于驱动横向带16的摩擦辊(未示出)的反压辊18(见图3)。一般地,传动系的该元件可以称为“传动系的制动元件”。

图2的俯视图示出了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根据图1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2、4的传送装置1,在该俯视图中,这两个传送滑架2、4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角度偏移W。因此,制动设备12已经借助于操作设备14枢转到图4中以放大比例示出的制动状态,在该制动状态下,制动力施加在反压辊18上。

两个传送滑架2、4的横向传送方向Q之间的角度偏移W大致等于两个传送滑架2、4的传送方向F之间的角度偏移W。附图中分别仅指示了角度偏移W。

在图3所示的根据图1的细节A的放大图中,示出了在两个传送滑架2、4直线向前行进期间,处于释放状态下的传动系制动器10以及因此操作设备14和制动设备12,这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操作设备14具有两个操作元件20,这两个操作元件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为第一拉杆22和第二拉杆24。拉杆22、24分别大致平行于传送方向F并且因此也彼此平行地定向。拉杆22、24分别以三个转动自由度和恰好平行于传送方向F的一个平移自由度附接和/或安装到第一传送滑架2。如在此所示的,拉杆22、24可以例如借助于具有球冠的法兰轴承26附接到第一传送滑架2,其中,各个拉杆22、24的伸入到第一传送滑架2的区域中的自由端以能够纵向移位的方式容纳在球冠中。

拉杆22、24中的每一者借助于弹性元件28而将其伸入到第一传送滑架的区域中的自由端预加载在相应的拉杆22、24上的台肩上。在如图3所示的直线向前行进期间,弹性元件28可以在自由端与盘之间被预加载。盘具有构造成比形成在拉杆22和24上的台肩(或一些其他障碍物)的外径更小的内径,使得盘不能沿法兰轴承26的方向移动越过所述台肩。因此,在如图3所示的直线向前行进期间,弹性元件28预加载在拉杆22和24之内,而不抵靠传送滑架2和/或法兰轴承26。在盘与法兰轴承26之间,还可以在相应的拉杆22和24上布置能够轴向移位的圆筒,该圆筒支撑弹簧抵靠法兰轴承26。这里,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在圆筒与法兰轴承26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游隙。

两个拉杆22和24之内的预加载一方面由于预加载,而另一方面由于游隙,使得制动作用在角度偏移和/或横向偏移开始时几乎立即生效。

这里,第一拉杆22内的预加载优选地等于第二拉杆24内的预加载。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元件28形成为压力弹簧。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制动设备12具有第一制动杆30和与所述第一制动杆形成为单件的第二制动杆32。

优选地,大致T形杆因此形成,该杆在T形横向桁条34上具有沿横向传送方向Q彼此相反地定位的第一端部段36和第二端部段38。T形纵向桁条40分别由制动杆30、32的第一纵向段和第二纵向段形成。这里,两个纵向段大致彼此平行地定向并且沿横向传送方向Q彼此间隔开。

拉杆22、24分别在T形杆的端部段36、38处耦接到制动杆30、32,其中,拉杆22、24在该耦接端处具有三个转动自由度而没有平移自由度。如这里所示,拉杆22、24可以在其与自由端相反的端部处例如借助于球形接头42耦接到制动杆30、32。

制动杆30、32以围绕竖直轴线H的恰好一个转动自由度并且无平移自由度地附接到第二传送滑架4。竖直轴线H垂直于传送方向F并且垂直于横向传送方向Q定向,并且穿过转动中心48。

在制动杆30、32上,特别是在制动杆30、32的纵向段上,形成有第一摩擦元件44和第二摩擦元件46,第一摩擦元件44和第二摩擦元件46各自形成为橡胶摩擦衬片。摩擦元件44、46可以布置成使得其可以从沿横向传送方向Q彼此相反的侧部作用在反压辊18上。在所示的释放状态下,摩擦元件44、46不与反压辊18接触,也就是说,没有制动力施加在反压辊18上。

在图4所示的根据图2的细节B的放大图中,示出了在两个传送滑架2、4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相应的制动状态下的传动系制动器10以及因此操作设备14和制动设备12,这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在所示的制动状态下,向前方行进并且具有操作设备14的第一传送滑架2相对于具有制动设备12的、跟随的第二传送滑架4具有角度偏移W。角度偏移W由所示的两个传送滑架2、4绕着弯道行进而导致,其中,两个传送滑架2、4中只有一者需要绕着弯道行进,以便产生角度偏移W。

考虑到传送滑架2、4绕着右弯弯道行进,具有第一摩擦元件44和第一拉杆22的第一制动杆30布置在传送滑架2、4的位于弯道外侧的一侧上,而具有第二摩擦元件46和第二拉杆24的第二制动杆32布置在传送滑架2、4的位于弯道内侧的一侧上。

因此,第一传送滑架4在第一拉杆22的区域中比在第二拉杆24的区域中更远离第二传送滑架4。

由于在第一传送滑架2上分别布置拉杆22、24的上述转动自由度和平移自由度,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情况是,拉杆22、24处于偏离传送方向F的定向,其中,弯道外侧的拉杆(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一拉杆22)比弯道内侧的拉杆(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二拉杆24)被进一步拉出第一传送滑架2的区域,第二拉杆24被进一步推入第一传送滑架2的区域。

因此,第一拉杆22的弹性元件28被第一传送滑架2压缩,由此在第一制动杆30上施加拉力。图4示出了形成为压力弹簧的弹性元件28,其在第一拉杆22处由于作图问题而处于非压缩状态,然而所述弹性元件实际上压缩在抵靠拉杆22的台肩的盘与拉杆22的自由端之间。这里,盘被圆筒沿自由端的方向移位,圆筒转而支撑在法兰轴承26上。

这里,弯道内侧的拉杆(在这种情况下为拉杆24)处的圆筒是空载的,并且能够在弯道中增加的游隙范围上移位。

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传动系制动器10构造成使得,如在制动杆30、32的安装状态的图示俯视图中所示,如果第一传送滑架2绕着顺时针弯道行进,则制动杆30、32围绕固定的转动中心48顺时针枢转,其中,弯道内侧的第二摩擦元件46压靠传动系的制动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为反压辊18)。如果第一传送滑架2绕着逆时针弯道行进,则制动杆30、32逆时针枢转,其中,弯道外侧的第一摩擦元件44压靠在传动系的制动元件上,也就是说反压辊18上。

图5至图8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2、4的传送装置1在传动系制动器10的构造方面与上述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1不同。以下将描述其不同,其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5的俯视图所示的两个传送滑架2、4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示出,并且一起沿传送方向F定向,也就是说,相对于彼此既不具有横向偏移也不具有角度偏移W(在图6和图8中示出)。因此,制动设备12已经借助于操作设备14枢转到图7中以放大比例示出的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下,没有制动力施加在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上,特别是反压辊18上。

图6的俯视图示出了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根据图5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2、4的传送装置1,在该俯视图中,这两个传送滑架2、4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角度偏移W。因此,制动设备12已经借助于操作设备14枢转到图8中以放大比例示出的制动状态,在该制动状态下,制动力施加在反压辊18上。

在图7所示的根据图5的细节B的放大图中,示出了在两个传送滑架2、4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相应的释放状态下的传动系制动器10以及因此操作设备14和制动设备12,这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操作设备14具有操作元件20,操作元件20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为U形支架50。支架50具有沿横向传送方向Q彼此间隔开的第一法兰段52和第二法兰段54,它们大致沿第一传送滑架2的传送方向F定向。在支架50的安装位置,法兰段52、54指向第二传送滑架4。支架50无任何自由度地附接到第一传送滑架2。

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制动设备12具有第一制动杆30和第二制动杆32,第一制动杆30和第二制动杆32沿横向传送方向Q彼此间隔地附接到第二传送滑架4。制动杆30、32分别具有围绕竖直轴线H的恰好一个转动自由度并且没有平移自由度。

制动杆30、32在其面向操作设备14的端部段处借助于弹性元件28预加载在彼此上,弹性元件28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为压力弹簧。

在两个传送滑架2、4直线向前行进期间,制动杆30、32通过操作设备14、特别是通过U形支架50及其法兰段52、54保持在释放状态下,在该释放状态下,摩擦元件44、46不与反压辊18接触。因此,在释放状态下,没有制动力施加在反压辊18上。

在图8所示的根据图6的细节A的放大图中,示出了在两个传送滑架2、4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相应的制动状态下的传动系制动器10以及因此操作设备14和制动设备12,这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在所示的制动状态下,向前方行进并且具有操作设备14的第一传送滑架2相对于具有制动设备12的、跟随的第二传送滑架4具有角度偏移W。角度偏移W由所示的两个传送滑架2、4绕着弯道行进而导致,其中,两个传送滑架2、4中只有一者需要绕着弯道行进,以便产生角度偏移W。

考虑到传送滑架2、4绕着右弯弯道行进,具有第一摩擦元件44和第一法兰段52的第一制动杆30布置在传送滑架2、4的位于弯道外侧的一侧上,而具有第二摩擦元件46和第二法兰段54的第二制动杆32布置在传送滑架2、4的位于弯道内侧的一侧上。

因此,第一传送滑架2在第一法兰段52的区域中比在第二法兰段54的区域中更远离第二传送滑架4。

由于支架50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随着第一传送滑架2移动,因此,当第一传送滑架2进入弯道时,首先第一法兰段52枢转离开第一制动杆30的区域,其中,第二法兰段54停留在第二制动杆32的区域中。第二制动杆32由第二法兰段54支撑,并且第一制动杆30通过预加载的压力弹簧28围绕其转动中心48枢转并且制动反压辊。

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传动系制动器10构造成使得,如在所示的制动杆30、32的安装位置的俯视图中所见,如果第一传送滑架2绕着顺时针弯道行进,则第一制动杆30逆时针枢转,其中,位于弯道外侧的第一摩擦元件44压靠传动系的元件,也就是说,压靠反压辊18。

在完全进入到弯道中之后,也就是说,当第二传送滑架4也已经进入弯道时,制动杆32也可以从由第二法兰段54所保持的位置释放并且通过第二摩擦元件46制动反压辊18。这可以发生,使得支架50与两个法兰段52和54一起布置在与两个制动杆30、32不同的水平面中。因此,两个制动杆30、32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仅通过在法兰段52和54的从支架移开的相应端处所示的竖直突起(例如圆筒和/或螺钉)而非通过法兰段52和54本身压在一起。因此,在完全进入弯道中之后,也可以使杆32偏转越过法兰段54并且致动摩擦元件46。

通常,如果第一传送滑架2首先进入弯道,则首先是弯道外侧的制动杆枢转,其中,弯道外侧的摩擦元件压靠传动系的制动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为反压辊18。随后,也就是说,当两个传送滑架2和4已经完全进入弯道时,弯道内侧的制动杆也枢转,其中,弯道内侧的摩擦元件附加地压靠传动系的制动元件,在这种情况下为反压辊18。

在离开弯道期间,首先的情况是,弯道内侧的制动杆枢转,并且减小或消除其制动作用,随之,在完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弯道外侧的制动杆枢转并且被反压辊18释放。

图9至图12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2、4的传送装置在传动系制动器10的构造方面与上述根据第一或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1不同。以下将描述其不同,其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9的俯视图所示的两个传送滑架2、4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示出,并且一起沿传送方向F定向,也就是说,相对于彼此既不具有横向偏移也不具有角度偏移W(在图10和图12中示出)。因此,制动设备12已经借助于操作设备14枢转到图11中以放大比例示出的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下,没有制动力施加在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上,特别是反压辊18上。

图10的俯视图示出了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根据图9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2、4的传送装置,在该俯视图中,这两个传送滑架2、4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角度偏移W。因此,制动设备12已经借助于操作设备枢转到图12中以放大比例示出的制动状态,在该制动状态下,制动力施加在反压辊18上。

在图11所示的根据图9的细节B的放大图中,示出了在两个传送滑架2、4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相应的释放状态下的传动系制动器10以及因此操作设备14和制动设备12,这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操作设备14具有操作元件20,操作元件20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为致动器56,该致动器56具有至少某些部分为圆柱形的致动表面。作为其替代,致动器56可以形成有至少某些部段为球形或椭圆形的致动表面。致动器56无任何自由度地附接到第一传送滑架2,其中,图11中未示出致动器56到第一传送滑架2的紧固装置。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制动设备12具有第一制动杆30和与所述第一制动杆30形成为单件的第二制动杆32。

因此,优选地形成H形杆58,H形杆58具有第一端部段60和第二端部段62,第一端部段60和第二端部段62沿横向传送方向Q彼此间隔开并且面向操作设备14。制动杆30、32以围绕竖直轴线H的恰好一个转动自由度并且无任何平移自由度地附接到第二传送滑架4。

在端部段60、62处分别布置有第一活塞64和第二活塞66,第一活塞64和第二活塞66具有沿横向传送方向Q的恰好一个平移自由度并且具有围绕横向传送方向Q的恰好一个转动自由度。作为其替代,活塞64、66可以形成为具有沿横向传送方向Q的恰好一个平移自由度而没有任何转动自由度。可以利用平移自由度,以便借助于弹性弹簧利用横向偏移Q用于在弯道中制动的目的。在没有这种自由度的情况下,弯道中可能会出现约束力。其结果将会是很难实现弹性元件的预加载。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活塞64、66布置成彼此对准。此外,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活塞64、66分别借助于压力弹簧28沿操作元件20(特别是致动器56)的方向预加载在杆58的相应端部段60、62上,并且可以在其之间容纳致动器56。这里,压力弹簧28预加载在相应的活塞64和66之内,也就是说,在面向致动器56的端部与杆58的端部60、62之间,而不在致动器56上施加压力。

根据自由度,活塞64、66分别形成为用于致动器56沿横向传送方向Q的移动的、特别是可调节的拾取器。

在制动杆30、32上,特别是在制动杆的与相应的端部段60、62沿传送方向F相反地形成的纵向段上,形成有分别形成为橡胶摩擦衬片的摩擦元件44、46。如图所示,摩擦元件44、46可以布置成使得沿横向传送方向Q彼此相反地定位的那些侧部可以作用在反压辊18上。在所示的释放状态下,摩擦元件44、46不与反压辊18接触,也就是说,没有制动力施加在反压辊18上。

在图12所示的根据图10的细节A的放大图中,示出了在两个传送滑架2、4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相应的制动状态下的传动系制动器10以及因此操作设备14和制动设备12,这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在所示的制动状态下,向前方行进并且具有操作设备的第一传送滑架2相对于具有制动设备12的、跟随的第二传送滑架4具有角度偏移W。角度偏移W由所示的两个传送滑架2、4绕着弯道行进而导致,其中,两个传送滑架2、4中只有一者需要绕着弯道行进,以便产生角度偏移W。

此外,相对于具有制动设备12的跟随的第二传送滑架4,向前方行进并且具有操作设备的第一传送滑架2具有相对于第二传送滑架4的定向的横向偏移。该横向偏移由所示的两个传送滑架2、4绕着弯道行进而导致,并且致动传动系制动器10。

考虑到传送滑架2、4绕着右弯弯道行进,具有第一摩擦元件44和第一活塞64的第一制动杆30布置在传送滑架2、4的位于弯道外侧的一侧上,而具有第二摩擦元件46和第二活塞66的第二制动杆32布置在传送滑架2、4的位于弯道内侧的一侧上。

因此,第一传送滑架2在第一活塞64的区域中比在第二活塞66的区域中更远离第二传送滑架4。

在进入弯道期间,致动器56最初移动出弯道,由此弯道外侧的活塞64(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一活塞)短暂地逆着压力弹簧28移动。这里,致动器56与第一活塞64之间的间隔减小,并且第一活塞64逆着压力弹簧28沿着横向传送方向Q移位。

在完全进入弯道中之后,致动器56相对于弯道内侧具有横向偏移,由此弯道内侧的活塞66(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二活塞)逆着其压力弹簧28移动。因此,当实现预定的横向偏移时,第一制动杆30与第二制动杆32一起围绕其共同转动中心48枢转。在制动杆30、32枢转期间,致动器56与第一活塞64之间的间隔增大,并且第一活塞64上的弹力减小。这里,致动器56与第二活塞66之间的间隔减小,并且第二活塞66逆着其压力弹簧28沿着横向传送方向Q移位。在实现预定的横向偏移之后,第二制动杆32在绕着弯道的整个行进时间段的剩余时间内与第一制动杆30一起围绕其共同的转动中心48枢转。

在离开弯道期间,在图11所示的情况再次生效之前,弯道内侧的活塞(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二活塞66)处的压力弹簧28短暂地维持强烈压缩。

根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传动系制动器10构造成使得,如在所示的制动杆30、32的安装位置的图示俯视图中所见,如果第一传送滑架2绕着顺时针弯道行进,则制动杆30、32首先(在进入弯道中时)短暂地逆时针枢转并且随后(当完全进入弯道中时)顺时针枢转,其中,首先弯道外侧的第一摩擦元件44压靠传动系的元件,特别是反压辊18,随后弯道内侧的第二摩擦元件46压靠传动系的元件,特别是反压辊18。

图13至图16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2、4的传送装置在传动系制动器10的构造方面与根据上述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装置1不同。以下将描述其不同,其中,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图13的俯视图所示的两个传送滑架2、4在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示出,并且一起沿传送方向F定向,也就是说,相对于彼此既不具有横向偏移也不具有角度偏移W(在图14和图16中示出)。因此,制动设备12已经借助于操作设备14枢转到图15中以放大比例示出的释放状态,在该释放状态下,没有制动力施加在横向带式传送机的传动系的元件上,特别是反压辊18上。

图14的俯视图示出了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的、根据图13的、具有两个传送滑架2、4的传送装置1,在该俯视图中,这两个传送滑架2、4具有相对于彼此的角度偏移W。此外,在两个传送滑架2和4之间存在横向偏移,该横向偏移最终致动传动系制动器10。因此,制动设备12已经借助于操作设备14枢转到图16中以放大比例示出的制动状态,在该制动状态下,制动力施加在反压辊18上。

在图15所示的根据图13的细节B的放大图中,示出了在两个传送滑架2、4直线向前行进期间,相应的释放状态下的传动系制动器10以及因此操作设备14和制动设备12,这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操作设备14具有操作元件20,操作元件20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形成为具有自由端部段的致动器56。致动器56在其自由端部段处以三个转动自由度和沿传送方向F的恰好一个平移自由度附接到第一传送滑架2,其中,图15中未示出致动器56到第一传送滑架2的紧固装置。

在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制动设备12具有第一制动杆30和与所述第一制动杆30形成为单件的第二制动杆32。

因此,优选地形成H形杆58,H形杆58具有第一端部段60和第二端部段62,第一端部段60和第二端部段62沿横向传送方向Q彼此间隔开并且面向操作设备14。制动杆30、32以围绕竖直轴线的恰好一个转动自由度并且无任何平移自由度地附接到第二传送滑架4。

在端部段60、62处分别布置有第一活塞64和与所述第一活塞形成为单件的第二活塞66,所述活塞具有沿横向传送方向Q的恰好一个平移自由度,并且具有围绕横向传送方向Q的恰好一个转动自由度。

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活塞64、66彼此对齐地布置并且以自由端伸出越过杆58的端部段60、62。此外,在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活塞64、66在其自由端处分别借助于压力弹簧28预加载在活塞64、66的台肩上的相应盘上,类似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情况。因此,预加载分别建立在活塞64、66内,而没有载荷施加在致动器56上。杆58的相应端部段60、62大致在活塞64、66的沿横向传送方向Q的中部固定地耦接到致动器56。因此,只有由于致动器56的横向偏移才可以压靠弹簧,由此预加载的力可以随后立即作用在传动系制动器10上。

在制动杆30、32上,特别是在制动杆30、32的沿传送方向F与相应的端部段60、62相反地形成的纵向段上,分别形成为橡胶摩擦衬片的第一摩擦元件44和第二摩擦元件46布置成使得其可以从沿横向传送方向Q彼此相反地定位的侧部作用在反压辊18上。在所示的释放状态下,摩擦元件44、46不与反压辊18接触,也就是说,没有制动力施加在反压辊18上。

在图16所示的根据图14的细节A的放大图中,示出了在两个传送滑架2、4绕着弯道行进期间,相应的制动状态下的传动系制动器10以及因此操作设备14和制动设备12,这将在以下进行描述:

在所示的制动状态下,向前方行进并且具有操作设备14的第一传送滑架2相对于具有制动设备12的、跟随的第二传送滑架4具有角度偏移W。角度偏移W由所示的两个传送滑架2、4绕着弯道行进而导致,其中,两个传送滑架2、4中只有一者需要绕着弯道行进,以便产生角度偏移W。然而,对于制动作用至关重要的是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出现的两个传送滑架2和4的横向偏移。

考虑到传送滑架2、4绕着右弯弯道行进,具有第一摩擦元件44和第一活塞64的第一制动杆30布置在传送滑架2、4的位于弯道外侧的一侧上,而具有第二摩擦元件46和第二活塞66的第二制动杆32布置在传送滑架2、4的位于弯道内侧的一侧上。

因此,第一传送滑架2在第一活塞64的区域中比在第二活塞66的区域中更远离第二传送滑架4。

由于致动器56在绕着弯道行进期间随着第一传送滑架2移动,因此活塞64、66在进入弯道中时最初逆着位于弯道内侧的相应活塞64、66的自由端处的压力弹簧28沿着横向传送方向Q朝向弯道外侧移位,这可以引起弯道外侧的摩擦元件44或46的制动作用。

当完全进入弯道中时,也就是说,当例如两个传送滑架2和4已经进入弯道和/或已经实现预定的横向偏移时,第一制动杆30与第二制动杆32一起围绕其共同的转动中心48枢转。在制动杆30、32枢转期间,位于弯道内侧的相应活塞64、66的自由端处的压力弹簧28的弹力减小。这里,活塞64、66逆着位于弯道外侧的相应活塞64、66的自由端处的压力弹簧28沿着横向传送方向Q移位。在实现预定的横向偏移之后,第二制动杆32在绕着弯道的行进时间段的剩余时间内与第一制动杆30一起围绕其共同的转动中心48枢转。这里,借助于弯道内侧的摩擦元件(图16中为摩擦元件46)与弯道外侧的压力弹簧28的压缩来实现制动作用。

在离开弯道期间,在图15所示的情况再次生效之前,弯道外侧的压力弹簧28最初发生甚至更强烈的压缩。

根据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传动系制动器10构造成使得,如在所示的制动杆30、32的安装位置的图示俯视图中所见,如果第一传送滑架2绕着顺时针弯道行进,则制动杆30、32首先(在进入弯道中时)逆时针枢转并且随后(当完全进入弯道中时)顺时针枢转,其中,首先(当进入弯道中时),弯道外侧的第一摩擦元件44压靠传动系的元件,特别是反压辊18,随后(当完全进入弯道时),弯道内侧的第二摩擦元件46压靠传动系的元件,特别是反压辊18。

1 传送装置

2 第一传送滑架

4 第二传送滑架

6 运送轨道

8 横向带式传送机

10 传动系制动器

12 制动设备

14 操作设备

16 横向带

18 反压辊

20 操作元件

22 第一拉杆

24 第二拉杆

26 具有球冠的法兰轴承

28 弹性元件,特别是压力弹簧

30 第一制动杆

32 第二制动杆

34 T形杆的横向桁条

36 T形杆的第一端部段

38 T形杆的第二端部段

40 T形杆的纵向桁条

42 球形接头

44 第一摩擦元件

46 第二摩擦元件

48 转动中心

50 支架

52 第一法兰段

54 第二法兰段

56 致动器

58 H形杆

60 H形杆的第一端部段

62 H形杆的第二端部段

64 第一活塞

66 第二活塞

F 传送方向

H 竖直轴线

Q 横向传送方向

W 角度偏移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