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

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

摘要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外壳(1),其内部中空,外壳(1)顶部设有蒸汽出口(120);加热体(2),设置在外壳(1)内;进水管(3),至少局部的进水管(3)设置在外壳(1)内并与加热体(2)相贴合或相邻近,且进水管(3)的管壁上开设有出水孔(30)。本申请还公开了具有上述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能提高出蒸汽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78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90863.1

  • 发明设计人 李志飞;肖辉;方小林;付远华;

    申请日2020-10-30

  • 分类号F22B1/28(20060101);F22B37/52(20060101);F22B37/54(20060101);A47J27/04(20060101);A47J36/00(20060101);A47J37/06(20060101);

  • 代理机构33102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雪波;李洁

  • 地址 315336 浙江省宁波市杭州湾新区滨海二路21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5: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蒸汽功能的家用电器,如蒸箱、蒸烤一体机、烤微一体机、蒸烤微一体机、蒸汽消毒柜等的蒸汽发生器为即热式蒸汽发生器,随着顾客使用要求越来越高,常见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效率低,能量利用率不高导致烹饪时间过长,顾客使用体验差的缺点亟待解决。且蒸汽发生器的长期使用会导致水垢的产生,由于水垢的附着导致传统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效率更低,再加上传统蒸汽发生器体积小,结构不合理,水垢的产生会有堵塞的风险,使得产品本身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为克服上述缺陷,专利号为ZL201721147304.6的发明专利《一种变频电磁能蒸汽发生器》(授权公告号为CN207179615U)公开了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发热体、内套筒、电磁感应线圈,内套筒的内壁上开设有环形导水槽,发热体容置在内套筒内,电磁感应线圈套设在内套筒的外周上,使得水在换热空间内全部围绕发热体,避免发热体向空气散发热量,有效提高换热速度,且环形导水槽的设计提高了水流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水垢的产生。但还是存在结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提高出蒸汽效率的蒸汽发生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除垢的蒸汽发生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降低蒸汽中水分含量的蒸汽发生器。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

外壳,其内部中空,外壳顶部设有蒸汽出口;

加热体,设置在外壳内;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进水管,至少局部的进水管设置在外壳内并与加热体相贴合或相邻近,且进水管的管壁上开设有出水孔。

出水孔的数量及朝向根据需要设计,为使得从出水孔流出的水能迅速蒸发,进一步提升出蒸汽效率,优选地,所述的出水孔与加热体相对。使得从出水孔流出的水能直接与加热体接触而迅速蒸发。且从出水孔流出的水能冲洗加热体,避免加热体结垢。同时由于水能直接流至加热体上,使得本申请对外壳内的储水量没有特别要求,克服现有技术中因水量较少而出现干烧的情况出现。

为提高加热效率,优选地,所述加热体包括内加热棒,该内加热棒竖向设置在外壳内部中央;所述进水管沿轴向螺旋缠绕在内加热棒的周壁上。螺旋缠绕的进水管能增加进水管与内加热棒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加热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较优选地,所述加热体还包括外加热筒,所述外加热筒套设在进水管的外周上,与内加热棒之间形成环形的蒸汽发生腔。如此,内加热棒和外加热筒之间形成加热区域,进水管设置在加热区域内,提升蒸汽发生的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体还包括有线圈,所述外加热筒的外周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线圈设于间隙内,且线圈沿轴向螺旋缠绕在外加热筒的外周壁上,该线圈通电后产生热量以使外加热筒温度升高。当然,外加热筒也可通过其他方式加热。

为提高蒸汽发生效率的同时,保证出水孔能正常出水,较优选地,所述进水管分别与内加热棒的周壁、外加热筒的内周壁相接触,所述出水孔有至少两组,第一组出水孔位于进水管之与内加热棒的周壁相接触位置的上方和/或下方,第二组出水孔位于进水管之与外加热筒的内周壁相接触位置的上方和/或下方。

进一步优选地是,所述进水管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组出水孔为圆孔,第一组出水孔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呈30-60°倾斜;所述第二组出水孔为圆孔,第二组出水孔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呈30-60°倾斜。

在上述方案中,为保证出水孔能正常出水,且提升出水速度,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位于外壳之外,进水管的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提升出水压力的增压结构。以使进水管内的水通过出水孔喷出。喷至加热体上的水能冲刷加热体,以将加热体上的部分水垢去除。

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进水管的底部竖向伸出外壳底壁,还包括有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位于外壳外,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进水管底部传动连接,进水管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竖向移动而摩擦加热体。如此,能将粘附在加热体上的水垢去除,且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水垢的产生。

驱动机构可采用液压、气压驱动等,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部与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齿轮、与齿轮的中心相连的转轴、以及与转轴相连的凸轮,该凸轮竖向设置;所述进水管的底部上设有能始终与凸轮的外端面相抵的传动板,该传动板位于凸轮之上,并在凸轮的作用下带动进水管向上移动;还包括有作用在传动板上使传动板始终具有向下移动趋势的弹性件。使得进水管能稳定地上下移动。

所述弹性件优选为弹簧,该弹簧套设在进水管的底部上,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外壳底壁和传动板上。当然,弹性件也可选用弹片等结构。

为减少进水管上下移动的阻力,优选地,所述进水管上设有竖向延伸的通道,该通道与进水管内部相分隔以防止进水管内的水沿其流出。此通道有利于蒸汽发生腔内的水流过,进而实现降低阻力的同时,还能供产生的蒸汽由下而上通过,及时从蒸汽出口排出;同时,该通道还有供摩擦下来的水垢通过并沉积在蒸汽发生腔底部的作用。

为收集水垢,所述外壳底部具有用于收集水垢的储垢槽,所述外壳的底壁上设有与储垢槽相连通的排垢口。

水在蒸汽发生腔内会剧烈沸腾,使得蒸汽排出时会夹杂着较多的水分,故而,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外壳顶部包括有上下间隔分布的上板、下板,上、下板上分别设有上述的蒸汽出口,且上、下板上的蒸汽出口在竖直方向上错位布置。上、下板的设计能增长蒸汽的流通路径,错位分布的蒸汽出口能抵挡蒸汽中的部分水分,进而降低蒸汽的含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上对应下板下方的位置设有用于将冷凝水导流下来的导流板,该导流板的顶面为由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出口上设有竖向的隔条以将蒸汽出口分隔为至少两个小孔。使得蒸汽在流经蒸汽出口时分流,阻碍蒸汽中的水分流出,进一步提升去除蒸汽中水分的效果。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有如上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

该厨房电器优选为蒸箱、烤箱、微波炉、消毒柜或者它们中至少两个的一体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进水管,且进水管与加热体相贴合或相邻近,如此,进水管的水流经加热体后能实现加热升温,使得从出水孔流出的水温度较高,大大减少了水预热的时间,提高了出蒸汽效率;同时,本申请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汽发生器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上盖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B部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C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8所示,为本发明的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具有该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该蒸汽发生器包括外壳1、加热体2、进水管3和驱动机构4。

其中,外壳1内部中空,其包括竖向设置且上下开口的筒体11、盖设在筒体11顶部上的以封闭筒体上开口的上盖12、设置在筒体11底部上以封闭筒体下开口的底座13。

如图5~8所示,上盖12包括有上下间隔分布的上板121、下板122,上、下板上分别设有蒸汽出口120,且上、下板上的蒸汽出口120在竖直方向上错位布置。本实施例中两个蒸汽出口120一左一右分布在两侧,使得从下板122上的蒸汽出口120进入的蒸汽需要通过上、下板之间的缝隙,才能从上板121的蒸汽出口120流出,进而使得蒸汽中的水分在流动过程中冷凝下来,而实现汽水分离。为进一步提高汽水分离的效果,本实施例在蒸汽出口120上设有竖向的隔条123以将蒸汽出口120分隔为多个小孔,进而阻挡蒸汽中的水分。且在工作过程中,蒸汽中的水分遇到下板122后会结成冷凝水,为将冷凝水导流下来,下板122倾斜设置(下板122具有0.6°的拔模斜度,下板122上的蒸汽出口120位于下板122的较低端,以使冷凝水从蒸汽出口120流出),上盖12之对应下板122下方的位置设有用于将冷凝水导流下来的导流板124,导流板124靠近上盖12的周缘设置,且该导流板124的顶面为由上而下逐渐向下倾斜的斜面。底座13上具有用于收集水垢的储垢槽130,该储垢槽130与筒体11内部相连通,底座13的底壁上设有与储垢槽130相连通的排垢口131。排垢口131上可设阀门。

如图2所示,上述加热体2设置在外壳1内,该加热体2包括内加热棒21、外加热筒22和线圈23,其中,内加热棒21竖向设置在外壳1内部中央,且内加热棒21的上、下端分别与外壳1上的上盖12和底座13相抵接;外加热筒22竖向套设在内加热棒21上,外加热筒22的上、下端分别与外壳1上的上盖12和底座13相抵接,外加热筒22的内周壁与内加热棒21的周壁之间形成有环形的蒸汽发生腔10(上述下板122 上的蒸汽出口120以及储垢槽130与蒸汽发生腔10相对,且导流板124的斜面的较低端位于蒸汽发生腔10的上方,以将冷凝水导流至蒸汽发生腔10内),外加热筒22的外周壁与外壳1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线圈23设于间隙内,且线圈23沿轴向螺旋缠绕在外加热筒22的外周壁上,该线圈23通电后产生热量以使外加热筒22温度升高。本实施例中,内加热棒21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外加热筒22通过线圈23加热,线圈23通以高频电流,金属材质的外加热筒22产生感应涡流,涡流产生焦耳热,使外加热筒22的温度在短时间内升高,进而快速加热蒸汽发生腔10内的水。

上述进水管3设置在蒸汽发生腔10内,且进水管3沿轴向螺旋缠绕在内加热棒21的周壁上,进水管3分别与内加热棒21的周壁、外加热筒22的内周壁相接触。进水管 3的管壁上开设有出水孔30,该出水孔30与加热体2相对,以使水流至加热体2上。本实施例中,出水孔30有两组,第一组出水孔30a位于螺旋缠绕的进水管3的内侧上,并位于进水管3之与内加热棒21的周壁相接触位置的上方和下方,第二组出水孔30b 位于螺旋缠绕的进水管3的外侧上,并位于进水管3之与外加热筒22的内周壁相接触位置的上方和下方。具体的,进水管3的横截面呈圆形,第一组出水孔30a为若干个沿进水管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圆孔,第一组出水孔30a中各圆孔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呈60°倾斜,使得从第一组出水孔30a出来的水能沿着倾斜向上和倾斜向下的方向喷至内加热棒21的周壁上;第二组出水孔30b也为若干个沿进水管3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的圆孔,第二组出水孔30b中各圆孔的中心线与竖直方向之间呈60°倾斜,使得从第二组出水孔30b出来的水能沿着倾斜向上和倾斜向下的方向喷至外加热筒22的内周壁上。同时,进水管3上设有与蒸汽发生腔10相连通的竖向延伸的通道31,该通道31 与进水管3内部相分隔以防止进水管3内的水沿其流出。具体请参见图3,且图3中的箭头为水流动方向。

进水管3的底部竖向伸出底座13的底壁,进水管3的进水口位于外壳之外,进水管3的进水口处设有用于提升出水压力的增压结构5(为增压泵),以使进水管3内的水通过出水孔30喷至加热体2上,对加热体2进行冲刷,且保证水能泵送至进水管3的顶部。

上述驱动机构4位于外壳1外,驱动机构3的输出端与进水管3底部传动连接,进水管3在驱动机构4的作用下竖向移动而摩擦加热体2。具体地,驱动机构4包括电机 41、齿部与电机41的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齿轮42、与齿轮42的中心相连的转轴43、以及与转轴43相连的凸轮44,转轴43水平设置,凸轮44竖向设置;进水管3的底部竖向设置,其上设有能始终与凸轮44的外端面相抵的传动板45,该传动板45位于凸轮 44之上,并在凸轮44的作用下带动进水管3向上移动;且进水管3的底部上套设有弹簧6,弹簧6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外壳1底壁和传动板45上,以使传动板45始终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进而带动进水管3向下移动。如此,通过驱动机构4与弹簧6的配合,实现进水管3的上下移动。

如此,蒸汽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电机41驱动齿轮42转动,进而带动凸轮44转动,凸轮44带动传动板45向上移动,进而驱动进水管3向上移动,进水管3同时与外加热筒22、内加热棒21摩擦,从而有效地去除外加热筒22、内加热棒21上的水垢;传动板45向上移动的过程中挤压弹簧6,当凸轮44转动不再驱动传动板45向上移动时,传动板45在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驱动进水管3向下移动,进水管3再次摩擦外加热筒22、内加热棒21,去除因加热产生的水垢。故在加热过程中,凸轮44 的圆周运动与弹簧6的伸缩运动可以使进水管3上下往复运动,与外加热筒22、内加热棒21不断摩擦,有效避免水垢的产生。

同时,由进水口进入的水沿着进水管3由下而上螺旋流动,与外加热筒22、内加热棒21换热,使得进水管3内的水温提高,水沿着进水管3流动的过程中,部分水从出水孔30喷出,并直接喷至外加热筒22、内加热棒21上,实现迅速产生大量的蒸汽,大大减少预热的时间。且从出水孔30喷至外加热筒22、内加热棒21上的水能同时冲刷外加热筒22、内加热棒21,将粘附在外加热筒22、内加热棒21上的水垢冲刷掉,进一步提升蒸汽发生效率。

摩擦或冲刷下来的水垢可通过进水管3上的通道31收集至排垢槽130内,并通过排垢口131排出。产生的蒸汽通过进水管3上的通道31向上流动并从蒸汽出口120排出。且进水管3上下运动的过程中,蒸汽发生腔10的水流可经过进水管3上的通道31 流动,减少进水管3的运动阻力。

为克服进水管3因磨损而导致除垢能力降低的缺陷,进水管3采用SUS304等耐磨材料

具有上述蒸汽发生器的厨房电器为蒸箱、烤箱、微波炉、消毒柜或者它们中至少两个的一体组合。蒸汽发生器在厨房电器中的设置方式及位置参考现有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