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

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

摘要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涉及电动车挡风被技术领域,包括活动连接的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分别在挡风被体的内部设置第一电加热丝、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在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内部分别设置第二电加热丝,在挡风被体外侧壁设置光伏发电单元,将挡风被体设置在电动车上,在电动车上设置微控制单元、蓄电池和脚蹬发电单元;利用微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光伏发电单元和脚蹬发电单元进行发电并通过蓄电池进行储存,从而利用蓄电池提供的电能使得第一电加热丝和第二电加热丝分别工作实现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功能,在实现自加热的同时提高挡风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5695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利辛县雨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71941.3

  • 发明设计人 刘杰;夏启龙;张若玉;

    申请日2020-10-28

  • 分类号B62J17/04(20060101);B62J33/00(20060101);H02J7/32(20060101);H02J7/35(20060101);

  • 代理机构11403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刚

  • 地址 236700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城关镇春店社区刘小寨1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2: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电动车挡风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作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常用工具,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其具有绿色环保、费用较低、骑行方便等优点,骑电动车的人群在出行人数中占据很大比例。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往往会在电动车上安装电动车挡风被用以防寒,常用的电动车挡风被仅仅由一块棉布制成,设置在电动车的前方,在行驶过程中起到部分挡风的作用;然而现有的挡风被仅能实现简单的挡风功能,且挡风的效果不佳,无法实现自加热作用;因此,提供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以解决现有电动车挡风被挡风效果不佳且无法实现自加热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包括:

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所述挡风被体和挡风被袖活动连接,所述挡风头套和挡风被体活动连接;

所述挡风被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挡风层、保温层和第一加热层,所述挡风层用于挡风,所述保温层用于保温,所述第一加热层用于发热;

所述第一加热层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加热丝、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所述挡风被袖和所述挡风头套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层,每个所述第二加热层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电加热丝;

所述挡风被体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光伏发电单元,所述挡风被体设置在电动车上,所述电动车上设置有微控制单元、蓄电池和脚蹬发电单元;

所述挡风被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挡风被袖和所述挡风头套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脚蹬发电单元和蓄电池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利用所述第一接口分别与温度检测单元、过热断电单元和光伏发电单元连接;

所述脚蹬发电单元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利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利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加热丝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电加热丝的所在电路中,所述蓄电池利用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二电加热丝连接。

优选的,所述挡风被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启停开关,所述启停开关利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电路的开启或关闭。

优选的,还包括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设定温度阈值。

优选的,所述微控制单元包括优先级设定单元,利用所述优先级设定单元设定光伏发电单元的供电优先级高于蓄电池的供电优先级,蓄电池的供电优先级高于脚蹬发电单元的供电优先级。

优选的,所述第一加热层和所述第二加热层的外侧分别包裹设置有耐火层,所述耐火层包括耐火材料,用于提供耐火隔绝。

优选的,所述微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热敏电阻。

优选的,所述挡风被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利用第一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对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的温度数值进行显示。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包括活动连接的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分别在挡风被体的内部设置第一电加热丝、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在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内部分别设置第二电加热丝,在挡风被体外侧壁设置光伏发电单元,将挡风被体设置在电动车上,在电动车上设置微控制单元、蓄电池和脚蹬发电单元;利用微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光伏发电单元和脚蹬发电单元进行发电并通过蓄电池进行储存,从而利用蓄电池提供的电能使得第一电加热丝和第二电加热丝分别工作实现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功能,同时在挡风被体上设置挡风层和保温层,利用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三者结合,在实现自加热的同时提高挡风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的局部系统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公开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如图1为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的局部系统连接示意图;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包括:

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所述挡风被体和挡风被袖活动连接,所述挡风头套和挡风被体活动连接。

所述挡风被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挡风层、保温层和第一加热层,所述挡风层用于挡风,所述保温层用于保温,所述第一加热层用于发热。

所述第一加热层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加热丝、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所述挡风被袖和所述挡风头套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层,每个所述第二加热层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电加热丝。

所述挡风被体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光伏发电单元,所述挡风被体设置在电动车上,所述电动车上设置有微控制单元、蓄电池和脚蹬发电单元。

所述挡风被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挡风被袖和所述挡风头套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脚蹬发电单元和蓄电池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利用所述第一接口分别与温度检测单元、过热断电单元和光伏发电单元连接。

所述脚蹬发电单元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利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利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加热丝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电加热丝的所在电路中,所述蓄电池利用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二电加热丝连接。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包括活动连接的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分别在挡风被体的内部设置第一电加热丝、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在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内部分别设置第二电加热丝,在挡风被体外侧壁设置光伏发电单元,将挡风被体设置在电动车上,在电动车上设置微控制单元、蓄电池和脚蹬发电单元;利用微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光伏发电单元和脚蹬发电单元进行发电并通过蓄电池进行储存,从而利用蓄电池提供的电能使得第一电加热丝和第二电加热丝分别工作实现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功能,同时在挡风被体上设置挡风层和保温层,利用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三者结合,在实现自加热的同时提高挡风效果。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包括:

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所述挡风被体和挡风被袖活动连接,所述挡风头套和挡风被体活动连接。

所述挡风被体由外到内依次包括挡风层、保温层和第一加热层,所述挡风层用于挡风,所述保温层用于保温,所述第一加热层用于发热。

所述第一加热层内部设置有第一电加热丝、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所述挡风被袖和所述挡风头套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加热层,每个所述第二加热层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二电加热丝。

所述挡风被体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光伏发电单元,所述挡风被体设置在电动车上,所述电动车上设置有微控制单元、蓄电池和脚蹬发电单元。

所述挡风被体上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挡风被袖和所述挡风头套上分别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微控制单元分别与所述脚蹬发电单元和蓄电池连接,所述微控制单元利用所述第一接口分别与温度检测单元、过热断电单元和光伏发电单元连接。

所述脚蹬发电单元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光伏发电单元利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利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加热丝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分别设置在第一电加热丝的所在电路中,所述蓄电池利用所述第二接口分别与每个所述第二电加热丝连接。

其中,所述挡风被体的内侧壁设置有启停开关,所述启停开关利用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电路的开启或关闭。

其中,还包括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设定温度阈值。

其中,所述微控制单元包括优先级设定单元,利用所述优先级设定单元设定光伏发电单元的供电优先级高于蓄电池的供电优先级,蓄电池的供电优先级高于脚蹬发电单元的供电优先级。

其中,所述第一加热层和所述第二加热层的外侧分别包裹设置有耐火层,所述耐火层包括耐火材料,用于提供耐火隔绝。

其中,所述微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包括热敏电阻。

其中,所述挡风被体的内侧壁设置有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利用第一接口与所述微控制单元连接,用于对温度检测单元检测的温度数值进行显示。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包括活动连接的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分别在挡风被体的内部设置第一电加热丝、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在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内部分别设置第二电加热丝,在挡风被体外侧壁设置光伏发电单元,将挡风被体设置在电动车上,在电动车上设置微控制单元、蓄电池和脚蹬发电单元;利用微控制单元分别控制光伏发电单元和脚蹬发电单元进行发电并通过蓄电池进行储存,从而利用蓄电池提供的电能使得第一电加热丝和第二电加热丝分别工作实现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功能,同时在挡风被体上设置挡风层和保温层,利用挡风被体、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三者结合,在实现自加热的同时提高挡风效果。

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用于电动车挡风被的加热系统在使用时,首先将挡风被体固定悬挂在电动车上,同时在需要时在挡风被体上活动连接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通过三者同时使用来提高保温效果;在挡风被体外侧壁设置挡风层,在挡风层内侧设置保温层,在保温层内侧设置加热层,在加热层内设置第一电加热丝,在挡风头套和挡风被袖内分别设置第二电加热丝,在挡风被体上设置第一接口,第一电加热丝通过第一接口与设置在电动车上的蓄电池连接,在挡风被袖和挡风头套上设置第二接口,第二电加热丝通过第二接口与蓄电池连接,同时在挡风被体内的第一电加热丝电路中设置温度检测单元和过热断电单元,利用温度检测单元对挡风被体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过高时利用过热断电单元进行断电保护;通过在挡风被体外侧壁设置光伏发电单元,光伏发电单元与蓄电池连接,用于太阳能发电,并将所发的电能存储在蓄电池中,蓄电池同时与脚蹬发电单元连接,利用骑行过程中的脚蹬作用力进行发电,整体系统通过连接设置微控制单元进行控制;本发明通过设置的光伏发电单元和脚蹬发电单元同时作用进行发电,为挡风被体内的电加热丝进行加热产生热能进行保暖,同时设定光伏发电和脚蹬发电的优先级,即优先采用光伏发电进行供能,在光伏供能不足的条件下再利用脚蹬进行发电供能,通过骑行过程中两重发电单元进行发电供暖,提高了电动车挡风被的挡风效果,同时能够实现挡风被的自加热功能。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公开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另外,为简化说明和讨论,并且为了不会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难以理解,在所提供的附图中可以示出或可以不示出与集成电路(IC)芯片和其它部件的公知的电源/接地连接。此外,可以以框图的形式示出装置,以便避免使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难以理解,并且这也考虑了以下事实,即关于这些框图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细节是高度取决于将要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平台的(即,这些细节应当完全处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范围内)。在阐述了具体细节(例如,电路)以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情况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这些具体细节有变化的情况下实施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因此,这些描述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

尽管已经结合了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是根据前面的描述,这些实施例的很多替换、修改和变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其它存储器架构(例如,动态RAM(DRAM))可以使用所讨论的实施例。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